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起源是什麼?

注意問的是為什麼動詞起源有vt和 vi的區別,希望回答能夠類似中國造字的歷史,而不是區分方法(是否接賓語),謝謝!


謝謝邀請。我想是跟人類的認知水平有關。當語言還沒有形成概念,還不具備抽象能力的時候,只有不及物動詞。一群人碰到一隻劍齒虎,大家都喊「打」,然後衝上去搏鬥。後來,就可以坐在山洞裡吃著烤始祖鳥肉,大伙兒商量,明天去「打猛獁」,還是「打洞熊」。


我對造字歷史沒有什麼了解,但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語言學角度探討一下。

簡單講,有可能是不同的語意在句法層面的表達需求,造成了有的詞及物有的詞不。

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是兩種層面上的定義,即語意層面(Semantics)和句法層面(Syntax)。它最終的直觀表現形式(在中文和英語里是接不接賓語,在日語里是動詞形態的變化),一般認為是語意在句法層面的表達。及物不及物的概念是被不同語言共同承認的,只是表現形式各不相同。這很可能屬於一種普世的語法,也就是我們腦子裡讓我們完美掌握母語的機構(The Language Faculty)。

從語意層面上思考,簡單來說對及物不及物的分類是表達的必然要求。比如【吃】這個動作,就是一個可以有對象的表達:具體吃的是什麼。這個對象就是我們說的直接賓語(Direct Object)。我們現在只討論語意,不討論語法。就我們生活所用到的,並不是所有動詞都有這麼一個帶直接賓語的能力或者說需求。比如【笑】。要注意【我笑你】裡面的【笑】已經是laugh at的意思了,所以不和單純的【笑】這個表情動作一起討論。從語言學概念上來講,這一類的動作是不涉及直接影響的對象的。當然你喜歡的人笑了你比他還激動那是有可能的,不過那就更多是文學意義上的東西了。然後又有人說【笑】是牽扯肌肉運動的,那你可以說【我用臉部肌肉笑】,那個【用臉部肌肉】只是一個狀語(Adjunct)而已,也不是【笑】直接作用的對象。

這一種【表達需求】在語言學上叫做Thematic Role,這個我真不知道中國翻譯成什麼,百度了一下說是題元角色,完全不知所云。理解這個概念要求我們一定要從語意的角度出發。還是以【吃】為例子,它需要的Thematic Role就是一個External Argument(在這裡是一個Agent,也就是動作發出者)和一個Internal Argument(是一個Theme/Patient,承受這個動作者)。而【笑】就只需External Argument。弄清了這種表達上的需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句法會把它反映出來。這種反映也是遵從The Projection Principle:

When a lexical item is put into the structure, it brings all information from its lexical entry with it.

至於具體的反映過程,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每出一種新的理論就是我們受罪看paper的時候)。最經典的UTAH理論認為語意和句法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Baker (1988): Subject argument = Agent

上述結論認為剛才討論的【吃】的Agent (External Argument)對應到句法上來就表現為它的主語。在這個例子上確實符合,但是因為大神們志在UG (Universal Grammar),所以沒有得到統一的驗證。

展開一下,不及物動詞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它分成非賓格(Unaccusative)和非動格(Unergative)。前者好比fall, die等等,後者好比run, resign。前者在喬姆斯基的管約論(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里被認為其是是一種偽裝成主動態的被動態,因為你不管是摔倒還是死亡都不是自己主動去做的,所以不涉及一個Agent,但在某種語法移動的作用下仍然有賓語。


之前講過,

英語五大句型除主系表結構外

對應人的四個時期

  • 主謂結構 嬰兒期

  • 主謂賓結構 兒童期

  • 主謂賓賓 少年期

  • 主謂賓賓補 成年期

這一次我就專門來談一談嬰兒期的本能

不及物動詞

我們如何判斷和尋找不及物動詞呢?

  • 是不是像嬰兒般生而就會的
  • 是不是很自由,獨立沒有約束的

之前所談

  • 謂語對應主語的器官發出的動作
  • 而在語言圖像中,
  • 謂語都是發生在器官板上

接下來,我一個器官一個器官的來談

眼睛

我們生下來就註定會的

  • 比如

  • wake醒來 sleep睡覺 look看 wink眨眼 cry 哭

  • (以及相關的同近義詞)

所以我們可以很自然地造句了

I wake up on the bed.(劃線部分為萬能板)

I sleep quickly.(同上)

I look at the bridge.(同上)

I wink at my friend.(同上)

其中之一的語言圖像是:

耳朵 鼻子

我們生下來就註定會的動作

  • 比如

  • listen聽、hear聽、smell聞、sniff聞
  • (以及相關的同近義詞)

可以造句

I listen to music.(劃線部分為萬能板)

I can hear clearly.(同上)

I smell with my nose.(同上)

I sniff at you.(同上)

我們生下來就註定會的

  • 比如

  • talk說、smile微笑、laugh笑、cry哭、cough咳、yell叫、eat吃、drink喝
  • argue爭論、discuss討論、complain抱怨
  • (以及相關的同近義詞)

我們來造句

I talk with my mom.(劃線部分為萬能板)

I smile in the room.(同上)

I laugh at you.(同上)

I cough in the evening.(同上)

I argue with my friends.(同上)

I complain of my job.(同上)

看一個圖像

我們生下來就註定會的

  • 比如

  • play玩耍、swim游泳、hit打、wave揮舞
  • (以及相關的同近義詞)

造句如下

I play in the garden.(劃線部分為萬能板)

I swim in the river.(同上)

I hit at her nose.(同上)

I wave for food.(同上)

我們生下來就註定會的

  • 比如

  • walk走、crawl爬、run跑、jump跳、stand站等
  • (以及相關的同近義詞)

造句

I walk for health.(劃線部分為萬能板)

I crawl through the bed.(同上)

I run along the road.(同上)

I stand under the tree.(同上)

I jump over the car.(同上)

——————————————

——————————————

專欄於此,感謝支持!

路德再次感謝大家多多關注和點贊!

謝謝!


為什麼要有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分呢,一個動詞為什麼不能有及物和不及物兩種用法呢


推薦閱讀:

首飾的起源
為何東晉南朝時江東人物名字中多帶「之」字?除此以外還有哪些當時名字不避諱的字?
波浪號(~)是什麼意思,正規的用法是什麼?
為什麼古希臘很多哲學家(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圖、泰勒斯)對神另有所指,他們怎麼不信當時的神話呢?那為什麼說斯賓諾莎是最早的無神論者? ?
紅燒牛肉麵速食麵是怎麼進入中國市場?

TAG:語言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