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因檢測行業的春天是不是來了?

冬天已經來了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功能片段,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決定一切生物物種最基本的因子;基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靚麗、長壽之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因此,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與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包括您的長相、身高、體重、膚色、性格等均與基因密不可分。

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

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疾病診斷是用基因檢測技術檢測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是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目前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

基因檢測最大的市場還是在醫療診斷領域,測序機構最大的潛在優勢是能夠獲得特殊患者的組織樣本,並且獲得基因數據的積累,這對於藥物開發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未來市場廣闊,


未來,消費基因檢測將不可阻擋地進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落地則是目前的難點。克服、解決這些難點,基因檢測行業肯定會春暖花開。我們梳理了一些難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建議也歡迎提出!

1、 長期的痛點:單一且「無用」?

目前的消費型基因產品,大多的模式都停留在單一的檢測層面,停留在「付費-檢測-報告」階段。用戶拿到報告後,該如何使用,能如何使用,並沒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

用戶難以獲得預期效果,這也就使得消費級基因目前似乎處於一個懸空且不可持續的狀態。

2、 當前問題

(1)保險方面,基因檢測產品目前很多時候是作為一種新穎而引人注目的營銷方法。實際操作上,基因與業務顯得較為割裂,很多囊括了基因檢測的保險業務並沒有利用起檢測的結果來實施風險控制。

基因檢測與保險深入合作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基因與險企的合作大多都是在市場層面,即保險經紀人,他們不一定具有生物背景,只是把基因檢測技術作為保險銷售的增值服務,以此增加客戶的粘性。

基因檢測與保險結合的點可能是降低保險的賠付率。23魔方CEO周坤告訴動脈網記者:「對於健康險來說,降低賠付率的本質就是要降低被保險人患病的概率。這個時候,就需要真正的健康管理介入。」

(2) 在運動和醫美領域中,基因檢測顯得相當小眾。此領域尚未形成行業規範,故出現了一些打著基因技術牌子的渾水摸魚者。同樣,這裡也存在和合作保險相似的問題:中間服務層缺乏生物背景。這也就使得基因檢測的營銷成分更重。

3、 問題背後:低成熟度的市場、行業

最早期,基因檢測技術的用戶是科研和醫療機構,服務內容也僅是檢測。

測序行業得到飛速發展,NIPT這樣的臨床檢測展現出的應用價值引發了消費者對這項技術的好奇心。隨之,更多基於基因檢測的消費產品出現,但早期的認知也被帶到了消費市場中。

然而這個市場直接面對的群體是消費者,是並不具備專業背景的人群。沒有了具有專業背景的中間服務環節,這樣的消費級基因產品很難像無創產檢一樣發揮作用。僅僅是把技術包裝成產品,包裝得更加簡單易懂,並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

一言蔽之,國外五花八門的模式表明他們其實也都在探索階段,並沒有成熟的模式供國內參考。總的來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另外,除了市場成熟度之外,行業的成熟度也有待提高。

一是技術上,此前這項技術的應用更多是在科研和臨床上,其技術大多也都是從科研上演變過來的,就消費市場而言,數據量還遠遠不夠。

二是市場管理上,新的技術誕生後,市場的監管往往存在滯後性。

總體來看,整體市場還處於早期階段,與健康管理行業的合作都還在淺層面,也暴露出來了許多不足與缺陷。

以上節選自動脈網《年增長25%的消費基因檢測:站在生命大數據風口,如何起飛和落地?》,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移步動脈網(wechat:vcbeat)


激勵—— 基因測序龍頭企業基本跨過投入期,達到甚至超過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標準,這對資本是很大的激勵。 細分—— 團隊有實踐經驗,強化突破某個領域,容易在細分市場建立核心競爭力。 壁壘—— 領先企業在營銷渠道、產品品牌方面都有優勢,後進入者就面臨行業壁壘更高。

近日,停牌兩個半月的天興儀錶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擬將目前擁有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等存量業務資產,出售給成都天興儀錶(集團)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同時,向貝瑞和康全體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貝瑞和康100%股權。
如果順利,這意味著,基因檢測服務公司「貝瑞和康」將以借殼天興儀錶的方式上市。這對於整個基因行業而言意味著什麼?嗅覺敏銳的資本界又有何想法?投資人如何大浪淘沙選擇基因行業好標的?
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伙人王海蛟認為,借殼上市帶動風險投資資本退出,可以增強資本方的信心,滾動發展,更好的支持該行業的發展。之前國內精準醫療一直處於投入期,今年基因測序領域的領頭公司,基本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標準,這對資本是很大的激勵。而早期進入基因測序行業的公司,集中突破細分領域,容易取得較大競爭。雖然目前估值很貴,但基因行業仍面臨著高成長空間,投資公司面臨高估值高投入的投資風險,應審時度勢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項目。
貝瑞和康借殼上市引發廣泛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玫麗撰文《半路殺出程咬金:貝瑞和康借殼上市 精準醫療步入收穫期》,採訪了部分業內人士,針對貝瑞和康借殼上市乃至基因行業整體面臨的投資熱潮進行專業分享。

投資風頭正勁 一二級市場倒掛?

在業內人士看來,精準醫療投資一直持續升溫。除去貝瑞和康的借殼上市,去年年底披露招股書基因行業龍頭華大基因,在過去4年內吸引了超過50家投資人、共計72.15億元的投資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一線城市與基因相關的創業公司不下百家,90%是初創期公司。2016年5月至今就有海普洛斯、天昊基因、和壹基因、鵾遠基因、愛基因等相繼獲得大額融資。
不但行業領頭公司受熱捧,很多上市公司也在趁熱布局精準醫療。
在王海蛟看來,雖然很多上市公司在布局精準醫療,但他們不是領頭企業,在定價和資本市場影響力方面不具備代表性。之前國內精準醫療一直處於投入期,今年基因測序領域的領頭公司,基本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標準,這對資本是很大的激勵。
但是,由於之前華大等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估值示範效應,現在精準醫療的投資成本很高。如果按照現在投資IPO的政策規定,會出現精準醫療板塊的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但是二級市場上市交易之後價格還是會回籠。
資本的青睞源自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基因測序市場迎來飛速發展。據BBC RESERCH統計,該市場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將達到11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1.1%。
高發展中做投資 尋找確定性機會

基因測序目前正快速發展,高估值高投入的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如何在這樣一個新興行業中挖掘出優質標的,並穩定獲益?
基因組學應用的產業鏈上游為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中游為基因測序與檢測服務提供商;下游為使用者,包括醫療機構、科研機構、製藥公司和受檢者。
基因測序市場增長速度很快,較早進入的公司面對的競爭環境相對簡單。加上團隊有實踐經驗,強力突破某個領域,所以容易在細分市場取得競爭力。在王海蛟看來,這是現階段領先的基因測序公司的特質。
已經領先的企業在營銷渠道、產品品牌方面都有優勢,後進入者就面臨行業壁壘更高,生存會更加困難。現在市場競爭帶來的價格戰比較明顯,小公司犧牲了價格之後無法做大體量。對於全行業來說,現在只放開無創產篩市場,產品接力也比較困難。
另外,無論是現在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的基因檢測,還是仍在產業化探索過程中的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相關的基因公司在投資領域都已經非常貴了。但是從技術的價值來說,儘管現在估值很貴,王海蛟相信未來依舊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作為國內專註於醫療健康投資的知名創投企業,高特佳先後投資了鑫諾美迪、安諾優達、博奧賽斯等精準醫療領域優質企業,並與迪安診斷聯合成立了首個國內聚焦於體外診斷領域的醫療產業基金。
在投資基因公司時,高特佳團隊經常思考一個的問題是,如何在確定性行業之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資的效率?對此,王海蛟的回答是,在高速增長中的市場中選擇相對具有確定性的技術領域及相關標的,協助企業快速成長。

投資熱潮中的冷思考 如何選擇好標的?

高特佳如何選擇標的?王海蛟表示,會對整個技術進行簡單分類,一是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技術,比如現在二代測序,NIP無創產前篩查、耳聾基因的檢測等,所謂生老病死生的環節診斷已經商業化了,這種商業化的領域靠資本推動,可以快速複製降低成本,服務於給更多的社會大眾;另外是技術仍在研究的領域,比如基因編輯,要打個問號,在國外這種基礎研究領域的經費來源更多是自然基金的支持,要根據不同技術發展的階段,結合自身對技術的把握和理解,然後再進行投資的決定。
資本市場上,目前和精準醫療相關的股票都比較受追捧,相比之下基因診斷和免疫治療更受追捧一些。因為這兩者在臨床上接受程度強,應用廣泛。而高特佳則主抓精準診斷,主要因為診斷存在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技術相對成熟,臨床應用風險較低。
精準醫療是人類的終極追求,因此是剛需。需求的緊迫和高期望,帶動了這個概念投資的旺盛。就從目前行業發展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可投資的資金量超出了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標的的情況,導致優質項目價格較貴。
在這個領域,具體到項目,要相對選擇有一定的領先性(具有技術,產品或者行政壁壘),細分市場夠大的標的,團隊要接地氣並且富有執行力。


個人感覺技術上沒問題,畢竟基因已經火了幾十年了

只不過信息庫恐怕還不完善,如果已經有一億中國人的基因檔案,我想結果一定會準確很多。

可惜並沒有..............


第七屆國際基因產業大會將於2016年11月3-5日在上海外高橋喜來登酒店舉辦,大會已經成功舉辦過六屆,已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領域重要會議之一,本屆會議邀請到國內外著名院士、世界著名基因技術公司高管,還有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基因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500強製藥企業高管、著名科研院所的資深科學家和項目組長領銜主講,將向世界傳遞DNA和RNA的研究、基因組學和遺傳學的進步、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醫學應用的新興領域、生物催化和生物工藝、基因技術在農業和食品領域的開發和應用等熱點話題,共計20多場專業分會論壇。為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各相關組織機構和個人搭建集國際性與專業性於一體的專題演講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我們盛情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本屆會議,大會主要活動包括主題報告、科技論壇、專題討論會、展覽展示、海報展示、高端人才招募洽談會等多種形式,將為參會人員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資訊、傳遞行業發展趨勢和最新動向,期待著2016年11月與您共聚上海!。

關於更多信息,可直接登錄大會官網:

第七屆國際基因產業大會

大會亮點:

100+ 基因產業領域熱點話題

300+ 基因產業最新發展的專業演講

100+ 科學海報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50+ 企業將展示最新產品、技術和服務

500+ 全球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歡聚一堂


都看到市場前景,都在摸索市場方向,但離產業規模和規範還差得很遠。只能說道阻且長,似近實遠。技術層面已經達到一定階段,可是民用產品方面遠遠不足,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不少,但是整體行業缺少產品設計和運營專業人才。目前涉足的公司裡面很大一部分是皮包泡沫,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能力,魚龍混雜。現在有點像團購網站當年的百團大戰,最終必是個大浪淘沙的結局。


傳說中本世紀最富遠景的行業,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


個人意見,基因檢測到了投資者的春天了,可是每到消費者的春天,而且投資者的春天也還要經歷倒春寒!

全球精準醫療形勢分析(市場規模、發展現狀、投資前景)

精準醫療概述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是一種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治療的新興科學。

精準醫療的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鑒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精準醫療產業狀況與市場規模

精準醫療的實質包括兩方面,即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目前精準醫療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突破600億美元,其中精準診斷領域100億美元,精準治療領域500億美元。今後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還將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國內增速將超過20%。《福布斯》刊文指出,在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將構成一個千億元規模的市場。從全球範圍來看,僅基因測序這一項從2007 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3 年的45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18 年將達到117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21.1%。基因測序引發的產業鏈是超萬億的市場。

一)精準診斷

精準診斷以基因測序為基礎,基因測序產業鏈大致可分為行業上游的測序儀器提供商、行業中游的測序服務提供商以及行業下游的臨床醫療診斷。
  行業上游測序儀器和試劑生產供應商是目前測序全產業鏈中規模最大一環,但這一環幾乎被 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兩大國外巨頭壟斷。中國目前有三種發展模式:與國外廠商合作,如貝瑞和康與Illumina合作生產的NextSeq CN500、達安基因與LifeTech合作生產的DA8600等;收購國外企業,如華大基因收購了Complete Genomics 公司,並推出了基於 CG 原有的測序系統的 BGISEQ-1000 二代基因測序儀;與科研機構合作自助研發,紫鑫葯業旗下子公司中科紫鑫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推出了自主研發的 BIGIS 二代基因測序儀。

行業中游為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包括測序服務及生物信息學的數據分析。做中游測序服務的機構,最大的市場還是在醫療診斷領域,除了通過提供服務獲得收益外,測序機構最大的潛在優勢是能夠獲得特殊患者的組織樣本,並且獲得基因數據的積累,這對於藥物開發是十分便利的條件。

中游未來發展趨勢:雲服務、測序服務、產業鏈整合、數據挖掘。

國外測序服務公司主要有:Broad 研究所、Sanger 研究所,腫瘤測序服務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公司23andMe,Knome,Sequenom,其他,Verinata Health(被Illumina,Inc.收購)、Ariosa(已被瑞士羅氏公司收購)、LifeCodexx、Natera。等,國內市場中龍頭企業有華大基因,諾禾致源,北京博奧,安諾優達,貝瑞和康,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閱微基因、千山藥機、葯明康德、中源協和、新開源、北陸葯業、仟源醫藥、葯明康德及金域檢驗等。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大多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主,其他的還有藥物靶向治療檢測、遺傳缺陷基因檢測、致病基因檢測、腫瘤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疾病風險評估等多種基因檢測服務。其中,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博奧生物、安諾優達、凡迪生物、達安基因主要分布在中國和南亞市場;Sequenom、Natera、Verinata、Ariosa(已被瑞士羅氏公司收購)主要分布在北美市場,而LifeCodeXX專註於歐洲市場;僅有Sequenom公司涉足大洋洲的市場。

生物信息分析(數據分析)是基因測序行業一大難點,也是極具發展前景一塊業務。關於雲服務目前海外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公司主要有 CLC bio (丹麥), Biomatters(紐西蘭), Partek (美國), Genomatix (德國), Knome (美國), DNASTAR (美國),國內方面還屬於起步階段,包括諾和致源、榮之聯等。目前這一市場份額基數較小,空間也無法跟測序服務市場相比,但增長潛力巨大。僅在中國,未來3年有望獲得1億人的基因數據,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精準醫療需要依賴患者多方面數據的積累,包括各種生物組學數據(基因組、蛋白組等)、患者病史、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對比過往患病人群到相關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最優的治療方案。這一理念的實現,都依賴於生物大數據的積累、以及後續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和解讀。

市場准入逐步放開,新競爭者會陸續湧入: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終端以醫院和獨立實驗室為主,由於擁有資質的試點單位和臨床應用尚且不多,因此商業渠道的通道成本較高,短期來看市場資源比較有限。但另一方面,行業進入壁壘相對不高,而產業和資本關注度較高,除了從科研轉型的國內外創業者以外,傳統醫療企業、非醫療企業都有意通過併購等方式快速切入該領域,因此,短中期內處於產業鏈中游的新進入者將層出不窮,呈現高度分散化的趨勢。
  同業競爭激烈,完成「規模優勢+產品優質+渠道粘性」者勝出,未來產業模式成熟且具備持續布局能力、生物信息學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一流、大數據價值和渠道價值突出的行業龍頭企業有望從中突圍。
  新老技術目前不構成替代威脅:從技術層次來看,基因測序是分子診斷的金標準,而二代測序的優勢是可以將若干個基因檢測一次性完成,並精確檢測突變和變異類型,適合短時間內完成多種鑒定診斷的臨床應用需求,擁有相對廣闊的市場空間。

附表:國內主要測序相關企業

表2:國內主要測序相關企業

分類

公司

綜合類
(硬體+試劑盒+臨床應用服務)

華大基因

北京博奧

深圳華因康基因技有限公司

上海百傲

瀚海基因

閱微基因

中科紫鑫

臨床應用服務類

葯明康德

諾禾致源

貝瑞和康

安諾優達

上海寶藤

上海伯豪

解碼DNA

達安基因

泰州益康

北京邁基諾

凡迪生物

上海天昊生物

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佰美基因

賽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金美華基因檢測公司

上海思路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迪諾基因科技

維達健基因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燃石生物

銀河基因

基因檢測在線B2C類

genebook(華大)

Wegene

360基因(北京宏圖雲天)

愛基因(廈門基科)

sungene(三博基因)

idna(武漢益基)

精皮士

生物信息學分析類
(含雲計算類)

北京基雲惠康

聚道科技

奇雲生物

上海其明信息公司

上海晶能

北京華生恆業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烈冰公司

測序技術服務類

上海南方基因中心

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美吉

北京百邁克

武漢未來組

上海英拜生物

上海康成

上海敏芯公司

上海阿趣生物

博苑生物

廣州基迪奧生物

上海歐孚

銳博生物

上海五色石

中美泰和

華康基因

武漢生命之美

上海銳金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廣州賽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州貝斯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吉凱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博邁德基因技術有限公司

產業鏈下游是終端用戶,主要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檢驗所的臨床應用端,以及大學、醫院、研究所、葯企的科研機構端。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相對成熟的是無創產前診斷(NIPT)的生育健康領域,未來最具價值的是腫瘤篩查和個性化治療領域,其他還包括遺傳缺陷基因檢測、致病基因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疾病風險評估等。

我國國家食葯監總局批准的下游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分為四個類別,分別為遺傳病診斷、產前篩查與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以及腫瘤診斷與治療。無創產前篩查為當下較為成熟和消費者認可程度最高的產品,且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市場將有進一步的成長空間;腫瘤診斷與治療是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應用市場,癌症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並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癌症在我國發病率將進一步提高,精準診斷在腫瘤鄰域的應用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精準治療

精準治療在國內還屬於起步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司提供精準治療的服務,主要集中於科研院校與臨床醫院的研究階段,而在國外,基因編輯、靶向葯、幹細胞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研究與應用較為廣泛。

在人類疾病中,基因編輯技術主要可以用於遺傳病、傳染病、以及腫瘤的治療。目前 CRISPR/Cas系統在幾種疾病的治療領域都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推進,但商業模式尚需時日。2015年4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及其同事完成了全球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的遺傳性致病基因的修復實驗,引發全球科學界和社會的關注。2016年,基因編輯艾滋病治療獲重大突破,該技術突破發表於 Nature 雜誌,該事件在普及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外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普遍關注。基因編輯艾滋病治療獲重大突破,直接利好基因編輯概念,號稱「上帝之手「的基因編輯治療CRISPR/Cas9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美國新銳領軍企業Editas,Crispr Therapeutics擬在納斯達克上市,美股映射亦有望帶動A 股相關標的的投資熱度;中長期來看,預計 CRISPR 技術將會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並將會有更多的主板上市公司布局基因編輯概念。資本市場對基因編輯技術熱度提升,但是基因編輯技術整體處於早期,資本投入和政策扶持仍然比較謹慎。同時基因編輯也面臨倫理與道德的考驗,所以應用於臨床尚需時日。

靶向藥物研發與生產在國內還屬於起步階段,主要集中於國外藥物公司,以PD-I為例,Keytruda和Opdivo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裡的標誌性產品。據高盛公司預測,到2020年,此類藥物將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額高達310億美元的市場。Leerink Partners公司分析師則預計,到2025年,腫瘤免疫治療市場的規模將增長到360億美元。目前,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都在這個高收益市場上全力搶奪更大的份額。目前在國際上主要的靶向葯無生產商有瑞士諾華製藥,英國葛蘭素史克,英國阿斯利康,美國輝瑞,德國默克,美國羅氏等。

中國在CAR-T領域起步較晚,且都是單中心的臨床試驗。新興生物製藥公司如Juno、Kite、Celgene、Cellectis,傳統製藥公司如諾華、葛蘭素史克、輝瑞、強生等都投入到了CAR-T療法的研發中。CAR-T細胞治療潛力巨大,未來將成為最有效的腫瘤治療和常規治療方式。

投資前景

據國外媒體報道, C4 Therapeutics在啟動第一天就獲得了7300萬美元的A輪投資,另外還與製藥巨頭羅氏簽訂了一份價值超過7.5億美元的大訂單。只因C4在腫瘤治療的某個小領域裡又有一些突破。在資本市場,Homology Medicines獲2300萬美元啟動,Homology從miRNA著手,利用miRNA在人體的作用機制,研發治療相關疾病的藥物;Petra Pharmaceuticals獲4800萬美元啟動,Petra Pharmaceuticals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被人發現的新的癌症治療靶點;Exosome Diagnostics完成6000萬美元B輪;Exosome的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將首個癌症診斷產品推向市場,同時擴大診斷疾病範圍;Scholar Rock獲3600萬美元B輪,Scholar Rock通過開發靶向的生長因子藥物治療肌肉纖維化、肌肉骨系統、自身免疫反應和癌症治療的公司;Millendo Therapeutics獲6200萬美元B輪,Millendo推出兩款治療藥物——治療最常見內分泌失調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OS)的MLE4901;治療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和內源性庫欣綜合征(Endogenous Cushing『s Syndrome,CS)的ATR-101;Flatiron HealthFlatiron Health宣布獲得羅氏的1.75億美元C輪融資;Xeris Pharmaceuticals獲4100萬美元C輪,用於改進他們的胰高血糖素注射器「G筆」;Alector獲2950萬美元D輪;Guardant Health獲1億美元D輪,Guardant Health聲稱只需要兩管血,他們就可以尋找到腫瘤組織脫落的細胞,並對腫瘤細胞進行測序,分析腫瘤細胞基因變異情況。在為患者避免組織活檢的同時,為醫生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

2016年頭一周各大企業和投資機構就給生物技術公司投了十幾個億。主要的投資領域集中在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以及基因檢測。

精準醫療的現狀與未來

實現精準醫療的途徑分三步:

(1)檢測:通過基因測序、分子診斷、分子影像或其他檢測手段發現致病因素。這其中,基於測序技術的發展而建立的深度測序公司應運而生。如Deep Genomics、MedGenome、Arivale、Geneyouin、BioNano Genomics等公司。

(2)診斷:在獲取基因及其他病理信息後,醫生需要通過現有知識、聯合會診、公司解讀等方式,對致病原因進行分析並討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其中,對大數據分析解讀產生了巨大的需求,除了那些專業做測序的公司具備解讀能力外(也有些測序公司不做深度解讀),專攻數據解讀的公司也抓住了機會,如Tute Genomics公司。另外,還有很多公司利用雲服務平台,收集病例信息等,幫助醫生做判斷,如Inovalon、Lumiata、Validic、Flatiron Health、NantHealth、Practice Fusion、Atigeo等公司。

(3)措施:有病治病,沒病預防。疾病預防方面,如前面提到的MALBAC技術。在疾病治療方面,這幾年湧現出來的新技術,如基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幹細胞技術與3D列印技術等,將在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方面發揮巨大的優勢。這方面的公司有Editas Medicine、Juno Therapeutics、Standard Cyborg、Cyfuse、Organovo、Stemcell、Bioheart、Osiris Therapeutics等公司。

精準醫療還在飛速發展,未來值得業界關注的幾個方向:

(1)精準預防:通過對個體健康圖譜的分析,可以收集其致病因子信息,提供健康營養膳食方案、遠離致病誘因指南、在線平台、易感人群監護、科學鍛煉等,這些領域存在不少機會。

(2)大數據收集、存儲、解讀與共享:大數據分析是精準醫療的前提和保障。結合IT技術的數據超強分析能力,健康大數據將是一個「資源寶庫」。國家儘快制定醫療數據統一標準,以及解決用戶的信息收集、存儲、解讀與共享,是實現精準醫療的關鍵。

(3)罕見病的收集與治療:由於精準醫療的費用不低,目前其目標主要聚焦於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一些無葯可用的罕見病。在基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3D列印等技術發展的同時,立足於國內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疾病類型,針對一些罕見病,並開發治療手段,也將是一種趨勢。

精準醫療正在開啟人類個性化治療的新時代,也必然要催生更多的治療手段和方法,給創業者帶來更多的機會。精準醫療模式正在改變醫療生態圈,打破已往大型跨國葯企一統江山的局面,各個細分病種領域的創業機會不斷湧現,顯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精準醫療的挑戰在哪裡?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精密醫學的時代,也有了一些對關鍵的致癌驅動因子的抗癌藥物。開發研究靶向藥物可以說是今天癌症醫學最重要的挑戰。

現在很多靶點還沒有可用的藥物,罕見的分子亞群需要開發高選擇的靶向藥物,這是製藥的重大挑戰。藥物的研發是非常漫長和昂貴的過程,這也就相應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目前靶向腫瘤治療的費用現已普遍超過10萬元/年,大部分卻只延長患者幾個月的生命。那麼這就有一個成本效益的問題,在患者的突變只存在10%的人群的情況下,如果藥物只延長患者3個月的生命,針對這種突變的藥物應該被開發嗎?只要藥物能夠使患者延長至少一年的生命,就應該支持嗎?美國自1982年開始針對一些罕見疾病鼓勵研發藥物(通過經費支持,快速審批,縮小臨床規模等方式),這幾年有不少藥物公司研發了Orphan Drug(孤兒葯),但這些藥物都十分昂貴。這些藥物的費用應該由誰來買單?歐洲醫保拒絕了一些昂貴的丙肝藥物,並促使藥物定價打折,美國保險公司對昂貴藥物臨床使用的費用和報銷審批也十分謹慎。

成功治療癌症的一個主要障礙是耐藥性。未來將有更多的研究以揭示耐葯機制,比如:從獲得的癌症組織發展癌症模型,揭示耐葯機制;分析循環血液樣本中的腫瘤DNA和腫瘤細胞,預測腫瘤的複發;臨床試驗測試靶向藥物的組合,以發現克服抗藥性的方法。

還有一個挑戰是評估病人腫瘤的成本,這不僅包括測序費用,還包括其他的相關過程的費用,如簡歷基因資料庫,管理分享數據等。目前,在臨床試驗中往往需要招募需要招募來自多個醫療中心的患者才能滿足臨床試驗所需的患者數目,則需要跨機構共享數據以提高效率。因此要發展兼容的電子系統,制定公共的數字醫療數據的標準。比如美國目前有一個非營利組織—紐約市臨床數據研究網路—收集了22家機構記錄和管理臨床數據600萬條記錄,包含數萬種數據類型,從簡單的檢驗結果(比如血液中鈣水平)到磁共振成像掃描結果,其最終的目標在於納入基因組數據,並縱向跟蹤患者。

資料庫的建立同時也提出了隱私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如何在錄入中央資料庫的過程中保證病人數據的匿名。病人應該對自身的健康數據享有哪些權利?這種數據是否應該被國際共享呢?進一步確定規範,徵得病人同意,確定分享的內容範圍都是需要做到的。在倫理方面,人們通過檢測得到基因信息有助於更好地預防疾病,但同時是否會造成心理壓力?如何保護病人隱私,會不會體檢結果造成保險公司或者是用人單位的歧視?

政府支持

基因測序引發的產業鏈是超萬億的市場。據BCCResearch預測,今後5年精準醫療的年增速預計為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

在今天的全球,基因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各國政府都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來促進基因產品的發展。美英德法等政府作為推進主力支持者基因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在亞洲,各國政府也將基因產業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心,嚴密規劃。

韓國:政府根據「有選擇和相對集中」的原則,集中開發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基因工程項目,並對這些項目進行集中投資。根據這一計劃,科技部、農業部、產業資源部、環境部和海洋水產部等分別確定了各自的重點研發項目,其中包括人體遺傳基因研究、國內植物多樣性應用研究、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藥物的開發等。為了推進這些研究,韓國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

美國:2015年1月奧巴馬宣布了精準醫療計劃(PMI,Precision Medicine Intiative),2016年度財政預算中將有$2.16億的科研經費用於積極推進精準醫療,並為精準醫療確定了短期和長期的目標。短期目標包括在癌症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應用。NIH(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希望基於疾病的基因和生物學知識,來尋找新的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長期目標則集中在大規模引進精密醫藥衛生和醫療保健的各個領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計劃收集包括美國各地的1萬多名志願者的基因數據、生物樣品和其他健康信息。分析大範圍數據來更好的預測疾病風險,了解疾病是如何發生的,並改進診斷和治療策略。

英國:政府創新中心將推出一個「精密醫學彈射器」計劃,旨在加快精密醫學的發展,2015年10月26日宣布將建立六個中心,每個中心將作為英國的整體網路內的區域精密醫學活動樞紐,在劍橋總部進行統籌,以更精確地了解疾病,以及有更可預測的、更安全、成本效益高的治療方法。

中國:2015年3月,科技部召開了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在2030年前,中國精準醫療將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付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十三五」期間將啟動「精準醫療重點科技研發計劃」,並將選擇性地在全國各個具備條件和優勢的區域中的醫院和社區內建設示範中心。

2015年6月8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並將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快速推進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以及基因檢測儀器試劑的國產化。

《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等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簡稱「國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開了精準醫療重大專項科研行動的序幕。

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出台的《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靶點基因檢測技術指南(試行)》和《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文件,進一步提高臨床實驗室開展藥物代謝酶和藥物靶點基因檢測技術,以及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範化水平。

各省的支持

隨著中央政策的推進實施,各地方政府相繼出台相關政策,支持精準醫療。

貴州省政府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2015年10月,貴州省政府印發《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政策措施(試行)》,在基因檢測行業政策、人才引進的獎勵、融資和財稅等方面,將給予大力支持,並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複建設27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四川省列入國家第一批應用示範。2015年11月,四川首個「個體化藥物治療聯合門診」已通過國家審批在該院落戶,患者在基因檢測的基礎上,將獲得精確的定製用藥方案。

2015年8月,湖南省印發《湖南省促進基因檢測技術應用若干政策(試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針對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唐氏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進行基因檢測篩查,大力推廣基於基因檢測技術的精準醫療和個體化用藥,對新增總投資在2億元以上的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等建設項目,納入省重點工程項目進行管理,優先保障用地。支持先進基因檢測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陝西省在「十三五」期間要實現的醫療目標之一——將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廣東率先建議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應入醫保 打造無「唐娃娃」省。

正因為這些政府政策的扶持,基因檢測發展的大方向是好的,基因檢測投資者的春天也在到來,可以研究技術與市場需求的不平衡,導致受益的終端——用戶的體驗還不是很好, 所以,基因檢測行業的春天還需要不斷的積累!


基因檢測行業長期看好。隨著基因樣品資料庫的完善,樣本的增加,基因檢測的速度和準確率提高,對相關位點的檢測數量增加,使基因檢測的應用意義更大,行業前景較樂觀。


推薦閱讀:

TAG:基因檢測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