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續?奧羽戰國史(下)——東北關原

不懂戰國的前言:如果將豐臣政權的奧羽仕置作為奧羽戰國時代結束的標誌,那麼關原合戰的結束可以說是奧羽近世的黎明。通過關原合戰的洗牌,豐臣秀吉時代所劃分的諸大名領又被重新整合,伊達政宗、最上義光及剛轉封不久的上杉景勝的領國又有了新的變化。在奧羽仕置結束後,奧羽經歷了短暫的、相對的太平後,由於豐臣秀吉之死及中央政權內部的激烈對立,奧羽諸勢力之間趁機再次合縱連橫,互相站隊,拉開了「東北關原合戰」的大幕。本文將以此為背景,將東北戰國史的歷史進程作一個最終了結。

第一章 豐臣政權的政爭與奧羽大名

慶長五年(1600)九月十五日,在美濃的關原一帶,爆發了決定天下走向的大決戰,即著名的關原合戰。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方擊敗了以石田三成為代表的西軍方,德川氏一舉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然而,除了在美濃關原的本戰外,九州、四國、北陸和奧羽各地區都爆發了與關原合戰有關的局部戰事,因此從廣義上來講,關原合戰是一場全國範圍的大戰。

關原合戰是豐臣政權內部諸多問題和矛盾的總爆發和總清算。在奧羽也是如此,慶長三年(1598)至四年奧羽諸大名的動向,與慶長五年(1600)的最終決戰也有著直接的關聯。事情還要從上杉景勝轉封會津說起。

慶長三年(1598)正月十日,豐臣秀吉將上杉景勝從越後移封至會津。上杉氏的新領國包括陸奧的會津、大沼、河沼、耶麻、白河、石川、岩瀨、安積、安達、田村、伊達、信夫、刈田和出羽的置賜、田川、櫛引、游佐諸郡,加上原來的佐渡一國,合計約一百二十萬石。

會津地區乃是豐臣政權支配奧羽和關東的要地。天正十八年(1590),蒲生氏鄉入封,牽制著伊達政宗和德川家康。學者朝尾直弘認為,如此安排的原因是從天正末年以來圍繞東國的支配政策,以德川家康、伊達政宗為代表的分權派與以石田三成為核心的集權派之間的對立。分權派的目標是強化領國統治並儘可能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而集權派則正相反,強化自身權力,並以中央政權為後盾,壓制分權派的勢力。而且集權派更加重視中央權力對於地方事務的介入(姑且不論此種說法是否正確,但起碼能夠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出豐臣政權內部權力鬥爭的樣態,簡單來講就是滲透與反滲透,壓制與反壓制——不懂戰國注)。

關原合戰時期奧羽勢力圖

出自《東北中世史5·東北近世的胎動》

文祿四年(1595)二月,豐臣政權在奧羽的支配代理人蒲生氏鄉去世,承秀吉之命,氏鄉的幼子秀行繼承蒲生氏的當主之位,並娶德川家康之女振姬為正室。如果按照前文提到的派系來劃分,本為集權派的蒲生氏鄉死後,其子秀行逐漸倒向了以德川家康為代表的分權派。而上杉景勝移封至會津,正是集權派在奧羽捲土重來的標誌。自天正四年(1576)景勝的養父上杉謙信與織田信長對立以來,上杉氏與德川氏之間便是對立關係。本能寺之變後,上杉景勝更是逐漸臣從於豐臣秀吉,而充當豐臣氏與上杉氏之間重要媒介的,便是以石田三成為代表的集權派,因此可以說上杉景勝與集權派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也為日後奧羽的抗爭埋下了伏筆。

慶長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豐臣秀吉歿。緊接著德川家康與毛利輝元等大老和以石田三成為代表的奉行眾之間的對立激化,雖然在九月雙方互換了起請文,但只不過是短暫的平息而已。在秀吉死訊尚未對外公開發布的八月二十日,身在京都的伊達政宗給在國的家臣去信,命他們嚴防領內爆發一揆;同時還說起雖然太閣殿身體不好了,一旦出現緊急事態,只要秀賴大人在,天下就不會出現異變(《仙台市史·資料編》)。但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秀吉一旦死亡,肯定會引發大的混亂。不僅對於中央政權,對於地方上肯定也會有巨大影響。因此上杉景勝也急忙上洛,作為五大老之一參與政務的運作。

慶長四年(1599)正月十九日,德川家康因與伊達政宗、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大名私自締結姻親而遭到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四大老和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淺野長政五奉行等人的聯合問責,指出其嚴重違反了文祿四年(1595)制定的禁止大名間私自通婚的「御掟」,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一觸即發。但在二月五日,雙方交換了誓書,此事被暫時壓了下來。實際上伊達政宗之女五郎八姬還是成功嫁給了家康之子松平忠輝為正室,強化了兩家的關係。

閏三月四日,加藤清正、淺野幸長、蜂須賀家政、福島正則、藤堂高虎、黑田長政、細川忠興等將因當時在征朝時就與石田三成產生了積怨,所以趁機聯合起來計劃在大坂襲擊三成。事先已有所察覺的三成趕緊逃往伏見的宅邸準備迎擊,但後來由德川家康出面擺平了此事(關於豐臣七將襲擊石田三成事件的具體過程,已多有論述,特別是三成逃入家康邸一事早已被否定,本文不做贅述——不懂戰國注),並將其送回居城佐和山城,但三成也迫於形勢不得以暫時蟄居起來。

據學者光成准治的指摘,逃回伏見的石田三成將最終如何處理此事的包袱甩給了上杉景勝和毛利輝元。此時上杉景勝似乎要與家康建立某種親緣關係,但招致了毛利輝元的不快。但最終上杉景勝還是站到了反家康派的一方,暗中繼續維持與奉行眾和毛利輝元的所謂同盟關係,等待著時機。

豐臣秀吉死後,豐臣政權內以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為代表的高層之間的政治對抗十分尖銳。而且在秀吉死前,奧羽諸勢力間的派系劃分就已有顯現,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都是家康派。在豐臣秀次事件中,兩人均被扯上干係,通過家康的斡旋才得以渡過難關,以此為契機,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與德川家康的關係進一步加深,何況伊達政宗與德川家康之間又已締結了姻親。而津輕為信似乎也是家康派。

石田三成派則以奧羽最大的勢力上杉景勝為骨幹,此外還有在奧羽仕置中由石田三成負責聯絡的幾位大名,如相馬氏和岩城氏等。此外在文祿年間至慶長初年建設伏見城之時,所需的杉木板的水運運輸的課役主要是由秋田實季、由利眾、仙北眾和南部氏承擔的,而中間負責協調聯絡和推進的正是石田三成。此外在天正十七年(1589)秋田安藤氏內部爆發爭奪家督之位的湊合戰,實季曾一度面臨被沒收領地的危機,也正是三成居中調解才轉危為安。

可見,奧羽諸大名在豐臣政權的派系抗爭中被牽連的有不少,而且有些勢力的動向並不明顯,無法區分其到底屬於哪一邊。前面提到的景勝曾有與家康結成某種親緣關係的意向;文祿五年(1596)八月伊達政宗與之前一直關係還算不錯的淺野長政絕交,這些都是例子。根據大名自身的判斷,哪邊佔了些上風,便向哪邊靠近也在情理之中。另有一例,出羽的秋田實季自文祿三年(1593)以來一直與比內郡的淺利賴平間有武力衝突,之後的文祿五年(1596)雙方向豐臣政權申請調解。秋田實季找的是佐佐正孝和長束正家,而淺利賴平找的是淺野長政和前田利家,就連片桐且元和德川家康也有參與。但因慶長三年(1598)正月淺利賴平暴斃,比內郡終被秋田實季所吞併。次年閏三月,秋田實季向德川家康詳細解釋了此事的具體過程,不僅打消了家康的狐疑,還藉機與家康親近。

從上述種種可以看出,奧羽地區的大名的動向與中央政權的實時變化息息相關,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第二章 德川家康出兵會津與奧羽諸勢力

眾所周知,關原合戰所引發的在奧羽的諸勢力的抗爭,是以德川家康出兵會津為開端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慶長四年(1599)年秋至次年七月的奧羽情勢。

慶長四年(1599)八月,上杉景勝從京都回到了領國會津,致力於對新領國的治理和整備。慶長五年(1600)二月,著手建設神指城以代替若松城。建設神指城一直被認為是以此作為與德川家康對抗的軍事據點,但根據近幾十年對其遺迹的發掘考證,神指城並不是用于軍事目的,而起著作為上杉氏新領國的中心,構築城下町並進行領國支配的作用。

回到領國的上杉景勝與德川家康之間仍然保持著書信來往,表面的關係還算比較友好。但家康實際上對於在國的景勝也未放鬆警戒,並暗中搜集情報。在當年十一月二十日德川家康給戶澤政盛和秋田實季的書信中,便對二人提供上杉氏的情報表示感謝。而越後的堀氏也向家康報告了上杉景勝恐有謀反的端倪,因此在慶長五年(1600)正月,德川家康要求上杉景勝上洛。而據家康侍醫坂板卜齋的記錄,二月時家康便已有了訴諸於武力的想法。

關於上杉景勝上洛的交涉事宜交由大谷吉繼和增田長盛處理。三月之前就已經往複了好多次,而且是以豐臣氏的名義進行的。而景勝則以領國疲敝需要整備為由申請將上洛日期延至秋天。家康自是不允,於四月十日派遣家臣伊奈昭綱前往會津,同行的還有作為毛利輝元、增田長盛和大谷吉繼使者的河村長門。伊奈昭綱轉達家康的意思要求景勝六月上旬務必上洛,並視景勝的回複決定是否出兵。在伊奈昭綱前往會津的同時,德川家康命最上義光從山形城出兵至與上杉領的邊境戒備。雖然義光並未出兵,但會津的緊張氣氛可見一斑。

五月三日,德川家康又命與上杉領相接的下野的國眾伊王野氏做好出兵會津的準備。同日,長束正家等奉行眾也極力勸解收到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續書信而大怒的德川家康,儘可能避免出兵。惹得家康大怒的直江兼續的書信自然指的是著名的直江狀。這是直江兼續對於四月一日代表豐臣政權促上杉景勝儘快上洛並提交起請文的西笑承兌催促信的回信,信中明確拒絕了上洛要求。姑且不論該份書信是不是捏造或者部分被篡改,至少可以說明家決心出兵征伐會津已經無法避免。五月七日,最上義光致信出羽由利郡的仁賀保氏等國眾,向其轉達了伊奈昭綱的報告內容,並告知其家康因上杉景勝拒絕上洛而將出兵征伐會津一事。因此在五月三日時,家康雖命伊王野氏等做好準備,但尚未下定最後決心,仍在等待伊奈昭綱的最終報告。可見家康根據上杉景勝的態度,做了兩手準備。

根據五月十八的德川秀忠書信中的內容,為了查明究竟是誰造謠景勝謀反一事,上杉景勝答應上洛。但根據伊奈昭綱的報告,景勝方面的回復並未被家康所接受,應立即確定個日期無條件上洛。因此可以說雙方的交涉破裂。至六月上旬,德川家康和上杉景勝都已意識到武力衝突不可避免。六月六日,家康下令,計劃自己率領子秀忠出白河口,伊達政宗出信夫口,最上義光出米澤口,堀秀治和前田利長出津川口,佐竹義宣出仙道口,從多個方向入侵上杉領。六月十日,上杉景勝也召集本庄繁長等五名重臣,命其準備迎擊。

六月十六日,德川家康從大坂出發返回本國,伊達政宗、最上義光和佐竹義宣等人也各自返回。七月七日,德川家康下令組織出羽方面的上杉領攻擊軍,南部、秋田、小野寺、六鄉、本堂、戶澤諸家的部隊由最上義光統一率領,目標是上杉領的米澤城一帶,赤尾津氏和仁賀保氏則被配屬於庄內地區。秋田實季首先於七月二十七日向最上義光的山形城派出了先鋒,並於七月三十日親自率軍出陣,在最上領的院內地區布陣。南部利直也率軍前往山形城,小野寺義道則在最上領的天童布陣。可見北奧羽諸將已經按照家康的命令有所行動。

另一方面,上杉景勝也加緊準備迎擊。七月上旬作動員準備,並在白河、仙道等地整頓軍備。同時還與周邊諸勢力展開交涉,七月中旬,向相馬氏派遣了使者。但相馬氏並沒有加入上杉或者德川任何一方的積極動作。

七月中下旬,上杉景勝感到來自於德川方的軍事壓力進一步加大,因此在十九日向白河一線的諸將、二十二日向駐防會津南方南山的大國實賴、二十九日向南山的塩谷氏等下令,命其嚴防德川軍的進攻。

除了加強防備外,上杉景勝並非完全坐以待斃,而是向越後主動出擊。暗中組織當時上杉氏轉封會津時留在越後的舊臣形成一揆,攻擊騷擾堀氏,這也算是一種以攻為守的手段吧。值得一提的是,上杉景勝並未將堀氏在越後北部的與力大名村上氏和溝口氏定為攻擊目標,這兩家與上杉景勝均有聯絡,被認為是站在三成一方的。但實際上兩家與越後一揆均有交戰。

在此過程中,站在德川家康一方的伊達政宗倒是表現出了積極的動作。在政宗回到本領前的六月下旬,伊達軍和上杉軍就已在上杉領的伊達郡爆發了衝突。七月中旬政宗回到本領後又立即出兵,在二十五日拿下了白石城後,計劃繼續南下。鑒於伊達軍的行動,上杉氏也迅速對應,奪回了之前被伊達軍攻下的伊達郡的河俁和小手大館等地。可見在德川家康到達之前,伊達軍和上杉軍就已經打得很是激烈了。而且伊達方還襲擊了上杉景勝派往相馬氏的使者,對於相馬氏的動向密切監視。

七月十一日,石田三成聯合大谷吉繼正式舉兵反抗家康。次日,成功拉攏大坂城的長束正家、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三奉行,將豐臣秀賴掌握到了手中,從而獲得了舉兵大義名分。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等大老也加入進來,構成了西軍的核心。七月十七日,三奉行下發了彈劾家康的「內府違禁之條條」給全國大名,可以視為三成方給家康的宣戰布告。

這份彈劾狀於八月三日送到了身在陸奧會津淺香城的直江兼續手中,上杉氏也加入了反家康的一方,與三成等遙相呼應。由於石田三成、毛利輝元等人手中掌握著豐臣秀賴這一「公儀」的代表,上杉景勝加入三成方,一下子搖身一變從「豐臣政權的謀反者」成為「公儀的成員」之一。上杉氏的作戰計劃是率領奧羽的己方勢力進攻關東,與畿內的石田三成勢呼應,形成對於家康的夾擊之勢。但由於上杉氏領國北部還有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兩個家康方的死黨,實力也是不容小覷。在八月二十五日上杉景勝給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前田玄以、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長束正家的書信中表示,在消除了伊達和最上兩家的威脅後,將與佐竹義宣一起於九月出兵關東。八月二十九日直江兼續給宇都宮氏出身的結成朝勝的書信中也表示將在解決了伊達和最上的問題後出兵關東,到時還請宇都宮領的百姓協助上杉軍的意思。從後述的上杉氏與伊達氏的交涉過程來看,上杉景勝希望伊達政宗一同出兵關東,反倒不急於奪回白石城,可見上杉景勝積極推進實現率領奧羽諸大名攻入關東(關於上杉景勝是否確有關東出兵之意或者說能夠實現關東出兵的機會有多大,歷來也有異議。被上杉景勝視為關東最重要幫手的佐竹義宣受於內外部環境的掣肘,在關原合戰過程中並未展現出積極應對形勢的態度,而且家康在西進前在關東防線也進行了部署,所以上杉景勝出兵關東的成功率到底有多大也真是不好說——不懂戰國注)。

在收到了「內府違禁之條條」和勸誘奧羽諸勢力的三奉行的連署狀後,直江兼續又加上自己的書信轉遞與奧羽諸勢力。八月下旬書信送到出羽諸勢力那裡時,大家也是各有盤算。秋田實季首先壓下了家臣中應該站在上杉方的聲音,在與仙北的六鄉政乘和由利郡的諸家磋商後,決定加入德川方,並相互交換了誓書。九月,秋田實季又致信最上義光,信中講明南部利直的立場仍無法確認。利直自從之前聽從家康之命前往山形城準備攻擊上杉領後又返回本國,面對反家康派的勸誘,估計內心也在彷徨吧。

此前,由於石田三成、大谷吉繼等人舉兵,德川家康的會津征伐計劃中止,並準備西進。七月二十三日,德川家康致信最上義光令其隨時待命;八月八日,秋田實季致信德川氏重臣榊原康政申請撤回本國;八月十九日和二十一日,家康下令允許之前為了進攻上杉領而在山形城和庄內地區集結的奧羽諸將各自返回本國;在八月十二日直江兼續給同為上杉氏家臣的岩井信能的信中也提到南部氏及仙北諸將從山形城撤退,給最上義光帶來一定麻煩;八月中旬,最上義光與南部利直、戶澤政勝、本堂茂親等人互換起請文,並宣布效忠家康、秀忠父子,算是互相給吃一個定心丸,之後諸將各自歸國。

八月三日,伊達政宗也接到了征伐會津計劃中止的消息。但他致信榊原康政,仍希望德川軍能夠儘快攻入會津和白河領,同時由德川方出面令最上義光出擊米澤城。但家康卻令伊達政宗不要單獨進攻上杉領,而要與駐留於宇都宮的德川秀忠軍一起行動。可見家康手中需握有戰爭的主導權,且盡量避免背後出現不穩定因素。

八月二十八日,德川家康給伊達政宗送去了預定賜予其尚為上杉領的刈田、伊達、塩松、二本松、信夫、田村、長井七郡的文書,即著名的「百萬石御墨付」,以安心裡沒底的伊達政宗及去就不定的伊達氏家臣們的心。同日,榊原康政向秋田實季傳達了伊達政宗並無異常以及佐竹義宣的動向等情況,可見德川氏並未完全消除對於伊達政宗的戒心。

之前的八月十四日,直江兼續聽到伊達政宗要攻擊梁川城的傳聞並準備應對,但最終伊達軍也沒有來襲。在家康轉進西上且並未下達命令的情況下,伊達政宗也不敢貿然行動。而上杉軍則準備趁機反擊,直江兼續於八月二十三日命駐守梁川城的諸將做好奪回白石城的準備,次日便與伊達軍在白石領內的小須鄉交戰。雙方雖有交戰,但也非打得不可開交,八月底,伊達政宗開始與上杉景勝進行和睦交涉。九月三日,直江兼續也要求本庄繁長參與到和睦交涉的工作中來。作為和睦交涉的條件,上杉景勝要求伊達政宗率領三五千人馬,一同出兵關東,意圖把伊達政宗納入自家的軍事統率之下。

除了伊達政宗外,上杉景勝還與最上義光接洽,進行兩家的和睦交涉,開出的條件也與伊達政宗的相同。九月三日,直江兼續告知本庄繁長,如果與最上氏的交涉有所進展,那就避免與其交戰;如果義光只是在拖延時間,那就對最上領發起攻擊。九月四日,直江兼續又告知上杉氏重臣甘粕景繼,估計與最上氏的交涉兩三天就會有結果。但從九月八日上杉軍入侵最上領來看,雙方的交涉破裂。

直江兼續出兵最上領如果獲勝,不僅可使庄內這塊上杉氏的飛地與會津本領連接起來,或許還能通過強硬手段使最上義光就範,迫其從屬,與上杉軍一同出兵關東。而且兼續還向本庄繁長透露,等擺平最上義光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伊達政宗,這也是穩固後方,率領奧羽諸將出兵關東的一個最重要環節。當然如果真能夠按照想像順利推進的話,上杉景勝也會獲得相當可觀的利益,更有可能重新奪回越後的舊領。

但由於與最上義光的交涉延誤了幾天時間,與伊達政宗的交涉也沒有什麼進展,兩家最終也沒有與上杉氏達成和睦。

第三章 奧羽混戰

隨著德川家康的西進以及上杉景勝與石田三成的遙相呼應,奧羽之地的戰亂逐漸拉開序幕。

如前文所述,以直江兼續為首的上杉軍出兵最上領。九月八日上杉軍的先鋒出發後,次日,直江兼續也從米澤城出陣;九月十三日攻落了最上方的支城畑谷城,最上方勇將江口光清戰死;九月十五日,上杉軍包圍了長谷堂城;九月十八日之前,由庄內出擊的上杉軍掃蕩山形城以西的最上方諸城,但進攻上山城的上杉軍卻在最上氏家臣里見民部的奮戰下於九月十七日敗退。為了應對上杉軍的猛攻,最上義光趕忙向伊達政宗求援,政宗以叔父留守政景為大將前往支援。這也標誌了上杉、伊達兩家的交涉徹底破裂。

長谷堂城為最上氏本城山形城的最重要支城,也是最上川以西唯一還由最上氏控制的城郭,因此最上、上杉雙方都非常重視此城。雖然上杉軍的兵力佔有絕對優勢,但在以志村光安為首的最上氏諸將的奮戰下,戰鬥陷入了膠著。直江兼續指示米澤增派援軍並邀請上杉景勝做好親自出陣的準備,試圖打開局面。但伊達政宗則計劃親自率軍出陣福島,並命茂庭綱元於九月十五日攻擊刈田郡的湯原,以牽制上杉軍的行動。

九月十五日,決定天下大勢的關原合戰本戰僅在一天內便告完結。九月二十九日,西軍戰敗的消息傳到直江兼續那裡,上杉軍開始組織撤退;十月一日,最上·伊達聯軍展開追擊,在雙方都付出了不小代價後,直江兼續於十月四日撤回了米澤城。同期,由庄內出發的上杉軍也撤回,但駐屯於谷地城的下吉忠未能收到撤退的命令而被最上軍包圍。十月八日,下吉忠降伏於最上軍。最上義光乘勢殺入庄內,並於十月十一拿下了尾浦城。但由於大雪,最上軍暫時撤退。次年三月下旬,最上軍再次殺入庄內,秋田實季、由利眾和仙北眾也派出了援軍,聯軍於四月中旬攻陷了上杉氏家臣志馱義秀把守的酒田城,控制了庄內。天正十四年(1586),最上義光曾經控制過庄內,這次也算是重奪舊領了。

在上杉氏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出羽仙北的小野寺義道應允了直江兼續的勸誘,出兵攻擊最上領的湯澤、增田等地,意圖奪回舊領。九月中旬,由利郡的矢島爆發一揆,呼應小野寺義道,攻擊由利十二頭之一的仁賀保氏。因為在天正十六年(1588)同為由利十二頭之一的矢島氏在與仁賀保氏的抗爭中敗北,這次一揆也是復興矢島氏的機會,但在九月底即被秋田實季和其他由利眾鎮壓。

九月二十七日,秋田實季對於小野寺氏加入上杉方感到不安,六鄉氏雖然屬於德川方,但其實力較弱,因此實季向最上義光提出,以從背後牽制殺入最上領的上杉軍為由,計划出兵庄內。而德川家康本就希望能有勢力出兵庄內牽制上杉景勝,所以秋田實季一邊聯絡越後的堀氏,一邊出兵攻擊小野寺義道;赤尾津孫次郎、仁賀保舉誠、瀧澤氏、石澤氏、瀉保氏等由利眾也聯合起來出兵攻擊小野寺方的支城大森城;德川方的六鄉政乘則出兵入侵小野寺領的北方,同時六鄉政乘還作為秋田實季和最上義光的中間人,說服義光發兵支援秋田軍。

十月十七日,大森城被攻落;二十二日,小野寺義道向同族西馬音內則道表示可以理解大森城開城降服一事;二十四日,小野寺義道向直江兼續請求援軍。但由於上杉氏已開始與德川氏展開關原合戰後的和睦交涉,因此未答允義道的請求。十一月下旬,小野寺義道投降,次年被改易並被流放至石見的津和野,直至八十歲死去。

十月二十四日,南部利直在確保龜森玄藩駐守的龜森城安全後,下令出征鳥谷崎城,打擊和賀、稗貫和紫波三郡爆發的一揆。關於本次一揆的詳細信息在同時代的史料中記載不多,只得依靠後世的史料來大致還原,即在九月二十日,和賀郡的原領主和賀忠親率領一揆攻擊其原本城鳥谷崎城(和賀忠親本是支配陸奧和賀郡的有力國眾,但由於在小田原征伐中未能親自參陣而被豐臣秀吉改易,後託庇於伊達政宗,在伊達領內的膽澤郡蟄居——不懂戰國注);稗貫郡舊領主稗貫氏一族大迫氏則攻擊其原本城大迫城。和賀軍對鳥谷崎城發動夜襲,但被南部氏重臣北信愛奮力擊退;而攻擊大迫城的一揆軍雖然一時佔據了城池,但因為形勢不利而最終放棄該城。和賀郡的一揆軍和紫波郡的一揆軍會合後,共同在和賀郡的岩崎城籠城。以和賀忠親為首的一揆軍在疑似伊達政宗的暗中支援下試圖恢復被南部氏佔有的舊領,趁著南部利直率軍前往山形城時,在兵力相對空虛的南部領內發動一揆。

在山形城待命的南部利直於九月二十三日接到領內爆發一揆的消息,立即向德川氏重臣井伊直政申請返回舊領,獲得許可後於十月三日回國並向岩崎城出兵,十八日開始攻城,但由於大雪,南部軍暫時撤退。雖然後世諸史料對於和賀忠親的出身和死亡原因記載並不相同,但與南部氏的對戰過程卻大同小異。從次年即慶長六年(1601)三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的南部利直的文書中有關於向岩崎運送鐵炮火藥一事來看,當年三月,南部利直再次對岩崎城發起了攻擊,並於四月二十六日拿下該城。

那伊達政宗究竟是否參與了策劃本次一揆呢?和賀忠親在被改易而失去舊領後,於慶長三年(1598)出仕伊達政宗,並被配屬在了伊達領與南部領交界處的膽澤郡,而伊達氏家臣·水澤城主白石宗直為其後援。在慶長五年(1600)九月十六日向最上義光派出以叔父留守政景為大將的援軍時,政宗自己曾因觀望「南口、南部口」的形勢而略微延遲了幾天,可見伊達氏在南部口一帶至少是有些動作的。

九月二十七日,秋田實季曾致信東軍方的有馬則賴說南部方面的形勢就看伊達政宗了,而此時秋田實季尚未接獲南部領內爆發一揆的消息,但一直在密切注視著伊達政宗的動向。同日,伊達政宗致信德川方的村越直吉和今井宗薰,暗示要率軍出陣,想要求南部利直也一同發兵,更主要想表達是看在德川氏的份上才幫助南部利直的。次年三月,伊達政宗又致信井伊直政,辯解在南部領和伊達領的邊界並沒有什麼摩擦。岩崎城陷落後,和賀忠親逃亡,最終在陸奧國分尼寺自殺。後世的也有學者高度懷疑是伊達政宗下的黑手為了毀滅證據。但由於死無對證,所以後來德川家康也未對伊達政宗深入問責。

慶長六年(1601)九月四日,伊達政宗致信南部利直否認自己與一揆有關係,之後又向德川家康報告已經消滅「南部一揆」。此「南部一揆」指的是南部領釜石一帶爆發的一揆,似與陸奧遠野郡的領主阿曾沼氏有關。當時阿曾沼廣長隨南部利直出兵山形時,家臣謀反將其流放使其無法回歸,在慶長六年(1601)冬之前阿曾沼廣長三次受伊達政宗的支援試圖奪回本領,都以失敗而告終。廣長被流放,正好使南部利直的支配力進一步滲透進遠野郡。

伊達、南部兩家借著關原合戰之機,也在暗中渾水摸魚擴張勢力,這已經不是單純地站在家康方和三成方的問題了。伊達和南部兩家的摩擦正是趁著天下局勢的混亂而衍生出的紛爭。

再來回溯一下,伊達政宗趁著上杉軍從山形一帶撤退的機會率軍出擊。通說是十月六日,伊達軍攻擊上杉領的桑折,雖然一時壓制了上杉軍,但在次日的松川之戰陰溝裡翻船而戰敗,撤回了本領。而當時的史料上並沒有松川之戰的過程,只是記載伊達政宗當日在國見,次日歸國。十月十四日,伊達政宗致信今井宗薰,表達了想在年底前控制仙道地區的意願。但當德川家康獲悉十月六日伊達政宗入侵桑折、福島的消息後,兩次致信伊達政宗,向其傳達計劃次年將出兵會津之意,並要求伊達政宗不要輕率行動,政宗只得從之。

但實際上,德川氏與上杉氏之間已經開始了和睦交涉。十月十九日,江戶城留守眾的和睦交涉信件到達會津;二十三日,直江兼續在得到了江戶城傳來的不會有什麼大事的內諾後,向上杉氏家臣們傳達了中止出兵關東的計劃。十二月二十二日,上杉氏重臣本庄繁長上洛,開始與德川氏進行具體的交涉。

慶長六年(1601)正月,伊達軍再次入侵福島一帶,被上杉軍擊退。二月,上杉景勝嚴命白石城的甘粕景繼高度警戒伊達軍的動向。在四月之前,伊達政宗屢次邀請德川家康出兵會津,但上杉景勝已經在籌划上洛,因此伊達政宗也只得接受現實。

六月初,德川、上杉兩家之間的和睦成立,上杉景勝於七月一日從會津動身,二十四日到達伏見,德川家康會面並謝罪,最終上杉氏所領大部分被沒收,只保留了米澤三十萬石。為了確保領地交接順利進行,德川家康命奧羽諸大名出兵並編成五隊,第一隊南部利直五千人、第二隊戶澤政盛二千五百人·本堂茂親四百人·六鄉政景三百人、第三隊秋田實季六百五十人·赤尾津孫次郎二百五十人·仁賀保舉誠一百八十五人·瀧澤刑部少輔和打越源太郎各六十人、第四隊最上義康六千六百人、第五隊堀秀治六千人·村上賴勝一千八百人·溝口秀勝一千二百人,而伊達政宗則在白石城待命。最終完成了對若松城的平穩交接。

值得一提的是,奧羽諸勢力在關原合戰時展開合縱連橫,在領地較大的大名中文中唯獨沒有提到津輕為信。津輕氏曾流傳下來一副《關原合戰圖屏風》,據傳是關原合戰十多年後為了紀念家康獲勝而製作,史料價值較高,能夠反映出一些現實情況。在此幅屏風中出現了津輕氏著名的「卍」字軍旗,而且慶長五年(1600)八月十九日,津輕為信曾接到了德川秀忠要求其出兵關原的命令,因此津輕為信有可能參加了關原合戰的本戰。

第四章 戰後處理

關原合戰後,以德川家康為主導的豐臣政權於慶長六年(1601)重新整合了原上杉領,並於次年將常陸的佐竹義宣轉封到了出羽秋田,而南部利直和津輕為信等則安堵了原領地。

慶長六年(1601)八月,上杉景勝一百二十萬石的領地被減封至米澤三十萬石,只保有了出羽置賜、陸奧伊達、信夫三郡。德川家康將會津賜予了女婿蒲生秀行,包括會津、大沼、河沼、耶麻、白河、岩瀨、石川、安積、安達、田村諸郡;出羽的庄內地區則賜予最上義光;陸奧的刈田郡賜予了早已拿下了白石城的伊達政宗。諷刺的是,本來家康已經承諾伊達政宗賜予其伊達、信夫、刈田等伊達氏的舊領,但最終只給了政宗一郡,或許也是心疑政宗與爆發於南部領內的和賀一揆有關。

慶長七年(1602)五月,佐竹義宣由常陸被減封至出羽秋田,其與力大名岩城貞隆和相馬義胤同時被改易。因為在關原合戰中,佐竹義宣及岩城貞隆、相馬義胤等人採取觀望的態度,未對德川方有所幫助。雖然此後岩城氏和相馬氏提出申訴,但只有相馬氏被允許恢復舊領,岩城領則由德川氏的譜代重臣鳥居忠政入封。

隨著佐竹義宣轉封至秋田,原來此地五萬二千石的領主秋田實季被轉封至常陸宍戶五萬石;之前站在上杉氏一方的小野寺義道則被沒收了領地;六鄉政乘轉封至常陸府中一萬石,知行翻了一倍;戶澤政盛轉封至常陸松岡四萬石;本堂茂親轉封至常陸志築八千五百石;出羽的由利郡賜予最上義光,由利眾的仁賀保舉誠和打越光隆分別轉封至常陸武田五千石和新宮三千石;瀧澤氏則成為最上氏家臣,領地一萬石;岩屋氏也成為最上氏家臣;至於赤尾津氏則被改易,原因不明。

從上述配置來看,德川氏譜代鳥居氏入封岩城領,家康的女婿蒲生秀行掌握會津六十萬石,從地理上封鎖了上杉景勝和伊達政宗從會津進入關東的入口,而且景勝、政宗及最上義光領地相接,也能夠互相牽制。上杉景勝佔據著伊達、信夫和置賜三郡,最終斷了伊達政宗恢復舊領的念想。而允許相馬氏回復舊領或許也是為了牽制其宿敵伊達氏,南部氏則從伊達氏領國北側監控著關係一直不睦的伊達氏的動向。最上義光受封五十七萬石,完全有能力制衡剛剛轉封至出羽秋田的佐竹義宣。

但如果仔細梳理的話,對於出羽北部的諸領主的處置似乎難以理解。在學者中間既有認為秋田實季實際上採取旁觀態度的,也有學者認為實季已向德川家康表忠。從秋田氏與德川氏的頻繁聯絡來看,實季似乎還是比較偏於德川方的,而且與秋田實季一起進攻小野寺義道的六鄉政乘還將實季視為最上義光一夥兒,從中聯絡。但在關原合戰結束後,秋田實季與最上義光之間有了些摩擦,不知實季被轉封並略微減封是否有義光的影響存在。如果真是如此,可見最上義光在德川政權內也算有了相當的發言權。而未參加攻擊小野寺氏的戶澤政盛只是略微被減封而未被改易,或許因為政盛是與家康還不錯的金森長近的女婿這層關係吧(戶澤政盛是金森長近女婿一事,以前沒注意到,至少在維基上也沒有提及,當做更為深入的檢證——不懂戰國注)。從德川家康將秋田氏、仙北眾和由利眾轉封至他處似乎可以看出其想瓦解這些地頭蛇長期在由利郡的在地支配之意,畢竟出羽北部的中小領主林立,也算是一個定時炸彈吧。雖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但至少通過此種手段消除了出羽北部的割據狀態及其帶來的不安定性,徹底根除了中世的傳統秩序。

在慶長五年(1600)至六年爆發的奧羽諸勢力的抗爭,實際上都是以擴張自家領土為目標的,只要戰爭贏了就能讓被征服地成為自家地盤的這種中世的規則又復活了。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通過武力佔領的刈田郡和庄內地區在奧羽仕置前本就是他們的舊領,可以認為他們通過中世普遍存在的「自力救濟」的方式獲取領地並從家康那裡獲得認可。在石田三成舉兵後,伊達政宗再三邀請德川家康出兵會津,但最終沒有實現,連自己攻擊會津的行為也受到家康限制,但其支援被上杉軍攻擊的最上義光的行動卻被允許,而且最上義光入侵庄內的軍事行動也得到了德川家康的認可,所以似可認為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的軍事行動均在德川家康的統率和掌控之下,奧羽諸勢力都無法忽視家康的存在。

學者笠谷和比古認為,在石田三成掌控豐臣秀賴的一段時期內,德川家康是被豐臣政權排除在外的,其軍事行動已經失去了正當性。但實際上關原合戰正是豐臣政權內部各種問題和矛盾的總決算,是圍繞政權主導權的對抗。無論奧羽諸勢力站在哪一方,都是受限於豐臣政權之內的。學者小林清治指出:「東北近世史的開端是蒲生氏鄉入封,但東北大名們真正受中央政權所左右還要從關原合戰之後算起」。所以在奧羽仕置後,當地諸大名服從於豐臣政權的命令而經營領國,中央政權是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而關原合戰所引發的奧羽諸勢力之間的抗爭,一方面表現出根據取得的土地而達到領土擴張目的的特徵,一方面又不是像戰國時代那樣無約束無限制擴大的情況,而都是基於中央政權的節制而展開的。

原作者 阿部哲人

原文出自《東北中世史5·東北近世的胎動》第三章(吉川弘文館、2015)

不懂戰國 編譯有刪減

全七篇奧羽戰國史 完結

推薦閱讀:

速報速報!!超豪華超給力的秋季日劇就要來啦!
星夜下北澤
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行為是否違背倫理?

TAG:日本 | 日本历史 | 日本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