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成唐昭宗,你怎樣救大唐朝?

看知乎上關於大明的討論那麼火,我也為大唐貢獻一下熱度!如題:昭宗時怎樣做才能中興大唐??


答案是:沒有可能。

黃巢之亂以後,唐朝必亡之局已成,因為中晚唐新國家運行機制中的兩根擎天之柱已經轟然崩塌了,面對這種國家的結構性創傷,不要高估幾個人能有什麼扭轉乾坤的能量。之所以黃巢之亂後唐朝還能勉強支撐二十多年,全是憑著歷史的慣性作用、之前底子厚實、朝廷權威尚有殘餘。

第一大支柱:藩鎮平衡格局的崩塌。

唐朝能在安史之亂後維繫上百年所依靠的基本國策就是:保持藩鎮之間的勢力平衡,使得中央神策軍對一個和幾個藩鎮的聯合保持絕對優勢,並主要利用藩鎮來制衡藩鎮。所以河北三鎮特別是魏博雖然桀驁不馴,但被河東、昭義、河陽、天平、橫海、義成、義武等藩鎮鎖死,同時河北三鎮內部也會互相牽制,幽州鎮就和南邊非常不對付;京西北個別沿邊藩鎮雖然偶爾會有悖逆行為,但在神策行營和其他沿邊藩鎮的共同控制下,往往剛閃起火花就被撲滅了。這一體系成效卓著,除河朔以外,任何企圖保持半割據狀態的藩鎮的企圖都被消滅,比如劍南西川劉辟,浙西李錡,淮西吳元濟。即使一直到唐僖宗乾符年間,整個唐朝國土內,中央指揮不動、保持半割據狀態的藩鎮仍然只有河朔魏博、成德、幽州三鎮和河西的歸義軍。

但是這樣藩鎮連環制衡的平衡格局,在黃巢之亂中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黃巢南北轉移,掀起驚濤巨浪的時候,淮南高駢等巨鎮已經表現出不聽中央號令的行為。到了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攻陷京師,唐朝中樞指揮系統突然遭到毀滅性打擊,僖宗和田令孜一口氣跑到成都繼續宴飲遊樂,客觀情況下也不能全權指揮各地勤王藩鎮的實際軍事行動。雖然聽說黃巢攻陷京師後非常積極趕來救駕勤王的藩鎮軍隊很多,比如義武王處存、河中王重榮、鳳翔鄭畋,但是他們實際上在軍事方面非常自主。這不是特例,唐朝的官方約束突然鬆動,這個機制也就趨向松解。一時間各地藩鎮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權,賦稅也不上交中央了,軍隊也可以隨便擴張、隨便行動了——反正都是為了平叛嘛!兵、財有了,再加上在中和年間的劇烈變動中,一大批軍校「下克上」成為藩鎮主帥,很難說這些人還會再聽中央號令。

到昭宗即位後,藩鎮平衡系統已經基本失效。各地藩鎮陷入互相吞噬、合縱連橫的格局中,而不去理會中央了,從此藩鎮兼并才是時代主題。比如朱溫在和李克用敵對的情況下,長期經略兩河藩鎮,吞下天平、淄青、魏博等鎮;楊行密崛起於揚州後,對宣、鄂等鎮始終就沒松過牙,而且他還數次意圖北上,光化二年(899)、天復三年(903)兩次都被朱溫遏制於北上的道中;李克用比較獨特,他奉行「奉唐割據」,兼并雖不多,但他頻頻扶植代理人,想將河朔諸鎮掌控在自己手中;王建從西川到東川到峽路、山南諸州,也在一步步把川蜀徹底置於己手,這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包括大家津津樂道的大順元年(890)昭宗令禁軍北伐李克用而大敗一事,本質上也是藩鎮戰爭的產物。昭宗之所以要討伐李克用,是架不住雲中、盧龍、宣武三鎮的一再脅迫,雖然朝臣在宰相杜讓能的領導下皆以為不可,但朱溫系統的宰相張濬力主,再加上張濬想藉此壓制楊復恭,才有出兵之事。這件事其實又表現出昭宗朝政治的一個新現象:藩鎮環境和南衙北司矛盾,促使一部分宰相成為強藩的代理人,強藩從而得以直接干預中央政治。

這一現象的最直接表現,同時也是藩鎮平衡體系崩塌最惡劣的結果,是昭宗朝,唐廷受制於京西北諸鎮。李茂貞、王行瑜、韓建等京西北藩帥近水樓台先得月,動輒進軍長安,要挾君上,為所欲為,朝廷尊嚴掃地,更使得唐朝廷根本無力經營關東。平心而論,京西北諸鎮除了李茂貞的鳳翔算得上強藩,其他藩鎮不過是二三流水平。不要說跟朱溫、李克用相比,就是比起荊南成汭、魏博羅紹威這種二流強藩,他們也完全不是對手,否則朱溫李克用每次領兵進京,他們都嚇得屁滾尿流。但唐廷就是始終受制於這些野蠻兇殘,不講道理,實力有限的京西北藩鎮中,坐以待斃。

更恐怖的是,這一時期不僅是藩鎮割據,州的獨立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狀態,這固然是憲宗改革以來強州弱鎮思想的作用結果,但更加表現出的是唐朝廷對地方控制系統的崩潰。比如光啟年間感化軍的幾個軍將跑到蘇州自立為天成軍;江西道虔州在盧光稠的經營下保持高度獨立。在藩鎮之下,各州刺史也具有巨大的軍、財權,使得他們在面對本鎮時也能保持獨立自主性,在藩鎮戰爭中,州左右搖擺的現象屢見不鮮。從藩鎮到州郡,整個唐朝引以為傲的地方控制系統已經到了土崩魚爛之境了。

第二大支柱:西北-東南體制的崩塌。

後人往往容易低估中晚唐北方農業的恢復程度,事實上唐後期北方農業發展程度還是很可觀的,根據近人研究,即使唐廷在關中和糴的糧食數量也很可觀。但是北方的京西北、河朔藩鎮賦稅概不上供;而在唐朝國防布局中,絕大多數軍隊布置於北方,養兵開支極大;再加上北方特別是兩京地帶,是貴族、士族、官僚的莊園最集中的地區。因此,唐後期國家的財政主要來源確實是南方,東南地區的財賦收入是支撐國家運轉的經濟之本,所以唐後期的漕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西北的政治中心和東南的經濟中心相聯合運轉,才是中晚唐國家的實質狀態。

卻說這個唐後期,錢始終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話題,削藩、養百萬兵、養新增大量官員,都得靠錢。無數次削藩戰爭,都不得不以沒錢而停止。憲宗鐵了心要平淮西,打了三年,雖然最終蕩平了腹心之患吳元濟,卻也直接吃光了從爺爺德宗朝開始攢下來的老本。也正是由於朝廷缺錢,用錢的地方又出奇的多,所以財政官僚在唐後期極被重用,中晚唐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龐大的、縱向的財政官僚系統——度支和鹽鐵系統。

但是由於藩鎮平衡格局的崩塌,唐朝對地方失去控制力,東南的財賦直接交不上來了。淮南從高駢開始就不上供,之後亂作一團,浙西、浙東、宣歙、江西等主要財源地都冒出一堆割據軍閥,中央瞬間失去了大多數財政來源。榷鹽和榷茶在唐代後期的財政收入中地位頗重,但黃巢之亂的巨大變局對度支、鹽鐵二系統打擊非常大,運轉已經不靈,而南方的聯繫一斷絕,茶稅全部完蛋,海鹽利也不歸自己了。很快中央又丟了另一大財源河中池鹽的控制權,河中鎮自己興高采烈地去參與藩鎮相攻了。隨著昭宗初年王建對四川的控制,天府之國的財賦和井鹽也上不了中央了。唐朝廷在昭宗朝是無比的缺錢,根本已經不能算一個健全的政府,沒有錢就養不了軍隊,沒有軍隊還談什麼復興,只能被藩鎮玩玩弄於股掌之間。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其實具有非常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構建起了新的國家運行機制。雖然自宣宗、懿宗以來,衰落的跡象已經很是明顯,唐咸通、乾符年間其實和晚明很像,舉國上下對未來不抱希望,紙醉金迷,畸形的繁華和奢侈到達登峰造極的程度。但這種自然衰老的過程,如若沒有黃巢,還會持續很多年,至少國祚突破三百年是沒有問題的。遺憾的是,黃巢之亂過於猛烈,以至於把中晚唐國家運行機制的各大支柱都給連根拔起,面臨這種結構性的致命損傷,唐朝必亡無疑,切記不要高估個別人的行為在結構性問題中的重要性。歷史要度過這樣重大的變革期,可能事關上百年,幾千萬人,而不僅僅是幾個人的努力。以這樣的局面,去強求唐昭宗做什麼,實在是難為他了,其實他是個不錯的皇帝,可惜完全生錯了時候。


為什麼歷朝歷代中興都很難?排除掉社會因素比如階級矛盾之外,如果單純從皇帝自身找原因的話,那就是因為開國皇帝往往都有自己的親信班底或者親族一起打天下,但是天下打下來之後,是靠著制度慣性和天授皇權的合法性來統治的。而天授皇權一方面增加了皇帝的合法性,同時也削弱了皇帝和大臣、宗室以及外戚之間的紐帶,皇帝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而一旦隨著時間的變化,國家有了動亂,皇帝因為天下大亂而喪失了一部分合法性之後,皇帝很難有能力再次和一部分臣子和親族建立起如同開國皇帝和其手下那樣的親密關係,而只能依賴於選拔質量更低的宦官來續命,於是皇權的衰落不可逆轉了。

就好比唐朝,其實唐朝中央禁軍的戰鬥力並不弱,但是每次打下來的地盤,分封了節度使之後,節度使就變得不聽話了,像後來欺凌中央的王行瑜,李茂貞,本來也都是禁軍出身。所以打下來地盤——分出去——成為新的藩鎮,就成為了唐朝後期的惡性循環。

但是唐昭宗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首先,不同於很多末代皇帝的人丁單薄,唐昭宗兒子多,上陣還是父子兵,早用親王典兵可以避免很多的內耗,可惜這一點唐昭宗醒悟的晚了,直到被華州刺史韓建劫持才想起來做這件事情,而那個時候受制於人,政治資源和軍事資源已經非常有限了。

其次,唐昭宗時代並不乏對朝廷親善的藩鎮。在第一個時間點,唐昭宗大順元年,剛剛訓練出來一點禁軍的精銳,非要去討伐一個沒有怎麼得罪朝廷的李克用。這背後很可能有朱溫在慫恿。亂世求中興,要放下皇帝的架子,好好的培養自己的本錢。柿子揀稍微軟一點的捏,輕率的出兵討伐一個罪行不彰而實力雄厚的河東,無論勝敗,都會元氣大衰,消耗的是中央的本錢,便宜的是對方的仇家。所以堅決頂住壓力,和李克用和解,也是中興的希望,別聽張濬說的什麼:「萬世之利」,不謀一時,何以謀萬世?

再次,在第二個時間點乾寧二年,李茂貞、王行瑜及韓建進京挾持唐昭宗,還是李克用不念舊惡,再度率軍勤王,殺王行瑜,敗李茂貞,救出了昭宗;這個時候本來是可以將剩勇追窮寇,一舉平定三輔,給在長安的朝廷一個相對比較安定的空間。又是有人進言說如果消滅了李茂貞,會不會讓李克用獨大,從而昭宗下令讓李克用罷戰息兵。李克用嘆息而去,後來李茂貞緩過氣來,仍然繼續欺負長安小朝廷。其實怎麼可能呢,沒了李茂貞,還有朱溫這個大boss是李克用的敵人,本來不該玩制衡的時候硬要玩制衡,昭宗這個決定也是致命的。

第三也是最後的希望,根據『五代史闕文』:

世傳梁太祖迎昭宗於鳳翔,素服待罪,昭宗佯為鞋系脫,呼梁祖曰:「全忠為吾系鞋。」梁祖不得已,跪而結之,汗流浹背。時天子扈蹕尚有衛兵,昭宗意謂左右擒梁祖以殺之,其如無敢動者。自是梁祖被召多不至,盡去昭宗禁衛,皆用汴人矣。

這是到了最後的關頭了,朱溫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藩鎮,逼迫李茂貞盡誅宦官,交出了唐昭宗。這個時候唐昭宗裝著自己鞋帶鬆了,招呼朱溫給自己系鞋帶,朱溫跪在昭宗面前,汗流浹背的系鞋帶。這個時候皇帝周圍還有親隨衛兵,昭宗的本意是讓這些人趁朱溫給自己系鞋帶殺掉他,但是可惜左右慫了,沒有人敢做。

後來朱溫把天子的衛兵統統的換成了汴軍,再也沒有除掉朱溫的機會了。

這三個關鍵的時間點,把握住任何一個,不說能讓唐朝中興,但是再續上幾年乃至於十幾年的社稷,還是有戲的。


各位也別說什麼沒有戲,這事兒還真的未必,再說了,要是難就不做了,抹脖子自殺還快些。

接下來就是腦洞大開的時間——歡迎各位討論,但是不要來噴我,畢竟腦補嘛,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歡迎補充各種情節。

唐昭宗乾的最錯誤的事情就是不針對李茂貞,反倒針對對唐廷相對比較忠心的陳敬暄和李克用,而且還養肥了王建這頭驢。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李克用至少比李茂貞王建這些混蛋可信吧。陳敬暄好歹也在唐僖宗最落魄的時候侍奉甚恭,就因為李克用是沙陀人,陳敬暄背後是田令孜,唐昭宗就要與他們敵對,毫無道理。

反倒是狼子野心的朱溫居然能受到唐昭宗信任,簡直是引狼入室。

————————————時空旅行者中轉站的分割線—————————————

三個字送給各位穿越版李曄——沉住氣。

1,禁軍初起。

首先,唐昭宗本人不是那種昏弱之君,從剷除宦官的過程就能看出,其人還算有膽有識,權謀手腕也還可以,這是一切問題的基礎,如果不是這樣,一切都沒有談論的價值了。

在剷除楊復恭和李順節(這倆都是宦官)之後,其實中央政府並不缺錢,禁軍的規模並不小,戰力羸弱主要是訓練時間短,以及缺乏有能力的將領導致的,也別說什麼禁軍就是不堪戰,誰家的精兵都是練出來的,雖然神策軍毀了,但是神策軍中世居長安的將門子弟們都還在,要消除宦官的影響,以城市貧民和京郊農民選兵,以酷烈之法練兵,走戚繼光《紀效新書》的路子。

但是這些東西都需要時間,應該在891年楊復恭出逃之後立刻開始著手,建議是縮減禁軍規模,靠錢砸出精兵來,不用多,五萬足足矣,實在不行,三萬都夠用。此時禁軍的目的是維護中央的權威,不是填到前線上去拚命用的。

2,搞死王建

在解決宦官,把握中央政令之後,舉目外向,最大的敵人就是關中和隴右的藩鎮,說白了,就是李茂貞和王行瑜這兩個傢伙。他們是對於大唐中央朝廷最大的威脅,因為他們的存在,大唐中央不能利用關中山河形勝之利,且這倆亂臣賊子動不動提兵進京,是對於中央權威最大的削弱。

因此,李茂貞和王行瑜這倆傢伙必須死,但是怎麼死要好好動動腦子。

眾所周知,891年,楊復恭外逃漢中,與楊守亮一起反叛。而李茂貞和王行瑜準備對漢中用兵。

而漢中歷來是入蜀的關鍵,自古以來,秦蜀雙方誰持漢中誰處攻勢,這是歷來的常識,更何況李茂貞的隴右軍強悍,如果被李茂貞攥住了漢中,那麼對於割據巴蜀的陳敬暄來說,北有李茂貞,東有王建,處於兩面受敵當中,形勢極其不利。

那麼唐昭宗要做的就是要壓制住自己對田令孜的噁心,先對陳敬暄示好。鼓動他和顧彥朗一起幹掉王建,利州之地可以許給顧彥朗。此舉可以使得陳敬暄先解一面之圍,而顧彥朗為了利州之地,大概率也會反水。而且,按照標準歷史,顧彥朗會在891年年末死掉,他老弟是個廢物點心,忙著在東川內部掌握權力,排擠蔡叔向還來不及,哪裡還有心思去要利州之地,因此利州之地必歸陳敬暄。

3,坑死李茂貞

892年,李茂貞和王行瑜按照正常歷史合取漢中,接下來就是挑撥陳敬暄和李茂貞開打了,方法嘛,總會找到的,與此同時,秘密聯絡李克用,讓他陳兵蒲坂,準備南下。

如果李茂貞和陳敬暄不打,就直接召李克用勤王,讓陳敬暄和李克用兩面夾擊摁死李茂貞。但是由於那樣會導致河東軍深入關中,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盡量還是不要走到這一步。

事實上,李克用還算對朝廷忠心,起碼當年李克用能不計前嫌在唐昭宗已經得罪他的情況下還率兵勤王,而且後來唐昭宗讓他離開關中的時候,他也就乖乖走了,所以李克用還是可以一用的。就算不能用,拿來嚇唬嚇唬李茂貞還是夠的——你打不打?不打我就召晉王來打你。

打呢,基本上是李茂貞把陳敬暄打腫臉,這個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李茂貞比陳敬暄的個人能力強不少,而且隴右軍也比蜀軍強不少。但是畢竟自古以來蜀道艱難,李茂貞要想真的消滅陳敬暄,也不容易,(在歷史上,禁軍和王建為了攻克成都打了很長的時間),況且陳敬暄吞併王建所部之後,勢力也會有所膨脹,雙方會嚴重的消耗彼此。

如果李茂貞深入巴蜀,隴右漢中必定空虛,後勤仰賴蜀道,以禁軍趁著隴右空虛直接端了李茂貞的老家,然後許給王行瑜漢中之地,把李茂貞的後勤截斷,李茂貞三頭六臂也得死在成都城下。

李茂貞一去,事情就好辦很多了,萬里長征就算成功走完一大半了。

4,治理關中

接下來,許陳敬暄永世鎮蜀,但是要向中央供納財物,以此取得財源。

什麼?你說王行瑜不同意,隔絕西川貢賦怎麼辦?他夾在朝廷和陳敬暄之間,四面受敵。不同意,誰給的膽子?要是他真有這個膽子,正好,禁軍守長安,詔天下勤王,正史上你王行瑜就是這麼死的。

剩下的事兒嘛,就是最無聊的爭霸文段子,種田、練兵、選拔人才、治理國家,反正這時候吐蕃已經完蛋了,甘州回鶻就是個軟柿子,軍力強盛之後,可以向西至少打通甘涼到敦煌,恢復一部分絲綢之路,與歸義軍殘部聯絡,重建對河西走廊和敦煌的控制,另外再取得一筆財源。

因為即便是到了唐末,唐昭宗身邊仍然聚集著一批有不錯才能和政治操守的文官,這些人是治理國家,選拔人才的保證,在歷史上,唐昭宗的急躁和膽怯害死了一大批忠心李唐,並有政治才能的文官,如果穿越的話,必須要避免這個情況,拔出李茂貞和王行瑜這兩顆毒瘤,是這一點的前提。

有了財賦和人才,軍隊的戰鬥力就是時間問題了。

5,開關東出

如同前面說的,幹掉了李茂貞和王行瑜之後,朝廷重製關隴,以巴蜀為糧倉。擋在復興大業面前的最大敵人,就是李克用和朱溫。這倆人都不用中央挑撥,自己就能打的要死要活,而且多數時候是老李吃虧,朝廷要支持李克用,至少在896年晉梁河北爭鋒期間要支持李克用,可以從黃河渡口向李克用輸送財物糧食,助他源源不斷的打擊河北,把梁軍主力拖在河北。

然後禁軍抓住時機佔領洛陽、滎陽,而且,從洛陽出武關到襄陽就與唐末最忠誠的藩鎮——割據荊襄的趙匡凝連成了一片。歷史趙匡凝在朱溫控制朝廷,天下藩鎮紛紛不尊政令之後仍然對朝廷貢賦不絕,且最終由於在905年抗拒朱溫的意思,最終被朱溫擊敗。所以趙匡凝是唐末藩鎮中對於朝廷最忠誠,最可以信賴的一位。

更何況,握住襄陽之後,整個荊襄大地就在掌握之中,並且江淮的租賦可以從長江入漢水到襄陽,走武關道直入洛陽。這種時候,就可以獅子大開口的問楊行密要錢了,江淮租賦也會極大地增強趙匡凝的實力,以免再次被朱溫擊敗。

此時,唐朝中央南有巴蜀以為糧倉,西連西域以通有無,佔據關隴山河形勝,東臨伊洛以領荊襄,高屋建瓴,俯視天下,就像二百多年前一樣,再次具有了深固不可動搖之勢。

其實到這裡,故事就已經結束了,朱溫割據汴州,是四戰之地,西面的滎陽在朝廷手中,南面又是被朝廷強化過的朝廷的禁軍出滎陽,趙匡凝軍出襄陽,河東(這會兒沒準李存勖已經上位了)出太行八徑走河北抄後,

朱溫啊朱溫,你死不死?

朱溫完蛋,李存勖抱著河北河東與天下為敵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分割線—————————————————

寫了這麼長一大段,其實核心就是這麼幾個要點:

1,禁軍要耐心的練,不能輕用其鋒,兵貴精不在多,禁軍的勝敗是朝廷威信的根本所在,挑軟柿子不丟人,輸了才丟人。

2,必須要好好重視人才選拔,沒有人才,什麼都是扯淡。

3,李茂貞必須死。

4,對河東晉藩要防,但是不可激化矛盾。

5,敬暄無罪,王建野心遠超過陳敬暄,因此應該先弄死王建。

6,甘涼能不能打通,洛陽能不能掌握住,這是這整個計劃當中兩個靠禁軍戰鬥力硬指標的任務,相對之下,河西還有歸義軍舊部,甘州回鶻又比較弱小,統兵將領得力的話,前者問題不大。後者就要靠時機的把握和禁軍的戰鬥力了,禁軍能不能在朱溫主力在河北的情況下閃擊拿下洛陽和滎陽,就是關鍵。

——————————————分割線——————————————

我知道這個計劃執行起來很困難,但是自古以來帝王大業哪裡有不困難的,我已經儘力做一個比較靠譜的計划了,請諸位穿越大佬斧正。


不要打壓李克用,不要打壓李克用,不要打壓李克用,重要的事說三遍。讓朱溫與反朱勢力達成戰略平衡,同樣的,讓李克用與反李勢力達成戰略平衡。把禁軍抓在手中,打壓朝廷中不服昭宗的勢力,然後想辦法讓李克用幹掉盤據在關中的藩鎮勢力或者讓關中藩鎮內鬥自己坐收漁利,接下來訓練禁軍,然後發兵入蜀,聯合王建,幹掉陳敬瑄,控制蜀地到關中的要道以及部分蜀地,想辦法壓服王建。控制潼關,現在昭宗就有關中全境,就坐等關東突發變亂,再發兵關東,大致思路就這樣。

PS再造大唐,難度過大,但是保住關中,打出一個低配版的元和中興,還是有望的。這麼干也應該能算拯救大唐。


真的,救唐朝比大萌簡單好多....

至少昭宗重組禁軍還是聽話的,直接憋火藥一波流就是了...


說吧,你是哪個網路小說作者?想來騙我給你寫大綱的(滑稽)


有功禁軍將領不封異姓節度使,封都頭,把諸王放到各地去當節度使(像嗣薛王知柔一樣),中央的幾個都頭賜姓之後統率禁軍+遙領節度大使+檢校(守)三公。

集中精力對付李茂貞而不是李克用。

從一開始削弱朱全忠(拉秦宗權與楊行密而不是反對他們)。不要讓他兼領藩鎮。

運用王建反對陳敬瑄,能形成掎角之勢最好。

厚撫王師範,王處直。

不要放宰相(杜讓能,張浚)出去領兵!!!!

聯合他們搞掉神策兩中尉!!!(延英,延英!!)


說個以上回答沒提到的。。。人才上要想辦法引進新鮮血液啊

晚唐的有個問題在於中唐後,中央政府再次失去越過高層門閥選拔人才的機制,朝政(南衙)歸於關隴河洛一帶的士族門閥了(雖然他們也在衰落),高層清一水的崔王盧李韋裴幾個(牛李黨爭的副作用),大量人才直接被藩鎮吸收。同時這種勢力本來就相當不可靠,自己又衰落了勢力不夠要依靠外藩來抗衡北司和其朝敵。所以奸臣庸臣曾不出窮,昭宗幾個翻盤良機都是因為所用朝臣非人而功虧一簣。其實當時人對唐朝還是有點思念之情的。。。

唐昭宗也不是沒想到過,但是關中破敗了沒有太大吸引力,派去拉人拉兵來的又都被宦官或者丞相自己吸納了。

所以我認為登基後應該利用藩鎮尚未徹底坐大,自己年齡合適有大批兒子的機會,河南,西川,江淮有明確的叛軍存在情況下派出親王督軍(唐室傳統),乘機拉人聚集人才。尤其是要想辦法恢復東都洛陽的經營,而適當處理和王建的關係也容易使他為唐室占邊。這樣自己處理宦官或者關中藩鎮爆炸了還有機會嘗試南梁隋末的故事


穿越成唐昭宗???那還救個啥,好好在後宮耕耘吧


禪位給李克用。

噴李克用是少數民族的自重,別人李克用都認為自己是唐人,人家李存勖的漢語水平遠超各位


要看能否開科技樹。如果允許,天下都好定。

最大的科技樹其實是火藥,而且是當做暗殺武器用(埋在地下)。

幹掉一兩個後,可以以天雷來樹立朝廷威望,慢慢攀科技樹種田養小弟就OK。

如果不允許科技樹。就開金融樹,再之下開軍事樹。


你突然撿到一張獸皮,

上書天魔功三個大字。

然後你修成,

先把太監一個一個的都殺了。

然後一家一家的殺上去,不留活口。

一套天魔四噬帶走

好了,唐光武帝你好。


我覺得穿越成懿宗或者僖宗,說不定還真能續個幾十年。

穿越成懿宗和僖宗之後的昭宗,那真是回天無力了。


寡人和你沒仇吧。。。

以君長者,請速正位都督,驅逐韃虜,光復中華。

莫害我,莫害我!


完蛋,看來只有研發火槍火炮和傳播共產主義了


這個比崇禎難太多了。。。崇禎登基時,至少國家還算穩定,權利也在皇帝手上。昭宗登基的時候,基本完蛋了。黃巢太厲害了,直接把唐王朝的根基全打沒了,藩鎮全部有了自主權,人家有兵有糧,根本不帶理你中央的。。。

要想翻盤,就參考秦孝公,不過,孝公至少還能據關而守,關起門來發展。這種情況翻盤的還真沒有。

辦法無非大改制,集中中央權利於一身,去權臣,裁剪官員,拉攏幾個還算可靠的藩鎮,加官封王。然後中央編練新軍。。。。。。最關鍵的,出兵打贏其他藩鎮。

其實吧昭宗該做的都做了,但最後出兵不成,一切都玩完了,當然也是他自己戰略戰術用人的失誤。。。。。

沒辦法,如果是漢高祖的班子,或者李世民的班子,或者老毛的班子,或許能搶救一下。漢武明祖都不好使。。。。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