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紐交所上市為什麼該罵?

一家中國公司在紐交所上市,市值過百億美元,為什麼會被輿論罵到發律師聲明恐嚇媒體與自媒體的窘境呢?

我想主要原因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吃相太難看,趣店風評太糟糕,觸及到了社會道德底線。

看了幾篇對趣店的批評文章,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這個時代還沒有紙醉金迷到麻木不仁,對高利貸的危害還是有清醒認識的。

我只是補充一下,趣店是在紐交所上市,某些媒體與自媒體人貌似搞錯了,以為趣店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紐交所與納斯達克的區別簡單說就是主板和創業板的區別,紐交所的准入門檻比納斯達克高很多很多,能在紐交所上市,起碼能夠證明這是一家成熟的盈利公司,能夠給股民帶來投資回報的公司。其實這就是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家能夠在中國賺錢給美國股民送去利益的公司,作為美國交易所沒有理由不歡迎。縱然趣店看起來是「帶病上市」,但是「病」都在中國,賺的錢可是能夠跟美國股民分享的,紐交所何樂而不為呢?

我再狹隘的民族主義一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美國優先」,前不久下課的美國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班農的主要觀點「零和世界」、「凜冬將至」和中美要在南海開戰。這肯定是能夠代表一部分美國人的立場的,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美國要想過得好,中國就不能過得好,零和就是有人賺就要有人虧,中美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無法共贏,實在不行就得開戰。我認為中美開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此消彼長的博弈將無時無處不在,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因為金融就是零和遊戲。

我不想談趣店的是與非,聊聊高利貸的危害,講講故事,分享點正能量。

高利貸的歷史源遠流長,自古就是社會毒瘤,最大的危害是能讓整個社會黑化,就像癌變一樣。高利貸讓社會黑化的主要是通過契約的形式完成富人對窮人的巧取豪奪。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描述,比如《白毛女》中,黃世仁不就是通過高利貸的形式去奪喜兒,逼死了楊白勞。雖說這個故事真實性如今受到了質疑,但是反應的這種現象在歷史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歷史中,很多朝代的官場腐敗與社會動蕩都有高利貸的影子,明清兩朝高利貸就非常盛行,很多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是借了高利貸去考取功名的,當官之後就要斂財還貸,自然就會成為放貸集團的權力尋租對象,這就是一個社會黑化的鏈條,另一個黑化的鏈條就是逼良為娼為盜。高利貸要生存發展,必須需求權力的庇護,主要來自兩個階層,官場與黑社會,一個是地上的權力集團,一個是地下的權力集團,沒有這兩方面的權力集團庇護,誰去催債呢?高利貸催債的過程不就是社會黑化的過程嗎?地上和地下的兩個權力集團無論是互相爭鬥還是同流合污,最終都會引發社會的動蕩,被壓迫的人民最終是要通過揭竿而起破舊立新得解放的。

在近代歷史上有一個大人物在走向人生巔峰之前也是被討債人逼迫入了黑社會的,這個人就是常凱申先生,為了躲債入過青幫拜過碼頭,這可能就是他一生不願意提及的污點。高利貸是不是就像癌細胞一樣,一旦被感染了很難脫身,就算是逆襲成功還了債也可能同流合污,還不上非常有可能就迷途難返,身在江湖了。其實想想整個民國的崩盤很像一個高利貸公司創業到崩盤的過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蔣和陳像是創業團隊,宋孔兩家像是風投,創始人孫先生就是一個很善於並敢於借貸的人,在民國還存在與自己的腦海當中的時候,就敢於以民國政府的名義打借條,不是一般人能幹出來的。民國建立之後,蔣陳等創業團隊經營這個國家,宋孔兩家當然也參與到經營,但不可否認套利豐厚,當民國敗退之後,蔣陳兩家實際沒什麼錢,宋孔兩家不一樣,尤其是孔家,在美國的宅子都是擁有能防核戰地堡的,那絕對不是一般的有錢。所以,民國從一開始就註定長不了,創業團隊從一開始就利益熏心,上行下效的結果,就像《潛伏》中的吳敬中說的「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還有謝若林說的「將來和平了,就沒有信仰了,只有錢了」。結果就是抗戰勝利各路接受大員瘋狂斂財,第一時間敗光了抗日將士浴血奮戰的成果,打到他們就是人民的唯一選擇。

所以,高利貸一定不應該屬於我們的「新時代」,要堅決的與之做鬥爭,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事情,要堅決的抵制,凡是涉嫌高利貸的公司都應該被制裁。網貸公司去海外上市就應該被禁止,還有臉出來擺出一副創業英雄的嘴臉,還有媒體出來捧臭腳,再不招罵國將不國啊!抗戰打了難么多年,漢奸太多難道不是主要原因之一嗎?

推薦閱讀:

15個月交易額破100億,熊貓金庫未來還能走多遠?
中、美、英三國P2P行業模式比較(附結構圖)
美圖發布AI測膚技術,識別準確度高達95%|平方財經
為什麼上銀行存管的平台,也雷了?

TAG:网贷风险 | 趣店 | 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