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那教的《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與印度教的有何區別
題圖、文: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Pattanaik)
2017年2月28日發表於www.dailyo.in
原文How different are the Jain Ramayana and Jain Mahabharata from Hindu narrations?
--
耆那教和印度教一樣,認為自己是「恆法」(sanatan dharma)[1],即無始(anadi)無終(ananta)的永恆真理。然而歷史學家將其起源定位到大約2500年前,那是在亞歷山大到來與孔雀王朝崛起之前的數個世紀,當時與重生、靈魂、解脫相關的佛教和奧義書教義初露崢嶸。與佛教一樣,耆那教也是隱修式。與佛教一樣,它也沒有至高神(無上我,param-atma)的概念。不同的是,耆那教相信個體靈魂(命我,jiva-atma),認為通過諸如非暴力、禁酒、節食之類的苦行,可以凈化一切不純,抵達更高境界。
耆那教沒有始創領袖。他們相信在世界無限循環的生命周期(kalpa,劫波)中,每個劫波都會出現24位聖人(津渡者,Tirthankara) [2]。此外還會有12位聖君(轉輪王,Chakravarti),9位非暴力英雄(力天,Baladeva),他們的暴力兄弟(婆蘇天,Vasudeva)會與惡徒(婆蘇天之敵,Prati-Vasudeva)作戰。耆那教的羅摩,就是一位非暴力的力天,黑天則是暴力的婆蘇天。這使《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耆那教中的地位與在印度教中一樣重要。
在耆那教的《羅摩衍那》中,阿逾陀(Ayodhya)叫做色克特(Saket),當前這一劫波有五位津渡者便是來自這一地區,這五位是第一位牛尊(Rishabha-nath)[3],第二位Ajita-nath,第四位Abhinandan-nath,第五位Sumati-nath,以及第十四位Ananta-nath。在24位津渡者中,有22位來自甘蔗王朝(Ikshavaku),即羅摩的王朝。Ajita-nath的兒子薩竭羅[4]是一位轉輪王,是羅摩的祖先。
Vimalasuri, Gunabhadra 與 Sanghadasa是耆那教版《羅摩衍那》的幾位作者。他們從印度教版做了不少改編。部分改編如下:
1.《羅摩衍那》常被叫做《蓮花傳奇》(Paumacharita),「蓮花」是羅摩在耆那教的名字。
2. 十車王本來是瓦拉納西的國王,後搬去了色克特(阿逾陀)。
3. 在某些版本中,悉多是羅波那和曼度陀哩(Mandodari)的女兒,她被遮那竭王(Janaka)撿到並撫養長大。在另一些版本中,悉多有個孿生兄弟叫Bhamandala,襁褓中就被拐走,他長大後當了國王,遇到悉多便一見鍾情,想要拐走悉多,但當他發現悉多是親妹妹後,就出家為僧了。
4.吉迦伊的兒子想出家為僧,羅摩為吉伽伊感到難過,便自去林中流放。羅摩離開王宮後,婆羅多被迫留下來管理城市,照料母親。
5.羅波那是一個小神[5],並沒有十顆腦袋。他脖子上掛著一串有九顆珍珠的項鏈,把他的頭映成了九個,看上去就像有十個頭。
6.瓦納拉族(Vanaras)並不是猴族,而是人類部落,他們的旗幟上有猴子的徽標。
7.羅波那是第二十位耆那教津渡者Munisuvirat的信徒。
8. 羅摩選擇了非暴力,所以殺死羅波那的是羅什曼那。因為這個緣故,羅什曼那被投入地獄,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9.悉多跳入火中自證清白時,火變成了一個湖,她變成了耆那教僧侶。
10.羅波那將來會轉世成津渡者。未來悉多將會轉世成他的Ganadhara,即「首徒」[6]。
11.耆那教版的《摩訶婆羅多》,比如Jinasena寫的《訶利世系》(Harivamsa),不太關注般度族,而更關注黑天與妖連的鬥爭。
12.黑天的父親富天是個英俊兒郎,他的風流韻事貫穿了Vasudevahindi,即史詩《富天浪遊記》。
13.黑天的母親提婆吉(Devaki)生了八個兒子。第六子被一個生下來就夭折的商人的孩子給替換了。黑天的六個哥哥都成了耆那教僧侶。七子和八子被送去了牧人家,成了放牛娃。
14.黑天的表兄弟是第二十二位津渡者Neminatha,他因為受不了為了自己婚宴而被拉來屠宰的牲口嗷嗷大叫,就出家為僧了。
15.般度五子在前世也是五兄弟,他們沒有阻止三子的妻子毒害一個耆那教僧人,所以再次轉世為兄弟並嗜賭成癮。三子的妻子轉世為黑公主。
16.黑公主只有一個丈夫,就是阿周那。她將阿周那的兩位兄長堅戰、怖軍視為父親,將兩位弟弟無種、偕天視為兒子。她給阿周那戴上的花環斷裂,有幾朵花掉到了四位兄弟身上,於是就有了風言風語說她是五兄弟共有的妻子。
17.般度五子把國家賭輸給俱盧族,按照約定還要在林中度過十二年,並在第十三年隱藏身份。他們假扮成毗羅吒(Virata)王宮裡的僕人。基查卡(Kichaka)想調戲黑公主,被怖軍懲罰,怖軍沒有殺他。基查卡皈依耆那教,最終得到解脫。
18.般度五子求助黑天如何對付向他們宣戰的俱盧百子。黑天答應幫他們,但他們得先幫他打敗妖連。
19.在對妖連和俱盧族的戰鬥中,妖連掄起一個車輪砸向黑天,但Nemi-natha(黑天的表兄弟,津渡者)擋在了中間,所以車輪繞了兩兄弟一圈後落在了黑天的手指上。然後黑天將車輪砸向妖連,並殺死了他。黑天幫助般度族打敗了俱盧族。
20.妖連一死,俱盧戰敗,黑天就被認為是那羅延,或Ardha-Chakri。
21.由於製造了許多殺戮,黑天沒有升入天界,而是經歷了死亡,但未來他會轉世為津渡者。他的哥哥大力羅摩始終是非暴力者。
22.般度族來到南方,建立了南馬圖拉(Mathura)(即泰米爾納德邦的馬杜來Madurai,中世紀著名的耆那教中心),並最終皈依耆那教。
23.般度五子沉浸在冥想中時,難敵的兒子Yavrodhana將通紅的鐵鏈繞到他們脖子上,燒壞了他們的身體,但當時因為冥想之力,他們都超脫了肉體,並沒有受苦,他們的靈魂升上天界。在某些版本中,無種、諧天的注意力稍有分散,所以他們的解脫就晚了一世。
24.一個叫Jaratkumar的獵人出於意外殺了黑天。大力羅摩極為悲痛,不肯放下黑天的屍體,直至他看見有個人往石頭上澆水,想要石上開出蓮花來。他悟到自己愚蠢,就火化了黑天,然後皈依耆那教。他的身軀極美,有個女子(目不轉睛看著他),把應該套到水罐上的繩子,套到了自己兒子的脖子上。有個國王被他嚴酷的苦行嚇壞了,派士兵去殺他,但空氣里化出獅子來保護他,於是大力羅摩又名人獅(Narasimha)。
25.剛沙並沒有殺死黑天的妹妹艾伽那薩(Ekanasa),但是打斷了她的鼻子,讓她嫁不出去,這樣她就不會嫁給一個能威脅到他統治的男人。大力羅摩的幾個兒子取笑艾伽那薩攬鏡自賞,艾伽那薩就皈依了耆那教。森林裡幾個獵人看到陷入冥想的艾伽那薩,為她的美麗而傾倒,認為她一定是女神。他們想為她獻上瓜果和鮮花。但當他們回來時,只見一地鮮血。他們不知道的是,艾伽那薩遭到一頭獅子的襲擊,並死於獅口,她堅忍地承受了獅子的撕咬,因為已經超脫了肉體。但獵人們以為女神喜歡吃動物,不喜歡瓜果鮮花,就開始把她當做飲血的兇猛騎獅者杜爾伽女神來崇拜。
至此,我們能看到印度兩大史詩在耆那教有著差異極大的版本,其重點在於耆那教的非暴力(ahimsa)反戰反勝的教義。這也是印度多樣性的另一佐證。
(一些人名不知道怎麼翻譯,有人知道的話告訴我,我補上去)
譯註[1] 【恆法】梵語轉寫SanātanaDharma,Dharma也譯「正法」,「達摩」,指支持萬物存在的規律、法則或宇宙的秩序,也指人們必須履行的社會職責和道德規範。在印度教(Hinduism)這個名字形成之前,指代這套道德規範、生活方式的便是「恆法」。
[2] 【津渡者】梵語轉寫tīrtha?kara,耆那教的救世主和靈魂導師,這個名詞意為尋到通道渡過生死之海的人。生死之海即不間斷的生與死的循環(sa?sāra)。渡過生死之海即為解脫。
[3] 【牛尊】Rishabha-nath,被認為是毗濕奴的化身,在《薄伽梵往世書》和吠陀經中都有提到,但也有一些濕婆的特徵,比如最終在吉羅娑解脫,其公牛形象類似南迪等等。
[4] 【薩竭羅】Sagara,薩竭羅在舉行馬祭時丟了馬,讓他的六萬個兒子掘地六萬由旬挖到地獄找馬,兒子們驚動了大仙伽毗羅(Kapila),全部被燒成灰。後薩竭羅的四世孫跋吉羅陀(Bhagiratha)通過苦行讓恆河下凡,祖先們的骨灰被恆河之水凈化之後,靈魂都升入了天界。(故事詳見《羅摩衍那》童年篇41章)
[5] 【小神】原詞Vidyadhara,梵語轉寫 Vidyādhara,印度神話中一組擁有神力的半神,他們是濕婆的侍者,住在喜馬拉雅山上。佛教中譯為「持明」。
[6] 【首徒】Ganadhara,坐在津渡者周圍的學生。最出色者能完全吸收津渡者的教誨,被稱為首徒。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在西方比印度教傳播更廣?
※為什麼世界主要宗教都發源自中東和印度?
※為什麼mantra中老是會念hare krishna?
※印度有多少神?
※請問這是印度教的哪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