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科學思維還是宗教思維?

首先我們來回答一個問題:科學和宗教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一直都比較感興趣,總會和身邊的一些有相關愛好的朋友進行交流,收穫一些相關知識,甚至一些影視劇作品當中的對這類問題的看法。

了解了一些皮毛之後,以我現在的認知可以得出來的結論:

  • 科學先證後信,
  • 宗教先信後證;
  • 科學相信之後仍然可以抱有懷疑的態度,
  • 宗教則是既然相信之後就不可以去懷疑;
  • 科學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甚至推翻巨人,
  • 宗教則是認定一個為神明則永遠不允許被超越;
  • 科學可以讓未來的人類更加偉大,
  • 宗教則是讓過去的神明更加偉大;
  • 科學必須具備可證偽性,
  • 宗教不提供可證偽機會;
  • 科學認知可不閉合,
  • 宗教認知必須閉合;
  • 科學擁有未來,
  • 宗教在乎過去。

區別大體了解,那麼套用到日常的思維方法上,就比較好理解了。

我認為,科學思維的特點是,輸出一個觀點/結論/方法之前,會去求證他的正確性,並更能主動求證他可能存在的錯誤和局限,在輸出觀點/結論/方法正確之後仍然能夠保留一絲懷疑自己,接納他人的態度。

相對的,宗教思維的特點是,利用自己的感性、情緒、經驗,其他不可名狀的利益相關,直接輸出觀點/結論/方法,之後再尋找能夠證明的所有結論,或伴有認知閉合,不接受懷疑的態度。

可惜我們嘴裡宣揚的都是科學思維,但實際操作運用的基本都是宗教思維。

我們生活,工作當中大部分的判斷,都是依賴於感性、情緒、經驗和不可名狀的利益相關,當自己的觀點受到挑戰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儘力找出能夠證明自己正確的所有案例,而不是聽取對方意見當中,對自己有用的部分並進行反思。

事實上,人類從古至今,發生的事情太多,形成的案例也足夠支撐和證明所有選擇的正確性。你只要商業案例了解得多,歷史學得好,就會很輕鬆地拿出能夠證明自己觀點正確性的例子。一點也不奇怪。

這種例證方式倒也不是不可取,議論文的形式就是論點+論據+論證。正常利用是可以方便論證解釋自己的觀點。只要相關性夠,只要前提條件設定合理,就沒問題。怕就怕有些人為了防衛自己不成熟的觀點,舉例的相關性,可比性不夠,還說的頭頭是道,徒增溝通成本,影響辦事效果。

除了「習慣使用宗教思維處理問題,並不以為然之人」之外,另有一部分人確實積極進取,十分認同並刻意追求使用「科學思維」處理問題,但是稍有懈怠,可能就進入到「宗教思維」的圈套里去。

為什麼?

是因為人的大腦總是喜歡偷懶,喜歡簡單。而宗教思維恰恰是一種看似理性,而又比較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

解釋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科學思維太燒腦。需要求證、反證、反思、認知不閉合、反直覺。一旦理性大腦不被喚醒,就會很容易地跟著感覺、情緒所控制的原始大腦走了。
  2. 宗教思維是長期積澱下來的「老成」思維。從人類狩獵採集社會開始(或者更早)就十分依賴來自經驗的判斷,帶來的結果是能夠使族群可以有效存活,於是人類特別青睞這套方法。與此同時,更有效的組織更多人類實行合作和生產勞動而形成的宗教,也長期影響著人類,或許這種思維也已經寫入基因。因宗教而形成的社會思想,代代相傳,當今的人類仍然受其影響。面對宗教,科學太年輕。
  3. 社會節奏太快,宗教思維處理問題上往往更有效率。科學思維各種反覆推敲論證,各方再參與討論(至少大腦內部也可能會開個會之類的)「麻煩事兒」太多,而宗教思維只要憑感覺,憑經驗就能判斷方向,輸出結論,如果試錯成本並不高,可以不需要多加考慮,馬上執行。而且宗教思維處理質疑與挑戰更有優勢,只要找到一個可以支撐自己選擇的正確性的大家都認同的例子、親身經歷的經驗、甚至是故事,用堅定的語氣說出來,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點,這麼做並不一定會錯(儘管有可能原因和方法錯了,但結果對了)。

這麼看來:宗教思維有時候也有好處,但我並不提倡。

認清了自己可能總是會習慣性使用宗教思維的事實,我們也就能在處理關鍵問題的時候,更熟練地激活自己的理性大腦,認真踏實地做好決斷,減少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

補充說明:

本文旨在分析思維方式,不對任何宗教和其信仰進行任何評價。

我本渺小,敬畏在心。


推薦閱讀:

類似美國、蘇聯「太空筆」的案例還有哪些?你感悟到了什麼?
注意!你可能得了「努力焦慮症」!
怎樣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
「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用戶研究保持多視角的思考

TAG:反思 | 领悟 | 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