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三)

新年在即,舉世矚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又將在金色大廳奏響!

第三部分(本篇)是關於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樂曲(上半場)的曲目、作曲家等的介紹。

(題圖:本篇介紹的四位作曲家及維也納金色大廳外景)

我很清楚,對於大多數沒有古典音樂基礎的人來說(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只給一些視頻音頻作為曲目『介紹』是沒什麼作用的,這正是我這一系列文章所要避免的。如果沒有關鍵信息的介紹,最後你可能連去看一看這場音樂會的想法都沒有。因此我這裡的給出圍繞樂曲的介紹,目的就是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帶你初步了解這些樂曲,這樣在最後欣賞的時候,你對著一大串看不懂的德語節目單、聽著不知所云的樂隊演奏的時候,才有可以和身邊的朋友介(zhuang)紹(bi)的資本呀!~(~ ̄▽ ̄)~

好了,進入主題。本次新年音樂會任命的歷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家為這傳統古老的音樂會帶來了新的氣息。這次音樂會正式演出的17個曲目中,有8首是首次在新年音樂會上與樂迷見面,剩下的9首中也有7首是只在新年樂會上演出過一次的冷門曲目。加演的第一個曲目目前還沒有公布,(有消息稱可能是愛德華的一首快速波爾卡),那麼這次音樂會的曲目單中就將史無前例地出現九位作曲家的名字,新年音樂會在演繹施特勞斯家族音樂的傳統之上,越來越多的融入了更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 截圖自維也納愛樂官網的節目單)

(↑ 翻譯好的節目單(上半場))

這兩篇樂曲介紹中,我會依次介紹作曲家、樂曲形式、作品創作背景(如果可以查到),以及給出欣賞鏈接(儘可能地把音頻視頻都給出)的順序編排。有的曲目太冷門,真的沒有詳細資料或者完整欣賞鏈接,我很抱歉。如果你發現了而我這裡沒有提供,歡迎私信我我貼上來,大家一起共享~)

下面開始依次介紹上半場演出的曲目:

1、《Nechledil Marsch aus der Operette Wiener Frauen》

弗朗茨·萊哈爾:《尼赫萊蒂進行曲》(選自輕歌劇《維也納的婦女》)

## 關於作者——弗朗茨·萊哈爾

(↑ 弗朗茨·萊哈爾的肖像畫--源自網路)

弗朗茲·萊哈爾(德語:Franz Lehár,1870-1948),是一位匈牙利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畢業於布拉格音樂學院,後在德沃夏克鼓勵下開始作曲。他的音樂生涯始於軍隊樂隊長,後來才在定居地維也納投入其輕歌劇創作生涯。

他創作的輕歌劇《風流寡婦》獲得世界性的勝利,連同時代的古斯塔夫·馬勒都十分喜愛這部作品。歌劇通過年輕美貌而又富有的寡婦漢娜的風流韻事,展現了20世紀初期歐洲上層社會的生活風貌。

萊哈爾的歌劇在藝術風格上以樂隊部分的交響樂處理、音樂同戲劇動作的協調、通俗流暢的旋律而著稱於世。其他較著名的作品有《盧森堡公爵》、《微笑的大地》、《帕格尼尼》和《沙皇太子》等。

## 什麼是輕歌劇:

輕歌劇含義廣泛,可泛指小歌劇、喜歌劇、趣歌劇等。習慣上指歌曲比較通俗、題材輕鬆、內容抒情的作品,往往與小歌劇混同。輕歌劇源於喜歌劇和歌唱劇,因此它可以自由地運用對白。在20世紀,輕歌劇又稱為「音樂喜劇」(後簡稱為「音樂劇」)。

## 關於《尼赫萊蒂進行曲》

《尼赫萊蒂進行曲》選自輕歌劇《維也納的婦女》,(有的版本稱為《維也納的少女》,而德語Frauen這裡翻譯為婦女更合適),《維也納的婦女》是弗朗茲·萊哈爾於1902年創作的歌劇

中英文的網站對這個歌劇的介紹都極少,包括學術論文,都沒有,更不要說是其中的一小段配樂了。偶有幾篇關於弗朗茨·萊哈爾的文章,也是介紹了他最為著名的《風流寡婦》。可惜,所以在這裡我只能為大家提供這一些資料了。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選這首作為開場?答案是:可能性可太多了。首先,這是樂團、指揮、音樂總監等共同決策的結果。從這次的指揮大膽使用了在指揮界很年輕的杜達梅爾就可以看出,本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想打破很多常規,讓人耳目一新的。就連這第一首也使用的是一首不『怎麼知名』的曲目。不過,在古典音樂作品的汪洋大海中,不知名的作品不代表不是好的作品,這首作品的風格明顯是德奧風格,樂曲的節奏鮮明、歡快,而且很坑是杜達梅爾所擅長的指揮的樂曲,所以作為新年音樂會的開場並沒什麼奇怪的。

## 作品欣賞鏈接 >>>

【YouTube】youtube.com/watch?(這個視頻里演奏了兩遍,其實該曲只有大約兩分半的時長)

[youtube.com/watch? (也是YouTube上的一個音頻,個人覺得這個版本演奏風格得比較正統)]

[Franz Lehar: Wiener Frauen (Auszüge) (CD) – jpc] (這個網頁是可以購買正版的《維也納婦女》的CD,也需要科學上網。同時也提供片段的試聽(翻到下面的曲目表單,第14首即是),有人聲歌唱(樂團伴奏),可以感受一下這首樂曲在歌劇中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

==================================================

2. 《Les Patineurs Walzer,op.183?》

埃米爾·瓦爾德退費爾:《溜冰圓舞曲》

(↑ 埃米爾·瓦爾德退費爾--源自網路)

## 關於作者——埃米爾·瓦爾德退費爾

埃米爾·瓦爾德退費爾 (Emil Waldteufel,1837-1915),法國作曲家。生於斯特拉斯堡。他的父親是施特拉斯堡音樂學院教授。瓦爾德退費爾後進了巴黎音樂學院,受學於馬爾蒙狄爾,。一八七一年後作為指揮家。尤其擅長舞蹈音樂的創作。他作有二百五十首以上的管弦樂舞曲,其中圓舞曲占相當分量。被稱為「法國圓舞曲之王」、「法國施特勞斯」,

去年(2016)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裡有他的作品《西班牙圓舞曲》。他的另一首著名的作品是《女學生圓舞曲》。

## 什麼是『圓舞曲』:

圓舞曲(Waltz),有時音譯為「華爾茲」,是一種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18世紀後半葉用於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於西歐各國,它和「輕歌劇」(Operette)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

當時作為社交舞傳到其它歐美國家的華爾滋,俗稱慢三步,用3/4拍的音樂,抱握姿勢以閉合位置為主。特點是在第一拍的時候,身體要低下來,而在第二、三拍的時候,身體要升高,形成波浪式的移動。基本舞步是左轉和右轉。而「維也納華爾滋」是從華爾滋演變出來的速度很快的舞,俗稱快三步。

圓舞曲採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弦。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由於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

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演奏中,我們欣賞到維也納官方為我們錄製好的舞蹈表演,包括這種圓舞曲的表演。

更多資料可以看:

圓舞曲-維基百科

圓舞曲_百度百科

## 關於《溜冰圓舞曲》

創作背景:

在十九世紀後半葉的巴黎,滑冰和圓舞曲同樣流行。《溜冰圓舞曲》創作於1880年左。右顧名思義,這首樂曲描繪人們在冰上歡快而優雅地滑冰的情景,猶如冰上芭蕾舞的場面,一個個展現在人們眼前。

作品欣賞:

《溜冰圓舞曲》採用了典型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方式,由序奏、四個小圓舞曲和結尾組成。

序奏中圓號奏出的徐緩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冬天的景色,轉為圓舞曲速度之後,呈現出本曲的主要主題——第一小圓舞曲的第一主題。這一主題寬廣平穩、流暢明麗,使人聯想到溜冰的人們舒展優美的舞姿。接下來的第一小圓舞曲第二主題運用八分音符並強調其節奏,使樂曲充滿了輕鬆活潑的情緒。

第二小圓舞曲第一主題充分運用直線上升的旋律線,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頻繁的休止符,表現溜冰中矯健的騰空動作,樂曲情緒歡快而有力,有聲有色地描繪出在溜冰場上大顯身手的溜冰者洒脫的姿態。

接著出現急速的音樂片斷,輕巧而詼諧,彷彿腰上系著鈴鐺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著滑稽的舞蹈動作。

從容的第三小圓舞曲第一主題主要由弦樂奏出,具有與第一小圓舞曲同樣舒展平穩、流暢悠閑的特點。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輕巧活潑,與第一主題形成了生動的情緒對比。 隨後,整個樂隊奏出如同微風般柔和輕盈、委婉甜美的第四小圓舞曲。後面還有一段表現溜冰運動員在冰上作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動作的華彩樂段。

歡快的華彩段落之後,音樂進入結尾部分,再現開頭的第一圓舞曲,並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該樂曲旋律優美流暢,三拍子的音樂,第一拍為強拍,速度較快,每個段落都像一幕冰上芭蕾舞。伴奏織體多為用強排上的低音和兩個弱排上的和弦交替出現,表達了溜冰者舒暢、愉快的心情。』【1】

## 作品欣賞鏈接 >>>

溜冰圓舞曲 卡拉揚指揮 編輯完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HAWaxrID3U/

這是卡拉揚指揮的版本,其實就是音頻,但是配上了優美的女滑冰運動員的表演,有興趣的話可以聽一聽。

溜冰圓舞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RFAi09TFPI/

這個視頻版本是小提琴領奏的形式,不得不說效果很好

音頻:《溜冰圓舞曲》

=============================================

3. 《S gibt nur a Kaiserstadt,s gibt nur a Wien. Polka, op.291》?

小約翰·施特勞斯:《唯一的帝都,唯一的維也納波爾卡》

(↑ 小約翰·施特勞斯--源自網路)

## 關於作者—— 小約翰·施特勞斯

約翰·施特勞斯(德語:Johann Strauss,1825-1899),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愛音樂,7歲便開始創作圓舞曲,一生寫了四百多首樂曲,包括圓舞曲、進行曲以及其他音樂體裁的樂曲,其中以《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敘曲》《春之聲圓舞曲》等曲最為著名。他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與父親同名,我們現在一般提起的約翰·施特勞斯指的是小約翰·施特勞斯。

關於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生平介紹,很多朋友了解,且網上資料很多,所以受篇幅限制我就寫這麼多。這裡給出兩個鏈接,有興趣繼續了解:

小約翰·施特勞斯--維基百科

小約翰·施特勞斯_百度百科

## 什麼是『波爾卡』:

波爾卡是一種捷克民間舞蹈。英文名為polka。源於19世紀中期的波希米亞,「波爾卡」一詞在捷克語中為「半步」,描述的是一隻腳與另一腳之間按2/4拍子飛快交替。該舞蹈以男女對舞為主;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和一個跳踏步組成,其音樂特點是節奏快速、活潑,二拍子,在第二拍的後半拍上常稍作頓挫。19世紀中葉風行於全歐洲,後在歐美等地流行。

波爾卡舞曲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奏等三種類型,一般為二拍子,三部曲式,節奏活潑跳躍,在第二拍的後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頓的裝飾性處理。捷克民族音樂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將此種舞曲形式用於器樂和歌劇創作。

說點有趣的:我們熟悉的《甩蔥歌》的原唱就是《伊萬波爾卡》

## 關於《唯一的帝都,唯一的維也納波爾卡》

這首波爾卡是施特勞斯創作於1864年的作品。該曲原型是他在俄國時寫並演出,原名: Vergi? mein nicht (Forget me Not),後來他回到祖國之後進行修改,更換了一個標題,在1864年12月他的維也納公開演出20周年紀念音樂會上,正式演出了這首《唯一的帝都,唯一的維也納波爾卡》。更名靈感是源於1822年的WenzelMüller先生的音樂由AdolfB?uerle的Singspiel(音樂喜劇)Aline的華爾茲二重唱中的歌詞:『Ja nur ein Kaiserstadt, ja nur a Wien 』(唯一的帝都,唯一的維也納),這句詞在當時是一個受歡迎的家喻戶曉的熱詞。 (翻譯整理自維基百科英文)

此外,在這段樂曲中,小約翰·施特勞斯還用到了海頓《奧國頌》中的旋律。

## 作品欣賞鏈接 >>>

音頻:《S gibt nur a Kaiserstadt,s gibt nur a Wien. Polka, op.291》

================================================

4. 《Winterlust. Polka (schnell), op.121?》

約瑟夫·施特勞斯:《冬趣快速波爾卡》

(↑ 約瑟夫·施特勞斯--源自網路)

##關於作者—— 約瑟夫·施特勞斯

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f Strauss1827-1870),小約翰·施特勞斯之弟,1一如兄長小約翰和弟弟愛德華的遭遇一般,約瑟夫自幼被父親指定了一份非音樂家的未來職業。老約翰希望約瑟夫能成為一位在哈布斯堡皇家軍隊服役的軍官。但約瑟夫實際上卻有成為工程師的天分。他最終沒有從軍,而是留在維也納,更在1853年成為維也納市議會特聘的工程師,為維也納市設計清洗街道的機器。1853年因為因為哥哥不能上場代其指揮,從此開始從事指揮和作曲,後任宮廷舞會的指揮。作品以鋼琴小品和舞曲為主,共計三百餘首。

作曲風格:他的波爾卡和四對方舞曲也很受人歡迎。和他的兄弟相比,約瑟夫更喜歡較認真地譜寫音樂,如在他的《神奇磁力(動力)》圓舞曲通過小調來表達沉思的情緒,這些不同都讓人很容易自施特勞斯家族作品中分辨出約瑟夫的作品。最能表達約瑟夫個人風格的莫過於他所作的波爾卡-馬祖卡,如《蜻蜓》和《自由解放的婦女》等等。其圓舞曲代表作有《天體音樂》、《胡言亂語》、《買賣交易》、《我的個性是愛和喜悅》以及《奧地利村燕》等。

這首《冬日樂趣波爾卡》創作於 1862 年。

## 作品欣賞鏈接 >>>

200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冬趣波爾卡 解放波爾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gEytAfeR9E/

=======================================

5. 《Mephistos H?llenrufe. Walzer, op.101?》

小約翰·施特勞斯:《梅菲斯特在地獄的召喚圓舞曲》

## 關於梅菲斯特

↑ 插畫中的梅菲斯托費勒斯--源自網路

梅菲斯托費勒斯(德語:Mephistopheles),中文翻譯簡稱梅菲斯特(Mephisto)。最初於文獻上出現是在浮士德傳說中作為邪靈的名字,此後在其他作品成為代表惡魔的定型角色。

誘惑人類的惡魔,他與上帝打賭浮士德博士是否會墮落,想將浮士德引向邪惡的道路。梅菲斯托費勒斯耍盡一切手段,成功將將浮士德引向了邪惡的道路。但是,就在他正要把浮士德的靈魂推入地獄的時候,浮士德的靈魂被他愛著的人所拯救了。

在大多數以梅菲斯特為主題的作品中,他的形象都被描述得陰暗而邪惡,但小約翰·施特勞斯這首圓舞曲中梅菲斯特的形象更傾向於「神秘感」,色調也非常灰暗。

《梅菲斯特在地獄的召喚圓舞曲》全曲優美華麗。樂曲開頭的幾個音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惡魔登場的樂調,後面美好的描寫,好如梅菲斯托費勒斯創造出的虛幻的『美好』地獄景象一般。

## 作品欣賞鏈接 >>>

[youtube.com/watch?] (【YouTube】1995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演出過這首曲目,印度的大師祖賓·梅塔指揮)

6. 《So angstlich sind wir nicht! Schnell-Polka, op.413?》

小約翰·施特勞斯:《我們絕不畏懼快速波爾卡》

## 關於《我們絕不畏懼快速波爾卡》

這首快速波爾卡非常短,兩、三鍾這樣。曾是200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阿根廷-以色列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指揮)的加演曲目,表現了作曲家不畏懼艱難的積極樂觀態度。這首色彩歡快明亮的快速波爾卡激勵著我們共同面對困難,不要被各種磨難所嚇倒,要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這首波爾卡上一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響起還是回首大事迭起的2008年,而這次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選擇這首作為上半場的結尾正式曲目,是不是也在昭示著讓我們樂觀地去面對那不平凡但是已經過去的2016年呢?

## 作品欣賞鏈接 >>>

(加演曲目1)我們決不畏懼快速波爾卡,作品413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5Qg5PmL_ZQ/

音頻:[我們決不畏懼快速波爾卡(作品413號)]

============================================================

# 小結:

如果你對於大長串的古典音樂樂曲名是如何編排的很好奇,可以參考這裡的答案:古典音樂是如何命名編排的? - 音樂欣賞。推薦@Devymex Wang 寫的答案,很詳細。

本打算把所有的曲目一起寫在一篇里,但找了資料寫了下來才發現那樣的話真的太長了,即便我已經把文字精簡又精簡了,但是還是會看著累。音樂會有中場休息,那我們文章也設一個吧,這樣讀者才有讀下去的興趣不是?最後一篇將會在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前寫完發布。

希望我的文章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的交流~ :)

【申明】本文現僅在知乎發布。為了讓更多朋友看到,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微博、知乎首頁等。但任何商業形式(如公眾號)轉載必須通過本人同意(我已在文章里留下特定標記),否則一律追查維權到底!

相關文章鏈接 >>>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一)——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總體介紹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二)——關於指揮、樂團、合唱團的介紹

關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你想知道的一切(四)——關於2017維新樂曲介紹(下半場

看到這裡也是辛苦哈哈!送一首好聽的聖誕歌給大家~

聖誕歌曲Ding Dong Merrily on High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e03576xxkm5.html

好了!預祝大家聖誕快樂!:)

☆  ╱╲*╱╲ ☆ ╱╳+▲╱  ╲ ☆╱╱ ◢◣+  ╳╲╱ +◢█◣ /  ╲☆☆ ◢██◣ Merry___▂▂█▂Christmas~~

==============================================

參考文獻:

【1】《<溜冰圓舞曲>教學設計》 陳菊花


推薦閱讀:

個人認為鋼琴需要近距離聆聽,這樣才能感受不同聲部的音響效果,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
2017年寫歌28.5首,減重31.49斤的金承志,又和彩虹室內合唱團祭出合唱版《桃花源記》
如何假裝自己懂古典樂?
我們為什麼要慶祝國慶
開獨奏音樂會 大部分觀眾覺得很無聊怎麼辦?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TAG:音乐 | 古典音乐 | 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