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測引力波的若干往事

2月11日更新,引力波探測的論文已經發表: PRL 116, 061102 (2016)

原文首發蝌蚪網,之後我又稍加增添,轉發在此。

一流的學術研究成果,也許暫時沒有太多實際用途,但是一旦與娛樂結合,肯定能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比如說,把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與相聲和小品結合起來, 應該能提升春晚的內涵。

最近物理學界最熱門的八卦新聞就是引力波被發現了。之所以說是「八卦新聞」,是因為還未得到官方LIGO實驗組的證實。但這個「謠言」已經讓《科學》和《自然》雜誌網站都坐不住了,紛紛做了報道。尤其是《科學》的報道已經很明確的說LIGO已經發現了引力波,且所發現的引力波來自兩個黑洞融合的過程,其中一個黑洞為29個太陽質量,另外一個為36個太陽質量,融合之後的黑洞質量為62個太陽的質量。這個實驗將會在2月11日的《自然》雜誌上發表。

引力波的發現,從天文或者宇宙學角度看,類似於發現微波背景輻射; 從物理學角度,類似於當年從實驗上證實電磁波的存在。據說當年剛發現電磁感應時,面對質疑,法拉第說,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你不知道未來他會有如何廣大的前程。電磁波就是當年的嬰兒,現在的巨人。未來引力波是否跟電磁波一樣有重大的應用價值,很難預測,但可以想像。更何況 引力波現在處於即將臨盆的狀態,還不是嬰兒呢!

我們中國的物理學界也對此激動不已。大過年的,「蝌蚪五線譜」網站的編輯張軒中連續發了兩篇科普新聞,先用高中物理計算了兩個等質量黑洞融合時所發射引力波的頻率,然後又發現這個頻率與單個黑洞的霍金輻射的頻率只差一個常數,在同一量級。他甚至猜想這個引力波輻射與霍金輻射有類似的根源。背後的物理在哪裡呢?在我看來,背後的物理很簡單:霍金輻射的平均波長與黑洞的尺度同一量級,而黑洞融合時,兩黑洞相互旋轉的軌道間距也是這個尺度。所產生的引力波雖然以光速傳播,但太靠近黑洞了,應該會被吸收。何時才無法被吸收呢?與霍金輻射類似,當引力波的波長與兩個黑洞旋轉軌道半徑相等或者更長時,就會輻射出去,沒法被黑洞吸收了。可見,引力波波長與霍金輻射的光波波長是同一量級,它們的頻率也是差不多的。

筆者並非黑洞物理學或者引力波的專家,但是由於研究光力學,對引力波的實驗探測也一直都很關注。據我所知,對引力波的實驗探測立項有三十多年了。在1981年,加州理工的C. M. Cave寫過一篇理論文章,深入的分析了如果要用邁克爾遜干涉儀來探測引力波,所要客服的各種雜訊,他還討論了量子雜訊對測量的影響。這篇論文成為了後來LIGO項目的立項重要基礎之一,當時Caves剛剛博士畢業兩年(導師是Kip S. Thorne),已經完成了如此重要而系統研究,真是英雄出少年。在學術上要迅速成長,一定要儘早參與或者承擔最前沿而重要的科研項目。

Caves的理論認為,要提升干涉儀的靈敏度,最好能把干涉儀的鏡子質心振動態做到量子壓縮態,這樣可以突破其對位置的測量精度的量子極限。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我們在實驗上製備出量子壓縮光。面對理論上的需求,實驗家們很快行動起來。當時,吳令安、彭堃墀和肖敏等人正好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Jeff Kimble組念博士(訪問學者),他們一起,最早實現了壓縮光源,這個技術最近已經應用到了引力波探測中。後來吳令安回到了中科院物理所做研究員,一直從事量子光學的研究,較早的演示了量子保密通訊以及鬼成像等。彭堃墀回到了山西大學,創立了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進一步的優化壓縮光源,他們做的壓縮光一直處於世界前列。彭堃墀後來被評為中科院院士。肖敏後來在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做教授,2009年,受國家「千人計劃」的資助在南京大學創立了一個研究組,研究量子光學相關的課題。引力波探測這個項目,間接的促進了3位中國物理學實驗專家的迅速成長。不僅如此,以這個項目作為背景,人們對光與宏觀機械振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發展的相關技術,為實現宏觀系統的量子疊加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星際穿越》中的蟲洞

1984年,在加州理工的Kip S. Thorne教授等人推動下,探測引力波的LIGO開始啟動,這是美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力度最大的一個項目。項目一直持續了30多年,現在終於結出了碩果。Thorne是費曼的師弟,惠勒的學生,他31歲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如此年輕就獲得了他人需要奮鬥半輩子的榮譽,使得他能夠在四十齣頭就有足夠的影響力來推動LIGO項目。他也是與科普以及科幻聯繫很緊密的物理學家。在1985年,他就幫助卡爾. 薩根在其科幻小說《超時空接觸》中提出用蟲洞來實現星際旅行。這本小說後來在1997年拍成同名的電影,影響很大。Thorne本人,則撰寫了數篇學術論文,論證了蟲洞如何才能穩定的存在。後來他對蟲洞一直念念不忘。在2009年退休後,他深入的參與電影《星際穿越》,把蟲洞這個理論上的模型在電影熒幕上精準的表現了出來。

在我看來,Thorne之所以一直與美國科普以及科幻界保持密切的聯繫,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公共宣傳,樹立正面的形象,從而給LIGO項目籌集所需的資金。確實,要說服公眾花錢去觀察若干光年之外、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毫無關係的黑洞融合所發射出的引力波是很難的。Thorne 通過多年來與科幻電影的深度合作,把相關的科學概念無縫植入了電影等媒介中,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了公眾,為LIGO項目持續的獲得充足的資金資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中國要做一個類似的研究項目,一流的科學家們要主動的走出來,與媒體以及娛樂圈合作,將科學與電影電視等娛樂產品融合起來。一流的學術研究成果,也許暫時沒有太多實際用途,但是一旦與娛樂結合,肯定能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比如說,把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與相聲和小品結合起來, 應該能提升春晚的內涵。

推薦閱讀:

兩次確鑿、一次疑似引力波事件! | 明鏡、張雙南解讀
帶電的黑洞?
引力波被發現,那是否可以把時空看作一種介質?
這次雙中子星碰撞事件,為什麼有一顆中子星的質量小於 1.4 太陽質量?

TAG: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