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真正認真地想過,排除隨波逐流的因素,你為什麼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遠離親友到美國留學?


我覺得,主觀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說吧,首先,準備出國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挑戰的過程,不論是同時準備高考,TOEFL,SAT,還是參加各種活動,在努力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和心智都有極大的鍛煉。同時,在申請過程中,因為材料要求申請人對自身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因此,只要是認真做申請而且有一個比較靠譜的顧問指導的申請人在申請過程中都會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為什麼選擇出國更是其中最最基礎的問題之一。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是大部分按部就班考國內大學的人沒有機會經歷的,因此經歷過這樣主動的選擇過程的人更能珍惜所擁有的機會,也更能夠在大學,甚至是研究生博士階段更好的利用周圍的資源。他們更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相對來說對自己的未來不那麼迷茫,也更願意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另一方面,身處異國他鄉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經歷過文化衝擊後的成長和思考,已經不能單單用變得獨立來概括。獨立,不單只是生活上的自理,還包括精神上的自給自足,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性格。在各方面壓力下催生出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理解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更是在國內無法學到的,就算可以,也不會是一樣的效果。畢竟,一個人只有在離開了他的」comfort zone「以後才可以快速的學習。

其他附加的客觀因素還包括:首先,在未來的10-20年間,一個人的國際背景直接決定了他擁有多少社會資源,也決定了他的視野和高度。一個有留學背景的人不但在語言交流方面佔有先天優勢,也更能了解並適應文化上的差距。另外,不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科學研究,美國的高等教育雖然在漸漸走下坡路,但是相比國內的高校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出國本身就為自己創造了接收這些資源的機會。而且,很難否認,留學圈的整體素質都偏高,畢竟有能力支付學費,自身綜合素質又足夠高的人還是少數,而這些人也無疑會成為未來一代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這樣的圈子裡,也更容易遇到出類拔萃或者是特立獨行的人。

不過,不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論在哪裡,都是舞台,只有加倍努力才可以讓自己出眾。出不出國也要看自己的性格和志向,並不是百分百有利的事情。(周圍也有失敗的案例)這樣的選擇過程,正是鍛煉一個人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是我最認同留學的一點。也許,最後做的決定是留下,但是有過思考和沒有思考就會有不同。

至少,我從未後悔自己做的決定。

--------

兩年前的回答突然被人挖出來評論了……於是趁著上課前來補充一點點……

上面講的好多觀點現在看起來挺淺薄的,不過我想對這個問題 「你有沒有真正認真地想過,排除隨波逐流的因素,你為什麼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遠離親友到美國留學?」 更切題的回答是:有,時常思索這個問題。事實上,我覺得我目前為止做過的能夠改變人生走向的決定都是經過自己慎重思考,和家裡人、朋友、校友、長輩們反覆討論過的。出國留學只是其中一個決定而已,具體原因因人而異,沒有普適性。假如要在「留學」本身給我的眾多影響中挑一條出來的話,我會選,獨立。不只是獨立生活,還有獨立思考。而後者尤其令我受益良多。


我喜歡歐美的文化.我在國內跟絕大多數同學處不來,沒有什麼美好回憶,處得來的無一例外全部出國/移民了....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我的確很喜歡這邊的環境,但這個因人而異,很多人出來了天天想回家...


我只有一個理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出國,我說,我只想不斷把自己扔到更艱苦的環境去鍛煉。


作為一個在國內高考成績讓不少人羨慕的同學 (高出一本線80多分,清華北大差了大約二三十分),高考志願雖然沒填好但最後錄取也不算差的人(中山醫),我選擇了去國外讀,說說理由。

  • 可以自由選擇專業。 這個可以說是造成我出國讀書的最大理由。在國外一般大一入學有個大致的方向,然後具體選什麼專業是一年或兩年以後的事情,就看你對什麼感興趣了。當時我高考填志願的想法是:你連這個專業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可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歡?我是個特別喜歡自由和不甘隨便決定自己人生的人,所以就選擇了出國看看再選。
  • 更多的機會。其實本科的話,國內和國外的教學水平相差不大(如果在國內是一流大學,清華北大復旦etc ),國內的教學質量甚至會更好一點。 國外的機會更多一些(進實驗室,進公司),如果你努力的話,是有很大回報的。
  • 獨立生活。雖然很愛父母,但我不是一個喜歡被父母養活的人。經濟和生活獨立對我來說是人生重大的目標,所以這也是一個理由。
  • 解放心靈,看看更加廣闊的世界。我其實覺得這個是我收穫到最大的東西。如今我看任何事情都不吃驚了。同時也懂得欣賞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從不輕易judge別人,也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多元性。總的來說,我覺得我更加open-minded,至少不狹隘了,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心靈非常完整。


美國的獨立精神如果不去那片土地是不能理解的,如果有機會,如果有條件,請不要放棄去美國留學的機會。


因為我小時候就發現,美國人的思維更適合我,但是等我在國內讀完大學來到美國後才發現,我已經被國人的思維同化了,這是非常悲哀且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因為我本值得最好的教育。


因為大家覺得現在的國外更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可能以後國內文明發展超過國外了,並且兼容並蓄,大家就可能就不想著出國了。選擇都是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原則做出來的。


有些人更喜歡國外有些人喜歡國內,這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適合的地方就好了……有些人在國外好有些人不好所以啊都是自己選的路,好好的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當初的選擇才是最關鍵的


因為你在追求自己的夢想 嘗試一切去實現它!


因為目標是星之大海


美國各方面都比較完善,物質生活普遍高的基礎上,人們更追求精神上滿足感,幸福指數高一些。

另外,美國夢是看得到的,這是一個,只要努力,就會有不錯的回報的國度,給人一種安全感,國內生活,如果父母不能夠提供一個比較高的平台,靠白手起家,有房有車,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天困擾的事兒就剩下賺錢了,能不能奮鬥成中產階級,更像是一種賭博。比起在國內大城市混一個戶口,貸幾十年款買房,不如在美國奮鬥一個綠卡,體驗另外一種生活。當然最好是在兩個國家都生活過,有所比較,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河水有多深,自己親自去體驗,別人講的永遠是別人的。


拒絕生活在一個男人路怒重手打女人還一堆人叫好的國度


在我20歲以前,我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在同一所城市,學校到家 車程不超過30分鐘。

所以出國留學對我來說 是想跳出一個生活了20年不曾改變的圈子 嘗試一種新生活

老張說 這就是圍城。

呆在城裡久了 就有想要出去看看的衝動。

而且 就現在來看 美國也沒有太讓我失望。

隨波逐流的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

多數人相同的選擇往往不會出太大錯。


重點不是在美國,重點是我想讀博做研究,而美國正好有資源。如果國內有平台有資源,我才不要去一個東西那麼難吃的地方讀書呢。


因為我可以,或者說因為自負。


美國留學確實競爭比較激烈,但是與其他國家留學難度相對比較已經很容易讓人接受了,即便是這樣對於學生來說除了國內學校課程之外,還要學習托福,SAT,GMAT,GRE等考試學科,假期還要準備課外活動充實背景等方面,所以要付出的努力確實比同齡的孩子要辛苦的多的多的多.

我覺得在美國學習是完全不同於國內的學習方式的,國內更注重的是你的應試技巧,而在美國,他們會更加的注重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


我有個朋友 很嚮往美國大兵 於是念了佛吉尼亞理工 很羨慕他 全美式軍事化學校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出國 | 留學 | 人生規劃 | 留學美國 | 求學 |