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北大-織夢之旅

(首發於微信公共號:藍晶實驗室 BluephaLab 【藍晶歷險記】)

作者:魏靜怡

2016 北大 iGEM分泌組隊員

每一個iGEMer,都是一個織夢者。夢裡,我們以DNA為筆,構建出無數奇妙的微觀世界。雖不如小說中宏大和絢爛,但我們知道,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

——題記

憶夢

當Best Environment Project下赫然出現了大寫的Peking 時,激動、欣慰和釋然剎時將我包圍。看著隊長以百米衝刺的速度上台,我明白:這是屬於我們的時刻,屬於Peking 2016的時刻——四個多月的汗水,終於凝成了一個傳奇。

這一段經歷,怕是幾天幾夜都難以盡述。

然而,依然有一種聲音和情愫促使我寫下這段文字,滄海拾貝也好,朝花夕拾也罷,只願能留下屬於我們的記憶和痕迹。

溯夢

第一次接觸iGEM, 不過是大一時在百團大戰的匆匆一瞥。對生物的熱愛讓我在這個不大的「攤位」前駐足,然後,懵懵懂懂地加入了這個充滿挑戰的地帶。

在社團的宣講會上,得知iGEM的成員在備戰時每天只睡幾小時的艱辛,我是猶豫的。不過本著增長知識和經歷的目的,我還是選擇了留下。

到了大一寒假,連續的高強度培訓開始。對於非生競黨的我,那段時間真的是極其難熬。聽講座彷彿聽天書,三個小時的講座往往聽一個多小時就難以堅持。面對周圍生競大神的談笑風生,我只有埋頭苦記,培訓完後匆匆去圖書館查資料,惡補生物知識。再後來,便是學習小組的成立,通過研究歷年獲獎隊伍的項目增長知識。很慶幸在組內有那麼優秀的組長,有那麼多友善的同學,每周在QQ上都能積極地討論項目,並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每一個「弱智」 問題。這一過程,也是信心漸長的過程--——生物知識並不難學,只要踏實地打好基礎,只要願意花時間,是可以很快看到成效的

之後的一學期,面臨學業、實驗室的壓力,許多同學(包括很多大神)都默默地退出了iGEM。「既來之則安之」,我和其他幾位同學依然堅持著初心,只是偶然也感到迷茫,尤其在項目被斃,能力被質疑的時候。

這一段低谷持續到了大二下,因為歐陽老師的「合成生物學導論」課,我們又燃起了拼搏的動力。組會的頻繁,頭腦風暴的到來,選拔考的壓力,讓我們卯足了勁往前沖,也堅定了留下的信念。最後,在那個僅剩二十餘人的課堂上,助教宣布了選拔考前八的名單——那上面,有我。那是怎樣一種心情啊:是意外,震驚,還是感動?只是當時,千言萬語,都化為了一個淡淡的笑容,以及,和一路相伴的戰友的默契對視。

我知道,我們贏在了「堅持」二字上。兩年前的自己,根本沒有實力,也沒有信心加入這個比賽。但是兩年時間,足夠改變很多。哪怕是點滴的,看似微小的努力,也能匯聚成河。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放棄。其實,從最初爆滿的iGEM培訓到現在寥寥數人,走的人中不乏大神。他們也許忙於自己實驗室的課題,也許不願在iGEM比賽前等待太久。總之,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真的沒有幾個,而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實力。所以,不要為最初的基礎薄弱而妄自菲薄,只要堅持初心,也許會迎來不一樣的驚喜

從被選中的一刻起,我知道,我真正地走進了iGEM。

入夢

正式加入iGEM團隊,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犧牲。

在這個所謂的「史上最長暑假」中,我們幾乎整天泡在實驗室,設計或是進行實驗。

我作為一個「實驗小白」,一開始真是錯誤連連——把瓊脂當成瓊脂糖配膠,差點炸了微波爐;菌P時加了所有的PCR產物;轉化時猛加10微升的質粒……實驗結果也差強人意:無論提質粒,還是膠回收,濃度都低得可憐;做golden gate也出現多次連接失敗的情況。

可是,這又如何?經過一兩周反覆的操作,我已經可以熟練高效地完成所有操作。猶記得那個上午,提了6管質粒的我正欲訴苦,卻「驚聞」實驗結果很不錯的消息。隊長第一次表揚我說「提得很棒!曲線很漂亮。」托我提質粒的同學也真摯地說「太棒了!謝謝靜怡。」那一刻,我知道——我成功了。哪怕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進步,對我而言,已是一個突破。後來,便是越來越好的結果——提質粒濃度上千,膠回收濃度上百,測序結果盡如人意……那以後,我可以驕傲地向同學們「炫耀」自己的實驗結果,甚至可以從一個「小學徒」變成「老師」,教其他隊員和高中同學基本操作。

不過,科研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還記得暑假後期構建重複序列很多的3B,我們分泌組屢戰屢敗,從golden gate到酶切連接,引物設計了近十套,卻一連幾周都毫無成果。一步步的檢查,一遍遍的實驗……正當大家灰心喪氣之時,在紫外燈下,驀然出現了正確的條帶!那種「猝不及防」的驚喜,現在想來,依然感慨萬千。

後來,待醫學部開學,便是自己挑起了分泌組的重擔,從引物設計到實驗安排,一個人從早干到晚,有時幾個實驗同時做,連看手機的時間都沒有。雖然辛苦,但是從一個「類技術員」,到能思考「為什麼」,並能獨立、自主地做出些什麼,也頗有成就感。

逐夢

iGEM 里,除了單純的科研,還有許多舞台容我們綻放——社會實踐,wiki, 海報,pre, 小冊子……在這裡,總會有一片天地屬於你。

於我而言,pre是最難忘的回憶。

懷揣著上世界舞台展示的夢想,帶著對自己英語的自信,我報名了iGEM的pre。還記得第一次pre選拔的時候,緊張到聲音不停地抖,身體也不斷地晃(用學姐的話就是「撐著桌子都在晃」)。而做pre的其他三位同學也有各自的問題。當時,連自己都有些懷疑:我們,真的可以嗎?

而在pre本身問題百出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PPT(沒錯,做pre的人得自己做PPT)。曾經從來不在意PPT的我,從PPT的模板,到動畫,到文字,圖片細節,每一步都舉步維艱。還記得第一次「草稿版」PPT給張益豪學長看時,他捂臉說:「你可是要做pre的人啊」……總之,每次組會後,不得不把PPT大改,也是第一次,會為了一張PPT改好幾個小時,會為一張western圖焦頭爛額,會為了一個合適的英語名詞翻盡文獻……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精益求精」科學,在某程度上,也是一門藝術

還記得那些頻繁到幾天一次的pre組會上,大家從信心滿滿,到被噴到崩潰;還記得每次會後,從滿嘴的抱怨,到無止境地PPT修改。忘不了的,是那些為pre練習到2、3點的夜晚,是自己對著鏡子對每個細節的糾正,是那些改了十餘版的PPT……感受著肉眼可見的進步,我深切地明白了:只有真正努力過了,才能擁有這樣難忘的回憶

迷夢

我們所有iGEM 2016 的同學,一定忘不了賽前一周的周二:化院和生科最頂級的老師群聚一堂,聽我們的pre和defense。還記得,最後一個pre同學話音剛落,老師們就開始狠狠地「噴」,從實驗原理,到技術細節,到應用前景……數不清的尖銳問題,讓我們毫無招架之力。甚至有老師問「你們真的做實驗了嗎」「你扔個饅頭進水裡都能吸鈾呢」!最後,李沉簡老師甚至說「北大已經不需要你們來為它爭光了,但是不要做出讓北大丟臉的事」……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重創,甚至,讓人有種萬念俱灰的感覺:原本,以為自己站在世界之巔,不曾想,這個項目在「大牛」的眼中,什麼都不是。那一刻,真的想哭。

那時,距離出發比賽,只有一周時間。來不及收拾心情,我們殫精竭慮,重新審視我們項目的每一個漏洞,在海量的資料里尋找答案。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唇槍舌劍,讓我們感受到了「脫胎換骨」的過程,也真正明白了張浩千師兄的那句話:「所有想站到最後的,必須經歷重重的考驗和磨礪」

圓夢

終於到了去美國比賽的時候,只是這時的激動,已經被緊張淹沒。留下的,是飛機上一遍遍的pre, 賽前張益豪師兄細緻入微的糾音,和pre前夕所有人奮戰到1點多的defense……

那個難忘的下午,忐忑中聽到「Peking」的名字,我們做pre的四人緊緊相擁,最後大喊著「加油!」在隊員們期待的目光下,我們依次上台pre。

一開始上台,我緊張到拿話筒的手都不停地抖(不過聲音居然沒抖!!!), 也非常擔心自己會忘詞,忘切PPT。不過,上百遍的訓練早就形成了強大的「條件反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如水般自然流淌……漸漸地,我也淡定下來,並嘗試和評委進行眼神交流。隨著一聲「Welcome my teammate Simon」, 屬於我的部分就結束了。

下來時,還有些迷惘和惆悵,「居然就結束了」。不過,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和judge真摯的讚美「This is a very good presentation。」而後,就是所有隊員積極的defense,哪怕有問題沒有聽清的遺憾,依然展示了我們的實力和風采。

Poster section 中,大家克服恐懼,使出渾身解數,在會場中一見到judge就抓,用並不完美的英語儘力推銷我們的項目。在這一段過程中,我們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彷彿離那個巔峰的舞台越來越近。

頒獎的那天,沒有進final的我們失望地聽完其他人的pre,卻在猝不及防中收穫了Best Environment。當時,和小夥伴們相擁,歡呼,尖叫,彷彿想讓全世界知道Peking的傳奇。當時,是難以形容的感動和欣慰:我們的夢,終於圓滿。

夢醒

夢醒了,可是有些東西,永遠都不會逝去。

直到現在,還忘不了第一次模擬pre的夜晚,隊長,世俊和一名姐撐住困意,陪我們練到2、3點。回寢的路上,突然發現頭頂的星空,是那麼的璀璨。雖然又冷又困,大家還是「生龍活虎」地掏出手機,對著「星圖」興奮地認星星,笑著,鬧著,在綴滿星星的蒼穹下照下了我們的笑容。

還記得,wiki freeze的前夕,從晚上開始,15個人聚在小小的休息室,死命地改著wiki。「啊,這裡有個錯。」「我來改這個!」「這份文字我寫吧。」……不用說,又改到了3點多。不過,和這麼多人一起拼搏的夜晚,格外難忘。

更多時候,友誼表現在微小的細節上:是每次搞砸實驗時隊友忍住的責備;是學姐一次次耐心的指導;是身體不舒服時大家的關懷;是做實驗時的「八卦」和歡脫……

恐怕,以後,再沒有人會完全信任一個「初學者」,「放任」她獨自做實驗;再沒有誰,會逼著我去學,去想,去做;再沒有那樣一個團隊,在那樣短的時間,那樣逼仄的空間,為了一個自己編織的夢,一起去瘋狂……

iGEM過後,總覺得心裡有一片天地,空了。心底里,還有那種燃燒著的激情,讓我在實驗室,學生會去探尋,去織夢。我相信,經歷過這次iGEM,一定不會在困難前恐懼,不會在挫折中頹敗,不會在舞台上慌張,一如張益豪師兄所說:「iGEM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大風大浪不能過呢?

這,是屬於我,屬於我們的織夢之旅。

現在,我們把這支筆交給你們:來吧,不要猶豫,來編織你們的生物之夢吧!

歡迎關注公眾號BluephaLab藍晶實驗室


推薦閱讀:

清華北大的學生是如何看待其他普通院校的學生的?
經濟學家鄒恆甫在微博上爆料北大,所言是否屬實?
北大紅,浙大藍,清華紫哪個更漂亮?為什麼?

TAG:合成生物学 | 北京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