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血戰鋼鋸嶺」之後,沖繩發生了什麼?

票房火爆的美國主旋律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在國內上映,好評如潮。片中那令人記憶深刻的懸崖成了通往地獄之路的象徵。

那真實的「鋼鋸嶺」(Hacksaw Ridge)是什麼樣子呢?

這座原名為「前田高地」的地點,當時是美軍攻佔那霸地區的最後一道關卡,由於地勢高,地形呈丘陵狀,日軍在這裡重兵把守。此地現在位於沖繩那霸市東南方向。上圖中站在懸崖頂端的正是《血戰鋼鋸嶺》主角戴斯蒙德·道斯本人。

戴斯蒙德·道斯本人和其妻子

沖繩,這個在太平洋邊緣、在日本邊緣、在大陸邊緣的群島,天生似乎就帶著一種容易「被遺忘」的氣質。無論在電影,還是在現實中,她經常成為被遺忘、被邊緣化的存在。

在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沖繩」的字眼只提到過兩次。慘烈的戰爭場景會讓你完全忘記這曾經是發生在沖繩的真實歷史事件。就連「鋼鋸嶺」這一地名都是美軍給起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本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島戰役是美日之間最大的一次、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結束後,被美國佔領並託管至1972年。

沖繩極佳的地理和戰略位置,讓美國得以利用這片島嶼,建立用來敵視中國的「第一島鏈」,整個琉球群島成為這一軍事戰略計劃的重要一環,沖繩也被美國稱為「太平洋上的基石」。

紅線部分即「第一島鏈」

1949年開始,由於東西冷戰的激化,美軍開始在琉球群島上大規模的興建美軍基地。當時的美國軍政府也將大筆資金投入附屬設施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美國的沖繩治理,一時被沖繩人評價為「善政」。

美國人一直認為,沖繩地區始終是日本帝國主義治下的「殖民地」,但傲慢的他們認為沖繩人並沒有自治能力,因此維持了極為有限的選舉制度。

同時,美軍為了維持在沖繩的戰備威懾力,常年建設軍事及附屬設施,佔用民眾土地,和居民發生糾紛,再加上在基地周邊經常發生美軍士兵的強姦沖繩婦女事件,導致當地居民和美軍之間的對立增加。進入60年代,沖繩出現「復歸祖國」運動,要求將沖繩歸還日本。

沖繩「復歸祖國運動」遊行

1972年,美國將沖繩主權正式移交日本,但與本土地理上及經濟上的長期隔離,導致復歸日本的沖繩成為日本全國經濟排名最差的行政區,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改變。

二戰當中,在沖繩戰役當中,沖繩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十四萬沖繩本地人死亡,戰後又屢次成為美日兩國在戰略利益上的犧牲品。現在,不少沖繩中年人士均認為當年被美國出賣,所謂的主權交還只是由日本出錢贖回。

1975年,當時的日本皇太子明仁(現在的明仁天皇)前往沖繩訪問。在向紀念戰爭死者的「姬百合之碑」獻花時遭遇了下面的一幕:

依然對日本政府在二戰中的作為不滿的左派激進組織,從墓碑後向正在鞠躬獻花的皇太子夫婦投擲燃燒瓶。

此次事件之後,日本皇室暫停了昭和天皇對沖繩的訪問日程,直到90年代明仁天皇即位。

日本本土對沖繩的態度,不僅僅是一次次的無視與拋棄,還有根植在「單一民族」思維定式下排外的歧視和蔑視。

日本媒體《朝日新聞》所作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一半沖繩民眾認為,沖繩美軍基地不減少是日本本土對沖繩的一種歧視行為,而日本全國民眾中只有不到三成民眾這樣認為。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沖繩人、阿依努人以及台灣原住民曾一起被日本人當做「人類展」的「展品」在大阪的一次展會上展出。到了二十世紀30-40年代,因為語言的些許差異,當時的日本本土不少商業地區都張貼告示:「琉球人拒絕進入」。本土日本人還會將沖繩人蔑稱為「土人」、「支那人」,並經常念錯他們名字發音。

在美軍基地眾多的沖繩,戰後還出現了美軍和當地人通婚後的混血兒,這些美日混血兒也成了被歧視的對象。在每年為沖繩戰爭死難者紀念日里,各個學校都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反美教育」,校園霸凌事件也隨之發生,「美國佬滾回去!」的歧視聲音不絕於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沖繩」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尋找自身民族身份的一個代名詞。在文化上,沖繩不屬於任何國家,她有著自己引以為豪的傳統文化。曾經長期受到過大陸文化的強烈影響,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島嶼文化。

沖繩首里城,在表現日本建築特色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大陸風格。

沖繩傳統舞蹈

沖繩民謠及三味線

沖繩手工匠人們的織染布料「紅型」

沖繩波間島的星空觀測塔

沖繩西表島的亞熱帶森林

在《視覺005:以手抵心》中,Lens尋訪記錄了沖繩全部的工藝瑰寶,尋找到了90多歲還在依歲時節律勞作的篤定感,也聽聞了在都市裡身心俱疲的中年人,回到故鄉重覓心靈歸宿的故事。

沖繩人對自己身份的珍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經濟上的欠發達,自身文化影響力也很難匹敵於大陸及日本本土文化,那麼,「沖繩到底意味著什麼?」,這是許多衝繩人一直想要解答的。

不管是沖繩本地人,還是本土日本人,許多日本藝術家攝影師曾多次前往沖繩去尋找,去探索。

藝術家岡本太郎在戰後多次前往沖繩,他說,「自己與那個還沒有從戰爭中復原的沖繩『戀愛』了......

攝影師東松照明1971年用彩色膠捲記錄沖繩,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種無以名狀的鄉愁和柔情,「那細微的感情,很難用語言去描述」......

攝影師栗原達男大學畢業後就對沖繩充滿了嚮往,作為本土出身的日本人,他將畢業後參加攝影比賽的獎金獻給了自己在沖繩攝影採風的日日夜夜。此行也改變了他的一生,讓他親身感受到了攝影的力量......

沖繩島戰役並沒有留下很多影像資料,這讓出身於沖繩的攝影師石川文洋感到一種責任感。他選擇了一條全新的方式,用相機去記錄另一場戰爭,為銘記那場戰爭做出另一種「紀念」和「存在證明」......

女性攝影師石川真生則將鏡頭對準了沖繩傳統舞台藝術,在那些沖繩舞台藝術家生命的悲歡離合中,展現出沖繩人對自由的嚮往......

同為女性,年輕的野村惠子喜歡用女性這一身份來直接表達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關照。在她的鏡頭中,女性成了沖繩自然和人文傳統的一種「隱喻」。面對自己身體里的沖繩血統,她最初選擇了逃避,但在親歷沖繩之後,她的心境開始發生了變化......

這些攝影家探求「沖繩身份」的故事,都放在了《視覺010:我不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中,本月底上市。

Lens的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噹噹、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更多內容和購買地址請見:購買鏈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公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

杜拉斯 | 這個浪蕩的女人,只對一件事忠誠
lens文景 目客 視覺的區別?
新番日劇《四重奏》,除了卡司強大,它的編劇23歲曾寫出《東京愛情故事》劇本
「當我想要陪伴他,他的生命只剩下1000天……」

TAG:Lens | 日本 |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