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時代結束了嗎?

最近不乏唱衰小米的聲音,比如:

小米時代結束了,壞在不夠偏執

三大失誤導致小米時代結束了

文中指出:

小米的三大失誤:市場切換不成功,錯失產業鏈布局良機,以及不夠偏執

失誤一:用戶從發燒友群體向大眾群體切換時,過於依賴價格一種競爭維度,忽視了品質和個性化維度。

失誤二:沒能及時在產業鏈布局和提高產業鏈影響力方面有所作為。

失誤三:不夠偏執,未能將「硬體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的模式做到極致。

歡迎討論。


「You know why people dont like liberals?

Because they lose.

If liberals are so fuckin smart,how come they lose so goddamn always?」


2014年寫的一篇分析文章,╮(╯▽╰)╭

鏈接:小米的短板在哪裡? - 黃志偉的回答

——————————————小長篇的分割線——————————————

標題: 小米公司的失速隱憂——雷軍的操作系統還需打個升級補丁

正文:

雷軍可能是中國IT界最早預見到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並且為之進行了充分準備的幾個人之一,大約在2005年以後,「掌控移動互聯網埠」就成為了雷軍一系列投資的內在出發點,2009年底確定做小米這件事情之後,小米就成為了雷軍整個視野的重心。

按照「互聯網思維」的方法論,短短几年時間裡,小米先後實施了「MIUI的互聯網式開發、MIUI的互聯網推廣,移動互聯網社交APP米聊的開發,小米的互聯網式推廣與銷售,家居系統的互聯網智能改造」等一系列動作,從而初步完成了「硬體、軟體、互聯網服務」的一體化布局。

然而時至今日,單純的「互聯網思維」在小米的發展戰略中埋下的一個Bug已經開始影響小米的健康發展(Bug,IT術語,用來表示電腦系統或程序中隱藏的錯誤、缺陷、漏洞等,往往可能造成電腦系統崩潰,易於遭受攻擊)。

固然小米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導和驅動之下完成的,然而今天,單純的互聯網思維,已經不足以獨力推動小米在新階段的快速優質發展。

作為硬體的小米手機是「小米互聯生態圈戰略」成功的關鍵

當前,我國處於智能手機的中等普及期,市場格局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而智能家居則依然處於萌芽階段。小米著眼於建立「小米移動互聯生態圈」的商業模式,必須把握這一最佳機會窗口,一方面迫切需要「快速覆蓋增量用戶」,另一方面高度需要「牢固粘著存量用戶」。

作為硬體設備的小米手機產品的發展速度和用戶滿意度,直接決定了這兩大目標的達成程度——

1、作為硬體設備的手機產品,是「快速覆蓋增量用戶」的擴張先鋒

小米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布局正在完善,當前尚未建立起足夠的優勢,對小米手機用戶之外的輻射能力約等於零;

MIUI雖然是整個矩陣的靈魂和中樞業務,相比安卓陣營內的其它定製系統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用戶對操作系統的體驗見仁見智,而安卓陣營其它廠商紛紛加強其操作系統的定製水平和優化力度,用戶的刷機需求比前幾年已經有了明顯下降,MIUI脫離小米手機單獨對外滲透的能力也是弱化的;

(這與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一樣的道理,早期的智能手機硬體性能較弱,操作系統的普遍粗糙進一步擠佔了手機硬體的性能,很多人為了讓手機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性能,不得不到處尋找好用又好看的刷機ROM,由此也變成了所謂的發燒友,今天,智能手機的CPU、內存等關鍵元件的性能對大多數人已經夠用,刷機需求也相應下降,發燒友圈子的活躍度比之前也顯著下降)

相比具備一定軟實力優勢但獨立擴張能力並不突出的MIUI,小米手機產品在完成「快速覆蓋增量用戶」任務時乾脆而充分地體現出了硬實力;

註:據小米公司透露,到2014年5月MIUI用戶達到5000萬,其中4300萬用戶是跟隨小米手機自然增長而來,單純刷機產生用戶在700萬左右,只佔14%,約為單純刷機產生的用戶數量的六分之一。

2、作為硬體設備的手機產品,是「牢固粘著存量用戶」的真正關鍵

用戶對一個智能手機品牌的黏性,取決於其使用手機操作系統的滿意度,也取決於整個手機的穩定性與品質感,各類刷機ROM的存在使得操作系統對手機的約束可以通過刷機很快解決,但是手機本身的品質感和穩定性則無法改變。一旦一位用戶對一款手機的品質感和穩定性產生負面感受,基本不會再次購買這個品牌的手機,並且購買其他品牌的手機之後,再次將系統刷回之前品牌操作系統的比率也會大幅降低。

簡言之,操作系統體驗不佳時,用戶多半會選擇刷機,手機品質與穩定性不佳時,用戶多半會徹底放棄一個品牌。在不考慮MIUI的情況下,MIUI的名聲在外,配合小米手機的高配低價,確實可以幫助小米手機「快速覆蓋增量用戶」,但是在「牢固粘著存量用戶」方面,手機的品質與穩定性最為重要。

3、另外,作為硬體設備的手機產品,還是消費者信任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的關鍵

在小米的產品矩陣之中,手機產品是滲透率最廣泛,也是一般消費者最有機會體驗到的產品,因此可以說,小米手機是小米整個產品矩陣的先導性產品和基石性產品。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群,作為耐用消費品,要大規模進入消費者家中的客廳,必然需要作為硬體的小米手機提供品質背書。

綜上所述,可以說,作為硬體的小米手機其實是決定「小米互聯生態圈戰略」實現程度的最大變數。

手機失速背後——性價比取勝的「小米式互聯網思維」已近強弩之末

為了抓住「智能手機處於中等普及期,智能家居處於萌芽期」這一機會窗口,小米逐漸將原來的飢餓營銷策略改為「快馬加鞭,雙馬圈地」策略,不僅小米手機出貨速度持續放大,還在千元價位強勢推出了更顯性價比的紅米手機,但是紅米在很快放量之後,作為旗艦系列的小米3、小米2s在小米官網和其他電商平台的銷售速度也旋即放緩,在業內已有滯銷之說。

表面上,小米手機的失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1、從中國智能手機普及角度來看,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處於相對高位,根據2013年Nielsen發布的數據,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71%,這一數據甚至已經高於普及率為60%的美國,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的階段性紅利逐漸消失;

2、從外部市場競爭來看,其他國產廠商紛紛複製小米模式,著力在性價比上接近甚至超越小米,曾是小米手機獨門絕技的高配低價的性價比優勢已經趨於弱化,泯然眾人;

3、從內部產品線來看,紅米手機的參數已經足夠滿足相當一部分發燒友的需求,而小米手機在性能和品質上的相對優勢又不足以支撐起相對紅米的溢價,結果出現了紅米對小米的衝擊;

4、從產品體驗來看,小米手機因為追求硬體的發燒級性能,追求搶先以高配低價入市,多多少少犧牲了整體的品質與穩定性,影響用戶對小米手機特別是紅米手機的整體體驗,已經對整個小米的口碑構成了廣泛的負面影響。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小米手機業務的失速,其實反映出性價比取勝的「小米式互聯網思維」這把強弩,已近強弩之末。

互聯網思維絕對主導之下,手機的重要性與複製性被低估

在互聯網思維指導下取得一系列成功之後,小米多多少少形成了「未來以互聯網服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手機只是用戶獲取互聯網服務的工具,以高配低價的方式快速獲得用戶數的增長即可」的思維慣性。

正是由於這樣的「互聯網思維」在小米內部佔據了絕對的主導思想,在小米的互聯網思維體系中,小米手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獲取移動互聯網埠的手段,而不是作為目的或者基石本身,對於整個小米戰略的重要性與業務本身的複雜性被低估。

因為失重,所以失速。

手機業務也已經成為小米整個業務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也是小米夢想達成程度的最大變數。

互聯網思維不能獨力為小米手機業務提供指導和驅動

小米要推進其「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一體化戰略,需要同時在「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三個戰場作戰,必然會同時受到互聯網競爭法則和消費電子設備競爭法則兩種規律的同時作用。

小米式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可能是這樣的——

「小米是互聯網公司,沒指望硬體賺多少錢,未來將通過互聯網服務盈利,手機只是用戶獲取移動互聯網服務的工具,通過高配低價超出消費者預期,實現快速銷售,進而讓更多的消費者用上小米手機,進入小米生態系統,通過MIUI的良好體驗對用戶形成粘性,手機核心元器件性能升級之後,小米再推出新的高配手機低價買給消費者,保證小米生態圈的持續」。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小米手機一味追求硬體的發燒級性能,追求搶先實現高配低價入市,尋求超出預期,特別是在智能手機依然具有較高複雜性的條件下,必然多少忽視甚至犧牲了整體的品質與穩定性。

當前,小米式互聯網思維做手機的核心策略「高配低價、快速入市」已經不再具有獨特性,
其中蘊含的勢能也因此減弱。

另外,隨著小米手機放量出貨,小米手機的用戶群已經不再主要是那些「追求性價比,並且對產品品質和穩定性方面的不足抱有較高容忍度」的發燒友群體,更多對小米沒有太多情感認同的新用戶對小米手機的負面評價浮出水面,造成小米的口碑影響力出現衰退。

這些新變化都說明,互聯網思維已經不能獨力為小米手機業務提供指導和驅動。

事實上,通過「移動互聯網消費服務」賺小錢易,賺大錢難

關於主要通過互聯網服務盈利

蘋果應該是通過互聯網生態盈利能力最強的,我們不妨對蘋果的營收情況進行一個分析:

2013年,包括iPone、iPad、iPod在內的移動設備年度銷售收入總計達1276億美元(未計入MAC筆記本銷售收入),而多年持續積累下的蘋果用戶貢獻的數字消費收入為160億美元,按照30%的抽成比例,其中實際歸屬於蘋果公司的數字消費收入約為48億元。可知,目前蘋果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只有設備銷售收入的12%,真正歸屬蘋果的互聯網服務收入進一步減少到設備銷售收入的4%。

截止到2013年年底,iPhone自2007年至今,累計銷量接近5億台,iPod累積銷量接近4億台,iPad累積銷量接近2億台。由此假設蘋果有效用戶數為5億(以滲透率最高的iPhone總銷量計),則每個有效用戶平均在2013年在數字消費方面消費了32美元(約合201元人民幣),真正屬於的蘋果收入大約為9.6美元左右(約合60.5元人民幣)。

從這個意義上說,蘋果雖然是智能手機領域最能從互聯網服務方面賺錢的公司,其本身的絕大多數收入來源也來自對外銷售設備的一次性收入,從這個意義上看蘋果依然是一個消費電子設備公司,而非一個互聯網公司。

對於安卓陣營的品牌來說,不論是單台設備,還是單個用戶,能夠帶來的互聯網服務方面的平均收入應該都是低於蘋果的,這可能意味著,類似小米這樣的品牌,1年里可以從用戶的數字消費方面獲得的實際收入(以30%計)在中短期之內將低於100元,以3年才更換一台手機算,小米手機在整個使用周期里,通過MIUI獲得的收益將不足300元,事實上,即便是紅米手機,其元器件成本應該也超過300元。

由此基本可以確定,在中短期之內,單純來自互聯網服務的收益將無法覆蓋一台硬體設備的成本,一些人,決定了小米手機,以及小米電視、小米路由等硬體設備產品,在中短期之內不可能免費贈送的硬體,因此必然首先受到消費電子設備競爭法則的強力影響和制約。

因此,單純或者過度用互聯網思維來指導手機業務,不利於小米手機業務成功完成擴張生態圈的戰略性任務。因此,小米不僅需要有互聯網思維,同時也需要消費電子設備思維,小米的未來,必然建立在這兩種世界觀融合的基礎之上。

附一個對比:

1、
2013年,百度總營業收入320億元人民幣,騰訊總營業收入604億元人民幣,合計924億元。分攤到中國6億網民身上,兩家公司從每個網民身上取得的毛收入為154元。

2、
2013年12,MIUI達到3000萬用戶,當月為小米帶來3000萬的流水收入,若按彼時數據,每名MIUI用戶每月帶來1元流水收入,全年帶來12元流水收入,其中歸屬於小米MIUI的收入只在4元左右。

互聯網領域和消費電子設備領域的競爭法則存在根本差異

小米要推進其「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一體化戰略,需要同時在「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三個戰場作戰,必然會同時受到互聯網競爭法則和消費電子設備競爭法則兩種規律的同時作用。

互聯網世界和消費電子設備世界,在成本構成、產品屬性、業務模式上都存在近乎本質的不同,競爭規則也有著幾乎根本上的差異:

在互聯網領域:

互聯網產品的普遍的免費模式消除了傳統產業中因為購買力差異造成的消費者分層,這為互聯網產品用同一件產品服務全部用戶創造了主觀條件;

互聯網產品多數情況下被視為一個工具,對用戶的自我標榜價值在多數領域可以忽略不計,一個人使用什麼互聯網產品,更多是受產品體驗影響,較少有其他外部因素;

因此,互聯網產品,特別是基礎型以及生態型互聯網服務產品,(如通訊、社交、電商、搜索等),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往往趨向於贏家通吃的結局。

而在消費電子設備領域:

消費電子設備相對互聯網產品更加具有個人標籤屬性,在一定程度上,人們在購買手機時與購車時一樣,都會受到「性能、價值觀、購買力、審美情趣」等多種因素的複雜影響,複雜的選購模式,天然地促使消費電子設備市場會形成充分而自發的細分,消費者對對價值觀、審美情趣的需求,天然地對廠商贏家通吃造成阻礙;

除非專業性門檻非常之高,幾乎不可能出現贏家通吃的可能(類似數碼相機中的佳能,低端數碼相機被帶有攝像功能的手機替代,也是佳能現在在數碼相機領域一家獨大的外部因素),一類消費電子設備的技術含量越低,品牌商就越多,而當前的智能手機行業,正符合技術含量和進入門檻較低的消費電子設備的範疇,因此最大化佔據市場份額的難度很大。

從標杆的經驗中發現突破瓶頸的可行方法

小米手機策略之中,融入更多電子設備領域的規律和競爭方法,供參照、對比、思考、揚棄。

對象1:功能機時代最成功的品牌——諾基亞

(小米向諾基亞學習聽起來好像不合潮流,但是對今天的小米來說,諾基亞不僅不失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樣本,考慮到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取得的超高市佔率和統治地位,對於內心蘊藏著大一統夢想的小米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學習對象。)

概括地說,諾基亞不斷獲得忠實用戶群的關鍵點有三:極致的穩定性(信號好,耐摔)、全價位覆蓋、口碑。

諾基亞的啟示:

如果把諾基亞的競爭策略作為功能機時代被正面的最優策略,那麼智能機時代的小米手機,如果能夠在諾基亞策略基礎之上, 加上「性價比」即可。相對諾基亞來說,小米手機現在欠缺的是產品極致的穩定性、全價位覆蓋的產品線。

對象2:一體化戰略迄今最成功的品牌——蘋果

概括地說,蘋果產品的工業設計,與IOS系統、移動互聯網服務(APP商店)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正是憑藉這三大基石的卓越,才有了蘋果在高端智能機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和一體化戰略的成功。

在iphone5c之前,蘋果對產品線的延生非常克制, 1年1部手機的速度讓蘋果產品線顯得非常精簡。為什麼即便是這樣精簡的產品線,也能確保蘋果在1年之中都能佔據高端手機市場的優勢地位?

蘋果能做到這樣,正是有賴於獨步天下的創新能力以及超凡的工業設計與製造工藝,這三者一起完美充當了品牌/產品價值感的「穩定器和支柱」的作用。我們知道,CPU等電子元器件的價格遵循摩爾定律快速下降,但是從一開始,蘋果手機的價值就不僅僅來自於元器件,這決定了蘋果品牌/產品價值感的貶值速度較慢,而且即便貶值,也遠遠高於其他品牌。

相比蘋果,在創新能力、超凡的工業設計與製造工藝這三方面,當前的小米都不具備真正的優勢。在性價比策略的引導下,小米手機產品價值感緊貼元器件價格,小米手機的價格變動曲線客觀上緊貼元器件價格的下降曲線,貶值速度緊追元器件的降價速度,品牌價值感略為單薄,結果就是導致品牌無法從價值感層面給自己相對穩定的定義,會部分地成為一個機會主義的品牌,邊緣化的品牌。

蘋果的啟示:

小米需要形成自己相對鮮明的工業設計語言,提升製造工藝,為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提供支撐,為小米在中端市場佔據一個堅若磐石的席位。

對小米發展的思考

【產品策略】

1、 在其它廠商紛紛複製小米模式,並且試圖提供比小米更好性價比的情況下,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即便在新機型剛剛開始上市的時候,都不會有曾經那麼明顯;

2、 在產品層面,諾基亞、蘋果這兩個時代的標杆都指向強化製造工藝,用PC時代的話就是做工;

3、 工業設計方面,蘋果遵循白雪公主設計語言,諾基亞一以貫之的直板機身也是諾基亞的標誌性設計語言,小米需要形成自己相對鮮明的工業設計語言;

(對很多發燒友而言,做工和工業設計,比性能指標更值得留戀,所謂戀物多發乎於此)

【產品線策略】

在手機業務上,小米在硬體方面學習了蘋果式的「少就是多」的方式,諾基亞推的是全價位覆蓋的產品線,誰又更值得作為小米的借鑒對象?這個問題是小米產品線策略的出發點。

1、 小米的人氣已經比較旺的情況下,需要大力強化自己的旗艦產品,通過旗艦機型為小米在2000~3000元的中端市場獲得穩固的席位,為小米品牌價值提供可靠支撐。另外,中高端旗艦機型則有助於用戶真正轉化為米粉的持續性永久性沉澱,為MIUI系統。

2、 一味追求性價比的發燒友路線,造成整體產品線缺少縱深,影響發展後勁,不妨效仿MIUI的版本策略,先在風格上有一個差異化,一部分機型追趕發燒友級的性能提升,另一部分產品能夠注重穩定性,兩種傾向性的產品都在各個合理的價位上進行優化的布局。

3、 特別是在1000元以下價位,紅米按照上一條說的分穩定版和性能版,可以給消費者一個選擇,規避紅米現在滿足了高性能滿足不了穩定性的問題,讓各種類型的消費者都能夠達成自己的使用預期,從而降低不滿和流失率。

【小米要不要旗幟鮮明地向中高端挺近?】

對於這個問題,1年前雷軍在2013互聯網大會上提到——

「我也很讚賞他們(指華為、中興、聯想)把自己的手機都在往中高端的品牌突進,正在塑造更中高端的品牌,我也看到他們這樣的努力所取得的戰果,他們的手機也都賣的非常好。但是,有一點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可能對手機的工具性更在乎,可能跟我是發燒友有關係,我會把手機更多的理解成比較像電腦,當然它有時尚性,裝飾性,所以我跟他們是不同的流派,他們追求的東西我也挺支持,挺理解的。但是,好像我追求的東西大家不一定理解。所以,我後來在想,可能我們還不是一個流派。」

這樣的說法多少可以見到彼時的小米對互聯網思維的過於偏執

1、 人都有儘可能地購買和佔有更好品質的產品的需求,這是人性的核心驅動之一,因此從邏輯上看,中端手機市場必然會重新活躍;

2、 隨著高端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三星已經決定加大的中檔市場的開拓力度,再加上鎚子在2000~3000元中端市場的攪動,其它品牌在這一價位區間的宣傳力度很可能會加強,某種意義上,這智能手機的遊戲規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處於當前M形中間位置的中端智能手機市場很可能重新活躍起來;

3、 在龐大的米粉中已經積蓄了充足的購買力,隨著老一代米粉的成長, 小米需要為他們的購買力升級和品質升級提供解決方案。

【發燒友這一定位,對手機業務已經不再那麼適合】

對MIUI來說,「專為發燒友而生」指的是快速實現,人無我有的功能等等,而對小米手機來說,發燒友基本上等於「緊追高端市場核心參數,高配低價出售」。

對性能的狂熱追求是智能手機在快速普及階段的階段性特徵,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這種追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退。

另外,其它廠商紛紛複製小米模式,並且試圖提供比小米更好性價比的情況下,小米已經不再是唯一一個可以提供這種意義上的發燒友手機的廠商。

再者,之前,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熱情掩蓋了對工藝品質、整體設計的需求,多數廠商也多少在在整體品質方面有所妥協,如果繼續完全依賴「緊追高端市場核心參數,高配低價出售」的策略,將會對小米生態系統的健康造成損耗。

「專為發燒友而生」這桿大旗, MIUI可以繼續扛下去,但是對手機業務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適合。

【關於心態與自我定位】

當前,小米同時要具備領導者和顛覆者的心態,並在這兩種態度之間折衝權衡,巧妙設定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規則。

另外, 智能手機市場之爭已經成為一場硬碰硬的戰爭,小米需要時刻有打硬仗的思想準備。


個人看法哈。一群鍵盤ceo,詳細信息、詳細數據不了解,甚至連小米的架構組織都不知道,自己幾乎沒有任何領導經驗的人,坐在電腦面前,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看破一切,誰誰誰按照我的想法走早就好了,誰誰誰我早就預測到了。我就想問了,要是這些人真有這些本事,會閑的/窮的蛋疼來寫這些文章嗎?ps:見過幾篇文章,寫的很不錯,但剩餘大部分文章或者說大部分人都是扯淡。


小米還沒建立自己的時代

小米只是帶了一波節奏

趁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發展的春風

國內出現了很多帶節奏的互聯網企業

比如滴滴打車、大眾點評、美團、餓了么

當然小米的規模比他們要大很多

如今這波節奏也基本臨近尾聲了

下一階段,才是考驗企業內功的時候

小米特殊在,他是通過硬體來切入互聯網的

雷軍多次在演講中提到海底撈和好市多

這說明雷軍想提供搭載優質互聯網服務的同時提供精品的硬體

要做到這兩點真的很難

互聯網服務這一塊,很容易就會被競爭對手模仿

智能硬體,隨著技術發展,必定會出現產品同質化

小米通過硬體的銷售,已經擁有了海量的用戶

小米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挖掘用戶的價值

一方面,小米通過銷售各種周邊產品、智能產品來挖掘用戶價值

另一方面,小米開始挖掘miui變現的潛力

小米搞的小米互娛、小米直播之類的都是為了挖掘用戶的價值

什麼算是建立了自己的時代?

國內的騰訊、百度、阿里

這些才是擁有時代的企業

小米成立連10年的時間都不到

談得上什麼時代啊

小米目前肯定面臨困境,但也不像有些文章寫的那麼不堪

所以,大家適當操下心就行了

反正對於商學院來說,小米肯定是要入案例的

成功了,可以分析怎麼做到的

破產了,可以分析怎麼回事兒

這是個很好的樣本

大家繼續觀察繼續看就好了。


小米的時代還沒來怎麼就結束了。

雷軍對於小米的期望是一個千億美金級別的巨頭公司,要想達到千億美金,靠手機是根本沒戲的,整個世界只有蘋果一家曾經做到,那是因為他是智能手機的領頭人,現在只不過是在吃創新的紅利,而你小米有啥這個級別的創新呢?沒有,所以雷軍另闢蹊徑啊,三駕馬車理論換了又換,與時俱進嘛。

發展到現在小米其實就是在走兩條路,一條路是以miui的普及量來做一個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騰訊,因此什麼小米金融,小米錢包,黃頁之類的各種app預裝以及令人髮指的audi,但我覺得很明顯這條路根本走不通,具體原因分析一下騰訊的營收情況就知道。第二條路就是新國貨或者大百貨戰略,我認為這是小米唯一的千億之路。小米一直吹噓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但跟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騰訊阿里相比,小米其實在思維上並沒有任何優勢,但相對於傳統企業比如格力美的,小米的優勢就大了去。實際上現在雖然小米手機不怎麼樣,但即使對於很多米黑來說,小米又出了任何除了手機之外的新品也會是他們的優先選擇。爆品電商低利潤率,這三點決定了小米相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的決定性優勢,雷軍一直在說好市多,實際上小米完全可以把自己做成一個網路版的好市多。而現階段小米在新品發布的速度上實在太慢了,投資初創企業的做法太穩了,現階段直接提出需求然後找二線廠商代工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當小米想通了自己的對手是京東和阿里的時候,小米的時代才是真正的開始。


連蘋果都不敢說自己完全避免了失誤3


看不到不知不覺小米已經是智能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的NO.1?一群傻逼!

看到又有人胡扯了,出來說兩句。小米做的是智能生活服務提供商,和京東,阿里有個毛線關係??如果小米對標的是電商的話,還會把手機放在京東和天貓上賣嗎??不要用現在已有的商業模式來看待小米,小米根本不屬於某一個已有的商業模型,小米是完全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像汽車革命起來了一大批汽車廠商,這次科技革命造就的就是小米這樣的企業,是為當代消費者服務的企業。


小米我個人覺得他有三大部分

1.目前的主要盈利部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這些智能設備,這是目前小米目前參與市場競爭最直接的地方,也是目前我認為三大部分中最接近飽和的一部分,因為小米目前在配置上都是採用一些市場上相同的配置,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說,不一樣的就只有你系統的優化以及你整個系統的生態。

2.MIUI和小米公司的其他APP,MIUI目前也是挺多人會刷的一個系統,目前我對於小米支付抱有著極大的期待,由於目前Samsung Pay和Apple Pay都有一定的局限性,Samsung Pay只允許三星的手機,搭配了Touchwiz的手機使用(還不是全部三星都可以)。Apple Pay僅僅允許iPhone6S及其以上的手機使用,而小米支付只要搶佔目前這部分市場的空缺,就可以搶佔許多的先機。

3.智能家居以及所有智能的產品,智能家居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和Google投資的無人汽車和人工智慧那些一樣,屬於一個燒錢的無底洞,只不過在近年無人汽車已經成為了可能,因為沃爾沃自動駕駛看起來已經很成熟了,Google假以時日也可以的。人工智慧方面AlphaGo已經顯示了其在圍棋方面的優越性,按照同樣的套路可以培養出其他方面的人工智慧。智能家居其實非常貼近生活,而且我相信市場很大,還可以搏一搏,甚至會成為未來的盈利點。


我是一個米黑,但我不得不承認小米在營銷和對電器行業的侵蝕能力,小米在這上面的能力真的是數一數二。個人認為雖然今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已經有了滑坡,但並不認為小米的時代結束了,因為我們需要和整個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小米的滑坡並不算特別嚴重且小米應該早就預見了手機市場的低迷,所以小米早就散開枝葉進軍各行各業,為的就是能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還能有所發展,同時也是為了規避風險。當然如果小米現在的系統和ID設計上還不有所進步,一味地打性價比戰略的話,其前景依然很不樂觀。在硬體上拼不過華為,在內容上拼不過樂視,在傳統電器行業還有格力和海爾的堅守,線下渠道還有強勢ov大軍,所以說我並不看好小米的未來,但現在,在小米手機市場佔有率仍然很高的今天,我不敢說小米的時代過去了。


沒有一絲絲防備的出現在信息流里,害我差點以為今天是愚人節


至少現在看還不會 猴王宣布親自負責供應鏈以後 之前需要搶購的猴米note3現貨了 翔米5現貨了 (低配) 如果這個氣勢能夠一直保持下去的話 對小米的投資人來講肯定是一針強有力的強心劑 第二季度銷售情況必定會回暖 幹掉藍綠廠可能性很大 那麼續命到上市那一天的可能性會被無限放大 所以現在說翔米藥丸還為時過早


要是真的不行,你就不會看到這種言論了。大可樂手機倒閉的時候,有誰說過嘛?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至少以我從知乎看到的小米曝光度來說,他的時代沒有過去。什麼時候都不討論,不關注,不撕逼了。他是真的走遠了


我覺得還有轉機。

雷總一直對錯過互聯網耿耿於懷,比起BAT大佬,金山董事長可以說是矬子里的將軍。

創辦小米,希望彎道超車,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一極(重金買下的域名 http://MI.com,也寓意 Mobile Internet)。

小米手機只是參戰的武器,雷總從沒想過做成功的手機公司為止,那罪受得真不值。

這種進取心著實令人敬佩。

現在看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只是管道,核心還是互聯網服務,贏家還是BAT。

可以說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又讓雷總失望了。

轉機是「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物聯網設備加入互聯網,作為新的數據和服務資源,是BAT掌控之外的資源。

物聯網時代同時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只不過就像現在不強調電氣時代一樣不再強調移動互聯網,

那時手機還是重要管道,核心是運行於手機的物聯網平台。

小米搞的生態百貨系統,就是在培養物聯網平台。

但是過渡到物聯網時代,不像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那樣迅猛,因為設備整合到新平台比軟體進入新平台困難的多。

吸引大多數人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是大多數而非個別互聯網服務的遷移,

同樣吸引大多數人進入物聯網時代的也得是大多數而非個別設備的整合。

「即將到來」還是漫漫無期。

雷總有耐心和堅持的資源;對小米的合伙人和核心員工來說,現在也沒其他好地方可去吧。

不過期待物聯網的還有另一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失意人——360的周總。

而且安全對物聯網更重要,這個切入點也很有競爭力。

小米的故事很精彩,希望能繼續。


連蘋果都不敢說這是蘋果的時代,你問小米時代結束了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顯然,無論是蘋果時代,還是企圖開創一個時代的小米,都被華為的海軍迅速擊退。本來我對華為的好感度被這海軍直接暴擊成負數。尤其是某個匿名放圖的那個海軍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