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只要付得起相應的代價
最新一期的「圓桌派」探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不想上班怎麼破。
我也不知道怎麼破,因為這是一個破不了的問題。人們總是不想上班,但是不上班,沒有錢我們又很難養活自己。然後還是要上班。
然後這就變成了一種純情緒性的表述方式,人們只是在抱怨而已,並不是要想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其實方案也很簡單。不想上班,就想辦法尋找一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但這有一定難度。很多人又不願意挑戰這種難度,於是又回到一種純情緒性的抱怨。
對於這樣的情緒性的抱怨,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因為在我看來,如果我們總是說著不想上班,一直在抱怨,卻不願意採取措施改變現狀的話,說明我們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不想上班。然後我們又一個勁兒抱怨說不想上班,那這在我這樣一個理性主義者看來,就是在邏輯上不能自洽的表現。
我覺得,我們要麼改變現狀,採取行動。要麼改變想法,讓自己的想法匹配現狀。這樣,我們的人生在邏輯上才能夠實現自洽。
王小波說,人們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出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翻譯成我的話,就是:邏輯上的不能自洽,是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的根源。
所以,不想上班怎麼破?
答案是破不了。除非你真的想破。
陳丹青老師在這個節目里說,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付得起相應的代價。
也是這個意思。
我喜歡這樣的態度。
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自由主義者的態度,也是一種正常的成年人的態度,也是一種講理的態度。
換一種說法,凡事都有成本。想清楚成本,計算自己某種行為得到的收益。這很好,有一種理性的力量在其中。
但我欣賞的人生態度不止步於此,不能只是清晰的計算。因為僅僅是清晰的計算,其實不過是一種現實性的權衡而已。站在公共空間的角度看,這很好,因為這種理性與權衡正是正常世界得以穩定運行的基礎。
然後,我想引用羅曼羅蘭那句被太多人引用過的話說明我的觀點: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所以我欣賞的人生態度是,計算清楚了選擇的代價之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趨害避利地選擇了自己真正想要的。
如杜尚所說:我重視呼吸,甚於生活。
推薦閱讀:
※本科畢業工作後,讀在職研究生是否有必要?
※要不要那麼努力?
※在上班的8小時之外的時間有沒有一些好的掙錢的點子?
※與你一起工作過,最牛的設計師是誰?
※如何選擇體制內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