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燕然勒石說起,談談北匈奴
這段時間,我國內蒙古學者從外蒙古辨識出了竇憲大破北匈奴後,班固撰寫的燕然勒石碑文。然後好多人都為漢武帝喝彩,然後又有好多人說這是漢和帝的功勞,不能算在漢武帝身上等等……
可見俺還是對大眾對匈奴的了解高估了,所以原本是懶得寫的,這裡就稍微說說北匈奴的歷史。
順便提一提,這軍功章里,還真的算上漢武帝。
為什麼算上漢武帝呢?因為自漢武帝之後,匈奴的威脅真就不是個事兒了。
好多人對北匈奴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有些人能說出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然後說北匈奴就是郅支單于統治、南匈奴是呼韓邪單于統治云云……
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的。
以及好多人可能會認為,呼韓邪單于是對漢朝友好的寶貝天使,郅支單于是反漢仇漢的頑固分子,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漢武帝死後的幾十年內,已經在跟漢朝的戰爭中嚴重衰落的匈奴,不但完全無抵抗漢朝的力量,就連昔日的小弟都對付不了了。
公元前71年,丁零、烏丸、烏孫三個曾經做過匈奴小弟的國家聯手落井下石攻打匈奴,光斬首就有數萬級,擄掠牛羊馬匹無數。匈奴受此重創,又遇上災年,結果人口喪失了十分之三、畜產喪失一半。各部落為了生存,又無能力掠奪外族,就只好互相搶劫。
這麼互相搶劫之下,到了公元前60年,內亂的匈奴有五個人自稱單于,互相攻伐。這時候,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二人相繼崛起。
呼韓邪起初比較順利,在一系列戰爭之後入主單于王庭,似乎是要統一匈奴了。結果再跟郅支單于決戰時打了敗仗,只能往南逃遁,不得不依附漢朝。
而郅支單于也並非是「堅持反漢的民族主義者」,他也是個很實際的傢伙,他向漢朝多次派遣使者請求歸附,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被漢軍打擊。
但是……
呼韓邪單于在南方,郅支單于要派去漢朝的使者,只能路過呼韓邪單于的地盤。只要路過,呼韓邪單于就給抓起來,咔嚓了。
所以說,並不是呼韓邪一心向漢,也不是郅支單于反漢。而是呼韓邪單于佔據地理,壟斷了和漢朝的交流。
所以,最終可憐的郅支單于被「雖遠必誅」了。
而佔據地利的呼韓邪單于,成了民族友好交流的典型分子了……
所以說,簡單地將郅支單于視為北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視為南匈奴單于,是不合適的。呼韓邪事實上在漢朝的支持下,統一匈奴了。
然而,匈奴就真的友好了嗎?
沒有。
因為有這個篡位後的二貨胡來:
王莽這個皇漢很討厭匈奴,並挖空心思地削弱匈奴,然而……他的手段太直白太粗暴了。
首先,漢朝給匈奴賜的印章,在附屬國中規格最高,是「匈奴單于璽」。對於這一點,匈奴即便在事實上是漢朝附庸,但也比其他附屬國地位高一大截。王莽強行收回「匈奴單于璽」,給匈奴送去了「新匈奴單于章」。不但前面加上「新」表示匈奴是新朝(王莽的朝代)的附屬,「璽」也變成了「章」,規格簡直一落千丈……
接著,王莽又將匈奴單于改為「恭奴單于」,後來又改為「降奴單于」……這直接是侮辱了。
然後王莽向匈奴實施「推恩令」,要求分割匈奴為十五國,立十五個單于,互不統屬……
這麼一下,呼韓邪單于的繼承人烏珠留若鞮單于就不滿意了,於是開始恢復和中原的敵對關係。
由於大夥知道,皇漢文青王莽把國家倒騰滅亡了,中原又陷入戰亂。匈奴此時又有了崛起的機會了,並開始重返亞太……哦不……重返西域。
但是……匈奴已經不是當年的匈奴了,親漢派和反漢派再一次內訌,匈奴又分裂了,這回就正式分裂為堅持依附漢朝不動搖的南匈奴、和堅持重返西域和漢朝打游擊戰的北匈奴了:
而這個堅持與漢朝為敵的北匈奴,其實為什麼與漢朝為敵呢?原因也很簡單,他占不到地利,無法直接和漢朝溝通,沒有勾結漢朝的條件啊。所以只能硬著頭皮,以重返西域為主要著力點,努力積攢實力了。
然而,此時的西域,也不是以前的西域了。自王莽時代,脫離漢朝統治的西域各國,有了新的變化。
西域小國開始互相吞併,崛起小強權,而崛起的小強權都知道漢強匈奴弱的道理,只想著趁漢朝還沒有重返西域的時機,做漢朝在西域的代理人:
甚至於,匈奴當年在西域派一支兵馬,就嚇得西域小國馬上投降的歷史,也一去不返了:
所以,北匈奴的重返西域戰略,如果站在北匈奴自己的腳步來說,那就是困難重重。
雖然趁著漢朝一直沒有對西域派遣主力部隊的機會,北匈奴拉攏了一些小國,但漢朝卻只用了一個人,並沒有動用漢朝的主力軍隊,就把西域控制在了漢朝手中:
北匈奴如果無法控制西域,也就沒有了固定的產糧地,幾乎是跟漢朝毫無抗衡之力的。可為什麼漢朝卻一直抽不出手去直接派大軍出征西域、北伐北匈奴呢?是因為漢朝有了新的強敵,那就是羌人:
而北匈奴的日子也過得異常困難,北匈奴的敵人,除了漢朝外,還有南匈奴、烏丸、烏孫、丁零、堅昆。以及正在慢慢崛起的可怕的新敵人——鮮卑。
而這其中,南匈奴便是北匈奴最棘手的敵人。
北匈奴本來就窮,但南匈奴卻經常組織兵力劫掠北匈奴,導致很多北匈奴人生存困難,不得不投靠南匈奴。剛剛分裂時,南匈奴只有人口四五萬人,到了公元前90年左右,由於北匈奴個部落陸續投降南匈奴,南匈奴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二十三萬人。
甚至於,後來的草原霸主——鮮卑人檀石槐。檀石槐的他爸爸,一個鮮卑人,為了混口飯吃,離開鮮卑人的部落,就跑到南匈奴當兵,當兵做什麼事呢?就是劫掠北匈奴。
所以這時候北匈奴的小日子,那簡直就是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而這時候漢朝除了鎮壓羌人外,還忙著做什麼呢?
忙著鎮壓造反的歸附南匈奴的北匈奴人。
北匈奴人,投靠南匈奴是為了混口飯吃。而草原上連年戰亂,牲畜減產,不劫掠是無法吃飯的。如果換作以往,他們會劫掠漢人。但現在不一樣了,南匈奴單于是漢朝的棋子而已,根本不敢帶著他們劫掠漢人。
漢朝也經常給南匈奴賞賜物資,如果賞賜糧食的話, 估計新歸附的北匈奴也不會反。但漢朝給南匈奴賞賜的,多數都是酒、布匹。這些東西都只能用於南匈奴貴族享受,是沒法讓匈奴人吃飽的。
所以,南匈奴下屬的匈奴人,就紛紛造反。然後漢朝就派兵鎮壓,凡是造反的匈奴人,就被扣上「北匈奴新降戶」的帽子。南匈奴的造反被平定後,南匈奴也越來越離不開漢朝了,漢朝也能抽出手進攻北匈奴了。
首先,是在公元73年,漢朝決定派主力解決掉北匈奴在西域的部隊,完全斷絕北匈奴掠奪西域取得物資的可能。於是,竇固率大軍出擊,在新疆東部大破北匈奴在西域的遠征軍統帥呼衍王,原本依附匈奴的車師國迅速投降漢朝,北匈奴完全喪失了從西域取得物質的可能。
北匈奴無力掠奪西域後,幾乎就是慘得不能活了,然後又一大批部落南逃投降南匈奴。剩餘的北匈奴人又互相掠奪開戰,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北匈奴都沒有一個穩定統治的單于。
互相掠奪的匈奴各部,又被更野蠻的鮮卑人掠奪,在一次戰爭中,還沒當幾年單于的北匈奴優留單于戰死了。
就這個光景,北匈奴已經是離完蛋差不多了。
所以在公元89年,南匈奴的休蘭屍逐侯鞮單于要給領導好好表現了,上書朝廷,請出兵北伐,表示他願率南匈奴士兵為炮灰,他是這樣上書的:
臣與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帥雜議方略,皆曰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伐,破北成南,並為一國,令漢家長無北念。
南匈奴單于……居然是將北匈奴稱為北虜的……
然後,正巧遇上竇憲因犯罪被囚禁,竇憲表示可以率軍出兵戴罪立功。竇太后請求漢和帝給他這個機會,才有了竇憲率軍,聯合南匈奴進攻北匈奴,最後勒石燕然的事情。
而這時候,北匈奴還能有個啥還手之力啊……
而長期被漢朝統治者用酒和布匹養傻了的南匈奴,也早就喪失了做草原霸主的能力。
果然在北匈奴滅亡後,新的草原霸主,就成了在南匈奴的炮灰僱傭軍的後代——鮮卑野男人檀石槐了:
北匈奴殘餘紛紛投降鮮卑,鮮卑人的時代慢慢來臨了。
而南匈奴,則最終漢化了。
所以說,為什麼漢武帝名氣大,漢和帝名氣小。衛青霍去病名氣大,竇固竇憲名氣小的原因也是如此了。
勒石燕然的功勞,在我看來,還不如瘋狂的使者——班超定西域的功勞:
推薦閱讀:
※都說漢唐是中國最為強大的時期,何以初唐就滅掉了突厥,漢朝初期卻打不過匈奴?一直到中期漢武帝時期才擊敗?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31
※教皇利奧一世是如何勸退阿提拉軍隊的?
※用分子人類學解剖匈奴
※二百零二、穿越者王莽的一生(十七)
TAG:匈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