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裁員,一邊投資,滴滴出行如何「攘外安內」

自從滴滴出行完成對Uber中國的收購,市場上滴滴的好消息就越來越少,壞消息越來越多。

就如股市的追漲殺跌。網約車新規及時「鎖定」了發展空間,投資人們重新審視滴滴的估值,滴滴司機們抱怨賺錢越來越少,乘客們開始抱怨越來越貴,體驗卻不見好。

幾乎這個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開始從狂熱中冷靜下來,包括滴滴出行自己。

根據36氪、極客公園等媒體報道,近期滴滴正展開一輪大規模的裁員,幅度最多可以達到50%。

經過了幾輪地推、補貼大戰教育用戶,合併了快的、Uber中國兩家公司,現在滴滴確實到了改變打法的時候,結構性人員調整與優化符合商業邏輯與規律,倒是不用大驚小怪。

滴滴真正的壓力,一是自己在政府和社會中的形象,政策決定著滴滴的未來空間;二是用什麼支撐和擴大公司的估值。

安內方面,滴滴正在強化技術與大數據,提高用戶和司機體驗;另一點則是橫向擴展,不僅局限於汽車,而是希望用滴滴的智能化平台連接一切交通工具,包括公交、大巴等。

不過,國內業務的重新梳理,頂多能夠支撐現有估值,無法為下一步提供新的想像空間。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柳青與程維從2016年開始頻繁提及國際化。

2016年,柳青在WSJDLive全球科技行業大會上說:「滴滴走向國際化是場困難的比賽,但我們樂在其中」。

程維則表示,滴滴出行的主場比賽已經打完,接下來會去打客場。

昨日,幾乎與大幅裁員的報道同步,滴滴宣布投資巴西最大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商99,據說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並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

無論安內,還是拓外,滴滴以獨角獸的姿態面對的環境和挑戰都與以往不同。尤其是海外,滴滴的國際化不能過於樂觀。

攻城略地,資本不是萬能

滴滴選擇投資巴西的這家移動出行服務商99,至少考慮了以下幾個因素:

一,巴西移動互聯網人群迅速擴大,目前已超過1億人;

二,巴西市場相對比較開放,大量國外公司擁有發展空間與機會;

三,Uber提前兩年進入了巴西市場探路,在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等多個城市提供服務,但尚未佔據市場主導。

「如果滴滴看到,某個市場中缺乏強勁的本土公司,那麼將會參與競爭。」柳青在談到國際化策略的時候這樣說。

實際上,在國外滴滴最大的對手不是Uber,而是政府以及整個計程車行業。

到現在為止,中國仍然是對於網約車政策最寬鬆的國家之一,德國、法國、西班牙官方都禁止網約車運營,因為這些沒有運營牌照、沒有付出過嚴格培訓與考核的司機,搶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生意。而傳統出租行業的勢力往往又非常強大。

即便在美國、英國、日本、印度、印尼等國家,網約車要不然受到嚴格的監管,要不然只有個別城市和區域可以運營。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網約車管理法案》規定網約車司機的個人背景資質核查要由FBI資料庫進行核查後方能通過;在英國,網約車司機需通過專門考試方能上崗;在日本,要求司機有10年駕齡以上,10年未出過交通事故並且沒有違反過交通法規;在印度,政府則管控網約車的價格。

在全球大部分Uber進入的地區,他們都曾與政府、計程車行業進行過鬥爭,並熟悉鬥爭策略。在這些地區要成功,並不是靠大量燒錢就可以,與政府的溝通與「鬥爭」才是關鍵。

到目前為止,滴滴在國際化方面仍然沒有當地運營,而是以投資+合作的方式進行滲透。

2016年,滴滴投資美國本土打車軟體Lyft1億美元,之後又入股印度Ola3000萬美元,還投資了東南亞地區最大出行軟體Grab。

Travis曾表示,Uber不通過投資或併購方式進駐海外市場,而是直接以分公司形式進軍各國,「一是同行的其他公司估值過高;二是Uber希望通過競爭而不是併購來獲取市場份額」。

這給滴滴的國際化提供了機會。可以推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投資+合作將仍然是滴滴的主要國際化策略,先持有當地公司股權,再擇機收購獲得運營網路。當然,這並不容易。

總體上,滴滴可能更多跟隨Uber腳步進入某一市場展開競爭,而不是直接進入一個Uber的空白市場。在獲得充足的本地化運營經驗前,滴滴的擴張將以資本與合作驅動。

出境游做突破口

另一個方面,Uber擺脫在中國戰場的燒錢補貼大戰之後,集中精力布局海外市場,增加了滴滴全球化布局的阻力。

以印度尼西亞為例,Uber開發了新APP優步-Uber面向中國遊客,可以直接叫車並用支付寶進行支付。

在印尼巴厘島,很多景點和市區的繁華地段,官方仍禁止Uber提供服務,因為這會影響藍鳥等正規計程車生意。但由於計程車存在現金交易的宰客行為,Uber仍然以良好的體驗贏得了很多遊客和當地人的認可。一位前蛋糕店老闆就剛剛成為Uber司機,他告訴小飯桌,目前在運營區域上仍有一些限制,但每天能接幾十單。

除了面臨Uber海外的壓力,以滴滴為首的「全球反Uber聯盟」正面臨挑戰。這個組織主要成員為為滴滴,Lyft,GrabTaxi和Ola.

這是因為,滴滴收購Uber中國後,該聯盟成員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尤其是在美國頗受Uber打壓的Lyft,Lyft發言人亞歷山德拉·拉曼納在得知滴滴與Uber中國合併後公開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我們將評估我們與滴滴的合作夥伴關係。」

看上去,滴滴也正在從出境游及華人群體需求上尋找突破口。2016年4月,滴滴藉助Lyft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布局上線「滴滴海外」,國內遊客可以直接用滴滴呼叫到Lyft的運力。

11月,滴滴出行宣布與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BudgetGroup)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協同彼此的產品、技術及當地商業資源,滴滴用戶可以在17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多家門店獲得境外安飛士(Avis)以及巴吉(Budget)的租車服務。

可以預見,在爭奪每年中國超過1億的出境遊人群上,滴滴與Uber也將展開一場戰爭,而且將直接影響滴滴的國際化征程。

「我們也希望滴滴未來十年能延續過去四年的成長。」程維近日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表示。

文|小飯桌新媒體主編 襲祥德 、記者 周小燕


推薦閱讀:

盤點「別人家的孩子」:這些80後已經身家十億美金

TAG:滴滴出行 | 出行 | 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