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的終極法則

(一)

大學某一個學期結束時,即將卸任的社團部長請我們吃飯,談及未來安排,說:「前面這幾年,一直在「做加法」,上感興趣的課,聽有意思的講座,做社工,該體驗的也體驗了,該經歷的也經歷了。往後看,在大學的時光也不長了,要開始「做減法」,專心做學術,爭取有所成就。」

當時我們都還是新鮮勁兒沒退去的年輕人,部長的分享左耳進,右耳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中,歡送了部長。

此後兩年,我再也沒想起「做減法」這個詞。我繼續在社團做到會長,同時還在學校黨委和院系做些工作。一個暑假馬不停蹄的跑到東北的工廠做導師的項目,接著到西北的企業實習,最後還南下香港參與一個交流活動。似乎很充實。

此後四年,我開始工作,面對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事務,我重新拿起了GTD,我使用清單,我在筆記本上開心的打下一個個鉤,卻緩解不了內心的焦慮。

直到我遇見了一個同事。

(二)

同事是個脾氣溫和的人。家境佳,學歷高。

獨特的是,他似乎只能「單線程」操作。在他處理一件事的過程中,如果上級交代了另一件事,那麼,他就會忘了上一件事,直到下回你再次提起。

這與我原先的觀念完全相反,要知道,我是以今天完成了一頁A4紙的清單為傲的,當然代價是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後,再也沒有學習和思考的餘力了。

而他,每天流露幸福和安穩的情緒,也許一個禮拜也無法在自己的清單上划去一兩個事項,但輕鬆寫意。當然,輕鬆寫意的背後,是家底的殷實和背景的深厚。他有底氣做有限的工作,因為他不需要給自己加壓,來換取什麼。

我能像他這樣嗎?——當然不行。老話說了,我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我跟他嘮一天嗑,他的羊吃飽了,我的柴呢?

但他卻教給我一個珍貴的道理。

(三)

這個道理,也即時間管理的終極法則之一,就是:不要貪

貪,就是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錯過。

學生時代,不管這個學科你喜不喜歡,你都得學好,因為那一塊分數,你不能失去。

把這個思維帶入到自己的職場,這個項目對自己的發展前景意義重大,不能放過;那件業務雖然沒有長久意義,但能在今年帶來豐厚的獎金,也得做;晚上的飯局是增進與客戶關係的好機會,再累也得參加;中午約同事在咖啡館小坐,這是為了疏通內部關係,提高業務成功率;領導的包要拎,工會活動要參加,公司組織的春秋遊不能不去,文體活動一個也不能少……清單是如此充實。

把這個思維帶入人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豪車海景房,孩子常陪伴,每個都是要達成的目標。

人生的清單過於沉重。無論你是從小奧數就學了華羅庚的統籌法,還是專精項目管理資源調度,抑或是對最優化演算法瞭然於心,人力終有極限,透支了生命獲取的時間,在年老時總要償還。

所以我一直覺得,時間管理是個偽命題。我們可以有事務管理,可以有精力管理,但時間就那麼多,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能做主的,其實是自己的價值觀。

所謂不貪,就是依據自己的價值觀,甄選重要的事情做。也就是我大學時那位學長說的「做減法」。

有人提出,在事務管理中,每天給自己在清單上只列3件最重要的事(根據個人不同,也可以列6件……),一天把這3件事完成,效能會比忙忙叨叨做30件小事要高得多。這是我看到的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

古人說:貪多嚼不爛。但是,你真的能放棄那些似乎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能讓更多人滿意的小事么?

(四)

回到我這個同事的例子。他因為不需要依靠這份工作發家致富、取得成就感,所以在工作上,天然就有心理優勢。但是,他的問題在於,避免了「貪」,卻不自覺陷入了「痴」。

所謂的「痴」,就是價值觀不清晰,沒主見,做這個也行,做那個也行。簡單說,沒有活明白,或者是常為別人而活。

這個態度,用在娛樂上可以,可是用在工作,或者是個人發展上,就不妙了。

這是時間管理的終極法則之二:切忌痴

我見過一些職場小白領,甚至包括一些中階的管理者,常常是被事情推著走,而不是自己主動推動事情朝著有利的局面發展。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很友善的人,願意傾聽並考慮你的訴求,但一旦事情紛至沓來,他們就開始隨波逐流。隨波逐流是一件很讓人心安的事情,既不得罪人,對自己也有個交代。問題就在於,你不再是自己。

無可無不可,最終生活將對你說:不可。

古典在《拆掉思維里的牆》中提到,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們同樣夢想遠大,精力充沛,適應性強,唯有一點不同,就是是不是有確定的航向。有確定航向的,叫做航行者,他們終會到達彼岸;沒有確定航向的,叫做漂泊者,只是在生命中漫無目的的做著布朗運動。

(五)

你對時間管理的入門級工具「四象限法」掌握的如何?

很多人覺得,這種初級的工具,並不適用於自己複雜的工作和生活。

——你用不好它,原因並不在此。

這個方法中,「緊急-不緊急」維度,是來自外界的壓力,非常容易識別;而「重要-不重要」維度,涉及價值觀,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人人心中有桿秤,標準還常常變化,可不像四象限的模型這麼容易拿出來言說。

大學那個社團學長說的「做減法」是不是一個非常簡潔犀利的認知?

是的,它還有一個學術點的名字「奧卡姆剃刀」,文藝點的名字叫做「斷舍離」,簡直是時間管理的第一利器。但是為什麼我當時對此並沒有什麼感觸?

——因為這柄利器的馭使需要內力,這種內力叫做價值觀。有了清晰的價值觀,取捨才能稱為時間管理;否則,僅僅算是逃避。

無論是「貪」,還是「痴」,其根本都是一個不夠強有力的價值觀。貪是不明白自己要什麼,所以什麼都想要;痴是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有什麼是什麼。活明白了,才能懂得屬於你的,那個時間管理的終極法則。

(公眾號:聽雨人說)
推薦閱讀:

關於時間管理,或許你正在做一件很可笑的事
朋友,你的時間能賣多少錢?
番茄工作法為什麼會這麼火?
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你的時間管理永遠也不完美
朝九晚五族如何管理業餘時間?

TAG:时间管理 | 精力管理 | 自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