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3年,推演崇禎皇帝如何平李闖、滅滿清,救大明

這招便是:遷都、棄北京,變法、做軍閥。棄帝王之虛名,取軍閥之實利。

公元1643年,松錦大戰打完,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督師洪承疇降清,大明帝國已到生死存亡之時。一年後,崇禎帝便將在煤山上吊殉國。那麼,此時的大明朝當真不可救藥了么?華夏子孫當真只能走進剃髮易服二百餘年的黑暗時代了么?

狐狸不才,為救大明王朝,為救華夏衣冠,且試析當時朝局,為崇禎帝謀劃一條破局重生、鐵血大明之路:擁九邊將士南下,搶掠江南士紳,清洗保守官僚,舉用大明宗室,編練皇家親軍,推行近代化和工業化改革。

1643年各方勢力圖

崇禎末年,大明朝看似面上光鮮,甚至哪怕北京城破前幾個月,中樞朝令還能切實下達到全國各地府縣,南北十三省人事權也看似盡數執掌。其實二百多年積累的體制弊病,早已積重難返,病入膏肓,適應不了當時局勢的切實需求。

王朝末季,人口激增、土地兼并嚴重,一邊是錢財集中於權貴巨室,一邊是腐朽的國家機器根本收不上稅,國家財政窘迫,此外又恰逢全球化進程的大航海時代,和外國交流空前密切的「晚明大變局」,可以說朱元璋朱棣基於小農經濟設計的政治體制,經歷十餘任皇帝薪火相傳至此,已經完全跟不上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生產力水平了。

其實一個延續二百年以上的老舊帝國,必然是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牽一髮則動全身,其實置身其中的上上下下誰不聰明?誰不是帝國億萬人中搏殺出來的人中之菁?誰對朝局沒有清醒認識?

無奈都被方方面面牽扯,只能坐以待斃。體制內改良必無出路,掀翻桌子另起爐灶是唯一優解。

以數百年前的宋朝為例,靖康之變便猶如一場大手術一般,把從前讓大宋所有明君賢臣措手無解的百年積弊挖了乾淨。

就如宗澤這等無雙國士,在徽宗時代年近花甲卻只能沉淪下僚,國難當口則臨危受命,出鎮為大員成為國之棟樑。更不說良相趙鼎們才得以主持中樞,才有岳帥吳帥這些中下級軍官的出頭之路。

南宋初年,並非丟了一半國土還能保住另一半,就不知恥地自誇為「中興」, 而就是指這種和北宋暮年截然不同的嶄新氣象和清明政治,後雖有秦檜亂政之波折,帝國續命百餘年亦成定局。

松錦大戰打光了最後一支龐大軍團,退守山海關才變成無奈選擇;孫傳庭潼關大戰戰沒,最後一支機動武力也丟了,則「傳庭死而明亡」。

大明兵部尚書、督師孫傳庭:

對崇禎帝來說,這個時候哪怕再想遷都,已經完全不足以保障壓制江南,就只有等死和晚死的不同了。

只因為沒有足夠核心武力支持做保證的中樞,權威是蕩然無存的,甚至2萬戰兵實力的左良玉之流,都能反過來割據一方,

崇禎末年在北京,已經對左良玉們無可奈何了,難道丟掉半壁江山,背負丟棄祖宗陵寢的罵名,孤家寡人去南京,就反能王霸之氣讓他們俯首帖耳么?

江南是當時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產力水平達到相當的高度,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每年從歐洲日本換回大量的白銀,竟能讓中國這麼一個貧銀國實現了銀本位。

崇禎末年,一邊是國庫空得見底,一邊是財富皆集中於巨室。江南有能讓帝國得以續命的一切錢糧財賦,可在現存的帝國體制下是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來的。

洪承疇部和孫傳庭部毀敗後,帝國機動軍力已經全軍覆滅,但九邊重鎮尚有十幾萬、幾十萬缺衣少食的邊軍,正是以後束甲投闖投清,又讓滿清下江南取四方的主力軍團。

李自成數萬老營東征,幾十萬河東明軍卷甲而降,幾個月就逼得崇禎帝上吊;

崇禎帝殉國:

多爾袞入關後,一片石之戰打垮李自成核心主力,旋而收降原明朝九邊大軍,戰略上更把明朝和李闖皆藐視到了極點,就以區區二三十萬八旗壯丁的基本盤,分散兵力,四面開花,甚至令同時阿濟格攻李闖,多鐸攻南明。其後豪格進川,勒克德渾掃湖廣,博洛攻浙江福建,都是幾千真八旗+幾萬偽軍,一路收編各種降兵;如此驕狂浪戰,竟能以倒卷珠簾之勢打下大半疆土,甚至若非「剃髮令」導致反覆,近乎摧枯拉朽。

滿清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

而南明原來的守護者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倒戈之後攻揚州攻嘉定,掃蕩南方各省,都是衝鋒在最前的急先鋒。

因此,無論滿清、李闖還是崇禎帝,誰能滿足這些武夫們去搶掠江南財帛的利益需求,誰就最有可能得天下,這是為之後的歷史事實所證明的,也便是當時中國任何一支軍政集團的核心問題。

歷史崇禎帝的致命問題,就是他既想要救國家、保皇位、保社稷,還一定想在史書上留下明君聖主之名,這怎麼可能實現?

帝國此時需要的皇帝,正是不惜留下千古罵名,排除一切干擾,人頭殺得滾滾的朱元璋朱棣。遺憾的是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卻是多爾袞們,所以明亡清興,便成定局。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鐵血洪武,滌盪腥膻

—————歷史與現實的分割—————

狐狸是以提一個在當時看來天馬行空甚至瘋狂的建議,給松錦大戰後的崇禎帝:

松錦大戰後,放棄遼西退守山海關還遠遠不夠,應該索性丟棄整個北方各省,全部都不要了。

就以最後一支尚能掌控的武力,孫傳庭部秦軍為核心,讓孫傳庭火速帶精兵進北京。輕裝簡從只帶皇后和皇子上路,武力護送強行遷都,那些反對遷都的朝臣和勛貴的說辭,怎能真攔得住大頭兵的鋼刀?

真有拚死攔阻者,直接用「內通李闖、東虜,陷天子於危城」的罪名殺了,(誅心而論,很多並不冤枉),抄他們的家產當路費和軍費。

崇禎帝是泰昌皇帝僅存於世的兒子,上無太后,下無兄弟,他橫下心定要當個暴君的話,大明體制下根本沒人攔得住他,只需嚴密看管住幾個幼子別讓人劫走就行。

自身都已經快眾叛親離的絕境了,還差一年就要上煤山了,難道還在乎真當一回楊廣紂王么?

因此不但要遷都,更要搏命,把願意南下的九邊邊軍將士全變成武裝討薪集團,皇帝化身軍閥頭子,帶領他們去搶富庶的江南;

而不願離開北方的軍隊和將領,如遼西將門吳三桂之流,把北方各省全部扔給他們,裂土封王、廣立藩鎮,加強其實力,刺激其野心,讓他們切實割據一方為藩鎮甚至諸侯。

比如大可封吳三桂為某某郡王、薊遼總督,整個京畿全扔給他做藩地,許他自行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則滿清或李闖要收編他,又將如何困難,多耗費幾年時間,付出何等高昂的代價?

想要鐵血救國,皇帝自己就得放棄現有體制、撇開文官體系去做最大的軍閥,把王朝的軍隊變成自己的私軍。要和朱元璋、朱棣一樣,和同時代的古斯塔夫,腓特烈II,彼得,拿破崙這些英主一樣,和士兵們同吃同睡,一起摸爬滾打,把自己從官僚們的皇帝,變成大頭兵們的皇帝,真正建立僅僅直屬自己的皇家禁衛軍。

否則哪怕崇禎或太子去了南京,就必然是其後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們的下場,淪為軍閥的玩物,空有心力而無可奈何。大明不是士族天下,想重複東晉那種世家大族相互制衡、皇室得以苟安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即使唐朝安史之亂後能延續百年,和藩鎮相安無事的前提,那也得是自己有一支能打敢戰的神策軍。

為什麼選中的人是孫傳庭,而不是左良玉或史可法或其他人呢?就因為孫傳庭既是進士,又懂帶兵,是個務實不空談的幹才,而忠誠度也無可挑剔。

電影《大明劫》細節雖然有虛構,但主要人物本身性格設定是真實的。

真實歷史上的孫傳庭,在西安搞了一場變相的土改,頂著朝野百官士人壓力,果斷鎮壓當地豪強大族,將二萬餘項被他們侵奪的屯田收回,單此一項養士卒萬人,增收年稅14.5萬兩,米麥1.35萬石。

所以,當時明朝中樞內部能夠理解並堅決執行鐵血救國之策的,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這樣的崇禎皇帝,他一定會引為知己,誓死效忠,兩人的君臣境遇,將不下於商鞅與秦孝公,諸葛亮與劉備。諸如區區遷都,殺幾個阻攔的文官勛貴之事,交給他實在是牛刀小用。

至於「大明祖制不可違抗」云云,不妨看看朱棣改了朱元璋多少祖制,連皇帝都燒了連都城都遷了,祖制能奈他何?

大明世祖文皇帝朱棣:

建內書堂教太監讀書參政,司禮監和內閣共掌相權,這難道也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他老人家特意打造的鐵牌,子孫們還不是說扔就扔?而朱元璋讓藩王擁兵監視政府的祖制,朱棣之後哪個皇帝執行了?

所謂「祖制不可改」云云,從來只是皇帝和官僚們冠冕堂皇打擊異己的借口罷了。當真要廢除,就和英宗朱祁鎮廢宮妃殉葬一樣,一句話而已。

只有對明史並不了解的人,才會相信大明朝是因為「祖制」才不能遷都、不能改革,只能坐以待斃。

皇帝南下遷都之後,便以武力為後盾,不惜大開殺戒,也要取消科舉士紳免稅特權,將科舉官僚和工場主資本家儘可能分離,與後者緊密利益結合,帝國皇帝和軍隊切實轉化成他們的利益保護者,為此不惜壓制一切反抗,然後重建一套嶄新的帝國秩序。

參照閹黨和東林,對明末士人的節操根本不需要有過高預期。只要大明朝還開科舉,就永遠不愁沒有一心從龍上位的讀書人投效。殺掉保守老舊大臣越多,就越容易給新晉之臣騰出位置,上升渠道反而越通暢。

畢竟是二百多年的正統王朝天子,哪怕崇禎帝再如何「倒行逆施」,比起幾年前還是流賊的李闖,和強令剃髮易服的滿清韃虜,依舊是天下最具大義名分的一方。

棄虛名而取實利,放棄已成空談的統一大帝國君主之虛名,而取切實掌控江南地區之實利。

坐擁半壁江山笑看闖順、滿清、吳三桂、張獻忠們各方爭鬥,然後操練新軍,穩定淮河-襄樊-秦嶺一線,再緩緩徐圖規復。

而且大明朝當時確實還有一股無人在意卻潛力龐大的力量,可充分為皇帝所用。那便是二百多年繁衍下來的幾十萬鳳子龍孫。

其實這些大明宗室,肥的流油卻一毛不拔的藩王只佔一小部分,而絕大部分是不許科舉做官、不許經商營生,只能守著點幾經剋扣祿米的可憐人。甚至貧困之極的遠支宗室,上奏本想做小買賣貼補生計,皇帝都不允許。

而即使是錦衣玉食的藩王,離開四方天的王府超過幾里就被當造反,英宗天順年間以後,甚至連生母去世想回京奔喪都不被允許,被皇帝和官僚們限制得如同囚犯。除了欺凌小民、聚斂財富、混吃等死,他們又還有什麼人生價值可言呢?

因此,完全可以將這幾十萬遠支宗室全部利用起來,作為皇帝真正的統治基礎,允許他們參政,正可以成為皇室最重要、也最可信任的依靠力量。

歷朝能作亂的大都是親王和皇子。對於距離皇室血緣很遠的遠支宗室,如果放下對他們的約束猜忌,讓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正常為官從軍,只會是皇室之屏藩,也可能是劉秀、劉備一樣的最後起死回生的備份。

可參照滿清怎麼使用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廢物八旗,而明末的宗室子弟丁口之興旺,遠比之滿清的滿洲八旗人數更多。正因血緣太遠,是以對龍椅沒有威脅;正因是開國皇帝的子孫,所以先天必然就是皇朝的擁護者。其他人都可以投滿清,投李闖,只有他們在大明亡了是死路一條,所以絕沒有其他選擇。

啟用宗室為朝官和地方官的好處,根本並不在於他們自身才具如何,而在於給官僚士大夫摻沙子卡位,使之難以形成合力;禁衛軍用來做軍官,特務機構用來當首腦,野戰大軍中用來當監軍和督戰隊。這樣科舉官僚集團就被嚴重限制了,根本沒辦法和宋朝、之前明朝那樣形成合力,對皇帝的變法進行阻撓和干擾。

那些從成祖靖難後被打壓了200年的天潢貴胄,將會是皇室的天然擁護者,皇帝銳意革新和鐵血變法的堅決支持者;遠比太監們更可靠的存在;並和武將勛貴、科舉文官鼎足而三,互相制衡,共同成為新帝國的支柱之一。

滿清雖經不世人傑皇太極打造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機器,但他們致命弱點就是本族核心武力太少,和歷史上裹挾了契丹、渤海、奚人,有兩三百萬丁口的女真金國比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根據滿清官方檔案資料,薩爾滸之戰後兩年時,八旗總男丁6.9萬,當時以滿洲八旗為主。而到順治入關時後數年的另一份統計,因為持續幾十年戰爭的損失,真滿洲只剩5萬、編入八旗的蒙古不足3萬,剩下26萬多,都是歷次戰爭中陸續俘虜、征服、歸順的漢八旗男丁,滿清稱為「包衣」和「尼堪」。統共加在一起,八旗總男丁不過區區34萬。按其「三丁一軍」的習慣,核心兵力不過10萬餘。」

因此其實新軍都並不需要比八旗兵戰力更強,哪怕2換1,3換1的野戰比,滿清都不可能支撐得下去。

換言之,只要漢人皇帝能切實掌控一支相當於3倍史上李定國部的戰力,滿清便只有舉族覆滅於關內絕無遺類,和一路逃到松花江北深山老林苟延殘喘這兩個選擇了。

4000年來的人類歷史,其實真正最有意義的事情只有一件: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的gdp一直在低水平中反覆循環。

而西元1640年以後的世界史,誰切實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誰就順應了歷史潮流,此大潮浩浩蕩蕩不可抗拒。

因此為了順應歷史大潮,便必須把化江南為英格蘭,崇禎帝自己來做東方的克倫威爾,充當新興工場主資本家們的武力保護者和代言人。

帝國新軍戰刀針對的是坐擁天下財帛而不肯拿出來救國的士紳巨富們,而並非升斗小民。這是為了真正讓華夏天朝不至於落伍於時代,而不僅僅救大明救朱家,給一姓天下延命。

各國變法,從無不流血者。

幾十年後的彼得大帝變法,讓沙俄帝國躋身近代列強的代價,便是不惜殺掉了1/3的保守貴族,以反對改革和貪腐受賄等罪名處死幾十萬人。其中一次就處決火槍兵千人,第二次又一次處決火槍兵七百人;包括殺死他自己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太子阿列克謝,同時罷黜皇后。這種果決才讓他的變法得以成功,成為世界近代偉人。

俄羅斯帝國國父:彼得大帝

崇禎帝若有如同彼得大帝一樣的鐵血魄力,即使是松錦大戰後這種絕境,又為何不能絕處逢生?

如果崇禎帝在成功救國後,便歷史滿清那般,站穩江山就竭力強化封建統治、壓制資本發展的做派,則大明雖存亦亡,堂堂天子武力搶掠江南之舉,也必將作為暴君行徑寫進史書為後人非議。

反之,把江南和東南沿海作為帝國復興的工業基地來打造,那麼這些地域僅僅經過初始陣痛後,就勢必是新帝國體系下最得利的一方,當地民心並不可能失去,相反定會成為新帝國最堅定的擁護者。

而其餘各省,在驅逐滿清,平定闖順,陸續收復後,也將變為原料產地、勞動力輸出地和產品傾銷地。這種註定不公平的傾斜式發展,只能用強大武力威懾來作為保障,壓制其不滿和利益訴求。

而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可能持續幾十年上百年,才會「先富帶動後富」,彌補大家在帝國復興中的犧牲,推進整個帝國的集體近代化,以及未來的工業化。

而崇禎帝也將不僅是大明的中興之祖,獲得一個【大明世祖武皇帝】的廟號謚號,足與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文皇帝朱棣並列而無愧;更將作為整個遠東和亞洲的近代化之父,躋身整個人類歷史偉人之列。

鐵血變法、中興大明的明世祖武皇帝:

資本來到人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正如同一時期在不列顛島發生的一切那樣,伴隨著征服、奴役、掠奪、殺戮。

沒有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沒有禁止流浪者法案,不犧牲千百萬小農,將他們驅離、監禁、毒打、殘殺,就不可能有工業革命和統治七海的日不落帝國。

這亦是大國崛起和爭霸全球的必須代價,從上到下不論是帝國頂端精英,還是升斗小民,每個人都被無情當做籌碼和棋子,放入歷史的祭壇,冷酷而容不下半分溫情。

ps:2017/10/21更新,有讀者根據本篇文章,專門製作了相關視頻:

1644年的崇禎怎麼才能避免大明亡國?_bilibili_嗶哩嗶哩

如果您喜歡本文,誠摯邀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但求同好,泛舟史海,縱論古今。


推薦閱讀:

明末崇禎的軍隊,皇上還能調動嗎?
中國為什麼不像德國一樣拍一部《帝國的毀滅》呢?
【不正經的隨想】弱雞?YY狂?聊一聊萬曆朝鮮戰爭中朝鮮軍隊的表現與個人感想
朱元璋的文化是怎麼學來的?
給中國君王排名的話,朱元璋能排進前10么?

TAG:明朝 | 中国古代历史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