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女校存在的意義?

為什麼現在在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地區還有女校的存在?

希望有相關了解的人能回答一下女校存在的意義,好處?弊端?


女校,是獨立女性的搖籃,還是「非主流」價值觀的避難所?

隨著美國留學成為一種走進更多中產家庭內部的選擇,選擇什麼樣的學校也成為一個新的難題,於是有這樣一類學校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女校。這種全部是女子學校教育出了近代當代美國很多的社會精英、名媛。在更多類似於性騷擾的惡性事件頻發的美國高校,什麼樣的地方才是屬於姑娘們的安全港灣?

女校適合什麼樣的姑娘?為什麼你最終選擇/不選擇女校?走過女校四年的學姐,又是怎麼回首過去四年的呢?今天TD給你帶來一場觀點的碰撞與交鋒。

愛你,更是那一煞那的回眸

Irene

Smith College

我高一對女校的看法是:誰要去女校啊!我還想勾搭帥學長呢!

但高二真正深入了解女校之後,我對女校的看法有了180度大轉變。在我看來,女校最突出的特徵是同學之間的關係美好得令人心醉,每個妹子都特別nice,特別可愛,整個學校真的像一個家一樣,讓人感覺特別溫暖可靠。有個學姐說她半夜心情不好,匿名在網上發帖,結果有個不認識的妹子專門去找她並陪著她聊了一晚上,這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我現在認識的Smith小姐姐和同級的妹子都是很活潑很有個性的女孩子。

還有就是女校的包容性很強,自己身上好的不好的方面都能被接納,就像心理學說的那種理想狀態「接納自己的全部」。世界上這麼美好的地方能有幾個?

曾經一個CMC畢業的老師說 college boys are wild. 哪怕是LAC的男孩子,在大學期間都很wild,不受控制,很party。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氣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選女校的原因。

我必須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要覺得女校就真的只有女孩子,女校大部分都是跟別的男女混校有聯盟的,比如Smith的麻省五校,Scripps的加州五校,Bryn Mawr的賓州四校,可以互相選課或參加活動,妹子們完全不用擔心接觸不到優秀的男孩子啦。

當然了還有學術的原因,我major心理,而我申請的女校比如Smith, Scripps, Bryn Mawr,心理學全都好的簡直要上天了,教授也nice到可以手舞足蹈地從早聊到晚。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呀:嘗試一切好玩的事情,認識一幫可愛又智障的朋友,變成一個美好的女孩子?(*ˊ?ˋ*)? 學人文社科的文藝妹子很適合來女校.

最後的因素就是我是只bisexual啦。

你漫山的花有別緻的肅靜

荷包蛋

Mount Holyoke College

最終end up in女校並不是刻意的選擇,說實話最初我並不很期待去女校,因為大學想找個男票談個戀愛。但現階段,相比男朋友,學到知識提升自己對我來說更重要,未來我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可以找。

還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全美只有3%的女性就讀女校,但20%的女性政客來自女校,沒有了性別這層障礙或者說「保護色」,女性可以非常傑出。女校給了女性這樣一個平台,沒有性別設限全面發揮自己的才能,也推動著原本藏在自己世界裡的女性勇敢地展示和提升自己。

俗話說,有女生的地方就有drama,在女校這樣幾乎全是女生的地方,卻反而沒有了。我到目前為止接觸的學姐和同學都非常友好,大家互幫互助,沒有拉幫結派和勾心鬥角。美如畫的校園,熱心可愛的學姐和同學,超贊的課和教授,感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像一個完美的泡泡,保護著我的天真,允許我繼續幻想,在進入複雜得多的社會前,給我最後一方簡單的天地。

以及,我們學校研究生的出路非常不錯,男朋友什麼的,等我和他都已足夠優秀再遇見吧。

If I had worried about who liked me or who thought I was cute when I was your age, I wouldnt be marri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Michelle Obama

此處安心是吾鄉

一位害羞到不願意透露學校的小仙女

講真,剛決定出國的時候我連有女校都不知道….要是讓那時候的自己知道我現在大學要去women』s college我大概會嚇得半死。畢竟生活在180線小城市的我從小到大經歷的都是混校,完全沒法想像要在一個全是女生的環境里生活四年。所以為什麼後來我從對女校一無所知(甚至有偏見)變成了一個準女校小仙女呢?

這我就可以給你們講個長故事了。

先是認識了一些人、一些優秀的女校學生。第一次是和別人聊天,她自我介紹是提到了她是**女校畢業的。當還還沒開始做學校調查的我對這個名字一無所知,就好奇地問了Why you choose **? 從她熱情的回答,談到學校時候的興奮,到後來與她共事時不斷感慨她有多優秀…這些成為了我對「女校」這個詞最初的認識。一開始對女校的一些刻(hu)板(luan)印(cai)象(ce)也逐漸消失。我想:如果成為一個女校學生意味著我能成為像她一樣的人,那為什麼不把女校也放到我的選擇里呢?

後來是去參觀學校。開始之前,我得到的唯一關於參觀學校的建議就是be open-minded。事實證明這也是我唯一需要的建議。不論是campus tour還是和學生聊天,我在女校的感覺從來都沒有那麼「女校」。校園並不因為只有單一性別而單調——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而且她們樂於把這樣的不同展現出來。熱門的專業選擇上並不只有哲學藝術,選擇STEM專業的同學大有人在。而且作為女校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學校巨大的支持下選擇了理科。這讓我第一次覺得相比之下,她在這方面的重視能給我更多的支持。

然後就到了申請的時候啦。最後選校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去多申女校,更多是拋開是女校還是混校然後去看哪些學校適合自己。以這個心態結束了申請季之後發現欸自己最後去了個女校感覺好神奇。

我曾以為人性本惡

一隻被Wellesley College婉拒了的姑娘

我本以為不是非常傳統的女校,有著很多和別的學校交流的機會,也不會一直只和女生接觸,可能也是出於一種私心吧同排名文理比大U好錄取,而女校相對混校又更加容易錄取。

我曾經加過一個群,群里的姑娘一個個都說轉學要一定去Barnard,其實很多人都是為了去哥大。大家考慮地理位置、依附的靠山學校,還有奶茶妹妹的故事,其實也映射了一部分人的心裡和期待。

想給大家看一組動畫里的截圖,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部動畫:

資源、地理位置、機會,女校相對很多別的文理學院更佔優勢。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老公校這個說法,就是背倚另一位或幾位大神校,共享資源卻又更加容易錄取。我當初申請的想法就是這樣,也不想隱瞞,因為真實所以也許會戳中一部分人的心聲。

學姐:希望有一天能跟你說:Welcome home!

丸子姐

Bryn Mawr College 2016er

我2016年從Bryn Mawr College,「七姐妹」聯盟之一的學校畢業。這幾年都有不少學妹諮詢過我對於女校選擇的問題,現在的我回頭看四年前的選擇,可以說是不後悔的。首先雖然女校也許和混校比起來有些特點更鮮明,但我不認為女校對於不同的申請者是有絕對的適合或者不適合的。

在bmc學習的四年里,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bmc女生都不會畏懼,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校官方也通過各種活動和宣傳強調鼓勵大家 「be strong, be prepared to lead」,數據也顯示bmc的女生主修理科的比例比美國大學女生平均比例要高出不少。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女權主義的氛圍就不可避免的比其他學校會濃一些,我個人是認同女權主義的價值並且喜歡bmc對於學校傳統和學生之間緊密聯繫的強調,但如果對於女權主義完全無感或者很難接受被大量女生包圍的學妹可能就要慎重考慮。

除此之外,bmc是沒有greek life的,學校里的party也很少,所以如果是在意這方面課餘活動的同學,我也建議慎重選擇就讀女校。如果你決定申請bmc,希望在未來的有一天可以對你說 「Welcome home &<3」.

適合or不適合,時間會給你答案

小編自己

被女校花式拒

其實當初想到這麼個話題,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女校選擇與否的影響因素。在四處走訪詢問的過程中,我其實也聽到了一些同學心底的話,有不少想法著實把我嚇了一跳,遵從供稿人意願表達觀點的前提下,我們並沒有把一些內容呈現在文章中。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選擇最終去往的學校或者確定申請學校列表的各位姑娘們,能夠再三思考自己在大學生活中想要的的是什麼。

作為剛走過申請季的2021er,作為一個被好幾所女校拒的文理黨。我覺得可能是八字不合?這是在開玩笑,每所學校都在發現自己想要的人,匹配的人。

我對女校的感情也經歷了幾次轉變,從最初對於女校的創建是為了讓女生在課堂更活躍感到不解、說什麼也不想申女校,直到做過學校research選擇申請了三所女校,最後被她們全振出局。

本文系TD創作計劃系列。

http://weixin.qq.com/r/gHW4oCLETH8zrWbD9yC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搬個數據,轉自Linkedin

儘管只有2%的女性在女校求學,財富雜誌1000強公司的管理層中有33%的女性來自這些學校,美國國會中20%的女性畢業於女校。

Although only 2% of women who graduate from college attended a women』s college, graduates of women』s colleges make up 33% of women on Fortune 1000 boards and 20% of women in Congress.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who-attends-womens-college-margaretta-colangelo?trk=pulse-det-nav_art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不論是混合學校還是女校,辦學宗旨都有它們的特色。舊時代,"女校"培養的女學生會做女工,遵守那個時代對婦女的道德約束。

如今的女校會有所不同吧。

我所接觸的美國非教會性質的女校,多數宗旨在於鼓勵女性自愛,自信,自強,旨在培養女性的話語權、行動力和領導力。比如鼓勵女學生組建學生會,獨立思考,在學校大會上發言。比如鼓勵女學生每個季度都參加體育競技、做更好的自己,培養膽量、毅力、團隊精神。比如鼓勵女學生參加領導力培訓,鍛煉演講的能力。女校管理不封閉,平時也有許多與男生聯誼的機會。

弊端 - 一些女校在工科或計算機方面的教學資源不充足。多數人扎堆於生命科學、政商、社工、心理學、藝術、新聞、經濟類學科。如果有人想學材料工程、機械工程,有些女校可能不太適合。


我在紐西蘭,學校建校初期是混校,可是後來人太多就分了出去……分了出去……出去……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女性 | 現代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