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這樣的國產片沒人看
這兩天,又一個關於兒童的公益項目刷爆了朋友圈。
和上次的」一元購畫「為自閉症兒童獻愛心差不多,這一次是為和你同一天生日的小朋友捐上一塊錢。
相同的生日,這樣的緣分像是有種冥冥種註定的牽絆。
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想盡微薄之力,改變那個和自己有微妙聯繫的孩子的命運。
這個活動迅速走紅,但隨著轉發人數的增多,也開始引起了巨大爭議。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活動中孩子的信息資料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同一個孩子,居然對應兩個生日。
甚至還出現了2009年2月29日這種根本不存在於宇宙中的日期。
(圖片來源:人民網)
不到兩天輿論就被反轉,公眾再一次陷入被欺騙的憤怒之中。
而主辦方給出的說法是:內容還在測試階段,信息有誤。
目前,捐款已經關閉。
需要承認的是,現在的公益活動,很大程度上就是消費人們的善良。
不過,魚叔不願以惡意去揣測這次活動的動機。
情願相信這是他們工作過程中的一次失誤。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如果善款能夠落實,並且公開透明,真正幫到孩子們,是一件好事。
當時刷爆網路的"一元購畫」,也同樣在後期遭遇信任危機。
1500多萬善款去向,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籌錢容易,但關鍵是怎麼花。
其實「一元購畫」活動,現在是可以查到項目進度的。
目前善款剩餘約1270萬,最近一次更新是在11月23日感恩節。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15992(「一元購畫」項目進展情況)
同一天生日的你,也是在不到2天時間,就籌集了2555898元。
250多萬,聽起來的確是個巨大的數字。
但若是真的落實在2130個孩子身上,平均每個人只能拿到1200元。
今天魚叔,無意辨真假慈善,只想借著這個機會,說說這次活動中,那一張張照片中的孩子。
他們當中,絕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貧困中的留守兒童。
面對公益活動的失實,我們應該憤怒;但面對這些孩子,我們理應善良。
無法選擇的出生,讓相同生日的孩子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他們不僅要忍受貧寒,還要忍受沒有父母在身邊的日子。
民政局數據,我國有902萬的留守兒童。
但全國婦聯公布的這一數據是,6102.55萬。
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這麼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相關的電影卻不多。
今天魚叔要說的就是一部聚焦留守兒童教育的獨立紀錄片——
《村小的孩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導演蔣能傑,他將自己和這個冷門題材綁在了一起,一拍就是三部。
今天要說的,就是他「留守兒童」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目前豆瓣評分8.1,只有281人看過。
但已經是這三部曲中評價人數最多的一部了。
鏡頭對準的是湖南省新寧縣一渡水鎮的一處偏僻的山村——光安村。
這裡1700人里有900都在外務工。
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
2009年導演來到這裡拍攝了第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紀錄片《路》,講述了重建破敗村小的艱辛。
《村小的孩子》前半段的素材也多來自於此。
那時候孩子們還在條件簡陋的臨時小學里上課。
22個孩子里有17個都是留守兒童。
因為以前的教學樓被判定為危房,必須拆除。
而新的教育政策之下,村小辦學點被撤除,改為鎮里集中辦學。
孩子們不得不去鎮中心小學讀書。
但這就意味著,這裡的孩子將每天要花費3個小時在上下學的路上。
而且這十多公里的路,不是泥濘的土道,就是車來車往的狹窄公路。
這些孩子每天都得5點鐘起床,才能按時趕到學校,而他們中最小的只有4歲。
於是村長私自開辦了臨時小學,招收低年級的學生,並四處奔走,希望重建光安村小。
在遭遇無數次踢皮球後,村小終於開始重建。
可是校舍竣工不久後,各種問題就開始顯現。
水泥地一層一層的掉;白牆一碰就是一身灰;不到兩個月籃球場的地面已經開始出現裂縫。
這學校建得要多馬虎有多馬虎。
除了敷衍了事的工程,村小還面臨著教師短缺的問題。
村小的代課老師一個月只有六七百塊的工資,還帶兩個班。這收入,還不如出去打工。
政府所承諾的補助,地方上卻始終沒有落實。
代課老師們只有集結起來,一次又一次找教委要說法。
但結局還是跟往年一樣,年年上訪,年年落空。
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16年的張老師,僅憑著對教育的熱愛還在堅守,但心裡也是真的不甘。
一年後,他因為不滿村小待遇問題,跳槽了。
村小的孩子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學習問題。
孩子年紀小本就貪玩,而孩子的監護人都是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老人們還承擔著繁重的農務,根本沒時間管。
就算想要監督,也被調皮的孩子用謊話糊弄過去了。
更加令人震撼的是,村小的孩子與社會嚴重脫節。
首都在哪?天安門在哪?08年奧運會在哪兒開?國家領導人是誰?
這種常識性問題,一問三不知。
這樣的現狀並非沒有引起關注,光安村不止一次出現在媒體的鏡頭下。
BBC報道過,各種公益活動在這裡進行過,湖南電視台的「愛心校車」活動也來到了這裡。
可是,送來的校車卻變成了一堆廢鐵,因為道路太窄,校車根本開不了。
片中有一個特別令人心疼的小姑娘。
她叫蔣雲潔,有一雙清澈透亮的大眼睛。
2009第一次拍攝時她只有6歲,她和她的名字一樣,單純可愛的像朵雲彩。
她愛美,會糾結於頭上的兩個發卡有沒有對稱。
她孝順,摘下一小把樹莓會記得帶回家給奶奶嘗。
她善良,她會親手埋葬被大狗咬掉尾巴的小鳥,她為小鳥準備了一個小小的木盒當棺材,心細地鋪上了樹葉。
來幫忙的小夥伴問她,你對小鳥是不是一見鍾情。
她說當然是咯。
這樣一個天真浪漫的小姑娘,卻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懂事。
8歲的她當被問到:別人有錢買零食,你想嗎?
她回答:不想,因為爸媽要掙錢給奶奶看病,家裡又沒什麼錢,要少用點。
問她:有機會想不想到爸爸那裡念書?
她說:不想,因為這樣奶奶就一個人在家了。
不像一般的孩子,雲潔喜歡讀書。
雖然家裡燈光昏暗,但她還是會按時完成作業,她怕不認真,會被學校開除。
奶奶在一旁開玩笑,說開除了也沒啥,你就出去打工。
她一邊寫作業一邊說,我不打工,我要讀書。
雲潔是媽媽的大女兒,她還有一個妹妹。
可奶奶覺得,只有男孩才是真正的依靠,所以還是想得個孫兒。
過年回家時,媽媽已經又生了個孩子,不過沒有如奶奶所願,還是個妹妹。
和多數孩子一樣,過年是雲潔唯一能見到父母的機會。
有些孩子的父母為了省下路費,甚至一年都不會回家一次。
生下孩子便匆匆離開外出打工,沒帶過孩子,沒陪伴過他們成長,所以孩子跟他們也不親近。
小時候,孩子們還知道想爸爸媽媽,隨著年紀長大,對於父母的依戀越來越少。
甚至有許多孩子,都不記得父母長什麼樣。
片中一位奶奶就當笑話說過,自己的兒媳一直抱怨和兒子不親。
但有一次回家,兒子和父母面對面走過,竟然相互都沒認出來。
當媽的都認不齣兒子,兒子怎麼可能跟你親。
哪個父母誰不想陪著孩子長大呢?
這些在外務工的父母,都是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盼望著孩子不要像他們一樣,能有個好的前程。
可是這些孩子,會有一個光明的前程嗎?
片中一段採訪,讓魚叔印象深刻。
好幾個孩子被問到長大了想做什麼。
他們幾乎是脫口而出:打工。
為什麼要打工,因為賺錢。
這是個讓人揪心的回答。
這些孩子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是打工,重複著父輩的道路。
事實上留守兒童中很大部分的確都將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因為他們大都在高中階段終止了學業。
務農已經不再是可以支撐家業的活計,這使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得不背井離鄉。
影片從09年跟拍到了14年,跨越6年的時間,我們跟著導演的鏡頭看著孩子們的慢慢長大。
令人難過的是,我們看得見他們的成長,但是看不到更多希望。
在這樣的孩子面前,提理想都是殘忍的,因為他們有著被一眼望穿的未來。
影片的一開頭,孩子們在簡陋昏暗的臨時教室里大聲的念課文。
課文的內容是這樣的:
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麼這樣藍
大海笑著來回答,因為我懷抱天空
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麼這樣咸
大海笑著來回答,因為漁人留了汗
八年了,不知道當年村小的孩子還記不記得他們高聲朗讀的詩歌。
魚叔害怕,當這些孩子再次面向大海時,
已經忘記抬頭仰望天空,只當自己是漁人,俯身傾盡血淚。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獨立魚電影
每天推送有趣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民政部:「只生不養」的留守兒童父母將面臨多種處罰 對於這一決策你是怎樣看待的?
※表弟贏了考試,卻輸了人生,最終失去了生命,誰是真兇?
※怎麼擺脫父愛缺失帶來的性格缺陷?
※2017年《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令人擔憂!
※人需不需要父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