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科技馬駿驅:八達通總構架師的大數據風控新征程
對於居住在香港的人們來說,「八達通」無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坐地鐵、買東西、付餐費,都用得上這張1997年誕生的小小卡片。
但很少有人知道,設計八達通卡系統的總架構師馬駿驅,是個當時僅僅大學畢業6年的年輕導演。二十多年過去,當年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儒雅的眼鏡大叔,而他創業的熱情卻並未消退。在近知天命之年,他放下跨國企業亞太區副總裁的身份,成為同盾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期待用大數據,擊敗愈發猖獗的網路欺詐者。
專註降低社會成本30年
作為同盾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與首席戰略官(CSO),馬駿驅要面對的是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風險控制——簡而言之,是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網路詐騙者的成本,而減少全社會所受到的損失。
降低社會成本,是馬駿驅30年來的從業之道。1988年,馬駿驅自香港大學畢業。此後,他隨家人移民加拿大,並在加拿大皇家銀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幾年的時間內,他升任了銀行技術規劃部的主管,並且與IBM一同解決了當時銀行業的一大棘手問題:支票的影像化傳遞。
當時,支票是主要的轉賬方式,而在不同銀行間用支票轉賬時,就需要將紙質支票原件在銀行間傳遞,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而馬駿驅成功地研發出了讓支票可通過影像方式傳遞的技術——要知道,當時互聯網可還未普及。
儘管傳送的速度與今天無法比擬,但這項技術相較紙質支票的傳遞,已經是巨大的進步。用馬駿驅的話來說,「IBM和我研發的系統,可說是構成今天全球通行的支票系統的藍本之一。」
90年代初,馬駿驅回到了香港。1994年,他成為了八達通項目的總架構師:「從最底層的數據模型,到聯網處理,到數據傳送到中央核算中心,都由我監管。」
八達通項目於1995年完工,1996年正式投產。這個價值逾40億港元的項目在當時堪稱奇蹟——彼時,互聯網技術仍不發達,一套基於電子錢包的RFID系統足以令全球為之震撼。當馬駿驅向索尼採購1000萬張RFID晶元卡時,後者表示十分驚訝:他們此前接到過的最大訂單,也不過50萬張。
在馬駿驅看來,八達通卡除了方便使用者的結算之外,更大大降低了社會成本——通過使用八達通卡而非現金,節省了大量清點、運輸小面額現金的成本。
而降低社會成本,亦成為他之後職業生涯的主線——無論是在Aspect擔任中國區總經理,負責統一通信聯絡中心解決方案,還是在2012年時加入全球最大的反欺詐企業ThreatMetrix任亞太區副總裁,馬駿驅的工作都與之有關。
獨特的中國市場
在ThreatMetrix,馬駿驅管理的反欺詐業務遍及日本、印度等十多個國家。順風順水的同時,他卻發現了一個問題——唯有一個市場,無論他花費多大的精力,都難以取得成效。
這個市場名叫中國。在馬駿驅看來,美國背景的ThreatMetrix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難於登天:「中國的黑色產業鏈和國外的情況都不相同。你作為一家外國公司,沒有許可權,做許多事情都會受到限制。其實,中國國內非常需要誠信體系的建設,沒有人做這一塊,多可惜。」
將國外的優秀經驗帶入國內進行實踐,顯然也是一件大有可為之事——與西方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當前的金融體系很不相同,也有著獨特的風險。
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是:歐美通行的信用卡體系,除了作為支付工具外,還讓其中一大部分人群的「消費場景信貸需求」得以實現,從支付角度,中國的在線支付體系可謂「跳過」了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了互聯網支付時代。在支付寶、微信、銀聯紛紛搶佔支付市場的情況下,信用卡的滲透率卻始終不高。支付創新影響了信用卡滲透率從而也擋住了信用卡在總體社會的消費信貸功能,卻成就了中國消費金融場景的百花齊放,用馬駿驅的話來說,「中國在線上消費金融場景的建設上已經遠遠超過國外,現在的金融革命,發展到最後就是『金融無處不在』,而這也就意味著風險無處不在。」
對於中國來說,跳開了成熟的信用卡體系而直接發展互聯網金融,意味著許多無法預知、也無法繞過的風險。而對於從事大數據風控和反欺詐的馬駿驅來說,這也就意味著機會。
2014年,馬駿驅加入同盾,成為同盾的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CSO)。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團隊中,包括了來自阿里、SAAS、Paypal等知名企業的高管,而馬駿驅是其中年齡最長的一個。
「但是我很有拼勁,有活力,這也和我過去的經歷有關。」馬駿驅說。
事實上,在成為今天的CSO之前,馬駿驅曾有機會成為一名藝術家。早在1981年,還在讀高中的馬駿驅就拿過戲劇節的最佳導演,「那屆戲劇節的第二名,後來導演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馬駿驅回憶。直到現在,他仍與自己在香港的話劇老師保持著聯繫。「當時像林憶蓮、陳慧嫻他們,和我都是一屆的,在香港有好多朋友都在演藝圈。所以我沒有進去這個圈子,大家還覺得很奇怪。」他說。
跨行業聯防聯控
當今,互聯網詐騙不斷呈現出團伙化、專業化、地域化的特徵。在同盾科技位於杭州的總部,巨幅電子顯示屏上有一幅中國地圖。每一秒鐘,都會有許多點閃動,而每個點都代表一起疑似欺詐案件的發生。
馬駿驅認為,風控反欺詐企業過去的做法是向內審視:通過觀察自身的流程與系統是否規範,來防止欺詐者。但在現在,風控反欺詐必須「向外看」:「我們要向外看,發現壞人到底是誰,他們在哪裡,能不能儘早知道這些人的動向?如果團伙里來了一個騙子,我要知道後面可能會跟著來十幾個。」在他看來,大數據可能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希望將盜卡,偽卡,惡意套現,洗錢,盜號,垃圾註冊等等所有的欺詐行為減去。而這些不同欺詐者實施的不同行為背後,可能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唯有大數據,才能更快、更容易地找到問題的核心。」
在馬駿驅看來,數據的共享能夠帶來對欺詐者的精確定位:「騙貸的人、騙婚的人,隱瞞自己信用的人,往往有很多信息可以關聯起來。通過對作案設備、IP地址甚至電話號碼的大數據分析,就能很好地定位到他們。」一個比較理想化的例子是:一個詐騙者可能隱藏得很好,但當他與一個已經暴露的詐騙者同用一個IP、共用一台手機,甚至一起叫外賣時,就會被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夥的。
同時,大數據共享還可以讓異常情況更容易被發現。「比如一個人在一周內向多家公司發起借貸,甚至用多個不同的人的信息去做申請,我通過大數據,就可以監測到這個人的異常,並且早做防範。」
同舟方能共濟
但是,大數據並不那麼容易獲得——對每個不同的企業來說,數據都是資源,而與他人共享數據,則可能意味著自己的損失。
但馬駿驅相信,這種「數據保護主義」將會逐漸消失:「其實不同行當的騙子很團結,比企業與企業間要團結得多,在百合網、珍愛網裡騙婚的人,很多也會去互聯網金融領域幹壞事。他們也會共享和買賣手上的資源。如果我們不同舟共濟,不做到跨行業的聯防、聯控,面對黑產時我們就是一個個孤島。」唯有同舟,方能共濟。
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分享數據都並非一件易事。馬駿驅認為,與一些巨頭相比,同盾反而具有優勢:「巨頭中的任何一家,和其他家都有衝突、較差的產業,不可能把數據和競爭對手共享。」而同盾則是一家中立的企業——用他的話說,「我們連和巨頭沾邊的投資人的錢都不敢拿,就是為了保持中立。同盾從第一天開始就決定做一家中立的公司,我們不會涉及任何客戶的領域。」
但萬事開頭難。在同盾創立伊始,原始資料庫必須依託客戶對反欺詐產品的使用才能獲取,但開拓客戶卻十分困難。「我們一開始想,我們的產品應該賣給銀行、保險公司、大的支付公司、電商,結果人家差點沒把我們轟出來。他們覺得我們公司才成立幾個月,不可能把核心數據給我們。」
幸運之處在於,同盾的發展正好趕上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突然有幾千家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出現,我們一下有了好多好多客戶需要幫忙。可以說,是『農村包圍城市』,我們的市場就這樣起來了。很幸運,我們一開始想做的事情是對的。」馬駿驅回憶。
2015年,同盾獲得了紅鯡魚全球百強獎——這個獎項每年頒發給全球最優秀的100家創業公司,此前的獲獎者包括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等,堪稱創業科技公司中的「水晶球」。馬駿驅介紹:「100家獲獎企業中,中國企業大約有10家,而同盾是唯一一家大數據風控領域的公司。」
「同盾一直希望有更多的客戶,讓整個風控反欺詐的生態系統運行得更好。未來,機器學習的能力更加提升,我們就可以用大數據計算出更多的東西。從一個人的還款意願,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有多少。」馬駿驅說。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有利網和人人貸的模式?
※到底什麼是消費升級?及存在的機會
※賭場為什麼一定要換籌碼?
※信貸數據分析小嘗試(一)基於人人貸百萬數據
※錯過「移動支付」是中國銀行業的必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