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
Preface
當我們開始珍惜我們的身體,學會傾聽並尊重身體的訊息,不再覺得我們是身體的犧牲者、被禁錮的,便能從最深的層次開始治癒我們的生命。
-------------------------------------------------------------------------------
心理學家朱哈德把身體的智慧稱作「身體感知」(vivacious perception)或「生命對生命的溝通」(life-to-life communication)。這是一種每個人都有的能力,可以讓我們用身體「看到」或測試這個世界。
當我們開啟身體感知時,我們很聰明,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吃東西、該吃什麼、該吃多少——還有運動、休息,不管是和別人互動或獨處;我們知道什麼對我們有好處、什麼對我們很不好。如果我們對身體智慧麻木不覺,我們就會變笨——做出不明智的決定、採取不審慎的行動。
這種形態的感知就像以前的礦工帶著金絲雀進礦坑一樣。如果礦坑裡面的空氣不對,金絲雀死了,那麼礦工們就會知道這樣的空氣很快也會讓他們中毒而死。朱哈德說:「我們整個身體就像煤礦里的金絲雀一樣。若非如此,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的笑臉後面,是非常憤怒或極度悲傷呢?」
身體以振動來回應這個世界
我們的身體在回應四周能量時,會以不同的速率和幅度來振動,讓我們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非洲的原住民光山(Kang Sa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可以憑著身體的感覺知道遠方有動物正在接近他,或者找出水源的正確位置,而這些動物或水源都遠在視線範圍之外。
自然學家泰利?威廉斯(Terry Williams)曾在東非塞倫蓋蒂(Serengeti)大草原上旅行,她注意到她的馬塞族(Masai)嚮導並沒有失去這項天賦。她在《無言的飢餓》(An Unspoken Hunger)一書中寫道:「山繆爾可以早在動物進入他的視線範圍之前就感覺出來。我看到他用感官能力深入四周靜止的空氣中。類似的例子出現在波利尼西亞的男人身上:他們並不是依據星星的位置來導航,而是憑藉著極為敏銳的感覺來分辨海洋波浪的細微差別。」
法國作家傑克?路西朗(Jacques Lusseyran)八歲時在學校發生一場意外而失明,他在失去視力之後發現了自己的感知能力:「物體往往會自行反射,突破形體的限制,讓我們產生某些象視覺或聽覺一樣具體的感覺......我該如何解釋呢?當我走向物體時,我可以感覺得到它們正在接近我。我是不是吸進了它們的氣味,或者聽到它們的聲音......我是不是看見它們了?應該不是。然後當我越來越靠近,它們的形體就愈發明顯,我幾乎可以確定它們的外形線條、它們在空間中真正的形狀和特有的顏色,彷彿我親眼看見了一樣。
當我走在兩旁種滿樹木的鄉間小路上,我可以指出路邊的每一棵,即使種的間隔並不相同,我還是指得出來。我知道這些樹長得高不高、挺不挺,它們是一枝獨秀還是擁有寬闊的樹蔭......我所接近的樹木和石頭都會把它們的形狀印在我身上,就像在軟蠟上留下手指的拓印一樣。」
信任你的身體,讓它成為你的夥伴
196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喬格?范貝克西以實驗證明了路西朗所經歷的感覺確實存在:
由於人類的內耳太小、位置太深,所以他改以皮膚進行試驗——皮膚同樣也是一層對振動非常敏感的薄膜,同樣布滿了神經纖維網。另外,保羅?巴奇瑞塔也以實驗證明:只要對皮膚施以振動壓力訓練,天生的盲人可以在腦海中看到物體的形象,而聾人也可以「聽」到人類說話的聲音。
法國學者兼作家朱勒?羅曼的研究成果顯示:人類除了視網膜之外,在皮膚的某些神經中樞里,特別在雙手、前額、頸背和胸前,也存有視覺感知能力。
小說家艾倫?居格努斯(Allan Gurganus)在寫作時往往利用身體來判斷寫在紙上的作品好不好,因為他的生理感覺會告訴他當他寫的很順的時候,他會從頭到尾一直流汗。由於他以二十六個非常抽象的英文字母來傳達人類從古至今的愛欲情仇,因此他讓自己的身體來測試這些字母是不是組合得很美妙。他會一再重複地大聲朗誦自己所寫的故事,直到他舉得自己和讀者的生化反應產生「一種有節奏的同步作用」,然後將這種韻律融入他的小說中,在書頁上創造出「一種心跳」。
居格努斯在這個過程中所學到的是:「我信任我的身體,讓它成為我的合作夥伴,使我在孤立的工作中獲得同伴的協助。」
身體才是我們的終身伴侶
身體感知不只是航海水手或者部落獵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對我們這些現代文明人來說也很重要。
如果我們無法了解人際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如果我們無法判斷生理習慣如何影響健康,那麼我們註定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崩潰——因為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形態。如果我們讓愚蠢的「自動駕駛系統」接手,我們便不再細心體會衣食住行以及思想、情緒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當我們無法察覺這些因素之間的關聯時,也就無法明白為什麼會生病、緊張、長期疼痛或者情緒低潮了。
這項傾聽自己身體、做出適當回應的智慧或能力也會促進你和專業保健醫療人員的配合。只有你知道你對癥狀有什麼感覺,對於醫師的治療方法有什麼反應。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中心減壓門診的創辦人兼主任卡巴特辛說:「要想增進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你就必須學習如何傾聽自己的身體。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反對相對論?
※到底需要多久,才能長發及腰?
※愛因斯坦在餘生里開始研究了神學,他得到了什麼啟示?
※有物質必有反物質,可是科學家一直都沒找到,真的有反物質嗎?
※現代醫學對人的研究方向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