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網友眼中的「魯班七號」,60歲時打造了驚艷世界的微縮天壇

60歲的時候,王震華做一個年輕的夢。

前後耗時5年,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管膠水,歷經10萬多道步驟,共7108個零件(最小零件僅有2毫米),用全榫卯結構復刻了天壇祈年殿。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完成這項工程後,王震華名聲大噪,被稱為「上海木痴王」。不過有點小傲嬌的他,私底下只讓別人叫他「老王」。

用戶上傳的圖片

能夠讓老王放棄安逸的退休生活,埋頭鑽研魯班榫卯技藝,源自幾年前一段不太愉快的經歷。有一回,痴迷古建築的老王坐著車,興沖沖地去參觀一場展會。他聽說這場展會邀請了一位很厲害的榫卯傳人,被人稱為「現代魯班」,他想利用這次機會,見識一下他創作的微縮模型。

不看不知道,失望有多少。當老王親眼見到、親手摸到模型時,心裡的興奮勁兒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他輕輕一搖,這件榫卯模型都一動不動,他帶著不解向對方詢問,得到的回答卻是「世界上沒有不用膠水的模型啊」。

用戶上傳的圖片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次展會讓老王意識到,老祖宗的手藝正在丟失,手藝人用膠水做模型哄人的手段,也尤其令人憤怒。

從此,微縮再現老祖宗手藝的想法,就再也無法從老王的腦海里抹去了。

用戶上傳的圖片

老王自小在上海農村長大,隔壁住著一個木匠,他沒事就跟在木匠背後撿刨花。

中學畢業後,他在郊縣開始學習古建修復,因為恐高終究沒能堅持,但也是從那個時候起,他知道了什麼叫榫卯,什麼叫魯班鎖。

用戶上傳的圖片

某天晚上,師傅在做榫卯,兩位師哥在房間里玩魯班鎖,但始終找不到打開的辦法。在年輕的老王看來,複雜的魯班鎖似乎有非同尋常的魔力,讓他挪不開腳步。

看得懂,吃得透,老王的學習能力似乎是天賦異稟。趁著師哥們不在的時候,他不到五分鐘就解開了一個複雜的魯班鎖。

用戶上傳的圖片

魯班鎖起源於我國古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利用間隙和限位來鎖定,易拆難裝。

至於榫卯,則被稱為隱藏在兩塊木頭中的有趣靈魂,凸為榫,凹為卯,無需釘子和膠水,兩塊木頭就能實現「天衣無縫」的效果。

退休後的老王,不想和其他同齡人一樣,靠打麻將養老消磨時間。小時候種下的木痴夢,在50多歲時被重新喚起。

他決定從頭開始自學用全榫卯結構,利用微縮營造法來還原建築。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1986年,老王因為工作長時間待在北京,一有空就去古建築群探訪。用他自己的話說,「故宮的三大殿基本看完,等到看完祈年殿就不想走了。」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祈年殿一共有37根柱子,外屋檐的12根代表12個時辰,一個時辰2個小時;第二圈的12根代表12個月,合起來代表24節氣;加上4根金柱,就成了28個星宿,再加8根銅柱,就是36天庚。還剩下一根柱子,在寶頂裡面。

用戶上傳的圖片

「太壯觀了,真的太壯觀了,真正的全榫卯結構」,老王獃獃地站在祈年殿前,像是與古人通了靈感。

「60歲一定要做到!」雖然只有兩三成把握,但老王仍然決定將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定為用全榫卯結構還原的祈年殿。「我這人性格就是這樣的,只要有兩三成就上啊,我就攻啊。」

用戶上傳的圖片

決心一旦下定,老王立馬在上海、蘇州之間的城郊租下民房作為工作時。沒有幫工,沒有助手,每天騎電動車,花費兩個多小時,往返18.6公里的路程。

這裡是他避世專心創作的地方,創作變成了他每天的生活重心。「為什麼要住田野、住樹林?因為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能有任何的干擾。」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製作祈年殿微縮模型,首先需要實地測繪。測量立柱的直徑、高度,從木工、磨刀、設備調試等基本功,到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再到最新版CAD設計軟體,老王都是自學而來。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五年前開始上手前,老王確定了81倍的縮小比例。根據他的設想,每件作品都要做到「零件不用編號,可以任意拆裝」,這就要求每一種相同零件的尺寸都不能有絲毫出入。

因為現成的儀器達不到要求,前面兩次嘗試都失敗了。老王自己動手,重新改裝了幾台二手設備,將誤差縮小到了0.02毫米。

用戶上傳的圖片

每天工作10個小時,一年只休息10天,整整五年沒有收入,幾乎對家裡不管不顧,這就是老王生活的全部。

就連妻子都說,老王「一直在外面做這個天壇早出晚歸的,鄰居從沒看見過他」,直到天壇做好了有時間出門走走,鄰居看到都問「這是你老公啊」。

不成魔,不成活,此時的老王已經走火入魔,天天上下班,他有兩樣寶貝必須放在包里。一個是飯,一個是刀,不放在包里都睡不成覺。

用戶上傳的圖片

僅僅關於刀的研究,老王就用了三年時間,從開始的3毫米到現在的1.5毫米,老王始終要求精益求精。

甚至一次要做2000個零件,做到第1800個時刀磨斷了,為了作品的完美,老王毅然決然把前面零件全部報廢。

「再磨一把刀,不可能一模一樣,報廢零件全部燒掉一個都不留,沒有半成品只有成品。」

用戶上傳的圖片

三年時間裡,老王用便宜的二手鋼刀,製作了300多把特製刀具,用處各不相同,有寬度1.5mm的燕尾槽刀具,最細的刀頭僅僅只有0.8mm。

老王就是用這些自製設備、二手鋼刀,做出了誤差正負在0.01毫米的高精度模型。

用戶上傳的圖片

在外人看來,老王倔強又瘋狂,不善言辭。從市中心搬到郊區以後,老王成天將大門緊閉,街坊領居一開始都不能理解這個怪人,直到多打了一點交道之後,「會磨刀的老王」才漸漸在坊間傳開了名聲。

工作時的老王看似有些冷漠,但實際上有顆暖人的心。為了回饋鄰里阿姨的幫助,「會磨刀的老王」每年會為大夥磨刀兩次。

關於每年兩次這個頻率,老王是有些小心機的。「如果天天給她們磨,就顯得我沒水平啊。所以我一年就磨兩次,否則就不夠厲害了。」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在這個租的民房裡呆到第四年,老王的第三代祈年殿終於做好了,他鬆了一口氣說:「我才真正感覺到希望了,因為1.5的榫卯出來了。」

「4年了,在一個房間裡面每天工作10小時,每年休息4天,沒有一分收入,在一個房間沒人跟你說話,已經第四年了。」

用戶上傳的圖片

儘管在外人看來,這個祈年殿已經接近完美,但老王仍舊不滿意。他的犟心再次發作,猶豫再三最終決定打造第四版祈年殿。

沒人支持,沒人相信,甚至妻子也開始對他發脾氣。直到有一天老王去測繪,看到20多個學生在素描,幾個小時下來發現,角度不同,看到的畫面不一樣,瞬間醍醐灌頂。

用戶上傳的圖片

這種角度的差異,讓王震華又多花了一年時間打造第四版祈年殿。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10月30日晚上8點,由7108個零件組成的全榫卯結構微縮祈年殿順利組裝完成,高約0.5米,最大直徑不超過0.8米,比原比例整整縮小81倍。

用戶上傳的圖片

窗上有雕花,窗戶可開合,小小的一扇門,竟然是由8個以毫釐計算的零件拼接而成的。

用戶上傳的圖片

用戶上傳的圖片

每個部件都可拆卸,老王的祈年殿按照力學原理修建,可以像真正的房子那樣搭建完成。

這座令王震華最滿意的祈年殿,終在開工的第五年成功了,老王爬到最高點去看,各個角度去看,看到12點,連抽了5包煙。

用戶上傳的圖片

與世隔絕的五年,歷經10多萬道工序,20000多個小時的孤獨死磕,6000公里披星戴月的往返,王震華成就了他的不可思議和非常人的五年。

已完成的祈年殿和正在進行的趙州橋,都在王震華的10年計劃之列。他要用全榫卯再現中國十大古建築,更以全景故宮作為自己的收官之作。

用戶上傳的圖片

是匠人,更是犟人;自負,但不負內心。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地解釋古建築中「斗拱結構」和「榫卯結構」的區別?
有做榫卯b格傢具的嘛?
[應用]榫卯——給木頭愛好者的情詩

TAG:榫卯 | 工匠 | 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