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99.5%被我們忽視了
讓我們來想像一個星球,在那裡,植物會說話,它們之間可以交換信息,甚至動物也明白它們的語言,包括最複雜的動物——人類。在那裡,植物不孤單,它知道誰是自己的親戚;在那裡,當它們受到攻擊,植物懂得發出求救信號,調動其他物種保護自己;在那裡,植物精於利用動物(甚至人類)幫它們探索世界,繁衍生息。你能想像有一天生活在這樣一個滿是植物,而且還都是有智能的植物的星球上嗎?
那麼,歡迎來到地球。
為什麼說地球是植物的天下?先來看一個數據,地球上99.7%(估計是在99.5%到99.9%之間,我們取一個中間數值)的生物總量並不是由人類構成,而是植物。人類,加上所有動物,僅僅佔了0.3%。可以說,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微量元素。並且,植物為人類提供氧氣、食物和能源。沒有人類,植物依然活得好好的(甚至更好),但沒有植物,人類緊接著就會滅亡。
如果有人故意踩死一隻螞蟻,我們會譴責他沒有愛心,殺害生命;而如果是故意砍伐樹木呢?常見的新聞報道是「破壞環境」。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植物和建築物的地位相似,只是構成人類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分,植物本身的生命屬性被我們忽視掉了。「破壞環境」的背後,我們對自身生存安全的擔憂要遠遠多於對植物失去生命的憐憫。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植物?因為它們不會動,不說話,沒有情感,孤孤單單地像個電線杆似的一直立在那兒……能找出太多不關注的理由。與其追問為什麼忽視,不如先看看我們到底忽視了什麼。
植物和我們最明顯的不同是,植物固定在一個地方生長。不能移動意味著植物無法出遠門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只能站在原地想像遠方。但更重要的是,植物不能躲避外界的任何攻擊。為此,植物在養活自己、繁殖和自我保護方面都演化出來與動物不同的方式。
植物的軀體結構是模塊化的,它們不像人類由某個器官完成特定的功能。植物沒有哪個部分是唯一的,它們軀體由很多相互影響聯結的重複模塊組成。可以說,一株植物是由多種功能相同的模塊群集而成的個體。這樣的好處是,即使它們被啃食、彎折、砍伐,也不會輕易導致整株植物的死去。而試想一下,如果人類失去腸胃、心臟等器官,生存下去的幾率還有多少?
另一個使我們和植物產生距離感的原因可能是,植物太安靜了。但植物真的活在無聲的世界裡嗎?
2012年在義大利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植物根部可以製造聲音,雖然發聲原理尚未探明。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像「咔嗒」聲,據猜測,最有可能的是根部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細胞壁破裂的聲音。
此外,不出聲不代表植物不會溝通。它們只是選擇了不同於「說話」的表達方式。在此,舉兩個例子簡要介紹一下植物內部和植物與外界的溝通方式。
初中生物課就教授過植物葉片上的「氣孔」,植物會根據當前環境的水分和光照來調節氣孔的開合(僅這項活動就要求植物具備大量的運算和決策能力了)。植物需要打開氣孔使二氧化碳進入,從而進行光合作用;同時,植物又需要最大化地減少因氣孔打開而造成的水分流失。想像一棵樹,當它的根部突然探測到土壤中水分含量在下降,如果這個信息無法傳遞到葉片的話,氣孔繼續張開蒸發水分,這棵樹將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因此植物會通過電信號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傳遞信號;同時化學(激素)信號也會發出,以保證葉片獲得更完整的信息。
而植物與外界的溝通則更為多樣,比如傳粉、繁殖、自我保護、探索土壤、與菌類合作等等等等。讓我們來看一個青豆的例子。當青豆被某種植食蟎蟲(二斑葉蟎)襲擊時,它會釋放一種混合的揮發性化學物質來吸引另外一種肉食蟎蟲(智利小植綏蟎),專門負責幹掉植食性蟎蟲。青豆能夠識別敵人,並召喚敵人的敵人前來援救。這是一個動植物之間合作的驚人例子。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植物能夠在其內部和向外界傳遞和處理各種信息。那麼,植物能認識自己的親戚嗎?或者說植物在這個世界生存是獨來獨往的嗎?
植物不能動,因此保衛自己的生存領土不受侵犯對它們而言至關重要,它們必須與小範圍內的各種生物共同分享環境資源。植物保護自己領土的方式是耗費大量能量發展地下根系,向鄰居宣布佔領。
2007年,一項實驗揭秘了植物的家族行為。實驗分為兩部分,在第一個花盆種下 30 顆同一植物的種子,第二個花盆種下 30 顆不同植物的種子。觀察這些種子在生長過程中的行為,結果發現,來自不同植物的種子互相競爭,為了佔據更多的領土努力擴張根系。但在另一個花盆,同株植物的種子發現鄰居都是來自共同的母體,長出的根系叫囂,地上部分更加旺盛。這個實驗刷新了我們印象中植物對待鄰居的刻板和機械的做法(相鄰植物=需要進行防禦和競爭領土),它們會根據基因相似度等不同因素進行複雜的考量。植物會首先確定鄰居是對手還是自己人,如果發現相互有很高的基因相似度,它們會選擇合作而非競爭。
除了以上三個例子,目前已經通過實驗證實,植物還具備諸如聽覺、嗅覺、觸覺、測量土壤濕度、確定水源方向等多種能力。植物固守一地,為了生存,它們需要時刻測算大量的環境指標(光線、濕度、化學梯度、其他動植物的存在、電磁場、重力等),並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做出向哪個方向生長、探出根尖、氣孔張開多大等各種重要決定。這不就是一台模塊化、多中心的高級信息處理系統嗎。
如果「智能」意味著解決問題的能力,植物已然具備智能,它們雖然和人類很不一樣,但我們不能把智能視作人類獨有的天賦。生命是不分高低的。
並且,對植物認知的轉變和植物智能的研究也會讓人類有根本性的進步,讓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維。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我們尋找外星物種時,我們談論得最多的是外星「人」,也就是說我們在尋找地外星球中的同類。但很有可能某種外星物種不是人類,我們要試圖和他們取得聯繫時怎麼辦?很可能人類無法與之溝通,因為人類不能識別和自己不同的智能。
人類對和自己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共享了大部分演化史的植物的智能還不屑一顧,我們怎麼能指望自己會認可外星文明。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為什麼外星物種會演化出和人類相同的,通過聲波來溝通的交流方式?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在內,會使用其他的交流手段,比如基於化學分子的溝通。植物的語言也非常高效,而且信息豐富的溝通方式,而我們所知甚少。我們對佔地球99.5% 的物種的語言還無法辨識,怎麼指望讀懂外星物種在宇宙中發出的呼號。
這樣的場景不就是電影《降臨》中已經拍出的嗎,當我了解了關於植物智能的種種信息後就覺得,《降臨》中的外星生物「七肢桶」根本不像什麼八爪魚,明明是兩個樹根好吧。
本文內容參考自《它們沒大腦,但它們有智能》
本文作者:六條 · 讀庫編輯| 個人訂閱號:閑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