有人了解「各色DNA」的基因檢測產品嗎?覺得很好奇,是黑科技么?
官網各色,沒有黑或者廣告的意思,看上去他們的產品很有意義。檢測結果信度高嗎?想請教一下專業人士。
今天整理自己id發現最贊編輯了回答。我基於興趣提出的這個問題,這位創始人二次修改的第一句話陳述是對的,我不認識這位ceo。但總體而言這個二次編輯讓我看了不是很舒服。實際上,讓創始者本身有機會和平台來回答這個問題,客觀上難道不是一種自我推銷嗎?既然有產品出來,別的答主提出質疑,難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貼一下我在ceo評論下的回復:已感謝。您也說目前是在進行一個積累用戶和數據搜集的階段,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這個產品雖具有革命性,而同時缺乏有效實驗數據呢?尤其是心理傾向方面的基因數據,目前能看到的科普文章中很少有肯定的結論,至少就我所知,抑鬱症的先天基因作用在學界都有爭議。在對這項產品很感興趣的同時,看到您所說的「天賦」確認,也更加深了我的一種擔心:既然這個產品尚未成熟,那麼對於有些用戶而言,帶有結論性的報告很可能對他們產生誤導性的影響。即使不是誤導性的影響,報告結論也可能帶來負面體驗,當然,由於用戶是自願購買產品,這種後果也應該自己有所估計,因此不在討論產品本身之內。只是我的一個觀感。最後我想說,如果我有一天足夠勇敢,一定會嘗試這個產品。我向來樂於為優質產品付費,我欣賞你對你產品的自信,但我也需要謹慎考慮我自己。
謝謝提問者的反饋。
對大家非常關注的另外幾個問題,
心理學的特徵和基因到底有沒有關係?
各色如何理解天賦基因?
以及最重要的,
檢測解讀對用戶是否有積極意義?
我的另外一個針對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回答,會解釋得的更清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14725/answer/227240320
另外,這個回答是幾個月前的情況,這幾個月中,各色已經獲得了很多嚴肅媒體的主動報道。特此更正。
-----------------------------------
補充:我不認識提問者,我不知道ta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到我們的。沒有曝光,沒有報道,全靠內測用戶口口相傳,事實上,各色目前還沒有花一分錢做廣告。為什麼?因為自覺產品還不夠好,還未讓自己滿意。現階段,我們歡迎內測體驗,這個價格掙不到錢,談「市場」「營銷」「忽悠」乃至「願打願挨」這些詞,都太早了。
也嚴肅回應一下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基因檢測」,以及「這樣的基因檢測沒有技術含量」。
各色現在的完整產品形態還沒做好,改版升級後,交互界面和用戶體驗會變好一點。但在團隊初創並且依然持續燒錢的開發階段,我們至少可以保證:
1. 測序準確性和完整性。基因檢測出現位點缺失,不可避免。我們使用準確率和檢出率均高達99%的高通量晶元測序技術,並通過演算法處理進行確認,保證每項結果都準確完整。
2. 只呈現以目前團隊專業背景,充分了解其科學內涵的解讀項目,絕不做其他檢測公司的復讀機和簡單翻譯者。我們的檢測項目不多,和很多公司相比,也談不上全面,但是每一項解讀,從選點依據到結論推斷,都願意接受專業人士的「拷問」。
我們是用做這些解讀領域的研究綜述的工作量,跟進最新進展,閱讀梳理參考文獻,選擇合適位點。所有位點的測序方向和人群分布狀況都被核對過,保證正確理解和使用現有的最新科學研究結論,以及採用考慮了環境影響後,最合理的理論假設。
我可以隨手列舉出來很多國內知名基因檢測產品在這個問題上犯過的錯誤,吐槽他們文獻和位點選擇的粗糙程度,甚至指出測序方向不同導致與研究結論完全相反的解讀,但是這不是本次的重點。
3. 完全原創的優質解讀內容,字斟句酌。各色的內容團隊有專業媒體屬性,有文字潔癖和傳播意識,因此,絕不做複製粘貼百度維基的工作,不製造讓用戶看不懂的專業術語堆砌集。
那些看似「很星座」的日常表現推測,是基於對某一專業概念,如「抑鬱」「焦慮」「共情」的深度專業理解,對概念內涵的高度濃縮和日常表現總結。每句話都有信息增量,每個行為推斷都有科學依據,同時保證文字簡潔流暢,沒有任何非專業人士看不懂的內容。更重要的,充分考慮了環境因素導致的多種可能性,並非確定結論。
另外,我們提供了幫助用戶加深對某一性狀了解的優質談資。所有原創內容累積超過十萬字,全部基於基因結果量身定製。另外,經過了近百人的試讀,確保不會出現任何讓人不適和有歧義的表達。
我認為這是我們最有價值的部分,這個內容服務的價值已經遠遠高於我們的價格,也是我們區別於任何其他基因檢測的,真正的「專業壁壘」。
4. 對想要了解現狀表現的用戶,我們提供了完整而專業的心理檢測量表。我們重新設計了每個問卷的計分方式和結論分類,保證結果呈現形式與基因解讀完全一致。你可以很方便的比對「先天」和「後天」的差別,並意識到我們有多反對基因決定論。
總結一下,我們在用現階段能做到最嚴謹科學的程度,來認真對待」可能結論娛樂性大於科學性「的基因檢測。同時,我們在呈現面貌上,是溫情,誠懇,精確,有分寸感的。
現有的研究並未得出確切結論,僅供娛樂,所以呢?
娛樂不等於兒戲。」測不準「是說,對一些複雜的心理行為表現,檢測結果未必與現狀相符,甚至不能確切代表先天傾向。受限於研究狀況,這是任何一個基因檢測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專業人士很容易了解到,目前能達到的程度就是如此。
但這並不意味著,給一個願意接受不確定性,願意體驗一個」超前概念產品「的用戶提供的,是無價值內容和錯誤內容。內容準確詳實,精雕細琢,讓用戶感覺有收穫,就是我理解中,現階段好的基因檢測產品。
以及,如果沒有用戶行為數據反饋機制,對基因數據的解讀將永遠止步於娛樂,而不會推動行為遺傳學研究繼續進步。可以劇透的是,改版後,這將成為各色除解讀內容之外的,另一個「專業壁壘」。
另外,新升級後,內容會比現在豐富更多,我們會努力給你一個每天都來各色看看的理由。
願各色可以滿足你對自己和人類行為無止境的好奇。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各色科技的創始人,CEO, 感謝大家對一個初創公司的好奇,借這個機會,可以聊一聊我們團隊做這個項目的初衷和方向。
儘管目前呈現出來的產品形態遠未達到我們自己的想像,但我們先以現在各色微信微博和網站的樣子,作為討論的起點。
為什麼選擇生理和行為特徵檢測,作為各色的主題?
因為「精準醫療」還停留在概念的層面,除了個別簡單生理性狀和少數單變異遺傳病,基因對疾病與特徵的預測,遠未達到精準的程度。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不違背倫理準則的情況下,加速這一天的到來。
具體目標有兩個:充分的市場教育,與高質量的數據積累。驅動我們的力量,是對人類行為與感受多樣性無止境的好奇心,以及想要影響人們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方式的願望。
各色從去年七月底開始組建團隊,積累內容,開發產品。我們的團隊由科研一線人員,資深媒體人,與致力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挖掘的研發工程師組成。而我們的第一批用戶,我們之為「小白鼠」的人,則是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科研,互聯網,媒體,創業,金融等行業的年輕人。他們是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是有實驗探索精神的互聯網與新媒體深度用戶。
在邀請我們的第一批「小白鼠」做線下免費體驗的時候,我們有兩個非常重要,且一直堅持至今的流程。
第一個流程,是明確說明這個檢測目前並不準確。我們講了三個原因:1. 基因研究的熱點集中於臨床疾病領域,而關注人類生理心理多樣性的研究,數量較少。2. 大部分研究使用歐美人種作為研究對象,由於人種差異,研究結論有可能不適用於中國人群。3. 環境與基因的影響同樣重要。受限於數據採集與分析方法,很難得到基因與表現之間清晰的因果關聯性。我們向他們發出一個邀請,做一件好玩的,可以極大增進自我了解,同時可以推進該領域研究進展的,偉大的事。
第二個流程,就是一個明確說明我們的隱私保護原則以及數據可能的用途的知情同意書。
沒有人會拒絕這麼「酷」的體驗。我們迅速積累了第一批優質用戶。我們為他們定期推送知識密度極為豐富,基於最新研究成果的特徵介紹與檢測結果解讀,他們為我們貢獻了維度豐富的現狀表現數據,以及最重要的,動人的生命體驗與故事。我們一直是一個有高度媒體屬性的團隊,各色推送的長文章,在我們的長期打磨下,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辨識度和傳播效果。其中寫魔鬼教官「拖延症」的長篇訪談,在微博上轉發千次,閱讀量近百萬。
無論我們做出的推測與現狀是否相符,都不會影響到大家想要與別人分享自己結果的熱情。每次新的解讀報告推出,我的朋友圈都會被以各色卡通形象為題圖的「自己姓名加檢測結果」標題刷屏。曬基因的背後,是每個人強烈的自我展示與體驗分享動機,這是社交網路最重要的維持人際關係的行為。
各色的檢測報告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在涉及複雜的心理行為特徵時,我們選擇檢測指標的依據有兩個,一是已知該基因功能與生理神經機制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鏈條。二,選擇該基因上已經被充分研究會導致人與人之間差異的常見變異,並將其與最普遍且無害的人類差異相關聯。納入我們研究分析的基因有三十個左右,我們檢測了這些基因上的一些常見變異,有的會在檢測報告中呈現,有的供進一步研究使用。
我們為複雜特徵在人群中的分布劃分了五等級標籤,這個目前看來娛樂性極強的設置,是我們的演算法研發人員以巨額工作量為前提,做出的最大膽的創意。隨著數據積累,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會公布自己做出推測的演算法白皮書。這將是一套動態的,有自我學習能力,主動發現數據關聯性的模型。
我們認為,即使在無法做到精準預測的現狀下,文獻參考,檢測指標選擇,位點定性等工作的細緻程度,依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體現出一個產品的誠意與發展方向。恕我直言,我沒有看到市面上任何一家同類產品,在設置上有做到哪怕是程度接近的用心。
今年春節期間,各色開放免費線上內測,四月中旬開始在小範圍內以成本價格試售,就是大家目前看到的「孟德爾」,「達爾文」兩個檢測包。
目前各色還未進行任何形式的商業推廣,已經有同行開始表示「驚艷」,而各色的每一個員工,都心存忐忑,因為知道更好更完善的產品,還在醞釀之中。
我本人是一個做過腦與神經科研,受過心理諮詢培訓的半路出逃者,曾經想要成為一個試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方式科普作家,也寫過一些傳播效果還不錯的文章,但這是我第一次直接體會到,自己做的事情可以帶給他人的改變。
各色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涉足的兩個領域:
1. 常見疾病的風險預測。
2. 對未成年人做出「天賦」預測。各色,是一款使用遺傳和行為測量的綜合手段,進行自我探索與科學探索的工具。我們願意陪伴你更長的生命歷程,增進你與自己,與他人的聯繫。這件事比你想像中嚴肅,更比你想像中有趣。
不了解各色。不好回答。基因檢測早就不是黑科技了。只待大家了解而已。
基礎醫學領域的創業者們,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讀別人文獻的時候總喜歡挑缺陷,到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又抱怨審稿人過於吹毛求疵。科研與實業皆不易,先表敬意。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要潑一盆冷水,這樣的檢測不能做到他們所聲稱的目的,即解讀特定多態性位點的含義。
我們知道要解讀基因分型的結果,需要建立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關係。舉個例子,乙醛脫氫酶基因上rs671位點的鹼基類型是基因型,而人的酒量或者罹患酒精肝是一種表型。這樣的關係來自於遺傳流行病學上病例對照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但是,這樣的關聯是否意味著通過基因型來告訴(預測)你是否具有某種表型呢?答案是,大部分情況都不可以。因為,預測一件事情,和建立兩件事情的關聯,是兩件不同的事情。舉個例子,吸煙與心肌梗死存在因果關聯,但你並不能只用吸煙來預測一個人心肌梗死的風險。因為心肌梗死還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吸煙只能解釋其中很小一部分信息,用吸煙來預測約等於丟硬幣。
回到遺傳上,一個表型取決於遺傳和環境的雙重作用,而且對於很多表型,如慢性病,心理特質等,目前已經發現的位點大多是common variant, 對錶型影響的效應強度很低。正確的解讀是,有這樣的基因型,增加了你獲得表型的概率,並不能代表你一定具有這樣的表型,或者處於更高的風險中。
有沒有例外呢?如果遺傳因素起主導作用,比如孟德爾疾病,某種基因型的效應強度很高,比如乳腺癌的幾個特定基因型,是可以直接用來做預測的。而對於目前遺傳研究中的大多數位點數據,只有學術上的意義,暫時還沒有解讀的價值。
這個必須匿,省著被打擊報復。
從事基因及測序相關的研究,簡單看了一眼他家的東西。
營銷做得還是很棒的,網頁做得很討喜,這裡必須表揚。
但技術上,基本屬於娛樂:
各性狀位點太少,除了常見的突變rs4680、rs1799971之外,突變和這些性狀的關係其實學術界現在還沒有定論。這基本測不準,這種檢測個人理解屬於「科學算命「,有錢算著玩,開心就好。要是測完了按照這個來指導生活,本人持堅決反對態度,圖財害人。ps. 別來知乎打廣告,這裡專業人士有點多,還是去貼吧吧
——————————————分割線————————————————————
所有回答除了我有乾貨,就只有他家的CEO自己的軟文和無實質內容文,然而我的答案還是被踩到下面了。你這打廣告的團隊暴露了啊,兄弟,真的,別來知乎做廣告不好么?
奉勸想做基因檢測的普通消費者,去規模大的企業做。小企業好一點的檢測實驗外包給大公司,自己做負責把報告做得好看,差一點更是……
看了各色的產品,說實話,現在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基因檢測公司沒有成千,也有成百了。如果真的對基因檢測感興趣,可以去淘寶搜索基因檢測,把寶貝詳情挨個看過來,絕對打開了對基因檢測認識的新大門——真的有這麼多公司都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但是基因檢測行業也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是檢測基因位點,位點的選取,文獻質量的高低,演算法的準確度,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同一個項目,選取兩個位點和三個位點,選取亞洲人的位點還是全球範圍的位點,文獻是5分以上還是只有兩分,這些內容基因檢測公司不會告訴你。他們只會說我們的最準確。
以乳腺癌為例,安吉麗娜朱莉切除乳腺讓乳腺癌基因檢測火了一把。但是關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白種人的基因突變頻率是遠高於亞洲人的,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朱莉的例子的參考價值大不大?大。有沒有基因檢測公司宣稱的那麼大?沒有。
那麼基因檢測的意義在哪裡呢?如果你想從遺傳層面了解自己,可以做一做個體特徵的基因檢測,各色的產品內容都是從這個層面出發的。看看準不準,從父母處追溯一下遺傳的神奇,是真的不準,還是後天環境的改變,純當娛樂。至於現在大火的天賦基因檢測,可以當做參考,要是作為培養孩子的聖經,不好意思,沒有哪一款產品能夠承載起這個作用。
如果你有家族性疾病病史,如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可以做一份疾病易感風險的基因檢測,真的風險很高,就要從生活方式上多注意,延緩或避免疾病的發生。
我作為基因檢測行業的從業人員,也無法告訴你哪一家的產品最好,因為現在我也不明白「好」的標準在哪裡。新興的熱門行業走到發展成熟的地步還要走好遠。如果真的想買基因檢測產品?看命吧,說不定能碰上有用的呢。我從個人體驗說一下 買了孟德爾檢測包 今天剛出的結果 大部分不準 作為一個抑鬱症患者 超級怕痛 常年睡眠障礙 吃點辣椒就拉肚子的人 無法覺得這個結果準確
今天看大象公會這個微信號發這個廣告了。一口唾液就能知曉天生的性格缺陷,我百分百確定是騙局
我發現國內太多這些稀奇古怪、頂著科學的帽子(有些連帽子都懶得帶,如花鎮),然後做著「新媒體」的事兒的公司。
當一般人還是死乞白咧地拿著少的可憐的補貼在做著普通人「瞧不上、沒意義、不來錢」的探索未知的科研的時候,總有一些人管你三七二十一,借著消費普通人娛樂和「好像很有意思、很科學」的愚昧,掙著RMB。
(對,我就是在羨慕、妒忌)(不匿名)
心理學相關領域研究者。
本著好奇心和專業的態度認認真真看完了推送的廣告,包裝得不錯,網站設計很討喜。本人也對未曾接觸過基因測序充滿好奇。
但是,通篇看不到任何和心理學有關的背景知識和分析手段,毫無誠意。可能唯一和心理學沾邊的就是中科院心理所和那幾所大學(其中某些大學還不是國內心理學頂尖大學),不免讓人懷疑其專業性。
所以我不會去嘗試這個項目。以後技術更成熟的時候可能會去試一下。
最後,奉勸廣大創業者們,做好自己熟悉領域的工作,其他領域,量力而行。
不要什麼都套用所謂的心理學。我看了品玩的報道基因檢測:掀得起人性幕布,翻不開命運底牌 | PingWest品玩
其中第一個小節提到
內外向、宜人性、盡責性、情緒穩定性、開放性,是目前主流心理學界用來描述人格、預測行為的五大標籤,也就是「大五人格特質」。近兩年,隨著基因研究的各種新發現,原本主要用來預測遺傳性疾病風險和探索祖源的基因檢測,開始被用來理解人格、情緒,甚至預測兒童天賦。
應該是說各色會提供這些維度的檢測。在我的概念里,這些描述性的標籤——內向外向,宜人(暫且不討論這個概念在不同社會環境中含義的偏差),有無責任心,情緒穩定、開放——要跟人基因層面的物理特徵找出相關性,一定已經有建立在對大量樣本的調查統計上的研究了。如果的確如此,我覺得檢測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果真有,希望專業人士提供相關的論文,我去拜讀一下,多謝!
我是外行,我先生是做基因檢測行業的,觀察了很久,舉個例子吧,to c端的基因檢測項目,就跟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似得,市場銷量很好,但專業人士是不care的。只能說專業壁壘還是蠻大的吧。
推薦閱讀:
TAG: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