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之自在

出差在外,隨意寫寫。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要和人交流,甚至是主動交流,因而有時候被人認為是外向,但一到屋裡,內向的性格就暴露無遺。我們真的能夠輕鬆了解自己嗎?或許不容易,可是至少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吧,然而我就是會偶爾被誤認為外向的內向者。

性格,是個有趣又神秘的東西,誰不想了解自己或朋友的性格呢?很多人做一堆心理測驗,然後把結果公諸於世、昭告友人。

內向和外向,似乎是個簡單的二分法,性格中當然還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內涵。然而不僅是人類有這樣兩極的性格表現,有些動物有會很有「性格」,大家熟悉的貓狗寵物就是。如果你養兩隻貓,往往是一隻人來瘋、一隻超怕生。不同的行為模式反差,在許多動物都能觀察得到。

也許有人知道,比爾·蓋茨有一個綽號叫「二進位比爾」。這個綽號的意思是,比爾·蓋茨有兩種思考模式。一方面,比爾·蓋茨絕對是衝動型的人;他收到的交通罰單估計可以拿來貼滿一牆。另一方面,尤其在事業上,比爾·蓋茨會收斂起他愛冒險的天性。他是出了名的悲觀。對大多數人來說,悲觀不是件好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多數人也不是天生就很衝動。

2001年,用戶研究公司Miller-Williams調查了1600多位CEO。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比爾·蓋茨是風險規避型的決策者。我想你大概不會把一個愛開保時捷的輟學生歸類為風險規避型的人,而且這個人的事業還是靠著跳躍的創意一路發展起來的。

然而,米勒威廉斯公司對比爾·蓋茨的分類其實是正確的,這符合比爾·蓋茨的另一面。這意味,一個創意(就算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如果沒有通過他那特有懷疑眼光的嚴格審視,是出不了他的辦公室的。80年代那十年,比爾·蓋茨夜夜不成眠,他非常擔心他們推出的Windows系統會全被殲滅。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在生活中對人性格的判斷有多麼大的誤解。這造成的現實是:儘管內外向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生活圈,但是地球是圓的,在非歐幾何里,平行線也會有交匯的時候。在現代這個有著極為複雜協作的社會,我們很多人常常都要和大量毫無任何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接觸,很多時候也要在職場中和許多上司同事共事,在家庭、職場和社會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更遑論信息的流動和變化瞬息萬變。是的,不要懷疑,和我們生活簡單的祖先相比,我們個個都是超人。

神話學家Joseph Campbel說過,生活的經驗比生活的意義更有價值。意義是抽象的;經驗是真實的。經驗使我們參與世界的活動,讓我們來到生活的場所。那兒的感覺、行為、思考和孤獨,在在要求我們的承認與回應。

如何體驗這個世界,取決於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過去與現在。與生俱來的個性、成長模式、個人傾向與情感敏銳度打從出生第一刻,直到死亡的那一天,莫不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人生、反應人生。

雖然環境不斷影響我們,但我們屬於人類的一員,共享一個範圍內的行為模式。每個人皆擁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基因,形成個人的行為範疇。生活經驗只能在基因限定的藍圖下,產生某些程度的影響。

在大部分社會,都可以看到內向和外向不同程度的多樣性,雖然說朋友大部分是臭味相投的人,可是在複雜協作的社會中,任何性格的人,常常甚至應該說總是要和自己差異甚遠的人一起共事。有時候,性格不同的人之間會產生磨擦衝突;當然也有偷偷羨慕欣賞甚至幻想要能夠作為另一種人的,像我就很想能夠成為在社交上遊刃有餘的外向者;但也有可能互補激發出火花而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應該是一個能夠尊重甚至欣賞多樣性,讓各種各樣的性格的人,都能自在地安居樂業,不必耗費精力在配合和在乎別人的眼光。當然,這肯定是個理想,但是卻是值得我們努力邁進的理想。如果一群不同性格的人能夠群聚一起進行複雜的協作,很可能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們不是天生就擅長這種高度協作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過身為人類,我們的腦袋很大一部分的超強功能,就是去理想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不僅了解了自己而已,學習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共事,都會是最有收穫的投資。就因為這是重要但又令人感到焦慮的,因此有了強大的市場需求,於是市面上的心理勵志書在讀書風氣世風日下也不會少。然而大多數要麼是麻醉藥,要不然就是心靈雞湯。

不同的文化社會,也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我們天生下來可能不是張白紙,但卻像是打了草稿的畫布,環境和後天仍有一定揮灑的空間。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可取代的天賦,我們之中絕大部分人註定無法留芳百世,但是只要找到自己能夠自在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就算是有個充實圓滿的人生吧?

推薦閱讀:

發現要好的朋友空間對你設置了許可權時你的心情,然後你會怎麼做?
在哪些瞬間會讓你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都拋棄了?
心情抑鬱?是你太閑了吧!
一到晚上就心情失落怎麼辦?
腰細小腿粗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

TAG:性格 | 心情 | 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