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學院課程設置與道教未來發展

導讀:道教徒常說歷史上道教有很多科學家比如祖沖之、葛洪、李思聰等等,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家道教學院開設高等數學、應用化學、量子物理等學科,存在重文輕理的現象。如果未來道教學院能培養出幾個諾貝爾科學獎的,我們才無愧先賢,一味復古的只是文化殭屍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似乎處於式微的局面,道士往往也比和尚稀奇起來,佛門廣度、經典浩瀚,也不乏高僧向大眾宣揚佛法,對於道士,因為稀奇,往往就有種神秘感,當道士究竟要學什麼,要看什麼書?

一、道士要學習嗎?

我們金仙觀曾經有個來過這樣一個要出家的小夥子,我們看他幹活非常利索、待人接物非常有禮貌、性格也非常好,大致三個月後,我師父給他說:「你還年輕,好好乾,明年中國道教學院招生,我們推薦你去上學。」結果他第二天一早背著包跑了,撂下一句話:「我就是為了不讀書才想當道士的,你們還讓我去讀書!」

雖然不一定非要上道教學院,但是畢竟道教學院是一個道士增加學士的地方啊;佛教有哈佛(哈爾濱佛學院),道教也有道教學院,中國目前有中國道教學院、浙江道教學院、青城山道教學院、武當山道教學院等,主要招收對象是道士,我們可以從設置的課程中側面了解道士應該學習什麼?

很多人誤認為我大學上的是道教學院,其實,我大學是雲南大學應用化學系,全國統招;道教學院一般僅面向道教內部招生,且學歷僅在道教內部有效,我們以武當山道教學院為例來說明一下。

武當山道教學院2015年開始面向全國道教界招收「宮觀管理專業」本科班的文件,學制四年,大學本科學歷僅限道教內部有效。課程設置分為:政治、文化、專業三個部分,設計內容有:

愛國主義教育、宗教政策法規、英語、中國歷史、道教史、中國五大宗教概況、書法、美術、計算機應用、中西方哲學、道教儀範、教理教義、道教養生理論及實踐、道教早晚功課、易經解讀、道教建築藝術等。

2014年6月,上海道教學院和騰訊聯手,為學院的道士們提供有關計算機方面的實習機

不難看出,當道士也是要學習政治、英語、五大宗教概況、計算機應用等很多人覺得與道士很不搭的內容,當然,除了這些內容,更多的是涉及道教歷史、科儀、養生、教義等。

道教學院作為讓道士進修的學府,肩負著傳承道教文化的重任,道教學院的課程,可以說是道教目前發展的反應,道教的未來如何發展,在道教學院中可以看出來很多。

2011年11月,南嶽道教學院的道士們參加第一次考試

對於道教學院設置的課程來說,科儀、音樂、服飾、宮觀這些非常重要,在道教傳承上必不可少,我們需要精心保護、努力發揚的,在目前的狀態來看,中國各大道教學院都在努力做這些事情,為道教的發展做著巨大的貢獻。

二、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從道統傳承來說,道教學院的設立無疑可以促進道教文化的規範傳承,能夠更好的培養人才,包括涉及易學、養生、太極、樂器等等,道教常說諷經宣教,其實是通過道教科儀讓我們找到自己的路,能夠坦然面對人生,無論在道觀還是在社會上,都能做個真實的人。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科儀、音樂、服飾、宮觀等等只是道的附著,道的外延,我們應該把握住道教思想的真義,體會傳統文化的靈魂,如同我們大部分人現在穿著西式的服飾、接受西方式的科學教育,我們都從心底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們承繼傳統文化,所謂建築、衣冠、禮儀,都是其表象而已,關鍵在於其包含的道教思想;道教學院的設立,可以說是道教在禮上的表現,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我們是由禮而尋義,由義來尋仁,由仁來尋德,由德而尋道。

2014年新加坡道教學院開設了書法課程

道教應該傳承的是民族精神和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行為,這是民族中最精華的思想內核,傳統的精髓不在於那些器物,而在於靈魂和文化,在於華夏本識,華麗的建築只是軀殼而已,沒有民族精神再華美只是行屍走肉

三、道教學院課程之惑

我們知道,道教愛說歷史上道教有很多科學家,數學、書法、煉丹術、醫藥等等都對科學進步產生的貢獻,比如祖沖之、王羲之、葛洪、趙友欽(光學研究)、李思聰(高次方程解)等等,如數家珍,他們歷史上站在當時科學技術的巔峰之上;令人尷尬的是,目前各大道教學院普遍存在重文輕理甚至可以說重文無理的局面,一面談論道士的科學貢獻,一面卻摒棄科學進步。

給予屠呦呦青蒿素研究以巨大靈感的葛洪,其知識體系按照現在的學科背景看,絕非「純文科」能涵蓋的

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很多道士也愛談葛洪與諾貝爾獎,按照現在的說法,葛洪就是個理科生啊,還是偏重生物、化學方面的;但我們看到幾乎任何一家道教學院沒有開設高等數學、應用化學、量子物理這樣的學科,作為歷史上能夠引領潮流的道教徒,為什麼到了現在不能與時俱進呢?

究其原因,或許是壓根沒有能力開設這些學科,或者現在絕大部分道士對這些學科看不懂、學不會,或者絕大部分道士學歷不夠,根本沒有了解前沿科學的能力,或者說開設這些課程根本沒有用處。

我們知道,文化是模糊的概念,文無第一,而科學卻是詳實的數據,如同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祖沖之是道士,他算圓周率,是數學家,我們不能一邊沉浸在祖沖之、孫思邈、葛洪都是道士,一邊自己抱殘守缺不進步。

當沒有真正傳承科學精神的時候,就只能在科儀、文化上來學習,只能緬懷先賢的偉大,只能迷信先賢,盲目之中,忘記了道教真正探索大道的勇氣和科學精神。

如果哪一天,中國的道教學院能培養出幾個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我們才不愧於先賢。

四、未來發展之路

很多人對道教很感興趣,也很好奇道教的玄學和神秘文化,覺得越神秘越吸引人,越玄奇越著迷,但當道教的傳承完全以玄學和神秘現象或者文化為主體的時候,便是道教名存實亡的時候。

目前大家對玄學的關注遠遠大於對教理教義的關注,弘道還有很長的路,我們弘揚道教和傳統文化,應該是鮮活的繼承,如果說道教學院仍然一味的重文輕理,不科學目光看待宗教信仰,不思考道教的未來,我覺得道教文化復活的只能是文化殭屍。

去年,中南大學牽手馬來西亞道教學院舉辦「道學」和「科學」研討會

沉浸在先賢的光輝中,只能迷失自我,傳承文化沒有錯,關鍵還是要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我們傳播的理念應該是與時俱進、貼近時代的,而不是一味的重複祖師爺的路;祖師爺更希望的是我們活的比他們更精彩,而不需要精神上的奴隸。道教,道為先,方可教。

中國各大道教學院或許跟大家眼中的修仙不一樣,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不可否認,道教思想的傳承正是依賴學識的薪火相傳、依賴對世界的探索和認知。

我相信未來中國道教的教育會更系統化、科學化,道教傳承會更嚴謹,也期待中國的道教學院能夠培養出類似祖沖之、孫思邈、葛洪、趙友欽這樣的屬於我們時代的科學家,我們為先賢而驕傲,也應因自我而驕傲


推薦閱讀:

吉大的錄取分數為什麼還是那麼低?
1900琴師海計劃(4):資深鋼琴教師陸倍文
「房子給弟弟不給我,很正常啊。」——蛤?唉!
由《吸引力法則》想到的:教育、好奇心以及應對痛苦的方法
大學選修課就像是雞肋,聽了收穫不大,不聽又覺得可惜(還有被點到的危險),上課時很多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到底應該怎樣利用好這段時間呢?

TAG:道教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