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健身房體測表,拒絕被忽悠
終於下定了決心,滿懷憧憬.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走進健身房,辦了卡,幻想自己即將脫胎換骨,將會成為今年夏天泳池或者海灘上最耀眼的肉體。
辦完卡立馬接著會有一個私教找你,帶你去做一個免費的體測 一聽到免費的體測,很多人會覺得很新穎很有意思迫不及待就準備去試一試看看自己身體情況如何,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個萬中無一的那個人。
首先體測儀是個什麼東西?
健身房或者運動場館中的體測儀大多是通過踩踏和抓握接觸4個電極,通過向身體釋放微電流,根據身體內不同組織和成分電阻的不同,通過生物電阻抗的方法來判定人體內不同的組成成分的含量和分布情況。
如果他的數據是絕對「準確」的話,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這種方法或許會受到溫度、時間甚至是手上有沒有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數據有變化。所以這些所謂的體測儀數據,僅能用於參考,並非準確的衡量標準,完全不用因為這些數據害怕或緊張。
(上圖是一張典型體測表)
體測完畢後,會得到一張單子
看著密密麻麻的一張單子有很多小夥伴會一臉懵逼
我除了身高體重,還應該看什麼東西?
為什麼會感覺這張表有一絲絲可怕的感覺?
為了防止私教對你balabalabalabala一大堆陌生的名詞,讓你覺得自己好像跟健身房正在訓練的不可開交的小夥伴好像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然後你被逼無奈購買了私教課程。
今天大勛教大家如何正確的看一張體測表
一、重要並且準確的數據
體重 和 BMI
這個數值是體測儀測量的最為準確的數值。
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來判斷肥胖的指數,簡稱身體質量指數。
成年人的BMI數值:過輕:低於18.5;正常:18.5-24.99;過重:25-28;肥胖:28-32;非常肥胖:高於32。
這個BMI 是什麼東西?
BMI 指數包括了身高和體重兩個數據,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數值相對比較準確,所以具有一定意義。事實上並不能用這個數值來判斷胖瘦。BMI並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比如,長期負重訓練導致肌肉發達的人,由於體重有很多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所以,我們只要了解一下正常區間即可,不用因此太過緊張。
像體測表中的身高體重其實不用測你自己也知道。
為什麼體測表看身高體重基本就夠了?
因為教練後面會告訴你
偏重人群:你先減脂,後面再增肌
正常人:你先增肌後面減脂
瘦子:增肌就行了
可能大家覺得這體測表這個東西密密麻麻寫那麼多?其他東西一點用都沒有嗎?
比如有些小夥伴挺瘦的但是為什麼臉這麼胖?或者就是肚子挺大為什麼其他地方很瘦,應該怎麼辦;或者女生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練才會好看,會不會一練就變成金剛芭比?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這兩項數據
骨骼肌、體脂肪&其百分比
骨骼肌是什麼?
骨骼肌是附於骨骼上的肌肉,而體脂肪是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和肌肉之間脂肪的總和,皮下脂肪存在於皮膚之下,內臟脂肪則存在於腹部內臟器官周圍。骨骼肌含量與體脂肪含量的比越大,說明身體越強壯,反之則不佳。
很多人體脂含量並不高,但身體還是鬆鬆垮垮,主要原因就是肌肉質量較低,無法通過肌肉來幫助脂肪突顯體型。所以要看兩者的比例而不是單單看一樣東西。
大家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相同體重,身材卻完全不相同的兩個人,這是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骨骼肌和體內脂肪含量佔據比例不一樣,所以會出現不一樣。
跟大家舉個例子
比如你全身都很瘦,可是卻有一個大肚子應該怎麼辦?
先通過增肌達到全身協調的狀態,然後開始刷脂肪。
這裡大致講一下體測表其他不用怎麼看的東西
節段脂肪分析
評估體內各個部位的脂肪含量的多少。
肌肉分布
這個數據在評價肢體肌肉分布是否均勻上非常有用。
靜態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是靜息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
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它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身體水分質量
身體里的水分或者叫體液有三個主要功能:搬運工能、調節體溫和維持體內環境平衡。關注這個數值,讓身體始終處在合理的水含量範圍內。
基礎代謝
是一個人維持基本生命活動(如心跳,呼吸等)需要的最低熱量。
其實體測這個東西,你作於對自己身體的初步了解而且是免費無害的做一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關鍵就是這個東西被私教當成一個權威的銷售訓練課的工具,根據體測表為你制定訓練計劃這意義不大而且容易被坑。
最後說一句體測只能是用作參考 參考 參考!!!
增肌 減脂 微信:ajbobx
微博:xxxlxun
推薦閱讀:
※我想長胖,有什麼辦法讓我快速長胖?
※瘦子得了氣胸後如何制定增重計劃?
※瘦臉的人,怎麼胖臉都不胖的人,如何面部增肥,把皺紋撐開?
※瘦人跪求增肥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