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裝書 (paperback) 和精裝書 (hardcover) 的差別在哪?

例如我在亞馬遜買《To Kill a Mockingbird》簡裝書只要42.9RMB,精裝要138.7,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價格為什麼差這麼大。之前有在亞馬遜買《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精裝書 拿到手也不覺得有多精裝來著。。


從書籍所承載的內容上看,沒有區別;但書籍的內容只是商品屬性的一部分,從書籍的形式及用途上看,差別就大了。

兩個用戶群體

從兩種不同版式的目標用戶群看就有很大不同,精裝書用戶對書籍的形式更加在意,經濟上也願意付出更多成本,買的更多是體驗和後期的服務,加上精裝書包裝精美,耐久,用的紙張也可能更好更適於收藏;不清楚排版上是否會有差異,不過精裝書的排版應該只可能更好。但這樣的設計卻提供了更適於借閱乃至友人相贈的質量基礎,這樣它又可以延伸出書籍的社交功能和展示裝潢功能。記得Black Books里就有個段子,說一個人來到書店要問狄更斯全集是不是真皮封皮,因為要和他家裡的真皮沙發配套,老闆說他只能保證作者是真的狄更斯。所以如果一個人執著的要去買精裝書,確實難免令人懷疑此人購書的意圖究竟是與作者的靈魂交流,還是堆到自家書櫃里當擺設,附庸風雅。

如果說精裝書是」智能機「,那麼平裝書就是」功能機「了。這裡我希望不加褒貶的使用這個比喻,不以產品商業效益和市場前景作預設的價值取向。智能機固然功能豐富,但功能機一樣經久不衰,你不能比較出誰高誰低,或者用智能機的用戶就高端,只是滿足的需求不同。平裝書固然功能簡單,又是一鎚子買賣沒什麼長期後續服務,但消費者買來就是用它專心閱讀的,因為它也沒有那麼多額外附加的功能和使命,我估計相比精裝書,平裝書的閱讀率可能還要更高,精裝書里有相當部分的用戶買來只是為了束之高閣吧。

什麼書適合買平裝?

考慮到我們大多數人購買的大多數書只是被看過一遍就丟到書櫃或家裡的某個角落不再理會,從經濟的角度看還是買平裝書吧。或者更加節約的方式,站在書店裡把它看完,至少有些書是適合這種閱讀方式的,藏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可能是一本實用手冊指南類書籍,或者某部分引起你興趣的暢銷書,最合算就是略讀兩眼,買都不要買,更不要買精裝回家供養著,擺在書櫃里反倒有可能降低主人的閱讀品味。

如果是比較喜歡讀的專業類書籍,可以考慮入手平裝書,不影響閱讀價格又公道。慢慢你會發現,真正能陪伴你走完人生的書可能真沒有那麼多,只要你閱讀習慣良好看完又不隨意擱置或丟棄,它們不那麼容易壞。甚至我建議這類書籍可以更多地到圖書館去借,或者去看電子書,又經濟又環保。

適合買精裝收藏的書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又非要買精裝書,我覺得可以入手一些經典。這個比較有收藏價值,為什麼有收藏價值呢?因為時間驗證了它們經久不衰,這也是它們成為經典的緣故吧。可以是文學經典,也可以是其他方面,這個沒有限制。經典的力量和魅力是可以反覆給我們帶來教益和營養的,它們可能已經走過一兩百年,甚至一兩千年,如果你希望留一本書給你的子孫後代,你自然也希望它更加完整一些,那麼一本精裝的經典再合適不過,這是借書和電子書無法取代的紙質書所特有的交流、傳承功能,而從質量上、壽命上看精裝書無疑遠勝平裝書,價錢更高也就值得了。

補充:關於形式與內容

由精裝書、平裝書與功能機、智能機對比引出的一點題外話。從具體功能和拓展性能上看功能機確實跟智能機差距很大,確實不是個很恰當的比方。不過我想其實任何交流媒介(軟體或硬體)最基礎的存在意義應該是連接人,而不是機器自己有多麼的複雜。回歸到對人的意義上看,它們的區別也就不那麼遙不可及了——不論精裝書、平裝書之間的差別與智能機、功能機之間的差別在數量程度上是否成比例——這種差別在性質上卻有很大共同點,此兩種差別同樣只在於連接的方式和手段,去除這些「商業渠道的憑藉」回歸到「永恆的人」的價值還是內容至上,也算殊途同歸吧。


感覺大多數人覺得硬殼是裝逼,只有軟皮是真?hardcore,還是不要一棍打死吧。看到題主問的是英文書,據我所知,在歐美新面世的作品一般都是hardcover在前,paperback在後,簡裝書有時要等到精裝版面世一年後才發行。另外日本的簡裝口袋文庫本也是在精裝本發行過後才刊行。當然,中文世界裡面還有精簡同發的和簡先精後的。不同地域,圖書銷售策略肯定會有差別,所以諸位不要先擺出萬般皆下品唯軟皮清高的姿態。

剛找到了@董福興 的回答 為什麼歐美的小說是先出精裝版,然後才決定是否出簡裝版呢?

歐美的書和電影、音樂一樣,早在發售前就做好了書評委託、宣傳等行銷工作。所以一開賣就會先以價格近乎兩倍的Hardcover來賺等候已久的讀者的錢,要是首刷賣如預期,差不多就回收成本了,這時再來以Paperback快速增印搶市。

所以在非中文書里,買硬皮的人可能更有資格稱自己為死忠粉,因為等不及便宜的簡裝而多掏一倍的錢(換成人民幣就是70元的差價)。也許你們鄙夷的帶裝逼屬性的家居擺設背後,都是主人買不到平裝書的無奈和對作者作品純潔的無私的滿滿的愛。

說到差別,我只買過一本一手英文精裝書(還是HMV破產前折上折買的,但也超過10英鎊了),封皮很硬紙質一般,添頭是五枚「獨家珍藏明信片」。雖然行間距大適合我這種英文吃力的人讀,但如果把便攜性和價格都算上,還是口袋本更適合我。和品味無關,完完全全的實用主義。


hardcover 和 paperback 的本質是價格歧視。價格歧視的本質是,對於同樣的東西有人願意付更多的錢,但也有人只願意付更少的錢,如果讓這兩個群體各自付出自己願意付出的最高價就好了。執行價格歧視有兩個關鍵條件:

  1. 銷售時兩個群體要能明顯區分
  2. 一個群體購買後不能轉手賣給另一個群體

對於 hardcover 和 paperback 上市有先後的美國市場來說(假設是美國作者美國首發),這兩個關鍵因素都是能夠滿足的。這兩個群體要區分很容易,先發售貴的 hardcover,願意買的是出高價的群體,不願意買的是出低價的群體,儘管商品是一致的內容。由於 paperback 往往要過一年左右才發售,出低價的群體購買後不能穿越時空回去轉手賣給出高價的群體,所以兩個條件都能滿足。

至於等你在國外(歐洲和中國相對美國書來說都是國外)見到這本書時,很可能美國市場已經發售 paperback 了,第二個條件也就不成立了。這時候全球市場都是 paperback,hardcover 唯一的一點優勢就是物質上的區別而已,而內容上已經是無區別的了。

在考慮 hardcover 和 paperback 時,第一個考慮的是你是否受到價格歧視策略的影響。好像你舉例的情況,其實價格歧視執行完了,如果你在乎的只是內容,那就買 paperback 吧。如果你在美國,你要買一本美國的新書,你會因為 hardcover 貴而願意等一年後的 paperback 嗎?這時候就看你有多急需書裡面的內容了。


作為一個精裝版強迫症患者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其實在我上大學前對於書籍的版式問題倒並不太在意,買的書也都是平裝版。平裝版的書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書的封面實在是太軟,有的時候看書稍一用力就容易產生壓痕,而且防止時間長了有些書還容易產生油墨偏移,在書的封面內部會有許多黑點讓人糟心。再加上平裝版的紙質也有些參差不齊,有的紙質很軟易損,還有些則比較粗糙還發黃,總的來說平裝版給人的感覺就是能看,對於書本身產生不了多大的興趣。

不知道是有緣還是巧合,上了大學以後我接觸到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甲骨文圖書後便在精裝版的大坑裡不可自拔,別人做書都是將其當作商品,甲骨文出書完全將其當成藝術品來做,每一本書都是硬殼的精裝版,封面設計也是一本賽一本的華麗絢爛。現在國內的世界歷史書籍封面說句實話大多數都不敢恭維,要麼沿用的外國原作封面要麼乾脆用照片或油畫湊合,那些封面設計簡簡單單的還能形容為劍走偏鋒,而剩下的只能歸結為平庸了。能看到甲骨文圖書的封面設計師們弄出來的這些精美的封面著實是一件幸事。


最直觀的感受:殼硬,錢貴。


精裝、平裝和簡裝是三種不同的形式,各有特點:

精裝:硬皮、紙好,精美,排版合理美觀,行距留白稍多,看起來舒服,而且利於長期保存。最貴,適合喜歡的讀者

平裝:精裝版去掉硬皮,但內容不變,排版也不變。紙一般也不錯,可能用精裝一樣的紙,也可能用比精裝差的紙,但一般不會用最低檔的紙。適合一般讀者,性價比高。缺點是如果看得多,損耗得比精裝快些。

簡裝:用最差的紙,將開本縮小,字體變小,行距變小。總之就是怎麼節省怎麼來,閱讀起來效果最差。這種書適合飛機、火車、廁所等場合的閱讀,或者背單詞背一頁撕一頁那樣用。用完扔掉也不可惜。很多人都是看完就扔掉不要了。相當於國內的口袋本、普及本。


沒有刻意去買精裝書,不過手上有三冊:

1、《論語》,中華書局,楊伯峻今譯,劉殿爵英譯

2、《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康樂、簡惠美譯

3、《英國文學名篇選注》,商務印書館,王佐良等編著

直觀的感受,厚實、稱手。放在包里,不擔心卷角。放在桌面上翻,很方便,不像平裝書必須得壓著書的兩邊。好書,我還是傾向買精裝版的。因為喜歡。


引用@馮東在 為什麼學生可以在電影院、旅遊景點享受半價?這個問題上的回答。

如果一個東西,成本 4 元。有 100 人願意 10 元買,有 20 人願意 6 元買,有 3 人願意 100 元買。如何定價?10 元?錯!用 100 元賣給願意出 100 元的。用 6 元賣給願意出 6 元的。但要做的不留痕迹!

精裝和平裝,就是這裡的不留痕迹


其實,部分精裝書和簡裝書還是不同的。

精裝多出版於簡裝之後,所以部分精裝是加以修訂了的,基本是增加了內容。

也有的書增加了贈品比如書籤或明信片。

也有內容和贈品一起增加的。


提問者說的是在Amazon上買書。

精裝,電子版,平裝,這三者是有順序的,尤其是新書出版,其實是美國出版界的慣例,這中間精裝和平裝的時間差,也就是Amazon電子書的核心商業模式,也是美國出版界的時間差模式賺取利潤。

內容上應該無差異,視收藏需求。


看起來很多人至今分不清精裝書和簡裝書的區別啊。

作為一個偽從業者給出一個圖書出版學教科書里的標準答案吧。

封面大於書心稱為精裝,否則稱為簡裝或平裝

精裝因為封面大於書心,為了可以獨立豎直擺放,封面一般採用較厚較硬的材質。

精裝書的優點,就是擺放時書心不會接觸到書櫃,上下側三面都不會直接接觸到,因此書心不易污損、擠壓、摺疊。

封面的軟硬和精裝簡裝毫無關係,簡裝書也有很多是硬面的。


我覺得像牛津字典這種工具書買個精裝是比較理性的,畢竟這種東西要具備經久耐用的特性。


這是什麼情況? Paperback 好像更貴啊


作為出版從業者來一發:簡單來說,簡裝書和精裝書唯一不同的區別就是封面用材(指的是同一本書),精裝書封面用材成本較高,很多時候還涉及到手工製作環節,所以成本自然就要高一些,相對應的定價也會高一些。

說些題外話:出版這一塊其實也看品牌的。我也見過很多做精裝本內文用很差的紙張的,所以有些回答說簡裝本容易壞、容易變黃什麼的其實不是精裝簡裝的問題,是內文用紙的問題。


成本上:用紙,印刷和裝楨工藝,設計費用,甚至包裝和運費


圖書館似乎優先購買hardcover? 但是hardcover壞起來也是很直接啊 封面磨掉裝訂斷掉,紙也不是無酸紙的場合感覺真不是很有必要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