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北京吃遍安徽

我的朋友張發財是一個山炮,隸屬於哈爾濱山炮團。發財哥是一個平面設計師,設計過舌尖的海報,同時他還是一位美食愛好者,對他所在城市的每一個東北飯館了如指掌,尤其是對每一家那道茄子辣椒土豆一起炒,叫「地山鮮」的地方特色菜情有獨鍾,做了滿滿一大本筆記。必須交代一下,發財哥住在廣西南寧市。

我另一個叫全勇先朋友也是個山炮,佳木斯山炮旅的,愛好文學和電視劇,主要氣質偏藝術。前不久,全勇先到南寧體驗生活兒,發財哥喜出望外熱情接待。要知道,老全是個 vegetarian,不吃肉,這下張發財那一大本筆記終於派上了用場。三天里,他們吃了六頓東北菜,可每一道地三鮮,不是多了酸筍味,就是多了紫蘇。老全愁眉不展,鬱郁回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食物是有它的地域專屬性的,離開了食物所在地,再典型的風味特色都會出現一定的變異。因此,接到「北京安徽菜餐廳榜」的稿約,我有些發憷。最好的安徽菜只有在安徽才能吃到,在北京的安徽菜,只能讓外地人「領略」一下安徽飲食的淺表特色,或者只能給在外的安徽遊子們平復一下鄉愁罷了。

我是安徽人,因此經常有朋友讓我提供徽菜館的資訊。每當此時,我都不禁暗自叫苦。我出生在淮北,而傳統意義上的徽菜是以徽州地區為核心樣本的菜系,要知道那裡距離我家500多公里呢。

其實,大多數人對安徽缺少了解。長江和淮河把安徽切成了三個部分:淮河以北,是說中原話的淮北人;長江以南,是說吳方言的徽州人和安慶人;江淮之間,人們說的則是江淮官話——語言最能代表飲食風格,這說明在吃東西方面,安徽人並不都能吃到一個碗里去。因此,我這裡介紹的幾家在北京的安徽菜館,並不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徽菜,只是代表了安徽不同的地域特色。

先說皖南山區,也就是「正宗徽菜」的發源地。安徽最有名地標的是黃山,山高路遠,這裡也是徽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當初,風景區為了全方位推介黃山,在北京開了家餐廳,叫徽商故里,原樣搬來了徽式裝修和本地大廚。代表作是腌鮮鱖魚,古徽州的名菜,也就是常說的臭鱖魚,充分體現了 「輕微腐敗、鹽重好色」徽菜基因。湘菜現在也有臭鱖魚,不發酵,直接用滷水浸泡。徽菜不同,在傳統徽菜廚師眼裡,直接「拿臭豆腐水泡」,是毀了徽菜的招牌。鱖魚腌制時需要恆溫恆濕,適合徽州山裡的水汽氤氳。而徽商故里的大廚,在酷烈乾燥的北京,反覆試驗也獲得了成功。這裡的腌鮮鱖魚,魚肉呈蒜瓣狀,泛出偏粉的紅潤,芳香撲鼻。

毛豆腐,是徽商故里另一個招牌,不僅僅是味道,發酵的細節與外形都掌握得恰到好處。這裡豆腐表層最長的菌毛可以達到近一厘米。現場油煎,不僅是味覺享受,也是視覺和嗅覺的享受。順便說,北京很多徽菜館,都拿上面兩道菜做招牌,而這家最傳統、最經典。徽商故里現在在北京開了很多分店,我最喜歡後海那家。最好在三樓,小包間,四人台,還有一小節曬台,一面擁攬北京的晨鐘暮鼓,一面坐看什剎海的紙醉金迷。

再說皖中,江淮之間的飲食,較皖南要清淡些。合肥是安徽首府,合肥駐京辦樓下的同慶樓,儘管字型大小來源於蕪湖,但更多是為了滿足來京出差的合肥人口味(再說合肥和蕪湖原本也沒有多大差別)。主打名菜,肥西老母雞湯。這道菜的名字最早來自合肥口音的段子,「肥東到肥西(si),買只老母雞(zi)」,肥西老母雞湯從來不是單獨登場的,一定要配安慶的炒米。這樣一來,合肥的名菜勾連起長江邊安慶人的年俗,兩廂歡喜。

清蒸野生大白絲是同慶樓的另一道名菜。巢湖三白之一的白絲魚,簡單清蒸已是極好,出鍋前淋上數小時熬制的雞油,這才是這道菜在調味上與其他地域清蒸魚的不同所在。同慶樓還有一道我喜歡的點心,是小籠鮮肉湯包,一點不比淮揚館子遜色。

安徽的西部也是山區,我外婆家就在大別山深處。小時候,每年春節都能收到外公寄來的臘魚臘肉,味道至今難忘。有一天,在鼓樓外的雲麓軒吃了他們的腊味糍粑,一問,果然來自六安,大別山菜,藜蒿、水芹、馬齒莧,各種新鮮野菜,讓人心動。大別山的風味有些湖北菜的影子,比如珍珠圓子、糍粑,把主食做的像菜肴一樣有滋有味,應該說是物質匱乏時代留下的遺產吧。可惜這家六安館子去年改頭換面,叫做「」徽州小鎮「,是不是改做皖南風味了呢?反正我後來也沒有去過。

長江流經安徽的部分,古稱皖江,沿岸的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都是安徽比較富裕的碼頭城市,菜品以江鮮見長。這裡介紹一家北京的馬鞍山菜館,萬豐路美食街的夢都酒家。

馬鞍山是安徽最年輕的城市,同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西楚霸王自殺的地方在這裡,李白也是在這兒喝酒喝死的,餐廳老闆來自馬鞍山下屬的和縣,劉禹錫寫《陋室銘》的地方。這位年輕人特別愛動腦筋,他們的菜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做出了許多妥協、調和,可以說是北京新派徽菜的代表。比如,這裡的臭鱖魚需要經過兩次物理脫鹽的過程,比經典臭鱖魚更容易讓北京人接受。改良後的鐵板鱖魚,沒有那麼咸,剁成大塊干燒,入味更加容易,烹飪時間不需要那麼持久,換一個說法,也就是營養成分保留得更多。夢都酒家另一道讓人印象深刻的菜是刀板香。腌臘肉切薄片,用香樟木板子襯底,讓肉自然吸收木頭的香味,成就極好的下飯菜。

在北京的安徽館子,大多以徽州菜做招牌。零星會點綴一些安徽其它地方的小吃,像淮南豆腐、懷遠全雞、蒙城燒餅、吳山貢鵝、渦陽貢菜、符離集燒雞什麼的。我吃過的大永徽、皖南水鄉、商宇徽菜、烏衣小館、徽府、花亭湖、翰林宴、桐城小館等等無一不是如此。但沒有一家像樣的餐廳,敢以淮北菜為主,這和安徽北部的飲食習慣有關。

淮河沿岸以及淮河以北,口味實際上偏中原,主食從稻米變成了麵食,菜肴也有點魯菜、豫菜、淮揚菜四六不靠的感覺, 特徵沒有皖南那麼明顯,更難以成體系,因此只能開淮南牛肉湯和太和板面那種專業小門店。牛肉湯這東西也實在沒有辦法高大上,它要帶著鑊氣吃,只適合小店鋪。北京大概有70-80家淮南牛肉湯館子,烹飪水平基本要看廚師心情。最重要的,無論原料還是消費人群,都沒有辦法和1000公里外的淮南相比。

所以,偶爾我想吃點老家的童年滋味,只能讓父母辛苦一下,或者找比較接近的徐州風味餐廳解饞。不過也有例外,中關村皇冠假日酒店紅軒中餐廳,華貴的菜單之外,暗藏著秘密。你只需要訂座時問一句「王福順師傅今天當班嗎?」如果答覆是肯定的,你就能吃到地道的淮北風味,比如鹽豆漲蛋、炒小公雞、蒜米雞蛋,還有水烙饃和糝湯、胡辣湯……食材簡單,味道醇厚。至於這些菜是什麼味道,篇幅有限,不多贅言,但這些味道對我而言,確實是人間至味。

舌尖上的中國:山海間的美食之旅

  • 12月28日晚,我將在知乎Live和大家聊聊紀錄片里的美食,歡迎提問和圍觀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你聽到「安徽」會想到什麼?
在安徽宿州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滁州是怎樣的一座城市?
淮北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徽州人的鄉愁記憶中,總少不了這條「臭名昭著」的臭鱖魚

TAG:美食 | 安徽 | 北京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