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信:為什麼你必須用信用卡?
因為你不是土豪。
信用卡其實是給窮人用的。
認為信用卡只是用來消費的還是小白。
第一張信用卡是2013年辦的,工作3年多,辦卡唯一原因是看上了Macbook Air 2013版沒錢一次性買,又不好意思拿著厚重又典貴的聯想筆記本上星巴克。後來同事提醒沒錢可以分期,總比賣腎好,立馬第二天叫來了招行的人。
更早幾年,有個小學陪到初中的同學去美國留學。第一次覺得他略土豪,是該貨不間斷在朋友圈裡曬,剛買的寶馬7系在洲際公路上飆到180公里。羸弱一問,才知道買的二手,美帝都是分期支付。那是我第一次懵懂感受到分期之淫威。我很憤慨,心裡暗罵美帝都是紙老虎,消費未來沒前途。
今天我手上有8張信用卡。從15年開始有意識在養,額度不高總計就三十來萬(我很慚愧)。人總是慢慢變成自己最厭惡的人,就像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重來,我會毫不猶豫的早點養卡。。。不僅如此,近幾年出的互聯網金融信用借貸,從花唄、京東白條到招聯好期待……我都會去養,只要是類似信用卡的循環貸我就很喜歡。
15年,第一次碰到專門養卡的人。卡包里擼的一串串卡加起來有50多張(嚇!),100多萬額度。認真計較起來,其實養的並不成功,就是卡多。做生意的人手上一張民生卡就是100萬,當然息也是貴的有點高。那天對我最大衝擊倒不是錢多,我假想,如果要做生意,別管賺了賠了,好歹有啟動資金,你有社會信用去貸款自然也輕鬆(不要問我TX的事,這是不用解釋的事)也算多了一個機會;或者哪天家裡有急用事故,還是能有機會抗起來的,人往往缺的是個準備,該到發揮之時,發現其實沒機會。
寫這篇文章,有過考慮,會不會大家都覺得是在給銀行捧腳,怕又是一篇廣告文。大部分人對理財還沒有形成成熟觀念,這點確實比起國外差。在朋友中,我似乎是少有會為財務債務做表格的人,我一天金融大學都沒念過,都是被生活逼的。
前後改變之所以大,還是認真發現了真會玩信用卡人的思維邏輯,多多少少影響了對金錢的價值觀:錢真是一個數字,也是一個資源。懂得用與純消費之間,最終價值相差天壤之別。
把信用卡當消費用只是初級,真正入門是認識到信用卡是給窮人的一個機會。不會借錢的人其實做事是有障礙的(當然不會節制的人做事障礙更大)。
你總有借錢時,能和銀行發生點關係,就不要太矯情。
中國大部分人不是土豪,自己存款也很有限,特別是剛畢業上班、未畢業學生有點尷尬,父母有積蓄不是你的,準確說是存在他們的戶頭,不在你名下。能作為個人和銀行之間的關係,最多也就每個月那點工資發生了儲蓄關係。
沒有和銀行足夠的發生關係(時間或力度),普通人很難從銀行借到錢。
一位朋友認識2年,從做燈具導購,到百貨銷售,到自己入股開了家小店,倒了後又去美容院。幹了3~5年,12年辦的信用卡5000元額度,到16年依舊還是5000。想再辦其他行信用卡,連招行的被拒絕。想在老家買房子錢難下,也沒儲蓄,沒社保和合同,也沒信用卡,資產證明還款能力證明無從說起,社會信用很低,可以說前幾年是白做了。人在社會上,累積的東西就4樣:經驗能力、人脈關係、財物收益、社會信用。
借錢這個事,有時不是你不想欠就能不借,生活總會逼迫你走多一步。
既然都發生關係了,關係不好比沒關係更慘
8張卡在手裡每個月都會進行財務監控,還特地為此做了表格管理。為了方便,把所有卡的賬單日都設置成每月同一天附近,這樣還款日也就統一了(直接打客服電話就能調整賬單日,不過有的銀行只能調整一次,有的兩次)。好的是方便記憶統一處理,不好的是還款壓力可能會有點大(後面我重新調整時差錯開)。
15年,搞投機輸了40多萬那會苦不堪言,每月想到要理會這些瑣碎就頭疼,心情特別不好。堅持一年,現在每月管理財務是我的常態,各種額度越來越高,3年來只逾期過一次,還是在以為已經還款的狀況下發生的。
對公積金不敏感的人和對逾期不敏感的人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未到大用錢之時,可以說還是偏年輕,隨性玩樂的慾望大於財富累積的慾望。個人信用卡或者貸款逾期連續3個月,或在2年內累計逾期超過6次,買房的公積金貸款就和你無緣,你只能選擇商業貸款,而且大多數銀行的基準利率最低上調10%。太嚴重的,銀行連批都不批。
比較要命的是,一般人逾期其實也就欠個幾十塊而已。。。
最好的關係,是穩定的守信且讓人有利可圖
首位度是守信、守信、守信,重要的事情重複3遍,才有資格講提額。
不要想著永遠不分期,除非你財力太雄厚。分期多少是個小學問,一般最短分2期,單期費率是最高的,但2期合計的費用並不高;最長的有24期,單期費率是最低的,但是合計起來會高不少,比如下面這張圖。。。
在我買第一台蘋果電腦時確實沒錢,選了24期還款,還了整整2年。值得慶幸是2年內電腦沒丟,否則東西沒了,債還欠著就非常尷尬了。。。太長的分期還存在一個問題:銀行會判斷認為你真的沒錢,甚至懷疑你的還款能力,這和每個月都把卡餘額刷爆道理是一樣的,好在當你還了大部分負債時,換取的銀行信任比較客觀。我一般的選擇是3期,並不是還不起,就是想讓銀行賺點,給銀行的利益貢獻也是提額的指標之一嘛。
總的來說,我鼓勵主動和銀行發生關係,哪怕小賣部買水我也支付寶付款,選擇某家信用卡刷卡。從最早辦卡目的是消費,到現在是養額度。經歷過苦難的日子,就會明白現金流充沛的重要性,沒資源又沒錢,可能你連機會都沒有。
我很慶幸,在負債40多萬的那年就磨練了對現金流的重視、對社會信用的重視、資金短缺的扛壓能力、以及周轉管理能力。
—————信信的分割線—————
歡迎轉載,不要客氣。
(轉載請署名:快叫我信信。關注我的微博:快叫我信信)
推薦閱讀:
※既然通貨膨脹是因為貨幣超發,那麼有通貨膨脹苗頭時收縮基礎貨幣不就行了?
※量化研究(三):為期權初學者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基於VBA的期權示例表格
※債券為什麼能作為避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