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告白》?
電影加原著一共看了三遍 看完說不出來的感受就是心裡暗暗的難過 拍攝手法和書的寫法都非常的好 有沒有人能評價一下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
當你從整個事件重新走過的時候,或許你才會學會重新做人的意義。毫無疑問告白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借用《讓子彈飛》中的一句話,森口對於渡邊和直樹復仇,是真正意義上的「殺人誅心」。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孩子的殺傷力,對於校園霸凌事件,我們有時候真的是需要進行對一些關注以及應對措施的。每一回出事情之後,我們才會想起補救的措施。但是為什麼不會做當防微杜漸呢?或許很多人都會將這種事情歸結於孩子們的玩鬧,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當整個事情和盤托出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什麼呢?渡邊一樣的殺人狂魔,將殺人歸結於取樂的瘋子。或許片中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對於年齡的設定需要修改一下了。
森口篇:
對於任何一個痛失自己孩子的人,這無疑都是一種打擊。沒有哪位母親會接受警察輕描淡寫的調查結果的。而有時候,痛徹心扉的打擊卻是讓人變得堅強的良藥。自此之後對於法律以及警察無望的森口,選擇了自己進行調查。關於於所有反轉相關的問題都會在結尾處意義為大家說明的,而森口最後由於悲憤而演化出的巨大的偵查能力,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我相信渡邊最後的驚訝就如同蝙蝠俠最後時刻發現一切都在小丑的掌控之中一樣。
然而對於這位母親的所作所為我們似乎並沒有理由去評判,因為我們自己並沒有經歷如同森口一樣的悲傷的故事,我們遠遠沒有能力想像得到一位母親痛失愛女到底是什麼滋味。或許所有的悲傷的故事都會被人們期望有著這樣的一個結局,但是事實上現實中很多的家長並不、沒有森口這麼有魄力。
直樹篇:
對於一個從小就處於弱勢群體的人,突然看見一個主動和自己在一起玩的夥伴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很多時候我們身邊不乏直樹這樣的人。長期作為媽媽眼中的好孩子,但是在學校卻是一個可以被肆意欺凌的人。這種錯誤的起因依舊是校園霸凌。沒有人去關注弱勢群體的存在意義。因此才會早就後來直樹的悲劇。
對於一個主動示好的玩伴,這種夥伴帶給自己的意義遠遠可以超越一切。因此最後的直樹才會變為一個冷血的人。維護友誼何以放任一切,包括對於他人生命的肆意掠奪,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的夥伴,或者說唯一的玩伴才會看得起自己。我們對於這樣的愚蠢的維護友誼的方式表示鄙夷的同時也不應當、該對於一個孩子最基本的要求進行忽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正常生長的環境,但是有時候這也是一種奢望了。
渡邊篇:
對於一個從小錯失母愛的孩子而言,母親的關注就意味著一切。在這樣不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再有偏執的性格,本身人格就有一種缺陷。渡邊正是這樣的人最好的例子,如果他可以在以後的那些生活中得到哪一丁點的母親的關注的話,最後也不會走向毀滅。這一點本身我們不會去迴避渡邊所犯下的罪行。但是這些罪行的一切的根本就是母親的遺棄。如果這是一個家庭和睦的孩子,那麼他的成就就不止是製做一些小炸彈那麼簡單了。最終每一個曾經犯下錯誤的人都會為自己當初的罪行買單,渡邊可以說是一個例子。最後他的幡然悔悟才是真正的告白。
關於北原以及其他孩子:
如果說北原是一個正常的孩子的話,那麼其他人就都是兇手,所有的人都在這場霸凌事件中充當了幫凶。如果校園的環境是正常的話,那麼渡邊之類的孩子即使是性格孤僻,也不會有這這樣的結局。結果往往是赤裸裸的。沒有誰願意去面對,如果我們多一些寫反思,也許很多時候就會避免很多悲劇。
這才是一位老師的完美復仇,殺人,誅心。但是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也許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很喜歡松隆子,看了兩遍,豆瓣下面有各種解釋,而我認為,影片過故事疊加,將社會的病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老師的世界,學生的世界;男孩的世界,女孩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小孩的世界;苦難者的世界,可憐人的世界,都為了原諒而告白,那原諒的究竟是什麼?發人深省。善惡是非,有時候很難說得清楚。反觀影片中描述的日本社會,又何嘗不是當下的中國。
沒看過電影 看過原小說 感覺一般吧 可能相對東野圭吾來說 個人還是不太喜歡湊佳苗的風格
就簡單寫下觀後感,《告白》,老師對學生的復仇故事,中島哲也經典作品,什麼?你不知道中島哲也是誰,我提一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影片和《熔爐》相似,沉重的題材,壓抑的故事,看完之後能引人思考,這是被人讚賞的,影片被人詬病的是MV式的拍攝和剪輯和畫面和音樂,這點我深有同感,其次,我覺得劇情有些硬傷,敘事結構很散,節奏不甚流暢,再次,橋本愛很清純,但是演技和兩個男主角一樣被女老師碾壓,最後,開頭女老師的告白不錯,結局女老師似笑非笑的那句「開玩笑的」確實有震顫到我。
非常給力的一部電影!
看片名以為是愛情片,結果被腹黑的松隆子打腫了臉出來的趕腳......
(別告訴我是第一個)
第一次被邀請 哇~
抱歉我距離看這部電影好像已經過去好多年了,稍微有點模糊了記憶。在日本上學的時候,學到告白一詞,才知道日語里的含義更加廣義,就是指內心獨白的意思。
」いじめ」霸凌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題材的電影很多,記得堂本剛出演的人間失格雖然也很虐心,但總體色調也不及這部告白陰暗。也許我們認識的日本有兩種畫風,百分之八十的情況是治癒系,櫻花下的校園,踏切前穿過的電車 或透明雨傘下洗得清澈的止まれ字眼的柏油路。而另外百分之二十是時不時蹦出來的奇怪的陰沉扭曲晦澀,即致郁系,外國人來看不好理解,也就選擇性忽略了。可這忽略的恰恰是日本文化的另一面。
其實我總感覺日本人活在大大小小數不盡的程式里,喝個水走個路說句話都有該套用的程序,以至於自然而然的表露能力嚴重減退了,連表情也很符號化,所以在無盡美的社會表象下,一旦情緒有了壓力,就會轉成有些扭曲的力量抒發出來。想想青春期時候的我真是非常樂天派的人,知道慢慢接觸了很多日本的作品,才知道成長竟然是該用殘酷,傷痕來形容。第一次知道《挪威的森林》《燕尾蝶》《壞孩子的天空》《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等這樣的作品,它們為人稱道,可看完實在致郁。我討厭這樣的作品,是的,即使它們本身非常好,可潛移默化的給視聽者心理的背景色又添了一抹陰雲,把本來簡單明快的世界觀改得有點彎曲,未來對很多事情得預期也變得消極。《告白》也是一樣。
抱歉說得非常主觀,我的自凈能力不夠強大所以會慢慢遠離這樣的好片子。
以上です。><
電影蠻有風格的,而且片中的小朋友的演出很傳神,
但是要說黑暗我覺得還不夠黑,
雖然這樣說但是我也不知道真正的黑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好評以及別人體會到的深刻的意義,大概我思想境界不夠,我覺得就是一個字「爛」。三觀不正——戀母情結,為了證明給他媽看可以殺人,除了他想要的別人的生命都不算什麼,對他好的人可以一言不合就殺了,為了證明自己能殺人而殺人,最後,女老師為了報復學生把炸彈放他媽那兒了,她不也在傷害無辜的人嗎?噁心。再補充一點,艾滋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不知道就算了,喝了牛奶也不去檢查是有多蠢?都沒去檢查就拉著兒子自殺是有多蠢?還有她兒子這樣不送精神病院嗎?覺得餓了髒了臭了就是活著的證據也是什麼歪理
謝邀!
絕情粗魯沒人性的評論家口吻:
這片子是非常技術流的片子,很多人說探討人性啥的,我覺得說《告白》探討了人性完全是個笑話。
這是一個爆米花電影,連國內文藝片的標準都分不上,是非常成功的日本片子。粉絲和口碑都是不錯的。
近年來的日本片頗有趨勢,告白在某些地方是敢於剖析而且做得不錯的。各個方面都是很規矩成熟的商業片,如果想要理解的跟深一點,可以聯繫導演自己的出身和偏好挖掘一下啥的。
=== 老實說現在看,就商業片來說,《告白》還是有點土了。商業片是要新鮮、刺激、引起觀眾喜歡和戳中一些人的心的,告白能夠嚇唬到一些人,而且是有一點真正的恐怖(因為人物)。
推薦閱讀:
※作為粉絲怎樣追到白敬亭?(認真臉
※告白被拒絕是怎樣的心情?
※如何理解電影《告白》中最後的「開玩笑的」?
※有沒有一種方式不表白,就能讓我知道摩羯男是否喜歡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