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的不是日子,我們過的是人。
昨天發了一篇文章至愛之人的秘密關乎我們的一生,只有準備好了才能聽的見。這句話適用於父母親人,也適用於戀人夫妻之間,也適用於朋友。
有兩位網友指出了我的筆誤。有一個地方我寫錯了。應該是,喬布斯的生父生母把他拋棄了,他終生對此耿耿於懷,臨終都不能原諒。
許多留言讓我深有感觸,比我寫得貼切。我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也寫下我的感想。
開心Panda寫道:
「至愛之人,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秘密。是關乎我們一生的秘密。只有我們準備好了,才能聽的到。」核聚老師的這句話甚是贊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回家都越發的想要多去關心家人。以前也只是聽到了,所有的關心只是停留在「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勞累」」多吃點有營養的東西「等等的言語表達,話過無聲,聽著貼心實未暖心!也就是在今年我真正的聽見了,聽見了父母年輕時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貸款承包魚塘的故事,聽見了現在居住的房子是如何建起來的故事,聽見了外公以前闖南走北的故事,聽到外婆原是商家之女的故事·····至愛之人的故事很多,不要讓它們成為埋在心裡的秘密!
我們想當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想當然認為領受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實際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來由。我們很費力的在網上看雞湯、看勵志故事,很可能最好的勵志故事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就是我們至親至愛的人。
「至愛之人的故事很多,不要讓它們成為埋在心裡的秘密!」
說出了我的心聲。
Tank寫道:
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關心。很多時候會覺得孤單,仔細想想,其實自己也很少去關心身邊的人。謝謝您的提醒。
《道德經》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並非什麼陰謀詭計,而是一個普適法則。我們總是關注自己的需要,我們總是想著如何不太費力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關心。但是,世間的法則不是這樣的。
我們不關心別人,別人也不會關心我們。我們不愛,也得不到愛。即便我們想賺錢,也要提供有價值的東西給別人。換位思考馬上就能明白的法則,許多人卻一生都轉不過這個彎兒。
我們的許多需要,物質上的、精神上,都是正當的;我們有許多良好的願望。只要稍稍想一下,按照原本存在的簡單的法則去做,就會有效果。至少,立即就能心平氣和很多,立刻就能有更多的動力。
命運中的許多事情由不得我們選擇,但是,我們真正關心的、能讓我們活的更暢快、更精彩的事情,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創造的。
Lynco寫道:
我父親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小聽家人講我父親的往事,雖然他們都老了,但我發現他們的心和眼睛都透著光,越來越明亮。
「雖然他們都老了,但我發現他們的心和眼睛都透著光,越來越明亮。」
這句話讀起來,感覺像詩歌。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老,但願我老了的時候,心和眼睛都透著光,越來越明亮。
米莫szeto寫道:
的確,跟父母的溝通,少了啊。我以為他們的故事是老生常談,其實只是自己不在意他們的故事,更想編織自己的故事。試試,多聽一點。
他們的故事總是老生常談,是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就只有那一點兒耐心,就只有那一點兒時間。所以,他們的故事總是說個梗概。
每個人都想編織自己的故事。我們聽的實話、真心話、發自肺腑的話多一些,自己的出錯機會就少一些。有多少人願意跟我們講實話、真心話呢?有多少人願意用人生經歷給我們提供借鑒呢?
陳元。寫道:
下班回家的路上,幸好路燈沒有開,讓眼淚淹沒於夜色,幸好路上人很多,否則會害怕。今晚月色很好啊。
這世界上,誰不委屈。為至愛的人流下的眼淚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月色很好,人安好。
Brucelee寫道:
明明和自己很親近的人,卻越來越不關心自己了!戳中淚點。 我自以為長大,自以為懂得比父母多,心裡嘲笑他們和我說的養生知識,轉基因,中醫,微波爐傷害,卻無法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讓他們明白。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有做好。 我以為我很關心他們,但我的關心也只限於一個個電話,錢夠不夠,飯吃沒吃,去哪裡玩了。但我這種關心,何其膚淺。我並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我的需要! 家人才是我最底層情感的支撐,學著哄他們開心,從今天警醒!謝謝核聚老師。
「代溝」這個詞兒已經流行許多年了。何止代溝,我們與任何人的溝通何嘗沒有鴻溝。但是,有些人,值得我們的跨越鴻溝,跨越障礙。
都說人工智慧很厲害,我學理工科的,我也認為人工智慧會非常厲害。但是,人的心靈只有人的心靈才能撫慰。
贊同你所說:家人才是我們最底層的情感支撐。一切學習哄他們開心。
Yiyawuwa寫道:
儘管想去跟長輩溝通理解,但養娃以後很多時候會覺得力不從心,實在累到聽不動就進而變的冷漠,又開始擔憂自己這樣的行為就是最壞的教育。無能地陷入循環。
對我們重要的人,許許多多的時候,我們只要做到傾聽,對他們來說就是難得的撫慰。有個人肯耐心的傾聽自己,這已經是人世間難得的福分。至於理解,理解多少算多少。更何況,人的理解,是隨著歲月增長的。
對於孩子,許許多多的時候,只要注視,就是足夠的鼓勵。我常常跟我姐姐的兩個娃在一起玩兒。當我疲憊的回到家裡休息的時候,有時確實沒什麼精神陪玩兒,而他們卻永遠都是能量哇。我看著他們玩兒,認真的注視。他們回我以微笑,以情不自禁的大笑。他們給我展示更多的玩兒法。
他們呀呀學語的時候,我回以呀呀。他們會說話的時候,我跟他們對話。他們爬到我身上,騎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摸摸他們的胳膊腿兒,免得他們皮膚飢餓。
母親是一個職業,是技術含量、勞累程度遠遠沒有被認知到的偉大的職業。珍惜這個職業。尤其在許多人面臨生育上的困難、苦難,許多孩子出生缺陷的事實面前,做一個正常的母親,是福分。
和,寫道:
有同感我是爺爺的九個孩子中最受寵的,好多故事也是我轉述給父母,他們都很驚奇,為什麼說給我聽讀了您的文章,知道了原因,打賞的銀子是今天的早飯。
想到吃了你的早飯,我頓時感到.....
很開心,我的觀點有了新的論據,還有共鳴。
周姜華寫道:
昨晚睡覺之前在看你公號上之前的文章,醒來拿起手機,驚喜的看到更新了,我最近也在嘗試改變對父母的說話方式,改進溝通方法,其實最本質的就是我要改變自己的態度,真正的從關心他們的角度出發,哪怕他們有些觀念有錯的時候,也不能採取簡單的說教方式,目前還在努力嘗試中!
許多時候,對錯不重要。生活中的許多事兒,分出個對錯是很難的。何況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其實在意的不是對錯。而是在意感覺,在意情緒,在意感情。能夠想到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自己溝通方式的人,都是有力量的人。許多人想都不願想,想到了卻感到無力。但是,力量是正反饋的,是自我增強的迴路。
思維編程,寫道:
前天跟朋友聊天,他們說我的父母簡直就是天使。為什麼呢?因為我父母親從小就培養我獨立的性格,無論我做什麼,他們最多給一些意見,最終都讓我自己決定。我以為天下的父母都是這樣,左右孩子思想的父母是少見的。他們說我的父母親才是中國的特例,而他們的父母才是中國的常態。
動作好快。我剛發明「思維編程」沒多久,你不但認識到重要性而且變成自己昵稱了。這編程速度夠快的。這種理解力、判斷力和行動能力,與你的父母教養方式有關,與他們培養你的獨立性有關。
人有多複雜,天下父母就有多複雜。很多時候,人都是不知所措的,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有定見、肯根據效果自我調整的父母不是很多。我一直覺得,父母對待子女,子女對待父母,做到用心已經是難得。人對任何人、任何事做到用心,都很難。
小乙,寫道:
我都是順著他們說,報喜不報憂。然後事情自己該怎麼做還怎麼做。這是門學問,每個人的父母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溝通,多溝通,會溝通。除非你不是個孝子。
如你所說,順和孝是兩回事兒。最早,我是從我爸爸那裡得知的。他說自己做到了順,但沒有做到孝。順著父母容易。但孝,即便是「要溝通、多溝通、會溝通」,都是要走心的。
小龍,寫道:
最近在想,人來的地方不一樣,去的地方不同,能同行一段,已是極大的緣分。 不負有情。 博士,您寫文章真用心,贊一個。
「人來的地方不一樣,去的地方不同,能同行一段,已是極大的緣分。」
《遙遠的救世主》裡面有一句話,「隨緣、惜緣、不攀緣」,每一個都足夠難。什麼是緣?什麼是惜緣?惜緣和攀緣有什麼差別?這些都是人生課題。
不負有情,儘力而為。不負有情,才能真有情。有情才活的有意思,有意義。
封隨意,寫道:
這是近一個月以來,看到的最有價值文章,沒有之一。 此篇文章真正點醒了我,心裡的牆在一片片支離破碎,開始在構造另一個自我。也許,這就是重生的感覺吧。也許,是一個人前行太久,容易困於當下,越來越無法放開心胸。 想起了最近學來的一句話,感覺和核聚老師的此文同理。 修福不修慧,墮入畜生道;修慧不修福,墮入阿修羅。
「心裡的牆在一片片支離破碎,開始在構造另一個自我。」
我們都需要一雙慧眼。能看到自己心裡的牆,還能看到精神世界的種種養料和材料,以滋養生命,以不斷構建新的自我。就像身體的更新。我們的細胞每天都有上億個死去,又有新的細胞誕生。
每個人都在不斷重構自我,有些人是無意被動的,有些人是主動的。誰不想放開心胸?放開心胸需要無愧於心,無愧於情,還要有力量。這力量可以來自許多人,尤其是親近的人。這力量是可以互相增強的。
儒釋道都是大學問。借你的話,福慧雙修。有一位我尊敬的前輩跟我說過,一個人的智慧從他對待親近的人之中就可以看出來。
凌曉,寫道:
以前是老媽老媽教育我,現在是我拉著他們和我一起進步。
人生可以是一場遊戲。組團打怪,挺好的。有些怪,只有組團才打得了。
彭展翔,寫道:
肯定,關心家人朋友,處理好自己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關係,拉近彼此距離,做到真正尊重。
據說,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家人朋友,是離我們最近的人。但是,讓心與心之間沒有距離,仍然很難。尊重看起來簡單,卻又最難。有尊,才有重。沒有重,生命就是不可承受之輕。
我們過的不是日子,我們過的是人。
日子一天一天在過去,但願人常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一個母親因為自己的女兒腿瘸而認為丟臉,並要求她「不要再死皮賴臉地活著了」?
※爸媽有一個人是逗比或者倆人都是逗比是怎樣的體驗?
※男友反對我把錢給父母用來給弟弟買房子?
※有哪些1000元以內的平板適合送給爸爸做禮物?
※生活費我給多少才合適?我應該從哪裡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