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進補?

秋冬季節,人的胃口變得特別好,飯量增加,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後,能量氣血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身體要在秋冬進行一個補充。

一、為何要秋冬進補?

有幾個意義:

1)「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典的總結,這個陰指的就是身體物質基礎,通俗點說就是給身體補充營養。夏天吃補品,可能容易流鼻血,上火,秋冬吃可能就沒事了!

2)為來年春天做準備。春天氣血陽氣開始生髮,就像樹木發芽一樣,煥發勃勃生機,這就需要裡面有充足的營養物質支撐,人體也如此,想來年春天精氣神充足,不得病,就需要儲備充分的陰(營養物質),儲備的最佳季節無疑是秋冬了,夏天消耗性季節。很多人一到春天,各種過敏,哮喘之類慢性病,可能冬天沒有滋補到位或者沒有意識的去進補,結果剛一生髮發芽,體內就空虛了。

3)冬天陽氣氣血潛伏於體內,消化吸收功能強勁,對體質虛弱,氣血虛,久病體虛,正氣不足者而言,是改變體質,增強正氣的絕佳時機。

二、進補思路

首先,進補不是胡亂來的,同樣的補品,別人吃了沒事,你一吃就口乾舌燥,渾身發熱,晚上失眠,身體亢奮,大便乾燥,說明不適合你!進補錯了,就像吃藥,不但治不了病,還順帶著傷害身體,有很多講究,一定要先辯證。

其次,如何辯證,按箭頭順序來。

先確定自己是否虛---》三種情況:

A-虛(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腎虛/脾虛等等);

B-虛但有外邪比如痰濕(先去邪);

C-不虛(不用刻意補,適度的補補就行,不補也沒事)。氣血旺盛,面色紅潤,精力好,不用去跟風補,補是為了調節陰陽平衡,本來就平衡了,再補就是失衡了!

再次,就算辯證好了,補對了,還涉及到頻率問題。進補就像往土地里灌水,你一天灌一點,都能給吸收進去幫助莊稼成長,如果一天不停的往裡澆灌,估計把莊稼給澇死了,再好的東西,補多了,身體用不了就是邪,反過來成痰成濕傷害身體,這是頻率問題。

最後是利用問題。補進去的東西要被消耗掉,就像往瓶子里裝東西,要不時的搖一搖晃一晃,均勻些。放到人身上,就是要動一動,秋冬比較冷,不太願意動,拿個手機就往被窩裡鑽,有暖氣的更不願意出門了。結果來年春天衣服一脫,胖了一圈,補進去的東西都成肥肉了,沒有變成身體的營養和正氣(陰)。所以,要動動,可能要和懶惰寒冷作下鬥爭,跑跑步就比較好。

要進補,請先仔細弄懂這4點,才能補的有效果,不至於到頭來白忙活一場。

三、進補方案

按說,應該「秋冬養陰」,但這句話是對健康體質而言的,如果存在體質問題,比如陽虛,體內火力不足,此時再去補陰,根本無法運化,譬如燒水,火苗不大,還往裡加水根本燒不開了,此時要先加大火力,再補陰。

分幾個方面說:

1、補氣血(通用型)。

單純補虛,體質弱或正常人都可,如果不知道哪裡虛,反正感覺虛,用這個方案也行。

【癥狀】

*氣色差。面色萎黃或蒼白,眼瞼/口唇/爪甲/舌質顏色淡白;

*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兩目乾澀易疲勞,皮膚乾燥,膚色白或萎黃,沒有光澤;

*肢體麻木。手足發麻;

*女性月經推後或量少色淡或閉經。

*白髮/脫髮/乾枯缺乏光澤。

【如何進補?】

A:食材:

*牛肉:最滋補部位前腱子肉,特別適合貧血,手術後,大補之物(皮膚病忌吃)。

*雞肉:補虛較好,熬湯更好。

*鱸魚:特別適合孕婦滋補,安胎。

*鯽魚:熬湯,下奶通血脈,適合坐月子吃。

*泥鰍:補中益氣補腎,去濕,但勿生吃。

*偏重於補氣:黃豆,蓮子,山藥,雞肉,淡水魚。

*偏重於補血:干龍眼肉,花生,豬肝,海帶,紫菜,黑豆,枸杞,芹菜,黑木耳,藕。

*大棗/黑棗:特別提醒,吃多了腹脹,堵得慌,吃的越多,效果越差,別說補氣血了,直接把脾胃給傷害了,蒸著吃最好。

*堅果:含有維生素E,對皮膚的美白以及抗氧化老化幫助極大。

B:葯膳。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山藥黃芪粥。

鐵棍山藥(可以多些)+黃芪(10)+白朮(5)+大棗(掰開若干)+粳米若干。

先把黃芪+白朮熬成汁液備用(黃/白勿吃),最後混合粳米粥。

*氣血兩虛:鮮鐵棍山藥+大棗一起吃,混合粳米煮粥或者一起蒸著吃較好。

*栗子粥:干桂圓+栗子+大棗掰開去核,混合粳米煮粥,補氣血補腎。

*烏雞粥:烏雞,混合(人蔘、白芍、甘草、熟地、茯苓、陳皮等等)滋陰補氣血,做法參考上黃芪粥。

* 當歸生薑羊肉湯:這個很常見的,氣血雙補(兼補陽);

*十全大補湯,經典名方,陰陽氣血雙補。

C:代茶飲。

*干桂圓+甘草+麥冬,3-5克,煮水或泡茶,單獨吃桂圓容易上火。

*人蔘+黃精,3-5克,單用人蔘,容易上火。

以上藥膳或者代茶飲只是幾個例子,大家根據自己條件靈活組合搭配,萬變不離其中,掌握做法就好。

D:如果脾胃不好,消化不了怎麼辦?

此種情況,越補舌苔越厚,口中粘膩,咋辦,難道不補了么?

*方法1:只喝湯喝粥,不吃東西,比如牛肉湯,雞湯等等。

*方法2:配合陳皮茶一起,健脾理氣。

*方法3:配合參苓白朮丸,健脾補氣,當然,中成藥頻率用量不能按說明書來,減量減頻率。

*方法4:先調理脾胃,等調理好了再補。如何調,之前有說過,自行搜啊。


2、陰虛。

【癥狀】

*怕熱。手心腳心發熱,甚至出汗。

*發乾。口乾咽干,眼睛乾澀,皮膚干,嘴唇乾,大便干便秘(一粒粒的)。

*口苦,尿少而黃,愛喝水還不解渴。

*老上火,煩躁不安,情緒容易躁動,易失眠。

*體型偏瘦,怎麼吃都胖不起來。

*喜歡冬天害怕夏天,愛喝冷飲。

*舌頭紅,舌苔少或無,有的有裂紋嚴重。

【如何進補?】

A:食療。

*牡蠣:滋陰除煩,補腎生精。

*甲魚:補陰,熬湯。

*烏雞湯:單用補陰,涼性的;

*海參:補腎養肝,滋陰。

*鴨肉/蘋果/銀耳。

B:葯膳。

*烏雞沙參湯:烏雞混合北沙參,枸杞大棗等;

*生地龍骨湯:生地10克,龍骨若干。

C:代茶飲。

*玄參甘草茶:玄參+麥冬+甘草+桔梗,3-5克,代茶飲的,針對秋冬容易上火。

*知柏地黃丸:冬季容易上火,既可滋陰又不上火,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了去火的成分。口乾口燥,心煩燥熱,五心煩熱。冬天口腔潰瘍很嚴重,可以試試。用淡鹽水送服。

D:如果脾胃不好,消化不了怎麼辦? 參考(一)中做法。


3、陽虛。

其實補陽的最佳時候是春夏,「春夏養陽」,春夏陽氣升發了,體內空虛,此時往裡補火吸收效果是最好的。秋冬也能補,針對是真正的陽虛體質,才不容易上火。

【癥狀】

*怕冷,手腳冰涼,非常懼怕過冬;

*吃點涼的,受點冷風腹瀉;

*女性則易痛經,推後,小腹痛;

*舌體胖大,舌苔發白,臉色發白,不愛喝水;

*精神疲憊,性格消沉,缺乏活力,容易得抑鬱症;

*尿頻,愛起夜,陽痿,早泄;

*大便溏泄,小便清長;

*經常腹瀉,完谷不化,吃什麼拉什麼。

當然上述癥狀不一定同時有。

【如何進補?】

A:食療。

*羊肉:補腎壯陽,益氣補虛,實在吃不了肉,就喝湯,加點芹菜等。

*韭菜/韭菜仔/肉蓯蓉/肉桂/乾薑等。

B:葯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如上所講。涮羊肉/火鍋 滋補效果不好,燉較好。

*羊肉蘿蔔湯:補陽氣還能理氣。

*菟絲子+紅糖 30-50克,熬湯,補陽氣散寒,針對尿頻/起夜之類也有效,吃不了糖可少加。

C:藥酒。

用藥材泡酒,比如鹿茸+枸杞+熟地;黃精+天門冬+炒白朮+松葉+枸杞(100-200克)。白酒度數越高越好,泡個7-10天都行。注意每天喝一點就好,比如小酒杯一杯半杯,不可多喝,不然燥熱睡不著。

D:小技巧。

*泡腳:之前說過如何泡腳,自行搜索。用白開水或者加點東西都行。

*艾灸:直接艾灸關元穴;用棉布袋裝艾絨加熱外敷小腹也行;或者點燃艾條,用幾層棉布包裹住不斷摩擦穴位也行。

*多曬太陽,尤其後背,後背是陽經。

*用後背撞牆的,當然別用死力以免受傷。

*每天起床按摩百會穴。

E:上述方法都做不到,就用膏方,也能滋補,外用的,不過要到正規醫院或藥店購買。

如果真是陽虛體質,吃這些火性大的東西,不會上火反而很舒服。


4、腎虛。

秋冬是真正的清心寡欲的季節,心不能妄動,不可過度泄精,節慾保精是第一位的,當然也不是讓你禁慾,違背人性不現實。

從全局角度來看下如何補腎(腎虛到最後會陰陽俱虛)。

【癥狀】

*腰酸腿軟,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腎陰虛)

*耳鳴耳聾,遺精;(陰陽虛)

*女性閉經不孕,男性精少不育;(陰虛)

*性慾減退,陽痿早泄;(陽虛)

*尿少浮腫;(陽虛)

【如何進補】

A:有意識的清心節慾,而且清心是主要的,80%的慾望都是心先有火,才導致腎火。

具體如何做,之前也也有說過,自行搜索。

B:食療。

*經常吃鮮的鐵棍山藥,煮煮可以,蒸熟更好(洗凈帶皮,吃前去皮)。

*經常吃點枸杞,熱性的,吃多了上火刺激慾望,量,頻率自己把握。

*核桃,栗子都不錯,栗子一定要熟吃,充分咀嚼混合唾液再下咽,注意吃多上火。

*肉蓯蓉補腎陽,不過要煮水喝,性質溫和。

*韭菜蝦米核桃混炒,針對腎陽虛。

*芡實+蓮子+分心木:煮粥,針對遺精,分心木勿吃。

*一定要少吃鹽,鹽入腎且耗腎水生火。

*肉食也要控制,容易刺激慾望。

C: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腎陰虛(用淡鹽水送服最好)。

*金匱腎氣丸:腎陽虛。

不過頻率,用量勿按說明書來,減量減頻率,也不用長期吃,適可而止。

D:小技巧。

*每天睡前按摩湧泉穴;

*兩手按摩腰後兩側,腰眼處,先把兩手搓熱,持續按摩,多多益善。

*叩齒吞唾液,每天起床後睡前做都可。

*縮肛運動:睡前做做,吸氣收緊肛門,呼氣放鬆,每天50下。

*多按摩耳朵,腎開竅於耳,補腎。


四、虛同時有外邪存在。

體內有外邪存在,比如濕熱,痰濕,還要補么?

這種情況下直接進補,補不進去,要麼腹脹難受,要麼上火腹瀉,更加沒食慾,像鹿茸,羊肉,阿膠之類,脾胃不好真的不要亂用。

正確的做法是:先去外邪(濕熱/痰濕),再進補。

具體操作:可以先去濕邪,外邪去除再進補,或者進補+祛濕同時進行。

一個食療方:薏米(茯苓)+海帶+羊肉/牛肉/瘦豬肉,煲湯,既能去濕還滋補。

五、生活細節。

進補需要配合生活細節才行。

*辛辣之物少吃,比如大蔥,大蒜,姜等,這些屬於發散之物,吃完容易冒汗,發散陽氣氣血,和秋冬「收藏」原則相違背。當然也不是一點不能吃,不要過度吃。

*減少各種損耗,早睡晚起,節制用眼,以免耗血傷肝。

*寒涼的東西肯定不能碰了。

*保持運動頻率,有利於吸收。

六、如何檢查進補效果?

進補效果如何,身體反應是唯一指標,如果進補後精神飽滿,身體舒服,無任何不適症就達到目的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說明補得不對或過了,要調整。

*上火,口腔潰瘍,咽喉腫痛,口中粘膩,舌苔變厚。

*大便性狀改變,突然不成形了或者乾燥或者便秘了等。

*尿頻了;

*精神過度亢奮,入睡困難,失眠了。

*其他突發症。

建議頻率,用量從小開始,逐步遞增,不至於一下子太多了,身體受不了。


推薦閱讀:

我火氣重+體寒,熱和冷的兩個癥狀為什麼會同時在一個人身上?
怎樣氣沉丹田?
經常喝枸杞泡水能帶來什麼好處?
穿得少到底會不會腿疼?
和也磁療床墊誰用過?有宣傳中效果好嗎?最近父母想買一個試試

TAG:养生 | 健康 | 中医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