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是技術的函數」 有3層含義
資源是技術的函數,至少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某種東西你不能利用,但有技術的人可以利用。技術是生產力。典型例子是晶元行業需要的硅。硅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廣泛,非洲國家也很多。但開採提純、製造晶元技術就只有很少公司掌握。技術可直接轉化為財富。
第二層,隨技術進步,原本不是資源的東西可以變為資源。資源隨技術變化。典型例子是鈾礦。在愛因斯坦之前的幾百萬年,在1954年第一座核電站之前,地下埋藏很多鈾礦,都不能轉換為電能利用。擴展開來,煤炭在工業革命之前,石油在內燃機之前,天然氣在相關技術之前,都未被大規模利用。
從這個角度看人力資源,更有意思。中國這幾十年,幾億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製造業。可以說這幾億勞動力,在改革開放之前潛能都未充分發揮。問題在於,現在勞動力的潛能用盡了嗎?
資源是技術的函數,人力資源同樣是技術的函數。技術施加於勞動力,比如汽車維修、房屋裝修、編程、新媒體運營、駕駛技能培訓,會讓失業的人就業,還可能讓人從3000元崗位往5000元、8000元崗位攀升。
所以有人說中國人口紅利已盡,那是以靜態眼光看;從動態眼光看,中國很多人已經具備了別的落後國家不具備的技能,並且原有低技能的工人可通過培訓、新技術進入新興行業,比如共享單車運營、外賣配送、電商貨物配送,這些都是新的通過技術實現的人口紅利。
第三層,也是絕大多數人未曾看到的:一方面,有資源被消耗;另一方面,還有東西隨技術變化變成資源,資源總量可能增加。這方面的例子是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每天都被消耗,但最近幾十年又有很多新的東西轉換為能源,如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還有頁岩氣、可燃冰。
如果50年以內,技術轉化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頁岩氣、可燃冰的能力超過消耗量,那麼能源就會永不枯竭。
推薦閱讀:
※如何把自己的「思考」語言化程式化?
※我應該去西藏凈化心靈,還是去健身房裡管理人生?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有沒有透露出深深的驕傲感?
※你是通過什麼事情認識到自己的狹隘和淺薄,並予以突破的?
※什麼是商業思維,如何提升商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