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不留痕,伴隨我們成長的TI終將逝去

「都別贏,兄弟!」

北京市昌平的一所小區里,MAX戰隊隊員贏下CDEC後,放肆地宣洩著。

這場比賽開始前,MAX小組積分墊底,已經確定無緣TI7。籌備了一年的TI夢,在這場大勝後,草草收尾。

夾雜著悔恨與不甘,MAX仍然堅持打完了最後一場。2個月後,轉會窗即將開啟,五個人或許又將天各一方。

有遺憾、有失落,但總得繼續前行。對他們而言,TI7已經結束了,過完這個燥熱的夏天,他們又會投入緊張的訓練當中,去追下一個夢。

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大戲,才剛剛開場。

  • 1

「每一個Dota2選手的終極理想,就是拿一次TI冠軍。」

我不太記得這話是誰說的,但絕對是不二的真理。

這個創立於2011年的全球電競賽事,有著數不清的桂冠。

最強的選手、最棒的電競氛圍、最高水準的賽事。當然,更廣為人知的,是它逐年暴漲的獎金池。

「拿一次TI,終身無憾」,當然不僅限於完成理想,更多的,是上千萬刀的冠軍籌碼。去年的Wings一舉奪魁,五個追夢少年砍下900萬美刀,從窮困潦倒的網吧少年,瞬間化身人生贏家。

將理想付諸現實,就必將得到認可,TI給了所有Dota2玩家,一個公允且慷慨的平台,源源不斷地接納著下一個追夢人。

Wings的案例影響了無數的電競愛好者,以至於我們說起電競和傳統體育的相關性時,「獎金」一詞,總會適時出現,告知頑固的長輩們,干這個還是有錢途滴。

  • 2

無疑,追夢的道路上,總得有人輸。「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只不過,初出茅廬的MAX恰巧成了這次的失敗者。

2016年3月,上海特錦賽,中國Dota血崩,參賽的幾支戰隊,無一進入八強。

MAX+的CEO徐寧,決意殺入紅海,創立一支屬於自己的Dota2職業戰隊。作為一名多年的Dota愛好者,他最初的動機,也僅僅是「匡扶漢室」,用僅存的力氣證明,CNDota,還沒死。

當然,對於MAX+來說,做Dota2戰隊,並不是突發奇想。作為國內最專業的遊戲數據網站,MAX+擁有海量的Dota2數據,每一位職業選手的打法、習慣,對於不同戰局的選擇,在大數據中,都能夠被精確地計算出來。

在他們看來,數據之於電競,猶如左膀右臂,在數據的引領下,MAX戰隊必定能夠在無數職業隊伍中打出風采。

然而事實並非如願。

在Dota2這款遊戲里,數據可以讓你清晰地審視不同戰隊的打法、開霧的時機、對Roshan的把控,某些時候,甚至可以在BP上就讀出對手的意圖。

但相對而言,Dota2始終是一個蝴蝶效應頻發的遊戲,想要通過數據的測算掌控比賽,幾乎很難做到。每一個時間點的決策,每一次裝備的購買,都有可能讓隨後的團戰,產生不同的走勢。

「Dota2太大了,它的很多戰術打法,都是臨場決定的,你很難用數據去衡量它。」MAX的領隊這樣告訴我,他不斷重申,決定隊伍實力的最大因素,還是選手本身。

「像Maybe這樣的,他就是強,再多的數據都改變不了。」

另一方面,大數據的處理,需要對遊戲有相當強認知的人擔任,把數據細分、總結,再傳達到選手,又需要極佳的溝通能力。況且很多時候,他們還必須承擔來自選手的壓力,這樣的人,在職業俱樂部中,屈指可數。

  • 3

去不了TI的,遠遠不止MAX,很多曾經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老選手,也在時間的磨礪下,無奈離場。

烏克蘭老司機Dendi,一個在西雅圖拿出中單屠夫大殺四方的少年,如今還在保持著曾經的靈性。

只可惜,裸出連擊刀的中單猛獁,在BKB謎團的威懾下,手握大招,泉水觀望。

東南亞之王,拿督候選人Mushi,在TI6上一手虛空幾乎上演了單騎救主,今年卻被爆出「隊霸」的行為,輾轉幾支隊後,倒在了預選賽。

國內的不少老選手,也沒能登上舞台。火線復出的上將Hao,一如既往亮眼的FY,6分鐘無敵的Cty,不管是聯盟還是部落,統統出局。

當然,門票蓋還是那個門票蓋,DDC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拿到了預選賽的冠軍,他在彰示,富有底蘊的老選手,在西雅圖依然有著一席之地。

老面孔漸漸消逝、新人不斷湧現,這未必是壞事。就像隔壁的LPL,源源不斷的造血能力,才是競技行業發展的根本。

只可惜,在Dota2里,換血的頻率,實在太慢了。

解說預選賽時,龍神和楓哥交頭接耳說,這次比賽有好多新人打出來了。

但實際上,他倆提到的「897」、「ychen」,早就是混跡職業圈多年的老選手了。

「一線俱樂部喜歡老人,實在是因為新選手站不出來,Dota2太看底蘊了呀。」

- Max領隊

  • 4

2011年8月,第一屆西雅圖國際邀請賽在德國科隆舉辦,總獎金定到了160萬美金,以當時的業內看來,完全是天價。還在CCM的zhou直言:「哪有這麼高的獎金,騙人的吧。」

那一年,V社產出的Dota2,已經在國外掀起了巨大波瀾,但在中國,統治網吧的依然是來自War3的Rpg地圖 - DotaAllstar,所有玩家都還沉浸在11天梯衝分的熱潮里,這款正統續作,鮮有人知。

2年後,Dota2被完美世界代理,在稀爛的宣傳下,本來就不多的玩家,被卡在該死的註冊頁面,無法進入遊戲。找不到路的老玩家,只能掉頭回到那張War3地圖裡,在狹小的圈子裡自娛自樂。

時至今日,所有的直播平台,只有熊貓還在承辦Dota1比賽。但就算如此,它的群雄武道會,依然擁有著上百萬的人流量。只可惜,這些被稱作「遺老」的玩家,被時間束縛著,不願再回到Dota2里。

另一方面,在最恰當的時機,羊刀大神主創的LOL成功面世,以更為簡化的打法吸引了大批受眾。沒人會想到,5年後,一款相較LOL更加簡單直接的遊戲,再度統治了市場。

「簡單粗暴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一切」,這幾乎成了當下遊戲製作人,最信奉的詞條。

相較其他的電競遊戲,Dota2的玩家更加忠誠,很多從03、04年一路走來的電競愛好者,即使不玩遊戲,也願意每年給G胖貢獻個200塊,贊助下深愛的遊戲。

這自然與V社優越的營銷分不開,但究其根本,更多的還是熱情,和所謂的信仰。

Dota2的獎金年年創新高,自然是玩家的熱情在作祟。但較高的遊戲門檻、停滯不前的玩家數量,究竟能讓這種熱情持續多久,必須得畫個問號。

  • 5

今年4月,英雄聯盟LPL賽區迎來了史上最大的改制。

「取消降級、席位招標、戰隊地域化」,LPL的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傳統的NBA格局靠攏。

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擁有規模龐大的聯賽體制,和完善的業內規則,每一家入局的俱樂部,都擁有足夠的曝光度和商業模式。

Dota2則更趨向於網球的杯賽制。

TI7結束後,V社將與第三方合作承辦全新的賽事。11個30萬美元的Minor賽事、11個100萬美元的Major賽事。另外,今後的TI邀請,完全按照每個比賽獲取的積分,精確到選手。

簡而言之,核心不再是俱樂部,而是選手,ACE聯盟終於在雨點般GTMD的洗禮下,顯得名存實亡。

但這樣做的結果如何?

賞金獵人般的賽制,讓大多數底層選手缺乏曝光度,俱樂部沒有上游支撐,缺乏成熟的造血機能,僅剩的商業開發也僅限於拍點廣告,接個贊助,整個行業依舊沒有詳細的規範化進程。

我有1個億,拿來做LPL,最起碼是在藍海中拼殺,博一個席位。拿來做Dota2,讓五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去追一個夢,這無異於賭博。

在2013年後,無數傳統的電競豪門,紛紛成立了LOL分部,但直到今天,也鮮有LOL的俱樂部轉過頭來到Dota2。唯一有過動作的貌似是EDG,不過後來也不了了之。

王校長早些年曾說過:「Dota死了。」那時候,前任FTD的隊長09還在演講里不服氣地回應過,然而他現在已經大踏步進入了王者榮耀圈子。

大酒神的做法正確與否,沒人有資格評述,但最起碼,他證實了現今資本的流向。

  • 6

任何遊戲都有生命周期,像火了半年的《陰陽師》、曾經叱吒風雲的《夢幻西遊》,都逃不過歷史的宿命。

誠然,想讓一款遊戲永遠的火熱下去,只能以它為根基,創造出衍生的產物。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最為顯著的代表,就是競技。

在這條道路上,Dota2已經走了7年。沒人知道它還能接著走多遠,但最起碼,我們經歷過,有足夠多的瞬間值得銘記,值得我們感動。

2個小時後,熟悉的戰歌即將在空靈的音樂廳拉響。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也都將陸續上演好戲。

28歲的Burning能否完成夢想?

VP能否在5年後,重新建立東歐帝國?

唯一有機會拿到兩次TI的小明,能否圓夢?

又或許,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明年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如往常一樣,看到一場酣暢淋漓的頂尖對決?

如果可以,我希望TI,和Dota,永遠都不會死。

推薦閱讀:

你在dota/dota2最開心/最爽的一次經歷是什麼?
不朽3發布之後大家的看法如何?
如果你能化身成dota2里的英雄,你希望變成哪一位?
Dota 遊戲與現實有什麼聯繫?
如何看待TI7中NB vs EG第2場Sumail開場公屏打字gl sccc?

TAG:电子竞技 | 刀塔DOTA2 | Do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