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坐板凳(time-out)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幾天很多知友在討論打罵教育,有個知友回答:「應該把這個問題改改——如何在小孩腦子還沒長好的時候,強行讓它不要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我想到了國外很流行的罰坐板凳,英文名time-out,是很多歐美家長用來給孩子立規矩的方法。它在育兒方法里算老牌經典,前段時間又被提起是因為一些家長錯誤地使用了罰坐板凳,然後引發了一些爭議。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寫罰坐板凳(time-out)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了解一下給六歲以下的小朋友立規矩的三類策略:權力壓制(power assertion),愛的撤回(love withdrawal)以及誘導(induction)。權力壓制包括了體罰、軀體暴力以及用體罰或軀體暴力威脅孩子,也包括剝奪孩子的部分權力(不許看電視、不許出去玩等)。這種策略的短期效果較好,孩子馬上就聽話了。但是如果使用非常嚴重的權力壓制,長期的副作用可能是孩子會變得很焦慮、很憤怒、很有攻擊性。而當家長停止權力壓制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基本上沒什麼變化。整體而言,溫和的權力壓制好於嚴厲的。另外,不同的孩子對於不同程度的權力壓制也會有不一樣的反應,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個體特點。愛的撤回是指家長向孩子表達「我對你很失望所以不愛你了/你再這樣我就把你扔了/我再也不想管你了也不理你了」,或者直接忽視孩子。這種策略短期效果極好,孩子會立刻服從家長,但是會讓孩子非常非常焦慮不安,這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誘導是指家長向孩子解釋具體的規則是因為什麼,鼓勵孩子去長大並且做出良好的行為,同時鼓勵共情(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這種策略長期效果好,能夠教會孩子自律

簡言之,權力壓制短期效果還不錯,長期效果不怎麼樣,如果濫用的話長期效果是負面的——所以可以偶爾用一用;愛的撤回短期效果奇好,長期效果就是毒藥,千萬別用;講道理短期效果不明顯,長期效果好,所以應該是主要的教育方法。而權力壓制也分「粗暴版本」和「溫和版本」,後者優於前者。罰坐板凳(time-out)就是典型的溫和版本。罰坐板凳大概意思是當孩子做了錯事,將他從當時情境中隔離出來,比如,坐小板凳上幾分鐘內不能動,讓他冷靜一下思考自己的錯誤,實現懲戒、教育,改正錯誤的功效

罰坐板凳有助於規範學步期兒童(toddlers,大約1-3歲)和學前期兒童(preschoolers,大約4-6歲)的行為——這種方法基本不會引起疼痛或者創傷,但是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註:只是簡單地講道理的話孩子很可能忙著遊戲,根本注意不到)。需要強調一點,罰坐板凳不是為了恐嚇或者懲罰孩子,而是為了減少對不當行為獎賞,從而規範小朋友的行為。相比於成年人,六歲以下的小朋友很容易被獎勵,吃糖都是天大的獎勵,平時隨意的玩耍也是獎勵,在不當行為之後不許玩樂就已經是強度足夠的警示了。如果孩子在被罰坐的時候能夠安靜下來,並且之後認真聽家長講道理,明白自己被罰坐歲因為之前的不當行為,這次罰坐就達到目標了。

罰坐的位置可以是牆角,也可以是任何一個能夠打斷孩子之前活動的地方。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在被罰坐期間是安全的,孩子至少呼叫大人的時候大人可以聽到。千萬不要讓孩子被「受到孤立」的感受壓垮,關小黑屋萬萬不可取!舉例來說,託兒所的罰坐板凳位置可能是教室中間被隔離出來一塊區域,這樣照顧者可以隨時關注到被罰坐到小朋友的情況。關小黑屋或者關衛生間的行為都一定程度上有「拋棄」的意味,會對小朋友造成創傷,嚴重違背了罰坐板凳的初衷。

最初使用罰坐板凳時,只針對特定的兩三個行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生命安全的行為或者是反社會行為,比如爬廚房檯面(太危險)或者踢人咬人(反社會)。對待一歲多的小朋友也是可以使用罰坐板凳的,規則不必太嚴苛。

在使用罰坐板凳之前,需要向孩子簡單解釋為什麼這些行為不對,示範良好的行為,重點關注具體哪幾個行為會被罰坐。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被罰坐的行為太多的話他們真的記不住,兩三個行為足夠了,而且規則一定要明確。另外,當孩子做出好的行為的時候,應該表揚鼓勵。家長最好不要在立規矩之前就用罰坐板凳。孩子第一次踢人咬人的時候要及時制止,並且講道理,告訴他下次再這樣就罰坐,孩子第二次踢人咬人之後真的罰坐。

每一次用過罰坐板凳之後,都要向孩子解釋一遍為什麼特定的行為不可取。小孩子和老年人都愛忘事兒,和他們相處需要耐心——這樣就把權力壓制和講道理結合起來了。還需要注意,孩子被罰坐的時候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玩玩具,還不可以獲得過多注意。如果是在家庭中使用罰坐板凳,一定要所有家庭成員都達成協議,尤其是隔代教養的家庭。

另外,小朋友最初很可能會拒絕罰坐板凳,那就把罰坐時間定得短一些,一兩分鐘即可,甚至家長可以在板凳旁邊按著孩子不讓孩子離開板凳——但是要儘可能地減少和小朋友的交流和對孩子的關注當小朋友終於可以配合罰坐板凳的規則之後,看著孩子的眼睛表示讚許和表揚——能夠完成罰坐板凳這個儀式也是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罰坐板凳真的不需要一次很久,通常是年齡的1-2倍即可。兩歲小孩犯錯誤之後罰坐四分鐘就足夠了。時間越長所造成的壓力越大,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或者造成創傷。另外,小朋友認知發展水平有限,幾分鐘就足夠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了,時間再長他們也想不出來更多東西了。

還需要注意,實施罰坐板凳也需要家長持之以恆。家長應該時刻注意孩子的行為,一旦出現不當行為,立刻按照規則實施罰坐板凳,哪怕是在公共場所或者面對很多外人。小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想要給他們立規矩,就一定要始終保持明確的規則。另外,如果下午做出不當行為但是晚上才罰坐,小朋友可能記不住到底是為什麼罰坐,這可能讓他們覺得規則很混亂,然後感到很困惑。如果媽媽帶著哥哥和弟弟逛商場,哥哥踢了弟弟,這個行為應該被罰坐。那麼,媽媽應該立即告訴老大「這個行為不對,你這樣弟弟會很疼,也會很難過,你要被罰坐了」,然後立刻帶著兩個孩子離開商場,回到車裡,讓老大在后座罰坐,並且告訴他「現在開始罰坐,我來計時」,同時媽媽帶著老二坐在前面。罰坐結束後,告訴老大「罰坐時間到了,你不能再踢人了,很疼的」,講完道理繼續逛街。如果實在沒有車,那就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罰站,時間和罰坐一樣長,規則也一樣。如果可以的話,將罰坐板凳作為唯一的「處罰」措施,罰坐之後還是要繼續之前的活動,不要增加別的處罰,不要徹底取消之前的娛樂活動。

家長越能夠理性地堅持執行罰坐板凳,這項措施的效果也會越好

附:

知乎問答:現在倡導不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不是科學先進的? - 心理學 - 知乎

罰坐板凳的爭議和誤區:罰坐板凳(Time-out),看似高明的西方家庭管教法,已被用壞了

推薦閱讀:

"兒童邪典視頻後」,動畫要不要看,怎麼看
兒子因為不是北京人而受到老師歧視,如何安慰?
超級小屁孩是怎樣煉成的
以色列教育--智慧猶太人的教育智慧
能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現在的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TAG:心理学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