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掌握技術」還是「技術壓倒群眾」?

作者:洛崇 來源:星火導刊

編者按:修正主義者和韓德強失足的地方就是把勞動群眾和技術給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了。

批判技術決定論的最好論點,就是馬列的關於「勞動者是首要生產力」的觀點。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就是從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矛盾中(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產生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鬥爭。當物質生產活動建立在人剝削人的基礎上時,這一鬥爭就表現為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人類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也是對人類社會其他領域起到根本決定作用的因素。任何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都只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鬥爭才能解決——即通過這樣的鬥爭使一種舊的生產方式滅亡而代之以新的生產方式,從而使舊矛盾解決、新矛盾產生。

因此,「技術」只能理解為在物質生產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個因素,而決不能代替階級鬥爭。也就是說決不能把技術理解為一個能夠脫離階級鬥爭的單獨的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離開階級鬥爭,技術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不能改變生產關係。修正主義者正是在這裡犯了錯,把技術和階級鬥爭割裂開來了。

由於韓德強連篇累牘地販賣他的學識,引用了大量馬恩的片面之語,我決定反其道行之。先把韓的內在邏輯找出來。韓想論證兩個東西,或者說是想搞一個三位一體的東西來歪曲馬克思主義。

韓德強所梳理的所謂經典作家的思路,恰恰反映了他自己如何誤讀馬克思主義的思路:那就是把人的革命實踐(生產鬥爭與階級鬥爭)撇在一邊。他要論證「物」就是「生產力」就是「技術」,然後指出這是荒謬的。前半截他用西方的形而上學去理解馬克思,後半截他又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說這荒謬透頂,最後他用東方的形而上學去反對西方的形而上學:既然「物」、「生產力」、「技術」全不對,那麼它們的反面總對了吧,也即人心和道德。

關於唯物史觀的問題,我們在前幾期討論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技術」問題。

西方關於「技術」的一系列價值觀隨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不斷鞏固,最終形成的局面使它附屬於資本,成為資本擴張的有力打手。它很厲害,很令人害怕,所以東方世界那些被打趴下的精英們一致認為,「船堅炮利」是他們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受這個刺激東方的統治者們開始向西方看齊。「技術」背後有一整套完整的意識形態(洋奴哲學),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看看這套意識形態是如何作用中國社會的。

船堅炮利的追求促成了洋務運動,然而一場甲午海戰徹底動搖了統治者的自信,繼而就是尋求制度變革,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於是分化成兩派:其一懷疑國民性,希望通過改造國民性來畢其功於一役,其二是開始復古了,轉向東方。這兩條路都是走不通的。用魯迅的話講:由失望到絕望。(魯迅早期是改造國民性的一派,後期是共產主義者)這一條線就是當時洋奴哲學的全部路徑。

這一路徑背後隱含著階級利益的取捨,在不影響統治階級利益的前提下,他們普遍希望找到一根可以作為救命稻草的「技術」,然後鹹魚翻身,一下子又闊起來,或者是什麼神丹仙藥,「一包就靈」。「船堅炮利」是技術迷信,「制度設計」同樣是技術迷信。統治階級普遍是機會主義者,他們相信有一群人腦袋特別靈,一拍腦袋就能找到救國良方,這就是所謂的智囊團。但是他們徹底錯了,他們這種思路要是在春秋戰國或許還管用,但面對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他們只能敗下陣來。然而這些人到現在還是死不改悔。孫中山機會主義了一生,臨終終於幡然悔悟:還是要依靠群眾。我們還是尊他為革命先行者。

五四是一個斷裂,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的新路。歷史的動力在哪裡?是田間的愚夫愚婦。蔣介石當然不信,他信奉實力和鈔票,於是就殺共產黨人。「實力鈔票」其實是船堅炮利思路的延續,(《切·格瓦拉》的劇本寫得好:歷史只認硬傢伙)。蔣介石為代表的那一代人相信硬傢伙,共產黨是匪,破壞了十年黃金建設的大好局面。硬傢伙說到底也是一種技術迷信,要是碰到更硬的傢伙,蔣介石這幫人只能韜光養晦再作他圖了。

五四把馬克思主義推上了歷史舞台,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只是把他作為救命稻草的一根來接受。這種迷信使得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也抱著一種機會主義的態度,而忘記馬克思主義的實質: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群眾。這種迷信從一開始就困擾著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要麼迷信蘇聯,要麼迷信國民黨。他們信奉馬克思的語句,卻並不能運用它。他們不能深刻的認識當時中國的階級格局。

毛澤東被逼上梁山,喚起工農千百萬。拿什麼「喚」?仇恨!為什麼有深仇大恨?中國幾千年來的階級結構就是仇恨豐富的土壤。把群眾動員起來,通過革命戰爭的方式局部地改變生產關係,造就一個割據政權,在這個政權內統一物質勞動的成果,並將之有效地轉換為抵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能力。他的這個思路貫徹了一生。

這種仇恨是一種公仇,無產階級革命並不為解決個人私仇,而是勞苦大眾的公仇。列寧說:這種仇恨長期隱藏在閉塞的、遲鈍的、無知無識的奴隸心中,奴隸們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可恥的奴隸地位,這種仇恨就會引導他們去建立最偉大的歷史功勛。」

「群眾」還是「技術」這是一個問題。劉鄧路線一開始迷信蘇聯,那是羨慕人家的硬傢伙,羨慕人家的小保姆和高級轎車,羨慕人家的人造衛星。「造船不如租船,租船不如買船」,到最後他們相信美國。他們不相信群眾,他們認為群眾只配做他們的馴服工具。相信群眾就等於扼殺了他們一拍就靈的腦袋。現在他們相信 GDP,相信綜合國力。

那麼今天,反思開始出現了,韓德強把矛頭指向了「技術」,似乎他的思路又一下子回到五四時期的兩派:改造國民性的一派和復古派。此時他已經把馬克思主義扔掉了,那麼他究竟怎樣走出一條新路,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的觀點是,「技術」背後的階級利益取向才是真問題。是「群眾掌握技術」還是「技術壓倒群眾」才是一個真正要討論的問題。「技術」不可能脫離人而存在,而人必定與他人構成最基本的生產關係,他才能生存下去。毛澤東重視技術嗎?他當然重視,但他首先是相信群眾。陽春白雪的技術固然可以獲得洋人的掌聲,但決不會造福於群眾。

毛主席一段話跟技術有關:毛澤東又在一份關於科學家、發明家小史的文件上批示:"請中央各工業交通部門各自收集材料,編印一本近三百年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科學家、技術發明家的通俗簡明小傳(小冊子)。看一看是否能夠證明:科學、技術發明大都出於被壓迫階級,即是說,出於那些社會地位較低、學問較少、條件較差、在開始時總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擊、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如果能夠有系統地證明這一點,那就將鼓舞很多小知識分子、很多工人和農民、很多新老幹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做的大無畏創造精神,...... 卞和獻璞,兩刖其足;『函關月落聽雞度,出於雞鳴狗盜之輩。自古已然,於今為烈。難道不是的嗎?"

文末還有兩個觀點供同志們參考:一些核心技術可以有效地組織生產關係(如大機器工業,互聯網)。還有一個觀點是總結一下東方的形而上學。西方的形而上學現在討論得較多,東方的形而上學,迷信親情,迷信家庭等等。


推薦閱讀:

瑞典共產黨論十月革命和當代世界
馬克思主義有幾種派別?
為什麼希特勒如此仇視馬克思主義?
為什麼中國會越過資本主義直接發展到社會主義?
知乎上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究竟在反對什麼?

TAG:马克思主义 | 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