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上《軍事理論》課的
青椒一個,講師,預備役PLA。
上兩門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軍事理論》(某學期學生評教思政類公共課全校第一「綱要、形策、毛中特、思修、馬原」)
要搞清楚敵情(當然,學生不是敵人哈,只是打個比方。)要讓學生喜歡你。現在的大學生,獨立、自我意識特彆強,最反感被強迫被命令,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在課堂上聽課也是一樣,首先,學生不可能對每一門課都感興趣,人家沒興趣,不願意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次,如果是自己講得不好,就更沒有理由強迫學生聽課了。因此,我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會聲明:作為成年人,要對自己負責,是否聽課,完全取決於你們自己,我只有一個要求,不要發出聲音就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從心理上、情感上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會覺得這個老師好說話,好接近,就算我沒有興趣,也不妨先聽聽看。如果一開始就拿點名、掛科來說事,只會引起學生的討厭和反感,會認為這個老師太日怪了,太鎚子了,老子就是不聽。這樣還談得上多少教學效果?(僅針對大學教育而言,基礎教育的對象是未成年人,必須要嚴加管教。)
要搞好戰鬥戰備(軍語叫組織戰鬥)。這個環節的中心內容就是備課,課本上已有的內容,你再COPY到PPT上去照本宣科,哪個願意聽?備課的時候根據教學大綱,抓住重點和難點,補充進課本里沒有的內容,目的就是要把有限的課本內容豐富完善,通過講解幾個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搞清楚來龍去脈究竟是怎麼回事,並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至於其他內容,能略則略,學生有興趣的自然會下去看教材。
除了備好課,裝備也很重要。比如上《軍事理論》專題1「中國國防」,我就會穿上部隊(入隊6年的預備役軍官)發的07夏常服。一進教室,學生立馬就會覺得和其他上這門課的老師(分了四個專題)不一樣。走上講台,讓軍訓教官組織報告,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教官跑步到講台左前方,向後轉,下達口令:起立。再向後轉。
教官敬禮
我回禮
「教員同志,第*連應到*人,實到*人,上課前準備完畢,請指示」
「上課」
「是」
教官敬禮
我回禮
教官下達口令「坐下」
同時我向右轉,打開PPT。
我上課從來不用任何擴音設備,不管是50人以內的小課還是100以上的大課,因為小蜜蜂和話筒的效果始終不如自然聲音。得益於多年的鍛煉習慣,肺活量還行,又向音樂系的同事請教了發聲技巧,無擴音設備無壓力。
要講戰術。打仗不能密集隊形一衝了事,講課也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結合,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較為生動的表達方式,多舉例子,多講故事。這樣學生才喜歡聽,願意聽,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以課件內容舉例子:
「這幾張照片都是一部電視劇的劇照,有同學看過嗎?」
「士兵突擊」
「對,看過這部電視劇的同學舉個手」
「還有些同學沒有看過,我推薦你們看一下。因為這是近十幾年來最好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說他好,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他反映了我們基層連隊的真實生活,是真正的軍旅片,絕不是那些大家平時看到的打著軍旅劇題材幌子的都市情感劇。一會一個司令員的女兒,一會一個漂亮的女記者,一會一個商界的女強人……(講到這裡,學生必然是哄堂大笑)沒有那麼回事,我們基層連隊都是大老爺們,我們的日常就是訓練。所以大家看這部電視劇里,根本沒有什麼女主角。……第二,他傳遞了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六個字。(學生回答:不拋棄不放棄)」然後就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堅持理想的教育……
「大家看,這種火炮有什麼特點?」
「煙塵大、火光大」
「對,這會導致什麼問題?」
「暴露目標(有回答污染環境的)」
「對,火箭炮是戰場上最容易暴露目標的火炮,所以呢,我們要給他安一個裝甲底盤,裝完逼趕緊跑,否則就容易掛喲(學生又是哄堂大笑)」大家都是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要千萬記得:
連續幾屆學生,沒有一個能回答出機械化和摩托化區別的,我也是無FUCK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歡迎關注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推理小說之間互相撞車?抄襲?借鑒?
※安徒生童話中的豌豆公主到底有什麼教育意義?
※家長都希望孩子快樂,卻為何經常「逼迫」孩子?親子之間的矛盾、無法溝通等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在現代蘇軾是否被過度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