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VS新科技:跨越時空的混搭
曾在一個朋友的簽名中看到一句話:「看音樂,聞音樂,吃音樂……音樂不止是用來聽的。」
這一句看似很哲學的話,如今卻正在逐漸成為唾手可得的現實。
在風起雲湧,不斷迭代洗牌的世界裡,似乎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主題,在這身後少不了的是科技的力量,音樂也不例外。
從黑膠到磁帶再到如今的數字音樂,變化的不止是音樂的形態,更是人們感知音樂的方式。而今後,音樂與新科技的碰撞還將產生怎樣的絢麗圖景?
黑膠唱片現多已成為情懷流動的音樂
回想二十年前,我們是如何聽音樂的:打開電視或收音機,聆聽DJ們為我們播放的歌,或者購買磁帶與CD自己播放,這樣的方式卻總讓我們受到限制,無法隨時隨地盡情享受喜歡的音樂。
而如今,我們面對的是浩如煙海的網路雲端音樂曲庫,隨時隨地便可鏈接我們想聽的歌。這便是科技發展給音樂體驗帶來的第一重改變:打破壁壘。
能夠自由流動的音樂為我們創造了無限可能,方便快捷的私人歌單讓我們每個人都成了DJ,甚至對不同歌曲的串聯與編輯,成了我們書寫故事的新方法。
而地域空間也不再是問題,連線與直播成就了我們跨地域收聽音樂live和收看演唱會的新方法,不必再風塵僕僕千里奔波,樂視、騰訊等視頻網站的極力推廣,也讓這種方式逐漸被樂迷接受。
當音樂不再有限制,能夠在時空之間自由流動,才給我們創造了足夠充分的音樂享受。
樂視直播頁面
可觸摸的音樂
VR無疑是最近最受矚目的技術,從今年的草莓音樂節提出VR眼鏡,到王菲透露年底的演唱會將採取VR直播,VR將音樂感受又提升了一個級別,可視化同步體驗已不再是夢。
而除了音樂節和演唱會,更有音樂人將VR技術運用到了專輯中。比如,Megadeth 樂隊在他們最新的專輯中,製作了五支運用 VR 技術的 MV。如果購買這張專輯,你會發現隨專輯附送了一副紙板盒 VR 眼鏡,你可以把它搭配著你的手機使用,從而進行 VR 體驗。樂隊將這次與 VR 的結合稱為「酷斃了的金屬摺紙藝術」。
或許當前技術還有待提高,距離我們期望的「身臨其境」的體驗還有一段距離,但VR與音樂的結合為我們提供了未來發展的一個軌跡,視聽體驗只是體感音樂的一個方面,我們還需要更多現場感的參與,比如嗅覺、味覺、觸感。而這些愈加精緻而細膩的體驗,必將通過未來科技的實踐得以實現,讓音樂變得更加立體化。
Megadeth 樂隊音樂工廠
如果音樂成了量販生產、精準調配、機械運作,將會是怎樣?
音樂一直以難複製、感性化的美為人所知,但工整與規律,也是音樂中不可忽視的訴求。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可以用標準化來取代的模塊,已經逐漸為新科技所簡化。
藉助智能手機的小小APP,便能輕鬆地自己完成各種樂器的模擬創作與編曲,而以往這將耗費多個人力和漫長時間;可穿戴式數位元組拍器,讓節奏感更易把握;而谷歌機器人譜曲,更是讓人重新思考「自動譜曲」的意義。
人工智慧化的音樂,很容易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簡便與快捷的音樂產業。
機器人譜曲誠然,當前新科技與音樂的融合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人工智慧程式化之後,音樂本身的隨機性的美感如何保存?
真正的現場感有許多難以呈現的內容,科技究竟如何複製?
低門檻的生產與傳播方式,如何保證匠心與精品?
但不可否認,新科技帶來了未來太多無限伸展的可能性:
或許,將來某一天,我們躺在家裡,就能感受全體驗的live,甚至連pogo的感覺都能做出來;
或許,未來我們不再需要苦苦尋求合適的音樂,把訴求交給人工智慧便能很快解決;
或許,未來的音樂給了我們更多摺疊與互動的機會,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民創作與定製化的音樂時代。
而這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 | 呂六七
推薦閱讀:
※體驗記錄:直升機到底有多難飛?
※蘋果iMacPro正式開賣,10核版最高售價8.7萬元|平方財經
※和矽谷大佬的定製學校Altschool親密接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一個人的記憶移植到一隻狗上,那隻狗能理解並運用這人的記憶嗎?
※如果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質全部衰變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