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布「信用分」,是「個人徵信3.0」還是「獨立第三方下的徵信悖論」

1. 故事的開始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關於某銀行「信用分」發布:「今年6月,銀行將推出信用分的消息接連傳來,...,個人徵信3.0時代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銀行間新一輪差異化競爭的「戰火」已被點燃,...是銀行殺入個人徵信市場的深謀遠慮」, 徵信圈突然覺得又不淡定了。

是呀,6月21日徵信圈就寫過一篇關於銀行使用信用分之感受的文章,當時銀行們還都是在借用某幾個大數據徵信機構的數據輔助信用卡發卡,這好歹也算是大數據應用的一種嘗試,現如今堂而皇之的發布「信用分」也可以算是信用卡積分應用的宣傳,但竟然信誓旦旦的說是「殺入」個人徵信市場的「深謀遠慮」,這個就真的有點...

2. 再論徵信機構的獨立第三方定位

2.1 從法律層面看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徵信業管理條例》:

《徵信業管理條例》第七條

「未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個人徵信業務。」

《徵信業管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徵信業務,是指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的信用信息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

如果銀行發布的是進軍個人徵信市場的「個人信用分」產品的話,它首先得是一個合格的徵信機構。

2.2 從獨立第三方的原因看

在2016年12月2日-4日剛剛結束的「第七屆財新峰會」上:

吳曉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表示:

對於金融授信服務的個人信用徵信要由獨立第三方進行。因為獨立第三方沒有利益衝突和利益關聯;而且數據清晰,有利於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也沒有利益競爭,有利於解決細信息孤島問題。

什麼是獨立第三方?其認為標誌是公司治理獨立,高管、資產、財務、人員獨立,不受個別股東控制;數據來源多元獨立,分析模型獨立;業務獨立,不參與信息源、使用者通範圍的業務。

2014年的《大數據時代的金融徵信》主題演講中:

王曉蕾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講到:

舉個例子講,就是我是工商銀行的客戶,同時我也是招商的客戶,工商要想了解我在招商的交易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說你自己告訴工商銀行不就行了嘛,這是就有一個概念就是第三方徵信,徵信存在的一個條件是我不相信數據主體,我不相信借款人自己告訴我的信息,所以才需要徵信。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類信息對放貸機構來說對借款人進行風險評估的時候比較必要但是自己又得不到,就產生了獨立第三方徵信,這就是我們徵信中心所做的徵信...獨立第三方機構來做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降低整個社會成本。

3. 放貸機構的徵信悖論

在國外從事徵信業務的大多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很少有金融機構自己去做徵信的例子,現有的法律規定也限制某些行業的企業進入徵信市場。其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從事徵信業務本身就是個悖論。法律明文規定金融客戶的數據不可外泄,更不可以用來買賣。

退一步說,如果有金融機構計劃通過購買電商、社交公司的數據來開展徵信業務,那它會把數據賣給誰呢?徵信數據的最大需求方是金融類服務機構,而這些機構之間本身就存在競爭,沒有一家金融機構願意把數據賣給競爭對手。所以金融機構辦徵信這條路根本走不通,因為不存在一個可持續的生態來支持這項業務的發展。

(此段部分內容節選於工人日報刊發2014年的文章《徵信市場開放,為誰帶來商機?》)

4. 銀行系的內部徵信

對於銀行的創新徵信圈一直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姑且把這種「信用分」叫做「銀行系的內部徵信」吧, 而且這個也不是什麼新東西,銀監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銀行的巴塞爾協議要求中早就提過了

某銀行新資本協議實施架構圖節選

當然,徵信圈也同意此舉是傳統銀行信貸如何引入互聯網思維的有益的嘗試,可以宣傳但不要宣傳過頭就好。

某銀行「信用分」APP截屏

其實從實際產品來看,這個「信用分」也是藉助場景應用的思路,不過還是「地基」的問題,一個特定「小數據島」上的評分,是不大可能作為通用評分被應用的。而且任何一家銀行自己的「信用分」的數據基礎理論上都是央行徵信中心「個人信用報告數字解讀」(央行個人信用分)的「子集」,所以一定是要用央行的個人信用分呀!各家銀行完全沒必要「勞民傷財」的再自己弄個「信用分」出來。

5. 關於現在流行的信用分

其實大家看得到,現在年輕人中最IN的信用分一定是那個能看「白領日記」、能免押金租自行車的「XX分」,生活場景中「好的宣傳、擦邊宣傳」它都佔了,也的確讓很多「小朋友」知道了信用分的各種用途。

但在金融領域最有價值的還應該算是央行徵信中心的徵信產品,不過關於「央行個人信用分」這種好東東,為啥就只在金融機構間測試呢?銀行做事要「審慎」,央行的產品要「經得住考驗」,但對於「個人信用分」,最終使用它的一定是每個實際生活中的「用戶」吧,金融不一直講「以用戶為中心」嗎,也別等著下一代的「小朋友」們在各種生活領域中都認可了XX分以後,再讓人家接受吧,這樣好像代價會很大。

徵信圈 公眾號ID: zhengxinquaner

個人交流微信:credit_in


推薦閱讀:

如何全面解讀人行徵信報告?
關於個人徵信牌照發放的傳言和分(xia)析(cai)
去中心化時代的數據主權與信用
怎樣看待51信用卡管家的個人徵信服務?
在螞蟻借唄上借款會記入徵信系統嗎?

TAG:个人征信 | 信用 | 芝麻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