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下去就算了

如果你問一個博士,讀不下去怎麼辦?每個人的回答應該是挺不同的。

就像從前的我會覺得,讀不下去會怎樣呢?不敢想。

現在覺得,讀不下去會怎樣呢?讀不下去就算了。

當年在會議上遇到現在的老闆,他問我想讀PhD那麼以後職業規劃是什麼,我說想回中國做教授啊,因為我覺得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是自己想從事的行業,那是我的前半句。我接下來要說後半句,我想說但是科研環境越來越嚴峻了,所以如果不行的話,我就想回高中教書也很好啊。

可我說到,「如果不行」的時候,他就打斷我,笑著說沒有不行的事,不要想Plan B,你能做到的啊。超級雞湯有沒有。

我反反覆復想這件小事,因為我覺得Plan B和Plan A一樣好。而且,為什麼沒有不行的事?

按這雞湯來講,確實是沒有不行的事,但那個「行」,很可能最終是扔掉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換來的,比如說日常生活,周末休息,和久違的朋友聚會,去鍛煉身體,去野外攀岩。可是這些事,也很重要,我想要。你問我想不想做教授?還挺想的。但是你讓我拿上面那些東西來換,我不換的。你讓我成為像「某些教授」那樣的教授,我寧願不做。我們從小被教育所謂的追尋理想、不能放棄,但是無形之中,會灌輸一種「關於學業和事業的理想才是理想」的框框。曾經我的心裡也有那個框框,現在,我的心裡沒有那個框框了。

所以當星期六清晨韓國博後發郵件當頭問我下午12:00-5:00能不能去補器件的時候,我根本就沒想過要在周一之前回復他。

放在曾經,我的思路肯定是我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好好乾活往上爬尤其是這剛開始的時間我要好好表現我要勤奮而且反正我周末也沒有別的計劃所以我就秒回他然後去就好了,如果不去的話說不定以後失去更多機會搞不好關係文章沒名字或者把本來我可以做的活給別人做了blablabla然後想到一些像無法畢業之類的後果,然後就非常默認地去了,像許許多多亞洲博士一樣,自動放棄早晨夜晚周末假日彷彿理所當然。

而現在的我,不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抱歉,星期六,我有事,我不去。我有什麼事?我要休息一下。我病了嗎?我沒病。我就是要休息休息,因為學習工作了一周,是周末了。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我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了。

如果科研界最終淘汰了一個像我一樣想要周末休息一下的人, 那麼就讓科研界淘汰我吧。

反正,當那些認為自己吃盡了苦、終於熬到了今天的博後們,指手畫腳地想要告訴我應該怎麼怎麼樣才行,當年怎樣怎樣,而我怎樣怎樣不懂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反正我也不想成為,像你們這樣的人吶。

說真的如果讓我成為一個滿頭滿腦都是科研經費影響因子實驗日程如何搜刮到好學生如何讓學生聽自己話的教授,好像成果很豐富水平很高但是實際上沒有個人生活也無法和學生良好交流上課上得一團糟,我才不願意的。所以我不想成為一個教授,我只想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那樣的教授,這才是Plan A的真正奧義。

這就是為什麼,就是有不行的事。或者說,不行也好,不行更好。我的心情將如一場苦戀的終結一般甜蜜,因為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

放棄不可恥是因為,不是因為你做不到而放棄,而是因為你選擇了不去做到,並且你去做了其他的,其他更好的。

有時候死死抓住不放棄是因為害怕和無知,害怕如果放棄了自己做不到更好的,無知不知道如果放棄了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所以只能在那條路上磕到死,然後光榮地犧牲。就像電影《紫日》的結尾,戰爭結束了,那些日本士兵還是在砰砰地自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可以活下去了。

現在我覺得Plan A很好,Plan B也很好,說不定Plan B會更好。Plan A很難,Plan B也不簡單,說不定Plan B會更難。但是,如果Plan B更好的話,放棄Plan A去做Plan B不可恥的,是很平常、很快樂的事。

推薦閱讀:

參與學術界的論戰是什麼體驗?
魯迅的學術造詣怎麼樣?
中國科學院的一天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的歷史學界有哪些著名的流派?
恪守寂寞在當前社會是否應當是學者的一種美德呢?

TAG:科研 | 博士 | 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