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送吹馬政批判資料備份第一

因為幾篇大送馬政的問題,被各種送吹纏上了,懶得一一回復。沒事提供一些資料,慢慢駁斥這一類的荒唐觀點。

實際上整天糾結什麼中原不能養馬的,只有送吹,歷代王朝只有大送有缺馬數量的問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大送窮,所有牲畜都奇缺無比。

至於送吹把大送軍事上的無能歸結於缺馬,那就是弱智中的弱智。當然送吹不成日燕雲沒馬敵太屌的洗地,那也不能算送吹。整天什麼燕雲十六州,什麼河套什麼的。

漢朝的河套,是漢武帝從匈奴手裡搶來的,大送的河套,是大送自己丟給李繼遷的。

漢武帝北伐匈奴,官私馬十四萬,毀滅匈奴主力,宋太宗北伐契丹,官私馬二十萬,被契丹偏師打的大敗而逃。

80年代吹大送經濟那一套,就是當初的日本人哪裡搞回來的,主旨就是以大送之富裕繁榮文明昌盛,尚且抵擋不住蠻族,面對比蠻族厲害無數倍的日本,你還抵抗什麼?附加一條龍內容就是內藤湖南的地氣東移論,宮崎市定的樸素民族論, 主旨都是日本人征服中國乃是天命。此類玩意和本文主旨無關,但是感興趣的都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理解一下什麼叫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然後這批人就意淫出什麼中原內地不能養馬,意淫出什麼人多地少耕牧矛盾之類,總之都是一些胡話。胡話到最後,有人在我面前信誓旦旦,英國法國都是適合游牧的國家。

不稀奇了,狼圖騰河殤那一套,內藤湖南為根,宮崎市定為干,開枝散葉一條龍。

此類無限延展的神論,一個個批我真沒這精力,大批送吹一起上,神論如雨,真的批不完,不過總綱類言論能衍生。

第一就是什麼人馬搶地論,馬一個可以耕作,可以運輸,吃植物,對人沒有危害,對農業有極大幫助的畜生,居然和農業矛盾?扯淡。

首先。從荷蘭開始發端的輪耕制度,某些人居然告訴我,和養馬沒有關係?此類輪耕制度的本質就是很多的田,一部分養畜生回復土地肥力,一部分種地人畜吃。因為有畜生的幫助,人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形成良性循環。

至於什麼養馬導致土地鹽鹼化的煞筆神論,中國農民早就總結了,治理土地鹽鹼化的方式就是種馬菜苜蓿。

關於歐洲農業革命的這段歷史,資料很多,我不想一個個貼,但是在此段農業革命爆發的時候,畜牧業也是爆發性增長的,所謂三四田輪作,最重要的就是靠蓄養畜生,能夠讓畜生耕作更多的土地。因為人的力量顯然不能與此類畜生比較,所以在不間斷的人類技術發展下,產生了更多的技術,耕作更廣的土地。那段時間各國的耕地面積和畜生的數量都是在飛漲的。評判農民多有錢的標誌就是它的牲畜數量。你去找些美國初期的小說,農場的農場主評判財產,也是馬的數量和黑奴的數量。

所謂內卷化恰恰是畜牧業衰退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為無法用畜力而要用人力,拚命多生才能耕地。

而且實際上這個畜牧業輪耕的技術,到了中國清朝也是開始點起來了,不過比西方晚了幾百年而已。

宜先種苜蓿,歲夷其苗食之,四年後犁去其根,改種五穀蔬菜。這種技術就是輪耕技術。

而到二十世紀的清末民國,河北河南兩省巔峰時期加起來有一百四十萬的馬匹保有量。這類數據太多了。完全證明所謂人馬爭地論就是胡扯。

何況北宋農業開墾的最高紀錄是天禧五年,墾額田五百二十四萬七千五百八十四頃三十二畝,上不及漢唐下不及明清,哪來的耕地缺乏人馬爭地?

然後談一下宋代官方和民間馬政怎麼敗壞的過程。這個東西, 宋史馬政部分看過就有個大致基礎了

首先一個是大送初期的馬種。宋初的馬種很明顯是傲視周邊諸路以及漢唐的。

漢代敦煌有記載過一隻種馬王,高六尺三寸。漢尺六尺三寸,大約一米四五左右,這種在漢朝載入史冊等級的馬,以宋初本土自產馬的標準,不過是三等上下的馬。

這是宋初的馬種標準:

河北諸軍闕馬,請制等杖六,付天雄軍、真定府、定、瀛。貝、滄州,市上生馬十二歲以下,視等第給直。馬自四尺七寸至四尺二寸,凡六等。其直自二萬五千四百五十至萬六千五百五十,課自萬三千四百五十至八千九百五十九,六等,取備邊兵戶絕錢充直。以第一等送京師。

這裡取宋尺31.20,漢尺23

諸處所買馬,取其高大者,遣使臣部送,目為御馬綱。及馬至,閱視之,率皆常品

凡馬所出以府州為最,蓋生於黃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種,出環、慶者次之。秦、渭馬雖骨骼高大,而蹄薄多病。文、雅諸州為下,止給本處兵及充鋪馬。契丹馬骨骼頗劣。河北孳生者曰本群馬,因其水土習服而少疾焉。又泉福州、興化軍又有洲嶼馬,皆低弱不能被甲,唯以給本道廂軍及江浙諸處。

這裡是宋初馬的質量,而馬的數量上看,宋太宗北伐,一次性買馬十七萬,湊足二十萬馬,而每年的省劵馬不過五千,大抵國初市馬,歲僅得五千餘匹。天聖中,蕃部省馬至三萬四千九百餘匹。嘉佑以前,原、渭、德順凡三歲市馬至萬七千一百匹。馬匹數量的大頭來源非常明確,何況買的這些馬,基本都是其高大者率皆常品的水平,買來的主要目的是政治目的。籠絡邊部。所謂祖宗設互市之法,本以羈縻遠人,初不藉馬之為用

而且大送對這種馬的數量,都是覺得非常多的。

宰相向敏中言國馬倍於先朝,廣費芻粟。乃詔以十三歲以上配軍馬估直出賣。先是市馬以三歲已上、十三歲已下為率。天聖中,詔市四歲已上、十歲已下。既而所市不足,群牧司以為言,乃詔入券並省馬市。

而宋朝的馬政是怎麼廢掉的?先從官府掌握的官馬說起,熙寧二年天下應在馬,也就是統計的各種官牧場的馬,數量是凡十五萬三千六百有奇。

隨後王安石就開始搞廢除官牧牧場的行動,目標是省錢,據王安石自己的說法是一匹馬要花五百文一年去養,這個如此龐大的開銷,大送王朝無力負擔。而且每匹馬耗費五十畝地,太浪費了

宋史是這麼說的:自是,請以牧地賦民者紛然,而諸監尋廢....元豐三年,廢監租錢遂至百一十六萬,自群牧使而下,賜賚有差。

然後官牧廢了之後,養馬的技工被驅趕去搬磚了,養馬技術也都失傳了,比如最遲五代就有的回交育種法,再出現在中國那就是清朝由洋人帶來了。

元祐年間,再次重新搞官牧場的時候,湊來湊去只有一萬三了。而不堪者過半。今既以租錢置蕃落十指揮於陝西,養馬三千五配軍者無幾,惟沙苑六千疋愈於他監.沙苑就是大送最後廢掉的一個官牧場。

技術斷代,馬種斷代,官方掌握的牧馬業全部崩盤之後,大送搞給地牧馬法,一開始是一頃一匹馬,養一匹馬給一頃荒地,然後是一匹馬三四頃,以這種標準弄出了十萬匹馬。但是都是一些垃圾。不過也能看出來,大送荒地之多,令人稱奇。宋朝農業生產凋敝的記載多如驢毛。

比如說:

當今自楚之北,至於唐、鄧、汝、潁、陳、蔡、許、洛之間,平田萬里,農夫逃散,不生五穀,荊棘布野。而地至肥壤,泉源陂澤之跡,迤邐猶在。其民不知水耕之利,而長吏又不以為意,一遇水旱,民乏菜菇。往者因其死喪流亡、廢縣罷鎮者,蓋往往是矣。

荊襄之地......本朝二百年之間降為荒落之邦北連許汝民居稀少土產痹薄人才之能通姓名於上國者如晨星之相望況至於建炎紹興之際羣盜出沒於其間而被禍尤極以迄於今

自京以西,近自許、鄭,而遠至唐、鄧,凡數千里,列郡數十,土皆膏腴,古之賦輸,太半多出於此。自兩漢以來,名臣賢守,所以為民興利除害,溝洫畎澮之跡往往猶在。而荊棘成林,無尺寸之耕,狐狸豺狼之所嗥,而逃兵罷士之所竄伏。

至於民間牧馬業的崩盤,漢唐明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橫徵暴斂過度,大家覺得養馬無利可圖反而是一種災難。區別是其餘朝代的橫徵暴斂是臨時需要或者皇帝窮奢極欲,宋朝的橫徵暴斂是一種統治術,目的就是強幹弱枝。

推薦閱讀:

宋徽宗所書的千字文第一句為何是「天地元黃」?
如何區分宋代大學士的詳細分類及品級?
迫殺岳飛,逼得宋帝絕育,這位金朝猛將兄不簡單
完顏氏的金國的漢人扮演怎樣的角色?
除了岳飛,兩宋哪些將領的能力強於狄青?理由是什麼?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