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些讓你很生氣,卻又無法懟回去得事?

其實我有很多時候

就會遇到有人黑我的愛豆

而且還不是那種客觀的批評

而是一直惡語的侮辱

或者拐彎抹角的引發罵戰

而且往往都是很過分

偶爾忍無可忍的時候

就會理論幾句

而且理論時也不會說哪些惡語

但卻就會有人說

呦呦呦 某某的粉絲素質真差

可是明明是他們說一些真的很侮辱性的辭彙的。


經過幾年磨鍊,

我已經是一個脾氣非常好的人了

說實話現在很少會有讓我很生氣的事。。。

就算有,仔細想想也就不生氣了

一件件都要懟回去的話多累啊


感謝邀請!

也許我忘了,還真想不起來了。

最近比較少接觸人,沒發生什麼大事,望原諒。

若說有,估計得說說我高一時的人際關係。

那時我在學年之初的一節英語課上,被點到上台說說自己相交什麼樣的朋友。

其實前一天老師讓我們準備時,我就想好了。

我生性孤僻,朋友也少,不願接受陌生人成為好友(當時怕生,對待人多少有些失禮)。我覺得我會被點到,結果成真了。

我按事先的準備,大概說了我不想交朋友。班裡一時嘩然。

我不知,這在之後為我的人際關係不好埋下了伏筆。

老師問我why,我說Because I have my reasons。

其實,我內心的朋友,是跟大家想的不一樣的,我想的朋友,都是要好的友。

而在後來,我漸漸發現別人彷彿是一個團體,我想插進去也不可能。

也許初中時我有病吧,被壓抑了那麼久,不出病才怪。

高一,正是我治病的過程。

題目所問生氣又無法回懟的事,我要說說軍訓時宿舍里一次大家聚在一起,其中一人說那個就是在英語課上說不想交朋友的人,大家不要跟他交朋友。

其實後來以我對他的了解,他看來一個異類很好玩,所以說得比較直接。當時我是氣的,但是沒有回懟,而這是對的。

後來我跟大家保持距離,慢慢的告訴他們我的存在。

誰也想不到,後來好友其實也確實沒有交到,但是說話的朋友總是有的。我當初說的一點也不錯,只是聽起來很異類,也是我嘴笨。

而當初軍訓基地的宿舍里說我的人,我們也談了很多話,一次他問我,為什麼當初說不想交朋友,我把我的朋友的意思說了出來,他說哦,那說話也不要這樣,別人的朋友的意思跟你不一樣,容易誤會(大概是這樣說的,具體記不清啦)。

轉眼到了高二,分班,我太了解我了,遇到陌生人人際關係就要重新再壘一層,這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次不要臉的說得贊就續。我開個價,五個贊吧,我這個人沒得過多少贊。五個贊我就續。


我一個朋友,每次一見我就說,請把眼睛睜開說話。


非常多,我這人,公認的軟柿子。

上次有一個人很好的姑涼,她很耿直,她說了一堆中傷我的話,大家都在笑,我笑著把她送出門口。她人很好,也不是故意的,但她實實在在的傷害了我,我沒有辦法反駁她,能怎麼辦,打碎牙往肚子里扔。

還有一些男生喜歡開我低級惡劣的玩笑。。。。。。開得多了就習慣了,也沒想去反駁,他們只會變本加厲。

我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家人的「好意」關懷

朋友的「友善」建議

上司的「善良」責備

下屬的「正確」意見……

這些屬於你知道是為我好,但是真的很不爽。

熊孩子的破壞

腦袋燒壞的噴子

多數人認同的所謂真理……

這些是屬於我心存不滿卻無力改變而導致的不爽。

嗯,上述內容我都選擇沉默。


見面就說我的痘痘,給我推薦不知名的祛痘產品。

雖然我知道她們是好心啦。


放假回家還不容易睡個懶覺

我媽每天準時7點來我房間,還說12點了還不起!快起床!

說完就扒我被子

真的很生氣,卻還要保持微笑。

況且還是裸睡的我!


你怎麼這麼矮。我的一個一米九以上的朋友笑著說。

就矮!就矮!

明明一米六六。

在他面前只能承認,很矮。

什麼?你說不服打他?

那就真是跳起來打他的頭了。

才!不!要!


瀉藥,目前還沒有過,因為我覺不爽就直接懟回去,一點不慫

目前還沒看見人黑我愛豆,倒見過不少搶老婆的,我老婆是新垣結衣,廣末涼子和橋本環奈。


我不屬於最笨的人,想相反別人都說我嘴皮子利索,但是依然有很多事情沒辦法及時懟回去,可能是因為不想懟,可能是因為不會懟,有時候回過頭也後悔應該怎麼說才過癮,但是當時就是沒反應,後悔也沒用了。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懟沒懟回去,事情的結果不會發生什麼改變,如果人人都好口舌之爭,可能大家都會很累


散粉大法好

飯愛豆不飯圈

你得明白,粉絲圈本來就是魚蝦混雜的。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不是你好言好語和他/她理論,就能行得通的。

所以,好好生活,好好追星,遠離三觀和自己不同的人。


領導臨時叫我加班,關鍵是加班還沒錢

好氣啊!又不能不加班!!


甲方爸爸:這個方案不是很滿意,有點...(吧啦吧啦),你再改改,多幾個備案選擇。

我:好的爸爸。


被家裡逼著相親啊,雖然很生氣,但你懟一下試試


嘲諷我的不標準的普通話唄,雖然確實很不標準吧……唉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生活經歷 | 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