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Facebook 的 Page 上做營銷?

只是當做一個信息發布平台嗎?如何主動和用戶互動?


先來科普一下,通過Facebook page做營銷,有很多不同的approach,大部分人用的是Facebook Campaign也就是Facebook廣告的方式:這年頭話說回來,不做廣告倒也真心沒戲。

不過Facebook的廣告也是花樣無窮工具繁多各種高逼格呀,最近一次的改版又增添了好幾種廣告功能,大家來看看這個Dashboard先就知道有多好玩了:

閑言少敘,樓主的問題是:

只是當做一個信息發布平台嗎?——當然不是

如何主動和用戶互動?——說來話長了

不過樓主的這個問題倒是恰在點子上了,尤其在2016年來看:放到好幾年前,Facebook的確更像一個信息發布平台,在Facebook做營銷也的確就是通過Facebook來擴散消息,發帖越多越好、粉絲越多越牛掰;可是現在越來越不是這麼個玩法了:

Facebook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演算法更新(自從Facebook 2006年推出Newsfeed以來,大大小小的演算法更新已經有33次之多——近年來更是進行了密集的演算法更新:2015年14次演算法更新;2016年迄今為止8次)不斷的告誡我們:

Facebook不是一個純粹發布消息的平台,不是品牌或商家的擴音器,要想玩轉Facebook商用頁面(Facebook Page)營銷,必需跟用戶互動:

從早期的簡單「過濾」功能、到優先「親友發布」、置後「商戶發布」的排名功能、到限制過度營銷頁面(比如過度發布「哭胖」 coupon或「免費贏取」follow to win來增粉)和懲治「標題黨」…Facebook每次改演算法,都會在傳媒界和營銷界引起不小的震動:不少廣告主和商家抱怨:每次一改演算法,不是掉粉就是曝光率迅速降低!

最近一次的演算法調整公告進一步惡化了品牌的自然曝光/觸及率(Organic Reach)——2016年6月29日的公告上Facebook宣布:將進一步優先顯示由用戶家人和朋友發布的內容,而置後其他內容:包括正規出版機構的新聞內容,更不用說品牌及企業的營銷內容。這對廣告主和商家,意味著什麼呢?Facebook團隊的原話:「我們預計這會導致很多頁面的曝光率和網路流量減少;不過具體減少的程度及規模取決於你的流量來源和用戶構成:比如,如果你的流量大多來自用戶的點贊、轉發及評價,那麼這次調整對你影響不大;但如果你的流量大多來自你的自發貼,那麼你可能會看到流量的迅速減少。我們鼓勵(廣告主)盡量多發能夠被受眾喜歡和轉發的內容。」

顯然,Facebook在用新演算法告誡我們:大量的內容發布不僅無效、而且有害!只有能為受眾創造價值和帶來互動的內容才是Facebook想要的內容!對於商家和品牌而言增強用戶互動(Engagement)、想辦法贏得更多點贊、轉發、分享及評論是解決新演算法問題的關鍵,也是玩轉Facebook營銷的長遠之計

下面上2016最新乾貨,分享五個增強與用戶互動的Facebook營銷「必殺技」

必殺技之一:巧用「首選受眾定位」(Preferred Audience Targeting)

「首選受眾定位」(preferred audience targeting)是Facebook新增的一個定位功能:這項新功能可讓發帖人針對某一帖子進行特定的受眾定位推廣,而且免費!沒錯:你可以選擇針對特定人群而發帖,也只有被你選擇的人才會看到你的發帖!這實際上是Facebook讓權於商家(發帖人)的一種姿態:讓商家自己先進行受眾過濾、主動濾掉那些不太可能對某條訊息感興趣的人;對於Facebook和用戶來說,這自然是有利的;而對於商家來說,也是利大於弊:比起之前懶惰的「廣而告之」,商家被迫做出更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發言,以增強互動;被迫把重量不重質訊息發布,變成更有針對性、社群性和重質不重量對話。這一新功能的核心便是:想要提高互動、必先停止噪音(不要打擾對你無感的用戶);想要有效對話、必先尊重用戶(給予有價值的訊息)。

下面分享一個具體案例來破解這一功能:

W是一家軟體公司,剛剛開發出某項功能,這項功能可以惠及的人群包括創業者、社交營銷從業者和電商從業者,對於其他人群意義不大。那麼在發帖宣布這一功能的時候,選擇針對這三種人群進行發布,而把其他人群排除在外。而通過「人群限制」進一步縮小範圍:比如年齡限制在24-65歲之間、地點選擇美國:

必殺技之二:發掘「塔尖」內容

如果以互動分享作為內容選擇的評判標準,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叫做「內容金字塔」的現象:80%的大量內容屬於金字塔底端、帶來的流量和價值不到20%;而處於金字塔頂端、也許不到20%的內容,才是為你帶來80%流量和價值的「塔尖」內容.

必須承認,你的內容不可能篇篇都是佳品、更不可能都贏得成百上千的點贊和分享。必須要把那些最有傳播價值、最容易引起分享的「塔尖」內容找出來放在Facebook上:Facebook的新演算法已經告誡我們:大量的內容發布不僅無效、而且有害!如何勘測、評估、選取「塔尖」內容將直接決定你的Facebook的互動率

有什麼方法可以勘測到這樣的內容呢?神奇的招數來了:在你的Twitter或其他社交平台上大量發帖(對了,twitter/linkedin/G+目前為止都還是很好的「廣而告之」的平台,大量發布仍然是有效的、不需要擔心互動指數 )用來測試那些最有傳播基因的內容。具體做法:平均每天發20-30條推文,找出點贊、分享和回複數加起來最高的5%、甚至1%的內容——這些就是你的「塔尖」內容,只有這樣的內容才適合發到Facebook上!你可以通過Twitter Analytics來更有效率的梳理和選擇這些內容:

必殺技之三:發帖互動廣告(Post Engagement Ads)

發帖互動廣告對於大部分使用Facebook的營銷者來說並不陌生,很多人把這作為擴散消息的途徑之一,但其實這也是增強互動的廣告方式之一。比如說以下發帖:如果不通過發帖互動廣告,大概只有1000多的自然觸及、而真正看到這則帖子的人則可能只有幾百個;但如果花$20塊錢做互動廣告推廣,得到的是4,400「曝光」,而這些曝光將帶來1000多互動行動:包括點贊、分享、評論等:當人們在他們自己的「社交牆」上分享你的內容的時候,與他相關的朋友們自然也能看到你的內容:

而此時你的自然觸及率和互動率也將相應提高。當然,前提是你的廣告受眾定位精準。

必殺技之四:邀請互動用戶成為好友

首先聲明:這一功能非常隱蔽、許多人尚不知道這一功能的存在;而且這一功能尚未對所有用戶開放;有可能你的頁面上並沒有這一功能;所以趕快檢查看看你的頁面是否有這一功能吧:如果有的話,那你就賺了!對了,這一功能現在還是免費的哦!

簡單說來,這一功能可以讓你主動邀請那些已經跟你的帖子(內容)有過互動的用戶成為你的「粉絲」:這樣的粉絲無疑更可能與你互動和幫你轉發!

具體招式:在你的過往發帖中,點擊那些與你有過互動的人名——不論是「點贊」(liked)、還是「喜歡」(loved),然後會出現三個按鈕:邀請(invite –可點擊)、已點贊(liked –不可點擊)和已邀請(invited — 不可點擊)。點擊「邀請」鍵即可。一般而言,15-20%的被邀人會成為你的粉絲:

必殺技之五:多發視頻內容!

如果你是Facebook的老用戶,不難發現Facebook近年來對於視頻內容的重視與「優先」。據統計,Facebook目前的日視頻流量達到80億——而這些視頻往往成為絕大多數互動(無論是「點贊」、「喜歡」、「分享」以及「評論」)的來源!下面一組數據可以說明Facebook視頻的互動優勢:

Facebook一直在與Youtube分庭抗爭以奪取視頻營銷老大的位置,這已不是行業秘密。所以使用Facebook發布視頻內容的時候,不要把Youtube的鏈接放過去,而是直接上傳視頻,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外部鏈接而降低排名或優先次序的風險。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短視頻、即時視頻、幽默視頻以及充滿情感訴求和故事的視頻往往能贏得很多互動——而互動本身又能帶來更多互動,最後形成「病毒」傳播效應。對於商家和廣告主而言,理想的分布應該是30%的營銷視頻和70%的具有「病毒」傳播元素的視頻(這一法則同樣適用於非視頻內容/普通發帖)。

乾貨總結:

仔細梳理,不難發現Facebook的一貫思路:社交為王、用戶體驗至上、互動優先、商家靠邊:任何想要通過Facebook做營銷的人,如果不能認識到Facebook首先是一個社交工具,不能跟上Facebook不斷強化社交體驗和互動優先的步伐,恐怕都要被淘汰出局。當然,你可以選擇不通過Facebook做營銷,也就是說選擇跟17億用戶揮手拜拜、不帶走一片雲彩。不過對於願意勤加思考、變換打法的人來說,擁有17億活躍用戶及精準數據(年齡、地域、性別、興趣、「圈子」…)的Facebook仍然是最有效也最便宜(相比起google的關鍵詞競價廣告及其他網路點擊廣告)的營銷渠道之一,而一旦掌握了有效的營銷節奏和技巧,Facebook營銷不但和不難、而且有趣!


13124005397


不錯,收益匪淺


Facebook外貿營銷與解決方案,聯繫我哦!


1、雙向互動。


2、資源利用。


3、把握時機。 注意一天內什麼時候你能引起更好的互動。

4、整合內容。不要認為發布一些與你專頁無關的東西就是弊端

5、人性化。沒有人喜歡嚴肅說話,用更加人性化的語言,能夠增強企業的親和力。


1、使用照片,2、內容盡量簡短。3、雙向互動。4、資源利用。5、把握時機。6、整合內容。7.人性化


推薦你去看一篇文章:【分享】 資深圈內人教你玩轉FaceBook營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Facebook 上有台灣人說台灣擁有 50000 年的歷史?
有人實踐過 Phabricator 以及 Arcanist 作為 code review 的工具么?
為什麼扎克伯格說中文讓大家驚嘆,但馬雲說英文就沒什麼人驚訝?
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他女友有什麼故事?
Facebook 早期員工王淮在職期間有什麼成就?

TAG:Facebook | Facebook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