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明朝了,可以在北京買房嗎?
原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就叫熊太行也行」
文/徐小疼
房價又漲了,工資卻沒漲,打開朋友圈,有的公號為北京難過,有的公號為自己難過,北京郊區的人和北京一起抱頭痛哭,覺得自己是假的北京人。
我的領域是研究明史,明朝又是穿越青年們喜歡的時代,所以問題來了,大明朝的北漂青年們是怎樣買房的?北漂青年穿越到明朝,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1、中央已經決定了,就由你留在北京
和今天的年輕人差不多,明朝的青年也有進城打工(山東菜館的小夥計)或者通過考試來到北京的。
考中了的青年裡,最優秀的「進士」被留在了北京做中央公務員。次等的「舉人」只能被派到全國其他地方的各級單位去工作。
進士出身的青年(很多已經中年了)並不會直接去當縣大老爺(清華北大畢業生也不會直接當縣長),而是為一個小小的中央機關九品職位打破頭,慘烈程度和今天國考的盛況不相上下。因為人在中央,做的都是指點江山的大事,升職加薪也更有盼頭。
2、留京很辛苦,沒法談笑風生
一個正九品公務員的艱辛生活才剛剛開始,首先發現的問題是工資低。
明代的公務員可以說是中國史上最窮的公務員了。自朱棣定下官員俸祿標準以來,二百來年明代公務員一分工資都沒有漲過。
一個九品基層官員的俸祿是一個月五石米,明朝政府很實誠,真的是直接給大米。這些九品的幹部們在留下口糧之後,真的要背上200斤糧食上市場去賣,一走幾里不換肩。
按照萬曆年間的米價,一石米的售價大約0.6兩銀子,但你賣米給店裡,收購價在0.4兩左右,一個九品官每個月可以換來現金2兩左右。
這不是一筆小錢。
《金瓶梅》中有記載,二兩銀子一共可以買半口活豬、半隻羊、兩三壇酒再加上一些香燭。看上去不少,但這二兩銀子除了吃飯以外,還要用於住宿和各種生活開銷,實際上能用來打牙祭的銀子十分有限。
明代可供官員短期住宿的方式,大致有依親、接待寺、歇家三種。
依親就是借住在親戚朋友的家裡,比如武松。
「接待寺」是政府開設的專門供官員住宿的地方。不過,以接待寺的規格,只有等級較高的地方官員入京時才能入住,更像是半個駐京辦附屬酒店,九品小官是輪不上的。
剛到北京的年輕人可以選擇「歇家」,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家庭旅館、民宿、和房東合租,條件比駐京辦差,但好在價格便宜。
大床房讓師徒關係更親密了
這是浙版的,這版的悟空更諂媚
歇家不能久住,衙門裡有事找你,你連個固定住所都沒有,這是不成的。
3、人民發明了小產權
明朝的青年公務員有幾種選擇:租房、買房,還有一種是「典房」。
明朝的租房、買房,跟今天的並沒有什麼不同。明朝也有中介,也有很多吐槽租房中介黑心的記錄。
典房是一次性交付一大筆租金,從而獲得這間房相當長時間內的居住權。
在北京非繁華區域一間四間屋子的小院,一次交給房東大約二十兩銀子,即可住上十年,這對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來說非常划算。這是死租約,沒有房租漲價房東賠你一個月租金就轟你走人的事兒。
今天其實也有變相的典房,早幾年往人自行車筐里投廣告的沙河地鐵25萬元/套的小開間,其實就是典房,真過去買就會發現,簽的是四十年租約。
4、有實力的人會買房
和今天一樣,有實力的明朝北漂會選擇買房。
萬曆年間,北京的一座一室一廳一廚的小房,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剛需房」,只需要35兩銀子,僅僅是九品官員1.5年的俸祿;
三室一廳的「改善房」,120兩,是九品官員6年的俸祿;
市中心十幾間屋子帶前後院的「豪宅」,也只要250兩銀子,相當於九品官員十幾年的俸祿。
不是北京的房主善良不賣高價,而是北京確實面臨著很多的競爭者。
清廉的海瑞大人曾經在杭州郊區的淳安買了一套小院,120兩,和北京的小院價格差不多。和北京相比,江南的一些城市更適合生活,北京雖然那時候沒有霧霾,但是春天會颳風,社會治安也很成問題,有的時候還可能淪為戰場。蘇州、杭州、南京看上去都比北京舒服得多。
明朝買房的人也少得多,今天除了考上公務員的外地青年,還有各行各業的年輕人都留在北京,這些人收入不低,又都要買房,房價自然會高。
明朝的北京城市化程度相當低。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要靠種地為生,他們沒有進城買房的衝動。
明代的房屋也不像今天這樣具有諸如學區、交通、政策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加持,房價基本上是穩定的。
明代官員到了一定的品級,政府可以提供免費的住房。
但是等一等,別急著去摸電門穿越去明朝!
5、奢侈的詩與遠方
別忘了生活也不只有吃住,還有詩和遠方呢。
九品公務員確實是考出來的,但是要提升,要發展,就要有交際的費用。
明朝一個最普遍的平凡人家,家裡少說也有四五口人,不分家的家庭十幾二十口人都很正常,全家都要靠中間的「頂樑柱」來賺取全家人的花銷。兄弟娶親、姐妹陪嫁,父母養老、孩子上學,哪都要錢,這就讓九品官員看上去小康的生活瞬間變得捉襟見肘,要記得,明朝的女人雖然不買包,卻也沒有工資收入。
官不大,但必須要有個隨從了。買一個家僕或者丫鬟,少說也得花二三十兩銀子;家僕和丫鬟得嫁娶啊(別想著把丫鬟收房,收完了你就要自己伺候丫鬟了!),既然買了你就得給人家出錢結婚。所以窮老爺就靠給傭人互相介紹對象節約費用。
京官得講究一下外表,衣著穿戴不能馬虎,講究點的甚至一天之內就要換好幾套衣裳,這也是不小的一筆費用。
衣裳貴了,出門也得講究交通方式,家裡的太太小姐,怎麼能雙腳沾地呢?於是,要麼自己養馬買車(萬幸不搖號),要麼出門叫車轎,這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明代的官員也需要社交。既然是團體活動,就不能不講究排場,幾十上百兩不眨眼。一旦講起派頭來,九品官員的俸祿是遠遠支撐不了北京的生活的。明朝沒有信用卡,但是很多商店酒樓會答應為官員賒賬。可是賒賬也要還啊,沒錢怎麼還呢?
6、芝麻官到西瓜大人
只有一個辦法解決沒錢的問題,那就是陞官。
可惜明朝官僚機構看似非常龐大,卻大在基層。較高級的職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普通人想要往上走,除了自己才華或者外表出眾以外,還要靠關係。
別人把你推薦給大佬,你就要酬謝這個牽線搭橋的人;推薦給了大佬,大佬憑什麼給你升職呢?看錢。
因為缺錢而求升職,但升職又偏偏需要很多錢。明朝北漂青年陷入了一個死胡同。
7、逃不出的北京
今天的北漂青年要到廣州、深圳、上海或者回到家鄉去工作生活,仍然面臨著社保、戶口和限購的問題。
明代的官員的調動要比其他行業難得多,九品小官的調動申請根本就沒人搭理。
到了一定的級別,往外調動就相對輕鬆。有的官員可以被平行調動到南京,這座洪武朝的舊都擁有一套和北京完全一致的行政體系,工作內容和北京完全一樣,卻相比之下更加輕鬆,是很多高級別京官的養老選擇,金陵風月之地,工作悠閑,待遇不變,生活得更加滋潤。但這意味著遠離了中樞機構,甚至被看作是一定程度上的「貶謫」。
另一種調動是外派地方。由於「天高皇帝遠」,同時因為可以直接左右地方的利害,地方官員的腐敗更加嚴重,隱性收入比京官更多,實際生活水平比北京更高。此等肥差,務實的官員們人人想去,年輕官員能獲得外調機會更需要動一番腦筋。
升不上去,也調不出來,明朝北漂青年只有一條路——老實熬著!
而那些沒有手機和電視的夜,
特別長
特別長
特別長長長——
本文作者:徐小疼, 熊太行的好基友。知乎10萬粉絲答主,畢業於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巴黎政治學院,法學碩士,明史研究者,《一站到底》場冠軍。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ID:taihangxiong)常駐作者
推薦閱讀:
※袁崇煥為什麼要殺毛文龍,射滿桂?
※如果當年愛新覺羅家起兵時自稱是宋徽宗後裔,是否具有可行性?
※如何看待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張居正和王陽明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55 滿清入關 南明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