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中國或將實行全球首例CRISPR人體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作為一項潛力無限的基因編輯技術,一直是世界科研的焦點。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利用CRISPR技術治療人類疾病的方法。早在今年6月,首個用於人類的CRISPR治療方法就在美國通過了倫理和安全委員會的審查:使用CRISPR技術改造免疫細胞的基因,以抵抗三種癌症。Editas Medicine、賓州大學等多個公司和大學都計劃開展這項臨床試驗。然而,由於額外的FDA審批流程,這項臨床試驗最早要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才行開始實施【1】。

但是,就在昨天(7月21日),Nature傳來重磅新聞:在今年8月份,中國科學家將率先開展世界首個CRISPR人體臨床試驗!這項人體試驗將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盧鈾教授領導,計劃改造免疫細胞,並注射入病人體內,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盧鈾教授介紹說,經過長達半年的審批,這項臨床試驗終於在7月6日得到了通過,八月份將正式開展。

據Nature報道,盧鈾教授的團隊將招募一些特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癌症已擴散,並且化療、放療以及其他治療方式均無效。「現有治療手段對這些患者十分有限」盧教授說,「這項技術有望給他們帶來極大的益處,尤其是那些我們每天醫治的患者。」

盧教授的團隊會從招募患者的血液中提取一種免疫細胞-T細胞,隨後使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掉編碼PD-1蛋白的基因-這種蛋白通常負責調控免疫反應的發生,以避免這些改造後的免疫細胞攻擊人體正常細胞。經過基因編輯的T細胞會在試驗室內進行增殖,隨後將被重新注入患者的血液系統。盧教授的團隊希望這種經過改造的T細胞將隨著血液循環,最終定位到癌細胞,並殺傷它們(關於CRISPR技術,請參考:五分鐘看懂CRISPR/Cas技術)。

其實,早在去年FDA就批准了利用抗體來抑制PD-1的肺癌療法。然而抗體的抑制效果卻很難被預測【2】。相反,敲除PD-1編碼基因是一種確定性很強的抑制方法。來自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Tommy Chan教授說:「它(CRISPR技術)將比抗體更有威力!」

然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能會存在脫靶效應(錯誤的基因被改造),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因此,成都美傑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edGenCell)將參與到這次項目中,驗證基因敲除的準確性。

Tommy Chan教授也指出了這次試驗的其它風險:由於T細胞涉及許多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這種方法有可能引發過度的自身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攻擊正常組織器官。他建議,從腫瘤病灶出獲取T細胞-因為這些細胞經過分化,會特異性攻擊癌細胞。盧教授的團隊表示,病灶處的腫瘤細胞沒有那麼容易能獲取,並且,結合之前來自FDA許可的抗體療法的數據,他們發現自身免疫出現的幾率並沒有明顯增加。

本次一期臨床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這種療法的安全性。盧教授的團隊將招募10名志願者,從單個患者開始試驗,並以最低的劑量開始,測試3種不同劑量在10名患者之中的效果。團隊將密切監測這次試驗的副作用,並及時從患者血液中獲取腫瘤標誌物,對療效進行檢查。

這次臨床試驗引發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學者Tetsuya Ishii感嘆說:「中國一向以快速進步而聞名-不過有時候真的是太快了!」

盧教授表示,他們的快速突破,得益於他們在臨床試驗和癌症治療領域的豐富經驗。

同時,賓州大學的Carl June教授對於中國的這次研究突破並不驚訝:「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生物醫學研究的國家。」

Tetsuya Ishii表示,如果這次臨床試驗被成功執行,中國將保持一系列CRISPR領域」No.1」的記錄:第一個CRISPR編輯的人類胚胎,以及第一個CRISPR編輯的猴子都在中國誕生。

「我希望我們是第一個「盧教授說,」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我們的臨床試驗能夠取得正向的結果。」

盧教授簡介:

盧鈾,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西醫科大學腫瘤科碩士。2001-2005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人類基因治療研究所博士後。華西醫院海外引進人才。長期從事腫瘤放療,放化療及腫瘤生物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癌的交替放化療臨床研究。在DNA腫瘤疫苗和病毒載體基因治療領域進行了前沿性研究。主要對肺癌,鼻咽癌,乳腺癌和大腸癌等中晚期腫瘤的綜合治療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發表論文40多篇,國家發明專利1項。作為主研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項目及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973項目等多項課題,現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腫瘤研究子課題1項。

Nature報道:

nature.com/news/chinese

Reference:

【1】statnews.com/2016/06/21

【2】cancerresearch.org/canc

本文作者(ScienceLondon)保留著作權,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否則我們將通過微信公眾號平台和律師團隊進行維權。

【歡迎喜歡我們的小夥伴們向我們投稿與科技相關的原創內容。如果您對商業合作感興趣,也可以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留言聯繫,感謝】

如果想要加入我們的微信交流群的,可以聯繫我們。但由於人數較多,目前只能通過邀請入群。請加小編微信:wotezefake,並註明:ScienceLondon入群。

微信公眾號:science_london

微博:ScienceLondon


推薦閱讀:

只要11天,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也無效,「超級細菌」將成人類最大威脅之一
如何有效追蹤分子生物學相關文獻?
生物醫學博士轉行~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OR免疫細胞治療公司研發?
如何評價《世界上首隻會注射毒液的毒蛙被發現》這則新聞?

TAG:基因编辑 | 生物医药 | 临床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