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於教小孩認字,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過早教孩子認字,孩子就會更多地關注文字信息,而忽略了圖畫、聲音等其他信息,得不償失。

假設你面前有一本兒童讀物,有人打開念給你聽四、五遍,然後合上書本。接著,請你把這個故事複述一邊。

也許你能複述出大致情節,但是你能做到,一句對白不漏么?

你能做到,那些華麗的書面語言都一字不差地重複出來么?

你我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相信么,小小孩可以。

可以在專心聽家長念了很多遍以後,完整、甚至原封不動地複述出整個故事,而這一切竟完全不是刻意背誦的。

前提是他還不認字的話。

因為不認字,他看故事書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聽覺和圖片上;

因為不認字,他才有機會在學習漢字之前,奠定更深厚、寬廣的語文能力,利用小小孩獨有的、將來也不復再會有的語言敏銳和模仿能力。

什麼是語文能力?認字就算具備語文能力了么?孩子會講中文就算語文能力過關了么?

遠遠不夠,語文能力是有程度之分的。中文的博大精深,正是在於浩瀚無限、華麗唯美的書面語言。而絕大多數書面語言,除了發表演說外,在我們日常口語中是極少會用到的:你日常用語里會說天空湛藍如洗么?會說大地綠草如茵么?可故事書里就有太多如此漂亮的表達了。

如果不是有意熏陶,我們的孩子接觸這些書面語言唯一的渠道就是未來的語文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明明講中文,小時候上語文課還是覺得那麼痛苦的原因——書面語言太多、太難、太陌生了。

而在長長的一生中,唯有在還不認字的幼年階段,小小孩才可能不分散注意力,才會像學講話一樣,光靠著多聽,就能夠自然習得漂亮的中文書面語言。

而這些東西,在長大以後,往往要花多幾倍的力氣,才能在學校語文課上習得。而且,課堂上學到的語彙和年幼腦海里已經根深蒂固的語言,哪個更運用自如呢?

當家裡4歲多還完全不認字的哥哥,能夠把30頁左右的繪本《小魔怪要上學》,繪聲繪色地全文複述出來,講給2歲多的弟弟聽時,我訝異地無以復加。

和弟弟一起躺在床上,我聽著哥哥的故事娓娓道來:心地善良的小魔怪、茂密的森林裡、香甜的牛奶米飯??一個個漂亮的形容詞;從前、接著、然後、但是??一連串接續詞用得恰到好處;害怕地渾身發抖、熱烈地鼓掌、口齒不清地說話??一句句書面語言、連貫性的段落、邏輯順暢的語言表達,簡直難以置信,講故事的是一個才幼兒園小班的孩子。

而一旦發現自己能夠漂亮、完整地講好一個故事,孩子想要講故事給大家聽的慾望就會迅速膨脹,恐怕以後就是家長被孩子拖著,天天得聽他講故事了。

孩子做到這些,並非他特別聰明,而只是簡單地因為:

第一,他每天都可以聽媽媽念很多故事書,裡面有大量優美的中文語彙;

第二,他還不認字,所以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漂亮的語言,以及聯繫到美麗的畫面上了。

我這樣講,並不是覺得認字不重要,只是有時候我們太過心急,總想著要在學前好幾年,就去提前灌輸孩子學校里才該學的東西,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事實上,這份急功近利有時也許只能在剛入學那會,給孩子一些優勢;從長遠來講,孩子的中文腦袋,或者說孩子的書面語言能力、語彙豐富程度、表達能力,才是更長遠的競爭力啊。

並且,也只有尊重幼兒自身的智力感官發展規律,在合適的時間學習合適的東西,才能事半功倍。

我又要做這個類比了。

假設有兩個小朋友,一個3歲,一個6歲,一起學認字,哪個會學得更快更好呢?

答案無疑是6歲的小朋友,因為6歲小朋友的自主學習能力、專註能力、記憶力都完勝3歲小朋友,特別是對於認字這樣枯燥的事情來說。

可如果說,同樣是這兩個小朋友,一起聽大量優美的中文書面語言,哪個更樂於模仿,更容易耳濡目染、映入腦海呢?

答案恐怕是3歲的小朋友啊,就像小小孩短短2、3年就能學會複雜的中文口語表達一樣,他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習得優美的書面語言。

所以當你聽到孩子無意識下演講出來的故事,比你的用詞還要漂亮、華麗、完整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因為,他們的強項,本就是模仿聽到的東西直接拷貝出來(否則,他們不可能學會說話);而我們成年人則是靠認字、閱讀、消化理解再轉換成語言,多了好幾個環節。

事實上,不要急於認字不是我自己說出來了,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了這樣的呼聲。

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三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

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後,在內華達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兒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也認為她有點小題大作,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然而,這位母親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三個月後,此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

可以說,美國政府在保護兒童想像力上的付出是不遺餘力。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基本權力必須受到保護:

1、玩的權利;

2、問為什麼的權利。

也許,正是因為所有這些保護措施,以及堅決抵制超前教育的態度,才使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始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它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百萬富翁。

然而,目前在國內,看看我們周遭的情況,卻是截然相反。幼兒園的孩子都在上認字和拼音的課外班了;更有甚者,未滿周歲的孩子,父母就在家裡掛滿了字卡,帶著孩子一個個認,最好孩子一會講話就能同步認字和閱讀了,這是何等拔苗助長的節奏啊。

教養一個孩子,就跟建一座高樓一樣,地基打得越深,將來的樓就可以建得越高、越穩。如果我們爭的只是一時之短長。那麼確實,沒打地基直接先開始造房子的人,肯定已經可以看到不少成果物。而在專心打地基的朋友,可能一時什麼收穫都看不到。

但那有怎樣呢,我們在意的究竟是一時,還是孩子更長遠的發展呢?

就語文能力這件事情來說,給小小孩聽大量的故事書,接觸大量的中文語彙和表達,讓孩子充分浸潤在優美的中文書面語言里,就是打地基。

至於什麼時候開始「造房子」,我的想法是等一等,再等一等,能晚則晚。晚到什麼時候呢?晚到孩子自己要求想「造房子」的時候。

會有那麼一天么?我覺得肯定會有,如果地基打得夠深的話。

家裡已經聽過幾百本中文故事書的哥哥,常常會主動問我某個漢字怎麼讀,有時候故事書里看到自己認識的某個字就會很興奮,然後問我前面和後面的字分別是什麼。

這種時候,我會認真回答他的問題,但卻不再刻意多灌輸他其他漢字。

我的小私心是,希望他再晚一些認字,那樣我就可以引領他,集中注意力去聽更多更多的優秀作品、更長、更複雜完整的章節故事、甚至是先賢經典,利用小小孩獨有的語言敏銳和模仿力,來奠定他將來語文能力的深厚地基。

因為,一旦開始認字,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去讀文字,再也不會完全專註在"聽"和"模仿"那些表達上了。

而通過文字去學習書面語言,就回到了我們當年辛苦的語文學習之路,再也輕鬆不起來,對小小孩來說,也再也不會是一件單純興趣使然的事情了。

本文由Apple媽咪授權天才寶寶轉載

作者:Apple媽咪,曾供職於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後DIY移民紐西蘭,如今,她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紐西蘭TV33主持人,同時也是3個孩子的媽媽。歡迎您關注她的原創紐西蘭育兒和移民故事。微信搜索公眾號「Apple媽咪」即可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天才寶寶:為你精選的育兒日報


推薦閱讀:

一顆米粒,都可能要了孩子的命!兒子的經歷分享給大家。異物進了氣管,爸媽該怎麼做?
【丁媽小課堂】孩子咳嗽,這種方法比吃藥管用
如何規劃與小兒一起成長?
4歲多寶寶,心理性尿頻,一天百次左右,怎麼處理合適?
奶睡,零食奶,用奶止哭…你跟寶寶有多大仇恨?

TAG:育儿经验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