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也配被稱作穿越者?

王莽沒有篡位時候,是當世最具聲望的大儒。而支持王莽篡位的,盡數都是當世儒家。

別看漢武帝劉徹採納了儒生董仲舒的一部分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但事實上不管是漢武帝還是他的曾孫漢宣帝,都瞧不上儒生。漢宣帝甚至曾經對自己柔仁好儒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雜之,乃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可見儒生在西漢前中期的日子並不好過。

至於董仲舒,與其說是儒生,不如說是個投機客。因為他幫助漢武帝劉徹,把「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的儒學,一變而成為「霸王道雜之」,合乎漢武帝心意的儒學。漢武帝採納一部分儒家思想,歸根結底也只是為了實現其「大一統」、「大復仇」、「大居正」的遠大理想。而不符合他心意的其他儒家思想,被漢武帝棄如敝履。儒生們對此也無可奈何。

西漢前期,為了解決政權的合法性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儒生轅固與道家黃生辯湯武革命。轅固據經義,說湯武誅桀紂,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義行為。同樣的,劉邦建立漢朝取代暴秦,是得民心、順天意的正義行為。

此外,董仲舒說,天不是為王生民,而是為民立王,能利民的王,天要讓他做下去,害民的王,天要奪去他的王位。有道伐無道,是天理也是人理。這樣,把儒家湯武革命、天命靡常的學說與陰陽五行家的五德終始說統一起來了。

董仲舒還曾經說過:

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

意思就是,是否承天受命,成為當時人們判斷一個王朝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據。於是西漢王朝的合法性就此確立。但是,也因此給西漢中後期的統治者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漢德是興是衰,天子是否承天受命,最終解釋權就落到了儒生的手中。

事實上,早在王莽篡位前數十年,那儒家對於西漢王朝的攻擊就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漢德已衰,當禪讓天下於賢人,這般的輿論攻擊,可是一直沒有停過。甚至漢哀帝的時候,為了應付這種攻擊。甚至自導自演了一出自己禪讓給自己的鬧劇出來:

待詔夏賀良等言赤精子之讖,漢家歷運中衰,當再受命,宜改元、易號。詔曰:"漢興二百載,曆數開元。皇天降非材之佑,漢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基事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號曰陳聖劉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從法理上這就表示,漢德已經衰了。我已經把自己的位置禪讓出去,不過禪讓給了自己而言……

這看起來是一場鬧劇,其實自漢哀帝禪位給自己的那一刻起。漢室皇權的正統性就已經轟然倒塌。

既然你漢哀帝可以根據五德終始說來重新承天受命,那麼等到漢德再次衰微的時候,別人自然也可以效仿你漢哀帝進行禪讓。這就是王莽篡位的法理依據。這不是王莽一個人的行為,而是整個儒生集團的行為。可以說,儒生才是導致西漢滅亡的真正主使。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只是這結果么,大家也都看到了。

王莽篡位之後,新政迅速破產,同樣也就代表了儒家治理改造天下的理論徹底破產。王莽的失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儒家治理天下的理論的徹底破產。卻是出身於漢家宗室,又是儒家門生的光武帝橫空出世,拯救了儒家。但是同樣的,從此之後,儒家再沒有心氣和漢室作對,從此開始提倡忠朴,氣節。西漢滅亡,是被儒家狂呼著推倒。而東漢時代,從黨錮之禍,一直到漢末三國的荀彧自殺,一代代的儒家精英卻是前仆後繼的要挽救漢室。

可見,王莽不但不是穿越者,反而是一個「好是古非今」的傳統儒生。到了西漢後期,儒家思想不但不是統治階級的穩定劑,反而是引發漢末劇烈動蕩的導火索。

推薦閱讀:

兩漢王朝的政治體系區別是什麼?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時候
如果三國蜀漢勢力是劉秀帶他的雲台28將一起爭奪,漢室還會像200年前一樣復興嗎?
中國第一支甲騎具裝:「幽州突騎」
羅貫中把呂布醜化成見利忘義之徒,真實的呂布真的有如此不堪嗎?

TAG:东汉 | 西汉 | 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