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有爸爸,我需要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侶」
01
聽說天后王菲跟竇唯離婚後,有人曾問:「你想給童童找一個什麼樣的爸爸?」她淡淡回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侶。」
這句話蘊含了多少人生的智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
王菲在娛樂圈裡一直是個傳奇,從來不多言,也不曾與人公開對撕,尤其是吃瓜群眾看起來覺得那些傷害過她的人,她也從未表達過任何敵意。
愛上時,她奮不顧身,只把自己對感情的所有理解都唱在自己的歌聲里,從不願多解釋什麼。
儘管經歷過兩段婚姻,她那如少女般的面孔與心,讓她依然能勇敢的追求愛情。
這一生在愛的路上,一直在尋找能夠陪伴自己終老的那個人,未來怎樣誰也不知,但是她對愛情的態度永遠是那麼的無懼無畏。
要知道她是一個生於六九年的女性,在今天很多姑娘過了三十歲就自嘲自己進入中年婦女的行列時,王菲這樣的存在,讓我們相信,什麼才叫真正的特立獨行,永遠不老的少女心。
一個人需要有多強大,才能夠無懼無畏?終究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負責?
最讓人佩服的是,她還能把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與每一個愛過的人都能做朋友,她用一種女王的氣質和一種小女人的溫婉,成為女兒眼中最好的媽媽。
愛過,足矣。繼續,出發。
02
總有人公開指責她,說她對孩子不負責任,離了兩次婚,還和比自己小11歲的男友謝霆鋒在一起。
但其實,這些人往往是站在自己世俗的角度上,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評判別人,但他們並不知道,萬一自己眼中所謂的標準和舊有觀念,有的根本就不對呢?
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辦法證明它的對與錯,那麼別人做出的選擇,終究是要自己來負責。這世界終究與自己有關,而與他人無關。
最近我看了一本離經叛道的教育書籍,應該說它根本不算新書,自1998年的時候第一版問世後,就因挑戰了傳統的專家並顛覆人們的認知而被廣泛的批評,甚至被召回。
但10年後再版,這本書依然保持了自己獨立冷靜的思考,依然顯得那麼離經叛道,顛覆認知。
曾經,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包括紐約客雜誌、新聞周刊等在內的所有美國報紙和雜誌都刊登了對本書的意見,尤其是顛覆親子教育的「家長重要嗎?」可謂是顛覆三觀。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是作者朱迪斯.哈里斯在60歲的時候寫出的,這樣的年紀提出這樣的認知,真可謂是勇士。
頗具戲劇性效應的是,作者先發表在《心理學評論》上的那篇與書名同名的論文,被美國心理學會評為「心理學優秀論文」,這個獎項是著名的學者,美國心理學前主席喬治.米勒命名的。
但其實多年前,作者收到哈佛心理學的來信,信上宣布了由於作者不夠資格不能被授予博士學位,而這封令人傷心的信的落款,同樣是喬治.米勒。
看這本書時,我時常會想起王菲說過的那句話。突然明白,這個世界,終究有很多東西是我們自以為正確的,但終究有很多是我們不曾認真思量過的。
首先我想說,這本書真的很燒腦,完全不像傳統的家教書那麼勵志,大量的對心理學實驗的批判顯得過於專業,全書充滿了反思和調侃的味道。
但這並不影響作者在心理學領域思考深入,對每一個實驗以及觀點的重新思考,非常的啟發心智。
與此同時,作者還找出了相應的實例來印證傳統心理學家得出結論的種種漏洞。
你真的會很難想像,這本一出版就引起軒然大波的育兒書,寫作者是一個因病痛而不得不長期在家中工作時獨處的兩孩母親,也許正是這種獨立思考的工作環境,讓她對人的社會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講了這麼多,你想知道作者究竟寫了什麼驚爆眼球的內容嗎?
就像作者在那篇論文的開頭所寫:
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遠影響嗎?我們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朱迪斯.哈里斯認為兒童不是被父母社會化的,而是被同輩社會化的。
這本書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改變你,認為孩子的人格也就是性格,是由父母塑造而成的看法。第二,告訴你,孩子的人格是怎樣塑造而成的。
朱迪斯.哈里斯從遺傳基因、人類起源、社會化群居、移民文化、社會心理認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實例說明。
讓你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父母將對孩子有著決定性影響的一貫言論,是否真的正確?
03
作者還引入了大量問題家庭和問題孩子以及犯罪學的實例,讓你看完後,簡直目瞪口呆。
原來「爸爸在哪兒」竟然可以這麼不重要,我現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都還戰戰兢兢,因為這真的和我長期以來的價值觀形成了激烈衝突。
作者認為,社會地位較高、擁有更多財富的父親可能對孩子的保護會優於社會地位較低和財富較少的父親,她也不否認雙親健在的孩子更快樂。
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尤其是受保護較多的孩子,在成長中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讓他在同齡群體中能佔有重要地位,反而比普通孩子更加的迷失自我。
要知道今天的快樂並不能幫助孩子抵擋明天的不快樂,自然法則也沒有說痛苦一定就有續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更長時間狀態的話題,在成長過程中所發生一切帶來的長久效應。
正如作者所說,從長久來看,有父親的孩子比沒有父親的孩子更有出息嗎?如果他們更有出息是因為他們有父親嗎?
當你嘗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的確如此。
作者還根據美國的社會情況來分析,離婚後孩子出現了各種問題,其實更多則是單親母親因為貧窮,導致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結果只能居住在有很高失業率、輟學、青少年懷孕和犯罪的社區里導致的。
但為什麼這些社區的孩子就會輟學懷孕犯罪呢?真的是因為他們沒有父親嗎?
這種傳統的認知觀念似乎很流行。
但作者卻認為其實社區有社區的文化,並且這些文化還可以保持下去。
他們從父母的群體傳到孩子的群體文化,傳遞的媒介不可能是家庭,假如你把一個家庭從一個社區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個社區,這時孩子的行為就會隨之發生改變,就會附和和認可新社區中同伴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單親家庭的孩子與其他家庭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
作者還非常敏銳地提出了自己的觀察,想知道孩子在家庭中遭遇父母離婚是否會發生嚴重變化,其實應該到孩子在外面的生活是否受到離婚的影響去判斷,而不是僅在家庭內部環境來看待這個問題。
在這樣的條件下,研究者就會發現,父母離婚對孩子在家庭以外的行為,不會產生長久的影響,對他們的人格也不會產生長久的影響。
04
你也許會覺得怪異,作者寫這樣一本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當自己走過漫漫的育兒長路,作者就是想要告訴所有的為人父母,養育孩子沒有你們想像的這麼緊張,當然也無需刻意忽視,只要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即可。
在今天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社會現狀里,有多少媽媽正在生活的泥潭裡深陷,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孩子的名義囚禁自己的自由與愛?
孩子終究是生活在明天的孩子,而你要過好今天的生活。
也許本文標題王菲的那句話,可以給那些即使婚姻走到了盡頭的媽媽一點溫暖。
給自己一份信心,勇敢做自己,通過自己努力賺錢,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每天努力一點點,單親媽媽也能很快樂。
要知道,即使沒了愛人,也並不代表你只剩下放棄和犧牲,更不意味著你的孩子從此就會流離失所,一落千丈。
你那麼努力,那麼好,值得被更好的人珍惜。婚姻中走點彎路算什麼?
請你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你的孩子充滿信心。
最後送上本書扉頁引用的紀伯倫的一首小詩,願所有正在為孩子教養而焦慮的父母,平和而堅定:
你的兒女,
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推薦閱讀:
※王菲,你願不願與自己和解,以求靈魂的安穩?
※如何看待龔琳娜和老鑼對王菲的評價?
※王菲的品質比較好的CD有哪些?哪裡有賣?
※王菲去KTV唱什麼歌?
※王菲的成就是否已經達到當年鄧麗君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